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胡琴早期雏形及其流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1
转发:0
评论:0
一、从筑、轧筝到胡琴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这样一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里的胡琴、琵琶、羌笛是并列的关系,可见在此时,胡琴指的不是琵琶。胡琴发展为拉弦乐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究其变化的实质,不得不提到我国先秦时期的乐器——筑。胡琴在发展成为马尾弓之前运用的是擦奏之法,有此特征的筑是弦乐器发展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乐器。胡琴(一)从筑到胡琴《周礼·春官·宗伯》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竹、木、匏。”在丝这一类中,就包含了筑这一乐器。这是一种在战国时期产生的新型乐器,参照史料的文字记载和遗留下来的图像记载可知,它是用竹尺敲击发音的一种弦乐器,并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就已流行于齐国的民间。在《战国策》卷八中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由此可知,筑在春秋时期人民的音乐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与竽、瑟、琴这些乐器...

一、从筑、轧筝到胡琴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这样一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里的胡琴、琵琶、羌笛是并列的关系,可见在此时,胡琴指的不是琵琶。胡琴发展为拉弦乐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究其变化的实质,不得不提到我国先秦时期的乐器——筑。胡琴在发展成为马尾弓之前运用的是擦奏之法,有此特征的筑是弦乐器发展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乐器。

胡琴早期雏形及其流变

胡琴

(一)从筑到胡琴

《周礼·春官·宗伯》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竹、木、匏。”在丝这一类中,就包含了筑这一乐器。这是一种在战国时期产生的新型乐器,参照史料的文字记载和遗留下来的图像记载可知,它是用竹尺敲击发音的一种弦乐器,并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就已流行于齐国的民间。在《战国策》卷八中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由此可知,筑在春秋时期人民的音乐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与竽、瑟、琴这些乐器一起登上了音乐艺术的殿堂。春秋时期的音乐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与人的生产劳动密不可分,两者的互相融合也进一步促进了乐器的发展。

在西汉长沙王室墓出土了筑弓、筑码,其面板均有被弦勒压的痕迹,由此可知琴弦在筑这种乐器中的作用。而弓弦乐器与弹弦乐器的区别为演奏方式的差异。筑的演奏方式经历了从击奏转为轧奏的过程,即由棒击到棒擦的过程。在马王堆3号墓出土了一件筑(长沙考古队发掘,1973年),从形制上看,它的前端似琴,尾端细长,最多为五弦。筑这一乐器的演奏方法: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击打琴弦或持棍,或者在琴弦上摩擦。筑具有比较统一的演奏方式,但形制不一,有五弦、十一弦、十三弦等。在先秦时期宴客或乐舞伴奏中经常见到,深得王侯喜爱。综上所述,筑的演奏方式、结构形制与现代的古琴同出一源,一脉相承,从古籍记载可得出结论,筑为古琴的前身。

(二)从轧筝到胡琴

轧筝是我国最早的拉弦乐器,其形制朴实大方,音色细腻柔和,是唐代出现的新乐器,在宋代盛行。它因不用手指弹而用竹片轧之而得名。轧筝在弹弦乐器筝的基础上经过改制而来。最早的轧筝,其构造和筝基本相同,共七弦,原理是用竹棒擦弦发音。

从其以竹棒轧之的演奏方式可以看出,它对我国弓弦乐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对胡琴弓子的影响。其演奏方法与轧筝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说,拉弦乐器借鉴了轧筝的弓子,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最初演奏形式,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轧筝让中国弓弦乐器有了擦奏的演奏方式,也为后来胡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究其形态形制、发音方式、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演变过程而言,轧筝并不是胡琴的前身,而是现代中国民乐弹拨乐器———筝的前身。

胡琴早期雏形及其流变

胡琴

二、从弦鼗到胡琴

鼗在发展成为弦鼗之前是一种敲打乐器的名字,此时,弦作动词,意为张弦,鼗指的就是这种乐器,即给鼗上弦的意思。鼗为敲打乐器,在周朝时已经出现。弦鼗在周朝被称为单字“鼗”,其演奏方式酷似拨浪鼓。公元386—439年北魏破酒泉时期,在甘肃酒泉丁家闸有一幅宴居行乐图,其中有鼗鼓的图像。

历史上留下来的关于弦鼗的记载很少。其中,在晋代傅玄的《琵琶赋》中提到了弦鼗这一乐器:“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出于胡中,传为秦、汉所作。”由此得知,弦鼗这一乐器在三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且为百姓所用。它保留了我国古代民族乐器的形态,与现在的许多乐器相比较,弦鼗可以说是其形象方面的先驱。到了秦朝,鼗经过发展过渡为弦鼗,采用竹片擦奏之法使其发音,与现在的三弦有相似之处。

弦鼗的形制可以从敦煌千佛洞第112窟和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得到答案。汉代的乐舞多在广场或大殿举行,人数可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场面相当宏大。在宋代,音乐达到了鼎盛时期,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对音乐十分重视,对乐器大为推崇,经常乐宴宾客,这也给乐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与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弦鼗作为汉乐演奏乐器,在结构形制与演奏方式及演变过程等方面与三弦一脉相承。在陈旸的《乐书》中有关于弦鼗形制的描写,弦鼗的形制启发了后人,对改善弦乐器的形制发挥了作用。

三、奚琴与胡琴之关联

中国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上统称胡民族。奚亦胡种,在北方也有奚琴。奚族是一个擅长音乐且善于制造乐器的民族,从创造奚琴这一乐器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创新。

唐代出现嵇琴。《事林广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曰嵇琴。二弦,以竹轧之,其声清亮。”是说,嵇琴本是嵇康所制,所以名为嵇琴,有两弦,运用竹片轧弦发出声音,音色十分清亮。唐代孟浩然的《宴荣二山池》记载了嵇琴的演奏方法:“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说明嵇琴是用竹片来演奏的,没有千金,其形制与今日的胡琴极为相像,为拉弦乐器。

宋代的陈旸《乐书》载:“奚琴,本胡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由此可知,奚琴的演奏方式是用竹片轧弦发出声音。可知这一乐器在当时已经流行起来。《乐书》中有一幅奚琴图,细观书中对奚琴形制的描述,与今日的胡琴极为相像。

奚琴为竹制,有琴首、琴轴、琴弦、琴杆、琴码,琴筒为圆筒状,并有琴弓,这一切都与现在我们使用的圆筒胡琴如此相似,但不同的是,这件奚琴图中的琴弦与琴杆之间没有千金,而且琴身为竹制,弓子也是竹制。现在的胡琴是木制,马尾弓。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它的琴轴与今日胡琴的琴轴方向相反,却和二弦的琴轴方向相同。由此可知,奚琴与二弦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奚琴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形制,大致属于胡琴乐器发展、形成的后期。

胡琴早期雏形及其流变

胡琴

在甘肃榆林石窟第十窟中有一幅西夏时期胡琴图像,图中演奏胡琴的乐伎姿态十分优美。她左手持琴,右手拉弓,给人以飘逸之感,可谓神形兼备。图中胡琴的形制、演奏方法与今日的二胡极为相似,似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胡琴图像。图中的乐伎手持龙头琴。龙头琴是中华的象征,由此可知,此琴在当时已经传入中原并已汉化。其琴弓约见马尾胡琴的样子,其形制与胡琴十分相像,且拉奏手法也有相同之处。陈旸《乐书》中有奚琴的图像,为竹片轧之,而今日的胡琴是以马尾弓拉奏,两者无论在形制还是演奏方法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可见,奚琴作为胡琴的前身在唐代已经出现。

在多本典籍中记载,奚琴属于胡乐,嵇琴亦然。而且,凡有嵇琴的典籍中就没有奚琴的影子。综上不难得出,嵇琴与奚琴是不同时期的同一种,是后来胡琴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琴
二胡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音色舒缓、明亮、有力。按产地分为江西琴(龙韵牌)、北京琴(龙韵牌)、苏州琴(汉韵牌、虎丘牌)、上海琴;根据琴筒情况分为四类:圆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双层底托二胡、前八后圆。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
· 流变学
研究范围在实践中,流变学主要通过延伸经典弹性力学和(牛顿)流体力学来关注那些力学性能不能够用经典理论解释的材料。并且,(在连续力学范围)基于材料的微米或纳米结构进行力学性能的预测,比如分子的大小和聚合物在溶液中的体系结构或者固体悬浮液中的颗粒大小分布。材料在受到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力)时流动。压力有多种并且材料的反映方式也有很多,因此理论流变学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力和压力。理论模拟是通过实验数据提出符合此类物质的物理背景,将其与普适的数学模型相结合。目标是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描述流体运动。其物理背景较为复杂,对于纯弹性物体,可以用胡克定律来描述,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对于牛顿流体,可以用应力=粘度×应变速率来描述。但是现实中的固体存在不符合胡克定律的塑性变形,液体也全是非牛顿流体。特别对于高分子,具有粘弹性性质,情况复杂。其数学模型主要借助于连续介质力学。目前对于一般流体的简单流动,理论模拟效果较好...
· 历史解析——诸侯列国及其早期帝国的城市
秦国的城市是人世间最大型的建筑之一,这里是一流工艺品的陈列所,是人类根据理想社会和宇宙的想象来塑造的空间。精心设计的高墙把普通民众与城市隔开,这个城市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人类世界,里面充斥着构成人类文明的物质和规则。作为政治权威的主要场所,城市中心地区不但为统治者和管理者提供聚会的场所,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权威的舞台。在贸易领域,城市是流通与交换的枢纽,吸引人们前往,把珍贵的货物运入;当然,这里也生产新的商品,从这里流向其他城市或者人类聚集区域。在战国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为宗教和政治而存在,居住的都是贵族及其附庸者。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居民以世家为中心,人口最多有一万左右,由一堵城墙分隔。随着周天子王权式微,绝大多数城市变成了由某位公卿大夫及其贵族追随者们统治的独立“城——邦”,这些卿大夫还控制着居住在城市腹地,以及其统治地区的人民。此后,这些“城——邦”逐渐连接在一起,到公元前5世纪,遂汇聚为...
· 崔姓的流变考
在对崔姓起源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以邑为氏,形成崔姓,是崔姓的主干。但崔姓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变异。据河南省永城县(今为市)古城村《崔、谢、张、陈族谱》记载:古城村崔、谢、张、陈四姓为一个始祖,始祖名为崔金明,祖籍山西,洪洞人氏。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政府强行命令在大槐树下广济寺集中,办理分迁手续,迁居于河南永城。崔金明有四个儿子,在迁徙时本来不用全家都去,但是四个儿子都要跟着,一家骨肉情深哪个也舍不下,于是崔金明带领一家人,南迁到豫东永城县的艮方古城村。不久,朝廷又下来通告,同姓一家的移民不允许同居一村。崔氏一家几经商量,只好分为崔、谢、张、陈四姓,找了四个地方分居下来。四地出入相望,地距相等,久之则繁衍成四个村庄,即崔老庄、北崔庄、大崔庄、小崔庄。所以族谱说:“一姓中分四姓,四姓乃属一脉。即开越庖之嫌,更眠生离之悲。”为不忘其一脉相承之情,四姓祖茔交互而葬,崔氏祖茔卜葬于陈氏村北...
· 当代中国胡琴的“起源”研究
一、胡琴“中国起源说”(一)胡琴“汉族起源说”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坚持认为胡琴起源于汉族,他们大多认为胡琴的前身是奚琴,它是从“弦鼗”或“筑”演变而来的,这二者都是汉族乐器,由此论证胡琴产生于中国的汉族地区。《胡琴源流问题》中,查甫尧认为中国胡琴的鼻祖应为弹弦乐器“弦鼗”,产生于汉族。赵后起《胡琴考略》一文强调胡琴是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既不是外来乐器,也不是少数民族的乐器。该文明确表明了其胡琴“汉族起源说”的立场。项阳对胡琴的“中国起源说”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但他的观点与前者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筑”才是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他在《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以古埃及为首的几个古老文化中的弦乐器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的早期形态进行考察,并结合对一些考古文物、历史文献以及甲骨文的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了设想:弓弦乐器应起源于中国。在此基础上,项阳在《胡琴类弓弦乐器说》一文继续深化该专题研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