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菩萨戒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31
转发:0
评论:0
内容菩萨戒,总名三聚净戒,分成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经典汉传佛教汉传佛教中,菩萨戒有二大传统,第一个传统来自于瑜伽行唯识派的《菩萨地持经》(出自《瑜伽师地论》中),最早由昙无谶传入;第二个传统则来自《大梵网经》的菩萨戒经,相传由鸠摩罗什传入。其中以《大梵网经》为主流。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菩萨戒有两个传承,第一个传承来自寂天《入菩萨行论》与《学处要集》,第二个传承来自无著《菩萨地论》(同样出自《瑜伽师地论》之中)。仪轨历史发展菩萨戒之起源据《续高僧传》卷一记载:波罗末陀、或称拘那罗陀,华译真谛三藏,西天竺人(西印度),五代十国梁大同十二年东来中土,时年三十余岁。受梁武帝好遇,逢国难而往北齐、后赴东魏,在这之间,真谛法师述译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另有求受菩萨戒者,唯译本仅‘菩萨戒经二十二品’,拟返西携大乘经论再来支那,以补缺憾,然遇风暴船翻未果。又据僧肇法师于《梵网经》序:五代十

内容

菩萨戒,总名三聚净戒,分成

摄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经典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中,菩萨戒有二大传统,第一个传统来自于瑜伽行唯识派的《菩萨地持经》(出自《瑜伽师地论》中),最早由昙无谶传入;第二个传统则来自《大梵网经》的菩萨戒经,相传由鸠摩罗什传入。其中以《大梵网经》为主流。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的菩萨戒有两个传承,第一个传承来自寂天《入菩萨行论》与《学处要集》,第二个传承来自无著《菩萨地论》(同样出自《瑜伽师地论》之中)。

仪轨

历史发展

菩萨戒之起源

据《续高僧传》卷一记载:波罗末陀、或称拘那罗陀,华译真谛三藏,西天竺人(西印度),五代十国梁大同十二年东来中土,时年三十余岁。受梁武帝好遇,逢国难而往北齐、后赴东魏,在这之间,真谛法师述译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另有求受菩萨戒者,唯译本仅‘菩萨戒经二十二品’,拟返西携大乘经论再来,以补缺憾,然遇风暴船翻未果。

又据 僧肇法师于《梵网经》序:五代十国、大秦姚兴 弘始三年,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华译童寿),以持菩萨戒故,偏诵此一心地法门品。以此品略明菩萨戒相,是故天竺(印度)持菩萨戒者无不皆诵。于当时有沙门慧融、道祥等八百余人,请法师鸠摩罗什授菩萨戒。遂于逍遥园(或云长安草堂寺),共学士、沙门,手执梵文,翻译经论五十余部,唯此梵网经由鸠摩罗什自诵出而共译之;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是时慧融和道祥及三百人等,从笔受亦同诵持,即受菩萨戒,人各诵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敬别录此下卷之中偈颂已后所说戒相,独为一卷,名作【《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卷】。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踪以悟理故,冀于后代同闻焉。说此为依【《梵网经》 心地品第十】受菩萨戒之始。

另据《高僧传》第二卷记载:昙无谶(昙摩忏)或名昙无忏,中天竺人,六岁丧父,随母佣织毡毯为业。先受学于沙门达摩耶舍(译为法明),后遇白头禅师,授以树皮涅槃经本。昙无忏并明解咒术,被称为大咒师。后又往罽宾国,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但其国多学小乘不信涅槃,乃东适龟兹,不久又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时相当于北宋时期。当时有张掖沙门道进,欲从忏师受菩萨戒,忏云:汝且先悔过(譬喻净器,才能装入甘露)。道进乃竭诚忏悔七日七夜,至第八日诣忏师求受,忏师忽大怒。道进更思惟:“是我业障未消吗?”,乃戮力三年,且禅且忏,道进即于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己戒法,而同那一夜有十余人相同梦见与道进一样的情境。道进欲诣忏师说之,未及至数十步,忏惊起唱言:“善哉!善哉! 已感戒矣,吾当更为汝作证”,次第于佛前为说戒相。 时沙门道朗亦同感梦中境、求为法弟,又从道进受戒者千余人,传受此戒法迄至于今。 另有别记云:《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后由昙无忏所传戒。

印度佛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菩萨
南传佛教观点这尊中亚雕像刻画了做菩萨时的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南传菩萨道认为,菩萨是在佛法失传之后,在未来成佛、重新开启正法之教的修行者。菩萨的主要修行内容就是十波罗密。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义的菩萨也包括了一切发愿在未来成为佛陀圣弟子的修行者,即声闻菩萨。北传大乘佛教观点北齐时期的三菩萨石造像。大乘佛教认为(根据《华严经》等经典),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直到圆满成佛,总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即菩萨五十二位。菩萨是佛的胁侍,每位佛有两位等觉菩萨作为胁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两位胁侍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现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娑婆三圣);华严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华严三圣);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为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东方三圣)。佛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解脱于苦难、轮回之中。大乘佛教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
· 对戒和钻戒都要买吗
对戒和钻戒都要买吗?对于结婚戒指这方面的问题,大家都在问结婚到底要买几个戒指,难道买对戒了还是要买钻戒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一、对戒和钻戒都要买吗准新人在走入婚姻殿堂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毕竟结婚一次人生大事,所以在采买上面也是格外的细心,而且在风俗习俗问题上面也有很多很多说法,谁让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呢?所以结婚是对戒和钻戒都要买吗?1.用途不同对戒:大部分被用来是婚后生活中长戴的戒指,因为这个是与男士的戒指是一对的,所以它的样式等各方面也是更加的简单,适用于生活,方便但是又是身份的象征,证明自己是个已婚人士了,也不妨碍生活中做事。钻戒:而这个更多的是用于好看,大气高贵的婚礼上,在订婚的时候一般送的就是钻戒,实用性不强但是就是华丽好看。生活中带钻戒不方便是因为他的钻基本是凸出的,难免会有剐蹭等等问题出现。2.寓意不同对戒:而对戒更多的是对彼此携手一生的承诺的代表,朴实但...
· 戒贤
注释^《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陀国:“论师三摩呾吒国之王族,婆罗门之种也。少好学,有风操,游诸印度,询求明哲,至此国那烂陁僧伽蓝,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请服染衣,咨以究竟之致,问以解脱之路。既穷至理,亦究微言,名擅当时,声高异域。”
· 赵戒
参考文献《后汉书》卷二十七·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第十七
· 晒菩萨
1111话说朱元璋在讨饭途中生了场大病,躺在一座破庙里,后在花园湖边老庙台与一姓王的讨饭婆相识。朱元璋病重的三天里,王婆整天讨来百家饭菜装于罐中,还开心地取名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病好后,仍到处讨饭。1111当时石门山上有座不大的寺庙,庙里香火不旺,只住着两个和尚。寺调虽不大,但也分个前堂后殿、左舍右院的,殿内塑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个个也是高大金身。朱元璋与和尚交涉好,白天出门讨饭,晚上回寺庙里住宿,每隔几天帮助和尚替菩萨清扫一次尘,如遇天阴下雨不好走东村、跑西村的讨饭,就帮和尚干些挑水、劈柴、生火做饭的杂事,双方愿意,在一段日子里相得也还算好。1111有一天,天还没亮就听雷轰轰,雨哗哗,朱元璋睡得迷迷糊糊的,心想今天又是雨,又不能出门讨饭了,多睡一会吧。岂知夏天的雨下得急,走得快,雨后天晴,是个大好天。和尚起来后一看朱元璋还在睡,就过去轻轻踢了朱元璋两下,一边道:"这么好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