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吴越民系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27
转发:0
评论:0
起源文明最早起源于江南一带的文明,如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属古代中原人所称的百越地区。吴、越二国史实见诸文献,始自春秋。《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后来两地连年交战,彼此文化上相互渗透同化,最终融为一体。吴、越两国属于同一个部族,即吴越族,最初被中原诸侯视为蛮族,至春秋已经与周的诸侯国广泛交流,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已经被同化成为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地的古越语是今天的吴语的源头。吴国地区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的吴文化。后期随着北方连年战乱,开始衣冠南渡,在晋朝五胡乱华之后,大量北方华人贵族豪强南渡江南(包括后来靖康之变后的宋室南迁),从而又将北人带入其中。文化吴越自古文人辈出,是古代状元和进士产生最多的地方,以及当今出产两院院士最多的地区。文化特征----“士族精神、书生气质”尚文崇儒阳明学经世致用文...

起源

文明最早起源于江南一带的文明,如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属古代中原人所称的百越地区。

吴、越二国史实见诸文献,始自春秋。《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后来两地连年交战,彼此文化上相互渗透同化,最终融为一体。吴、越两国属于同一个部族,即吴越族,最初被中原诸侯视为蛮族,至春秋已经与周的诸侯国广泛交流,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已经被同化成为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地的古越语是今天的吴语的源头。 吴国地区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的吴文化。

后期随着北方连年战乱,开始衣冠南渡,在晋朝五胡乱华之后,大量北方华人贵族豪强南渡江南(包括后来靖康之变后的宋室南迁),从而又将北人带入其中。

文化

吴越自古文人辈出,是古代状元和进士产生最多的地方 ,以及当今出产两院院士最多的地区。

文化特征----“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尚文崇儒阳明学经世致用

文化符号----江南丝竹、昆曲、越剧、沪剧、天台宗、吴歌

音乐

江南丝竹

戏曲

昆曲、越剧、沪剧、锡剧、瓯剧、婺剧

传说

梁祝、白蛇传、曹娥投江

语言

江浙人世代以吴语为母语。现代北部吴语一般是以苏州话为其代表,苏州一带的太湖流域也是吴语的发祥地。后来因上海的经济突破发展,故吴语的代表语言从苏州逐渐转移到了上海。现在的上海话即是江南话极具代表性的吴语方言,而上海话就是一种苏州吴语的基础上混化了宁波吴语而成的吴语支系。但在近几十年来,随着普通话在江浙地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再习惯讲吴语,金华等传统吴语城市内,吴语逐渐被年轻人弃用。而苏州、杭州等地这种趋势也在愈发明显。上海周边的七宝、九亭等地,由于外来人口的持续涌入,官话成为当地实质上的第一方言。

建筑

主要代表为江南园林、徽派建筑

著名建筑--苏州园林、古徽州民居、宁波天一阁、常州淹城

现今地标--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

商业

吴越地区即古代江南、今长区。自古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资本主义萌芽早,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吴越人善于经商的传统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是中国最大城市,中国经济中心。

现在主要的发展模式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市镇

江南水网密布,主要特色为小桥流水,人家多沿水而居。苏州,杭州,常州,无锡,镇江,湖州,嘉兴,绍兴,宁波为著名的水乡城市。

古镇

著名的江南古镇有周庄,南浔,乌镇,西塘,同里,木渎。

特产

吴越人发明了丝绸和水稻,德清窑是最早生产青瓷的地方。

丝绸(太湖流域为中国最大的丝绸产地,湖州辑里丝为最上品的丝绸)

茶叶(浙江、安徽为最大的绿茶产地,著名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红茶有祁门红茶)

昌化小核桃、天目笋干

苏州刺绣(四大名绣之首)

常州梳篦(原为皇家宫廷贡品,1912年在美国费城的世博会上获金质奖章。)

乱针绣(常州地方的一种集合西洋油画的之长的独特绣法。)

湖笔(文房四宝之首)、徽墨、宣纸、歙砚

嘉兴粽子

金华火腿

东阳木雕

湖州粽子、丁莲芳千张包子、周生记馄饨

绍兴黄酒(中国特有的古老酿酒技术)、霉干菜、霉千张等。

上海小笼馒头、白斩鸡、鸽蛋圆子等。

宁波汤团

温州瓯柑(唐宋元明清皆被列为贡品)、瓯绣、瓯塑、乐清黄杨木雕。

青田青田石雕、青田田鱼

龙泉市龙泉剑

参见

江南

吴语

徽语

吴越国

吴越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民系
· 广府民系
简介广义的广府民系包括九大分支,包括粤海民系、莞宝民系、罗广民系、四邑民系、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近年来,随着对古“广信”的研究,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据此,一些学者以行政区划来解释“广府”,认为“广府”即“广信府”[1]。古广信原是远古岭南苍梧古国的治所在地,是岭南和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6]。古苍梧(广信)地区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6]。定义狭义狭义的广府民系即“广府人”,又称粤海民系,旧称番禺旧裔。从定义上说,广府民系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民系:民族与民系:广府人是汉文化之下的一个民系分支。语言:粤语是广府人的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但底层有大量的侗台成分,这些底层成分通常能在广西壮语中找到同源词,来自古代的俚、僚。文化:广府民系内部对于本民系的共同心理认同感比较强烈,民系凝聚力强,普遍为繁荣的岭南和广东文...
· 福州民系
分布狭义的福州民系分布于福州十邑,即今天福建省福州地区的福州五区、闽侯县、闽清县、长乐市、福清市、平潭县、连江县、罗源县、永泰县,以及宁德地区的古田县和屏南县。由于历史上各个时期福州人进行移民的缘故,福州民系还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缅甸、泰国、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来源福州民系的来源有两个:中原汉人的入迁和土著闽越人的汉化。南迁至福州的汉人与当地汉化的闽越人相互融合,形成了福州民系。福州民系有着普遍的中原认同。中原汉民迁居福建可追溯至汉代,自晋代的八姓入闽开始,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汉人入闽渐多,尤以迁居闽江下游的福州平原为众,福州地区成为早期汉人入闽的主要聚居点。到了晚唐和五代,随着王潮、王审知入闽建立闽政权,形成了一个中原汉人入闽的高潮,福州成为闽国的政治中心,得到了大力开发。古闽越人是福建的原住居民。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定都东冶,即今天福州...
· 江右民系
定义近年来,有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在研究、比较江西人时,出于讨论上的方便,常将说赣语的江西人(有时甚至包括所有的外省赣语群体)称为江右人,广义上说是指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户籍地、长久居住地、长久工作地在赣语区境内,被认为或自我认同为赣人的群体或个人。以语言划分的方式,江右人主要以赣语为母语。移民史从六朝至唐、五代是上古汉语发展为中古汉语的转变期。早期入赣的汉人带来的是上古音和上古语词,后期入赣则带来中古音和中古语词。因此从现代的赣语各方言,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上古和中古的两个语言层次。扩张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
· 潮州民系
定义广义的潮汕人则包括由福建移居至广东潮汕地区的闽南人。现在在潮汕地区的人大多是由闽南地区在明代、清代移居潮汕地区的,属广东闽南人。此外潮汕地区亦有客家人,属客家民系,是先祖由中原(多由河南)直入潮州的潮州人,只占现今潮汕人的较少部分,均属潮州民系(普遍称闽南人,特指海陆丰地区的潮州人)。狭义的潮汕人是指潮州的原住民畲客,现今只占较少部分,祖籍多聚于潮汕地区潮州的凤凰山山区。分布潮州人主要分布在原潮州府的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南澳县)、潮州市(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区、饶平县)、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县级市),(前述地区及今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古属潮州府)以及海内外外华人聚居地。国内潮人约一千五百万,海外潮州人约一千五百万。旅居海外的潮汕华侨和当地华人很多,基本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