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0
转发:0
评论:0
地理黔西南州地跨东经104°35′~106。327,北纬24°38′~26°11′,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27公里,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东面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接壤;南面与广西隆林、田林、乐业3个县隔江相望;西面与云南省富源、罗平县和六盘水市的盘县特区毗邻,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黔西南州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是兴义市七舍、捧乍高原顶峰,海拔为2207.2米;最低点在望谟县红水河边大落河口,海拔为275米,高差为1932.2米,海拔大多在1000~2000米之间。州境内地形起伏大,类型多,过渡性显著,由此导致内部差异明显。可分为5个不同地貌区(低山侵蚀山地峡谷区、岩溶高原槽坝区、岩溶侵蚀高原区、岩溶侵蚀山地区、侵蚀山地河谷区)。土壤多属酸性和微酸性红黄土壤。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年均气温13.6~19.1℃),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53.1~1577

地理

黔西南州地跨东经104°35′~106。32 7,北纬24°38′~26°11′,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27公里,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东面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接壤;南面与广西隆林、田林、乐业3个县隔江相望;西面与云南省富源、罗平县和六盘水市的盘县特区毗邻,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

黔西南州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是兴义市七舍、捧乍高原顶峰,海拔为2207.2米;最低点在望谟县红水河边大落河口,海拔为275米,高差为1932.2米,海拔大多在1000~2000米之间。州境内地形起伏大,类型多,过渡性显著,由此导致内部差异明显。可分为5个不同地貌区(低山侵蚀山地峡谷区、岩溶高原槽坝区、岩溶侵蚀高原区、岩溶侵蚀山地区、侵蚀山地河谷区)。土壤多属酸性和微酸性红黄土壤。

气候属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年均气温13.6~19.1℃),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53.1~1577.2毫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河谷深切,相对高差悬殊,热量在不同高度上差异较大,“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在不少地方较为明显。

历史沿革

1950年,设立兴仁专署,驻兴仁县。1952年12月,改兴仁专署为兴义专署,移驻兴义县。1956年4月,安龙、册亨、望谟、贞丰4县划归新设立的黔南州。1956年7月,撤销兴义专署,所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关岭、晴隆6个县划归安顺专署。1965年8月,恢复兴义专署,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晴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9县,驻兴义县。1971年1月,盘县改设盘县特区,划归六盘水市。1981年9月,撤销兴义地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挂牌),自治州首府驻兴义县。1987年11月6日,撤销兴义县,设立县级兴义市。

经济

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37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45.84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169.54亿元,增长16.8%。

古迹

黔西南州境内有大量战国至汉代历史文化遗存。

兴义市万屯汉墓和兴仁县交乐汉墓蕴藏的精美文物令世人震惊,面世的东汉抚琴俑、铜车马、摇钱树等珍贵文物。2008年7月在安龙县又出现了铜釜、铜洗(盆)、编钟、羊角钮钟等多件东汉时期青铜器文物。

兴义市顶效镇的绿荫村,以古脊椎动物化石丰富而被誉为“古生物化石宝库”。它是中国已知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地方。1957年首次发现的距今2.4亿年的“贵州龙”化石最为著名。

黔西南州还有十分丰富的摩崖石刻,文字有汉文、彝文、阿拉伯文、满文,还有汉字记音的布依族碑文。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现辖1个县级市、7个县。

县级市:兴义市

县: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顶效经济开发区是黔西南州设立的经济管理区。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2805857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59063人,减少2.06%。年平均递减0.21%。其中,男性人口为1444274人,占51.47%;女性人口为1361583人,占48.5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07。0-14岁人口为783625人,占27.93%;15-64岁人口为1800412人,占64.17%;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0人,占7.90%。城镇人口为789849人,占28.15%;乡村人口为2016008人,占71.85%。

民族

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691962人,占60.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3895人,占39.7%。

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布依族、苗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瑶族、黎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