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二项式系数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3
转发:0
评论:0
定义及概念考虑包含0的自然数n和k,则二项式系数(nk){displaystyle{tbinom{n}{k}}}定义为(1+X)的展式中,单项X的系数,亦即在二项式定理中的系数(任何交换环元素x、y中有定义),亦因此得名为“二项式系数”。此数的另一出处在组合数学,表达了从n物中,不计较次序取k物

定义及概念

考虑包含0的自然数n和k,则二项式系数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定义为(1 + X)的展式中,单项X的系数,亦即在二项式定理中的系数

(任何交换环元素x、y中有定义),亦因此得名为“二项式系数”。

此数的另一出处在组合数学,表达了从n物中,不计较次序取k物有多少方式,亦即从一n元素集合中所能组成k元素子集的数量。此定义与上述定义相同,理由如下:若将幂(1 + X)的n个因数逐一标记为i(从1至n),则任一k元素子集则建构成展式中的一个X项,故此该单项的系数等如此种子集的数量。亦因此,就任何自然数n和k而言,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亦为自然数。此外,二项式系数亦见于很多组合问题的解答中,如由n个位元(如数字0或1)组成的所有序列中,其和为k的数目为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又如算式 k = a 1 + a 2 + ⋯ ⋯ --> + a n {\displaystyle k=a_{1}+a_{2}+\cdots +a_{n}} ,其中每一ai均为非负整数,则有 ( n + k − − --> 1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1}{k}}} 种写法。这些例子中,大部分可视作等同于点算k个元素的组合的数量。

计算二项式系数

除展开二项式或点算组合数量之外,尚有多种方式计算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的值。

递归公式

以下递归公式可计算二项式系数:

其中特别指定:

此公式可由计算(1 + X)(1 + X)中的X项,或点算集合{1, 2, ..., n}的k个元素组合中包含n与不包含n的数量得出。

显然,如果k > n,则 ( n k ) = 0 {\displaystyle {\tbinom {n}{k}}=0} 。而且对所有n, ( n n ) = 1 {\displaystyle {\tbinom {n}{n}}=1} ,故此上述递归公式可于此等情况下中断。递归公式可用帕斯卡帕斯卡三角形。

乘数公式

个别二项式系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上式中第一个分数的分子是一阶乘幂。此公式可以二项式系数在计算组合数量的意义理解:分子为从n个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的序列之数量,当中包含同样的元素但不同排列次序的序列。分母则计算同样的k个元素可有多少种排序方式。

阶乘公式

二项式系数最简洁的表达式是阶乘:

其中“n!”是n的阶乘,此公式从上述乘数公式中分子分母各乘以(n − k)!取得,所以此公式中的分子分母有众同共同因子。除非先行抵销两边中的共同因子,否则以此公式进行计算时较率欠佳,尤因阶乘的数值增长特快。惟此公式展示了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特性:

   

一般化形式及其与二项式级数的关系

若将n换成任意数值(负数、实数或复数)α,甚至是在任何能为正整数给出逆元素的交换环中的一元素,则二项式系数可籍乘数公式扩展:

此定义能使二项式公式一般化(其中一单项为1),故 ( α α --> k ) {\displaystyle {\tbinom {\alpha }{k}}} 仍能相称地称作二项式系数:

   

此公式对任何复数α及X,|X| 幂级数的恒等式,即系数为常数1,任意幂之级数定义,且在此定义下,对于幂的恒等式成立,例如

若α是一非负整数n,则所有k > n的项为零,此无穷级数变成有限项的和,还原为二项式公式,但对于α的其他值,包括负数和有理数,此级数为无穷级数。

帕斯卡三角形 (杨辉三角)

二项式系数

  帕斯卡三角形的第1000行,垂直排列,且以灰阶表示系数的十进制数位,向右对齐,故左边边界约是二项式系数的对数,图中可见数族形成一对数凹数列。

帕斯卡法则是一重要的递归等式:

   

此式可以用于数学归纳法,以证明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对于所有n和k均为自然数(等同于证明k!为所有k个连续整数之积的因数),此特性并不易从公式(1)中得出。

帕斯卡法则建构出帕斯卡三角形:

第n横行列出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的k = 0,…,n项,其建构方法为在外边填上1,然后将上一行中每两个相邻数相加的和填在其下,此方法可快速地计算二项式系数而不涉及乘法或分数,例如从第5横行可马上得出

在斜线上相邻项的差就是上一斜线上的数值,此乃上述递归等式(3)的延伸意义。

组合数学和统计学

二项式系数是组合数学中的重要课题,因其可用于众多常见的点算问题中,例如

共有 ( n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 种方式从n元素中选取k项。见组合。

共有 ( n + k − − --> 1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1}{k}}} 种方式从一个n元素集合中选取(容许重复选取)k元素建立多重集。

共有 ( n + k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k}{k}}} 个字符串包含k个1和n个零。

共有 ( n + 1 k ) {\displaystyle {\tbinom {n+1}{k}}} 个字符串包含k个1和n个零,且没有两个1相邻。

卡塔兰数是 ( 2 n n ) n + 1 {\displaystyle {\frac {\tbinom {2n}{n}}{n+1}}}

统计学中的二项式分布是 ( n k ) p k ( 1 − − --> p ) n − − --> k {\displaystyle {\tbinom {n}{k}}p^{k}(1-p)^{n-k}\!}

贝兹曲线的公式。

以多项式表达二项式系数

就任就非负整数k, ( t k ) {\displaystyle \scriptstyle {\binom {t}{k}}} 可表达为一多项式除以k!:

此为带有理数系数,变量是t的多项式,可对任意实数或复数t运算以得出二项式系数,此“广义二项式系数”见于牛顿广义二项式定理。

就任意k,多项式 ( t k ) {\displaystyle {\tbinom {t}{k}}} 可看成是惟一的k次多项式p(t)满足p(0) = p(1) = ... = p(k − 1) = 0 及 p(k) = 1.

其系数可以第一类斯特灵数表示,即:

( t k ) {\displaystyle {\tbinom {t}{k}}} 之导数可以对数微分计算:

以二项式系数为多项式空间之基底

在任何包含Q的域中,最多d阶的多项式有惟一的线性组合 ∑ ∑ --> k = 0 d a k ( t k ) {\displaystyle \sum _{k=0}^{d}a_{k}{\binom {t}{k}}} 。系数ak是数列p(0), p(1), …, p(k)的第k差分,亦即:

   

整数值多项式

每一多项式 ( t k ) {\displaystyle {\tbinom {t}{k}}} 在整数参数时均是整数值(可在k上,用帕斯卡法则以归纳法证明)。故此,二项式系数多项式的整数线性组合亦为整数值。反之,(3.5)表达了任何整数值的多项式均是二项式系数多项式的整数线性组合。一般而言,对于一个特征0域K的任何子环R,在K[t]内的多项式在整数参数时之值均在R内当且仅当该多项式是一二项式系数多项式的R-线性组合。

整数值多项式 3t(3t + 1)/2 可表达作:

从t=1,2,3时 3t(3t + 1)/2 =6,21,45用帕斯卡矩阵的逆可算出:

这种二项式系数多项式结合朱世杰恒等式应用于等幂求和。

有关二项式系数的恒等式

关系式

阶乘公式能联系相邻的二项式系数,例如在k是正整数时,对任意n有:

( n + 1 k ) = ( n k ) + ( n k − − --> 1 ) {\displaystyle {\binom {n+1}{k}}={\binom {n}{k}}+{\binom {n}{k-1}}}

( n k ) = n k ( n − − --> 1 k − − --> 1 ) {\displaystyle {\binom {n}{k}}={\frac {n}{k}}{\binom {n-1}{k-1}}}

( n − − --> 1 k ) − − --> ( n − − --> 1 k − − --> 1 ) = n − − --> 2 k n ( n k ) . {\displaystyle {\binom {n-1}{k}}-{\binom {n-1}{k-1}}={\frac {n-2k}{n}}{\binom {n}{k}}.}

两个组合数相乘可作变换:

一阶求和公式

∑ ∑ --> r = 0 n ( n r ) = 2 n {\displaystyle \sum _{r=0}^{n}{\binom {n}{r}}=2^{n}}

∑ ∑ --> r = 0 k ( n + r − − --> 1 r ) = ( n + k k ) {\displaystyle \sum _{r=0}^{k}{\binom {n+r-1}{r}}={\binom {n+k}{k}}}

∑ ∑ --> r = 0 n − − --> k ( − − --> 1 ) r ( n + 1 ) k + r + 1 ( n − − --> k r ) = ( n k ) − − --> 1 {\displaystyle \sum _{r=0}^{n-k}{\frac {(-1)^{r}(n+1)}{k+r+1}}{\binom {n-k}{r}}={\binom {n}{k}}^{-1}}

∑ ∑ --> r = 0 n ( d n d r ) = 1 d ∑ ∑ --> r = 1 d ( 1 + e 2 π π --> r i d ) d n {\displaystyle \sum _{r=0}^{n}{\binom {dn}{dr}}={\frac {1}{d}}\sum _{r=1}^{d}(1+e^{\frac {2\pi ri}{d}})^{dn}}

∑ ∑ --> r = 0 n r m ( n r ) = n ( n + 1 ) ⋯ ⋯ --> ( n + m − − --> 1 ) 2 n − − --> m {\displaystyle \sum _{r=0}^{n}r^{m}{\binom {n}{r}}=n(n+1)\cdots (n+m-1)2^{n-m}}

∑ ∑ --> i = m n ( a + i i ) = ( a + n + 1 n ) − − --> ( a + m m − − --> 1 ) {\displaystyle \sum _{i=m}^{n}{\binom {a+i}{i}}={\binom {a+n+1}{n}}-{\binom {a+m}{m-1}}}

F n = ∑ ∑ --> i = 0 ∞ ∞ --> ( n − − --> i i ) {\displaystyle F_{n}=\sum _{i=0}^{\infty }{\binom {n-i}{i}}}

∑ ∑ --> i = m n ( i a ) = ( n + 1 a + 1 ) − − --> ( m a + 1 ) {\displaystyle \sum _{i=m}^{n}{\binom {i}{a}}={\binom {n+1}{a+1}}-{\binom {m}{a+1}}}

二阶求和公式

∑ ∑ --> r = 0 n ( n r ) 2 = ( 2 n n ) {\displaystyle \sum _{r=0}^{n}{\binom {n}{r}}^{2}={\binom {2n}{n}}}

∑ ∑ --> i = 0 n ( r 1 + n − − --> 1 − − --> i r 1 − − --> 1 ) ( r 2 + i − − --> 1 r 2 − − --> 1 ) = ( r 1 + r 2 + n − − --> 1 r 1 + r 2 − − --> 1 ) {\displaystyle \sum _{i=0}^{n}{\binom {r_{1}+n-1-i}{r_{1}-1}}{\binom {r_{2}+i-1}{r_{2}-1}}={\binom {r_{1}+r_{2}+n-1}{r_{1}+r_{2}-1}}}

∑ ∑ --> i = 0 k ( n i ) ( m k − − --> i ) = ( n + m k ) {\displaystyle \sum _{i=0}^{k}{\binom {n}{i}}{\binom {m}{k-i}}={\binom {n+m}{k}}}

三阶求和公式

( n + k k ) 2 = ∑ ∑ --> j = 0 k ( k j ) 2 ( n + 2 k − − --> j 2 k ) {\displaystyle {\binom {n+k}{k}}^{2}=\sum _{j=0}^{k}{\binom {k}{j}}^{2}{\binom {n+2k-j}{2k}}}

参考文献

Benjamin, Arthur T.; Quinn, Jennifer (2003).Proofs that Really Count: The Art of Combinatorial Proof,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Bryant, Victor. Aspects of combinator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0521419743. 

Flum, Jörg; Grohe, Martin.Parameterized Complexity Theory. Springer. 2006. ISBN 978-3-540-29952-3. 

Fowler, David. The Binomial Coefficient Function.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January 1996, 103 (1): 1–17. JSTOR 2975209. doi:10.2307/2975209. 

Graham, Ronald L.; Knuth, Donald E.; Patashnik, Oren. Concrete Mathematics Second. Addison-Wesley. 1994: 153–256. ISBN 0-201-55802-5. 

Higham, Nicholas J. Handbook of writing for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SIAM. 1998: 25. ISBN 0898714206. 

Knuth, Donald E.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olume 1: Fundamental Algorithms Third. Addison-Wesley. 1997: 52–74. ISBN 0-201-89683-4. 

Singmaster, David. Notes on binomial coefficients. III. Any integer divides almost all binomial coefficients. J. London Math. Soc. (2). 1974, 8 (3): 555–560. doi:10.1112/jlms/s2-8.3.555. 

Shilov, G. E. Linear algebra. Dover Publications. 1977. ISBN 9780486635187. 

本条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Binomial Coefficient》的材料,版权遵守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本条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Bounds for binomial coefficients》的材料,版权遵守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本条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Proof that C(n,k) is an integer》的材料,版权遵守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本条目含有来自PlanetMath《Generalized binomial coefficients》的材料,版权遵守乃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二项式
例子a+b{\displaystylea+b\quad}x+3{\displaystylex+3\quad}x2+x22{\displaystyle{x\over2}+{x^{2}\over2}}vt−−-->12gt2{\displaystylevt-{1\over2}gt^{2}}运算法则二项式与因子c的乘法可以根据分配律计算:两个二项式a+b与c+d的乘法可以通过两次分配律得到:二项式a+b的平方为二项式a-b的平方为二项式a2−−-->b2{\displaystylea^{2}-b^{2}}可以因式分解为另外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如果二项式的形式为其中a与b是常数,x是变量,那么这个二项式是线性的。复数是形式为的二项式,其中i是-1的平方根。两个线性二项式ax+bandcx+d的乘积为:表示为的二项式a+b的n次幂可以用二项式定理或者等价的杨辉三角形展开。参见配方二项分布二...
· 系数
物理中的系数热膨胀系数(热学,无量纲),用来描述物体的体积,长度或面积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分布系数(化学),用来描述在两相混合物或两种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比升力系数(空气动力学),用来描述一定的面积上流体的压强对物体提供的升力。劲度系数(力学),用来描述线性弹簧弹力和轴向变形的比值,恢复系数(力学),两物体碰撞后的分离速度与碰撞前的接近速度成正比值。金融学的系数Beta系数(BetaCoefficient)参见多项式
·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与标准差优点比起标准差来,变异系数的好处是不需要参照数据的平均值。变异系数是一个无量纲量,因此在比较两组量纲不同或均值不同的数据时,应该用变异系数而不是标准差来作为比较的参考。缺陷当平均值接近于0的时候,微小的扰动也会对变异系数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造成精确度不足。变异系数无法发展出类似于均值的置信区间的工具。应用变异系数在概率论的许多分支中都有应用,比如说在更新理论、排队理论和可靠性理论中。在这些理论中,指数分布通常比正态分布更为常见。由于指数分布的标准差等于其平均值,所以它的变异系数等于一。变异系数小于一的分布,比如爱尔朗分布称为低差别的,而变异系数大于一的分布,如超指数分布则被称为高差别的。参见归一化标准矩,μμ-->k/σσ-->k{\displaystyle\mu_{k}/\sigma^{k}}方差-均值比,σσ-->2/μμ-->{\displaystyle\sigma^{...
· 酸度系数
共轭碱的碱度系数由此类比,亦可以为共轭碱A定义碱度系数Kb及pKb:以下是平衡状态的离解常数:同样的,较大的Kb值代表较强的碱,这是因在同一的浓度下可以接收更多的质子。酸度系数与碱度系数的关系由于HA与A的电离作用就等同于水的自我离子化,酸度系数与碱度系数的积就相等于水的离解常数(Kw),故pKa与pKb的和即为pKw。其中Kw在25℃下为1.0×10,pKw为14。由于Ka与Kb的积是一常数,较强的酸即代表较弱的共轭碱;较弱的酸,则代表较强的共轭碱。影响酸碱强度的因素作为一个平衡常数,酸度系数Ka是以反应物与化合物,更准确的应是质子化状态(AH)与脱质子化状态(A)的自由能差ΔG°来计算。分子的相互作用偏向脱质子化状态时会提升Ka值(因[A]与[AH]的比增加),或是降低pKa值。相反的,分子作用偏向质子化状态时,Ka值会下降,或提升pKa值。举例假设AH在质子化状态下释放一个氢键给原子...
· 二项式定理
历史杨辉三角形二项式系数的三角形排列通常被认为是法国数学家布莱兹·帕斯卡的贡献,他在17世纪描述了这一现象。但早在他之前,就曾有数学家进行类似的研究。例如,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于公元前4世纪提到了指数为2的情况。公元前三世纪,印度数学家青目探讨了更高阶的情况。帕斯卡三角形的雏形于10世纪由印度数学家大力罗摩发现。在同一时期,波斯数学家卡拉吉(英语:Al-Karaji)和数学家兼诗人欧玛尔·海亚姆得到了更为普遍的二项式定理的形式。13世纪,中国数学家杨辉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卡拉吉(英语:Al-Karaji)用数学归纳法的原始形式给出了二项式定理和帕斯卡三角形(巴斯卡三角形)的有关证明。艾萨克·牛顿勋爵将二项式定理的系数推广到有理数。定理的陈述以几何的方式解释二项式定理根据此定理,可以将x+y的任意次幂展开成和的形式其中每个(nk){\displaystyle{\tbinom{n}{k}}}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