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亨利·莫塞莱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7
转发:0
评论:0
生平1887年,亨利·格温杰·弗里斯·莫塞莱出生于英国南部海岸的韦茅斯。他的父亲亨利·诺替吉·莫塞莱(HenryNottidgeMoseley,1844-91)是一名牛津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并曾经参加过著名的挑战者号科考活动。但在小亨利4岁时,他父亲就因病去世。莫塞莱的母亲艾玛贝尔·格温杰·弗里斯·莫塞莱,是生物学家和贝壳学者约翰·格温杰·弗里斯的女儿。亨利莫塞莱在SummerFields学校(至今该校的一个组织仍以莫塞莱命名)时就以学业优异而广受关注,此后也获得皇室奖学金,升入著名的伊顿公学。1906年,莫塞莱进入牛津大学的三一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1910年大学毕业后不久,莫塞莱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在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担任助教工作。在曼大的第一年,他担任助教,将主要精力都投入了教学工作,但从第二年起,莫塞莱开始全力投身于科研工作,成为了一名科研助手。1913年11月,...

生平

1887年,亨利·格温杰·弗里斯·莫塞莱出生于英国南部海岸的韦茅斯。他的父亲亨利·诺替吉·莫塞莱(Henry Nottidge Moseley,1844-91)是一名牛津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并曾经参加过著名的挑战者号科考活动。但在小亨利4岁时,他父亲就因病去世。莫塞莱的母亲艾玛贝尔·格温杰·弗里斯·莫塞莱,是生物学家和贝壳学者约翰·格温杰·弗里斯的女儿。

亨利莫塞莱在Summer Fields学校(至今该校的一个组织仍以莫塞莱命名)时就以学业优异而广受关注,此后也获得皇室奖学金,升入著名的伊顿公学。1906年,莫塞莱进入牛津大学的三一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1910年大学毕业后不久,莫塞莱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在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担任助教工作。在曼大的第一年,他担任助教,将主要精力都投入了教学工作,但从第二年起,莫塞莱开始全力投身于科研工作,成为了一名科研助手。1913年11月,卢瑟福曾邀请莫塞莱一起回到牛津大学,并提供他良好的实验室资源,但莫塞莱婉拒了导师的邀请。

对物理学和化学的贡献

莫塞莱在1912年的测试β粒子能量的实验中发现,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会产生高电势能,从而发明了第一个核电池,但是他无法制造出一百万伏的能量来阻停β粒子。

1913年,莫斯利利用水晶X射线衍射法观察和测量了多种金属化学元素的电磁波谱。这一利用布拉格衍射来确定X射线波长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对X射线光谱的开创性的利用。莫斯里发现实验中测得的X射线波长与X射线管靶中的金属元素原子数之间有系统性的数学关系。这被物理学界称为莫塞莱定律。

在莫塞莱的这一发现之前,诸如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内的化学界普遍认为化学元素的序数由原子量所决定。在门捷列夫创制的元素周期表中,他调整了部分元素的位置。举例来说,尽管金属钴和镍这两种元素的原子量几乎相等,但根据两者的物理和化学属性,门捷列夫分别将其原子序数定义为27和28。事实上,钴的原子量略大于镍,如果根据原子量排序,那么钴应当排在镍之后。但是在莫塞莱的X射线光谱实验中,他根据波长来排列这两种元素,就很正确地得出了27(钴)和28(镍)这个排序结果。由此,莫塞莱的实验成果说明化学元素的序数并非化学家的主观推测,而是依据X射线实验的客观结果所获得的。

此外,通过实验,莫塞莱也显示了元素周期表中有若干暂未被发现的空缺位置,如43、61、72和75。现在,这些序数的元素均已被发现,分别是两种人工放射性元素(“锝”、“钷”)和两种稀有元素(“铪”、“铼”)。后两种稀有元素直到1923年和1925年才被科学家发现。在莫塞莱去世前,上述四种元素都不被世人所知,甚至其存在也曾存疑。根据门捷列夫的预测,他预计到元素周期表中有些空白位置的元素,之后果然被“锝”所填补。而捷克化学家博胡斯拉夫·布劳纳也预测到了“钷”的存在。莫塞莱的实验证实了两个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序数分别为43和61。此外,莫塞莱也补充预测了两个原子序数为72和75的元素,并极有力地证明了在周期表中铝元素(13号)和金元素(79号)之间不再存在任何空白。

这个有关是否存在更多未知元素(所谓“遗漏”的元素)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全球的化学家,尤其是在大量镧系稀土元素被发现之后。而莫塞莱成功地证明了上述镧系元素的数量从“镧”到“镥”为止有且只有15种。在20世纪初期的国际化学界,镧系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是个遥不可及的难题。当时的化学家尚不能提炼出各种镧系元素的纯物质或者盐溶液,有些时候也无法分辨两种稀有元素混合物与纯物质。举例来说,19世纪的化学家曾经提炼出一种称作“didymium”的元素,但多年后才被证实它其实是两种类似的稀有元素的混合物,这两种元素分别被后人命名为“钕”和“镨”,其含义分别为“新的双生儿”和“绿色的双生儿”。但在莫塞莱的年代,人们尚未发明出通过“离子交换法”来分离稀土元素。

莫塞莱在早期的X射线光谱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可以解决上述这些困扰了化学界相当久年份的问题。莫塞莱还预测了编号为61的元素的存在,这种镧系元素当时并未被发现。多年之后,这种元素在核反应过程中被人工合成,并被命名为“钷” 。

战死及身后

1914年上半年,莫塞莱辞去了曼彻斯特大学的职位,计划回到牛津大学继续他的物理学研究。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放弃了这份工作,并报名参加英军的皇家工兵部队。1915年4月开始的加里波利战役中,他在军中司职通讯技术官员。在一次用电话传递军事命令的时候,他被一名土耳其的狙击手击中头部而牺牲。美国著名作家阿西莫夫曾写道:“从莫塞莱已经取得的成就来看,……他的死亡可能是这场战争中对全体人类而言代价最为惨重的牺牲。” 正是受到一战中莫塞莱阵亡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政策,不再准许那些成就突出或者大有前途的科学家被招入军中服役。

阿西莫夫还大胆预测,如果莫塞莱不是在当年牺牲的话,那么极有可能被授予191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年度的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最终都未颁出)。事实上,过往的两届(1914、1915)和之后的一届(1917)的物理学奖的获奖情况也可以佐证阿西莫夫的猜想。1914年的诺奖颁发给了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冯·劳厄,以表彰他发现的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这一成果直接决定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诞生。紧接着的1915年,英国的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这一对父子因为利用X射线观测晶体结构这一技术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莫塞莱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测量了多种金属元素的X射线波长。这是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首次利用,也是创立X射线晶体学的关键一步。此外,莫塞莱有关原子序数的研究和分析是当时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基于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19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查尔斯·巴克拉因其对多种金属元素中发现的X射线衍射现象的发现而得奖。莫塞莱的研究领域与上述几位获奖的物理学同行属于同一领域,而且他对原子序数的发现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欧内斯特·卢瑟福如此评价莫塞莱的成绩:“他研究生涯起步的这两年的研究已经足以为他带来一座诺贝尔奖杯。”

在很多科学家看来,在27岁就英年早逝的莫塞莱假如能够活下来,他必将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1962年尼尔斯·玻尔说道:“你们看到当初卢瑟福的工作(关于核原子)并未收到重视。我们今天无法理解当初为何这一研究根本未被看重。当时根本没有任何地位。而最伟大的变化来自莫塞莱。”

鉴于莫塞莱的成就,曼彻斯特大学和伊顿公学内有纪念他的牌匾以及皇家学会设立的一项奖金。该奖金的第二任获奖者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后来也成为了皇家学会的主席。

参阅

拉塞福散射

波耳模型

参考文献

Heilbron, John L. H. G. J. Moseley: The Life and Letters of an English Physicist, 1887-1915.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ISBN 0-520-02375-7. 

Jaffe, Bernard. Moseley and the Numbering of the Elements. Garden City,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71. 

Scerri, Eric R. The Periodic Table: Its St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01953057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莫塞莱定律
历史应用1910年代的X-射线衍射科技,亨利·莫塞莱发现一个元素的X-射线谱内,强度最高的短波长谱线,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displaystyleZ\,\!}有关。他辨明这条谱线为K-α谱线,并且发现这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后来称为莫塞莱定律:其中,νν-->{\displaystyle\nu\,\!}是频率,主谱线壳层K壳层X-射线发射谱线的频率,k1{\displaystylek_{1}\,\!}和k2{\displaystylek_{2}\,\!}是依不同种类的谱线而设定的常数。例如,每一条K-α谱线(西格巴恩标记(Siegbahnnotation))都有相同的k1{\displaystylek_{1}\,\!}和k2{\displaystylek_{2}\,\!}值。所以,公式可以重写为莫塞莱本人选择不用k1{\displaystylek_{1}\,\!},而采用标...
· 莫妮卡·塞莱斯
网球生涯启蒙年代塞莱斯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现属于塞尔维亚)里,父母双方祖上均为匈牙利裔。五岁时因为观看哥哥练球而决定踏上球场,启蒙教练是父亲KaroljSeles。虽然不是专业网球教练,Karolj仍凭著过去从事三级跳远的运动知识,以及一本老旧的网球教科书,让塞莱斯展现其网球天分。塞莱斯在六岁半开始参加正式比赛,尽管她当时还不知道网球的计分规则,仍赢得季军奖杯。八岁时便成为南斯拉夫排名第一的青少年选手。1985年11岁时,塞莱斯赢得了美国青少年赛“橘子杯”(OrangeBowl)的冠军,引起著名的美国网球教练,NickBollettieri的注意。Bollettieri提供奖学金,邀请塞莱斯到他位于佛州的网球训练营接受训练,于是隔年塞莱斯全家移居美国。1988年14岁时,以业余选手身份参加三项WTA的职业比赛,获得首次的世界排名,第88名。职业生涯早期莫妮卡·塞莱斯1989年15岁
· 亨利·贝塞麦
早期生涯贝塞麦的父亲安东尼出生于伦敦,但于他21岁时迁居巴黎。他是一名发明家,当时对巴黎造币业颇感兴趣,他以用钢铸造奖章而获得财富。由于他在26岁时对光学显微镜的改进,使他成为法国科学院成员。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他被迫离开巴黎回到英国。在那儿他发明了一种制造金链的颇为成功的方法,这使得他在查尔顿(贝塞麦出生之地)购置了一部分家产,在赫特福德郡的Hitchin附近。贝塞麦转炉炼钢法1856年8月24日,贝塞麦首先在不列颠科技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描述了他的炼钢法,当时他称之为“不加燃料的炼铁法”。那片报告在泰晤士报上全文登出。虽然这种方法现在已经不再在工业上使用,但在其发明时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因为它降低了炼铁成本,他使钢铁代替了其他劣质但便宜的工业材料。贝塞麦的注意力在之后从炼钢中抽了出来,转而尝试投身于枪炮制造。执行专利权之战其他发明晚年与死亡贝塞麦于1898年三月死于伦敦的丹麦丘。他被葬于伦敦...
· 亨利·莫瓦桑
求学经历莫瓦桑生于一个铁路职工家庭,家境贫寒,甚至难以供给他读书,直到莫瓦桑12岁时才开始入读小学。莫瓦桑读书时非常勤奋,成绩很好,对化学很有兴趣,但由于家境扃困,中学尚未毕业便不得不辍学以谋生计。20岁时莫瓦桑进入一家药店做学徒工,在药店的工作使他获得了很多学习化学知识的机会。1872年,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化学家弗雷米招聘助理实验员,莫瓦桑前往应聘,成功地进入了弗雷米的实验室工作。1874年,莫瓦桑通过了法国中学会考,获得了中学毕业的学历,同年他转投巴黎药学院台赫伦教授的实验室。1877年莫瓦桑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莫瓦桑继续在巴黎药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其研究课题是自然铁,他经过实验验证了自然铁是高度分散的金属铁,否定了此前德国化学家提出的自然铁是氧化亚铁的理论,由于莫瓦桑在这一领域的出色工作,1879年莫瓦桑被任命为巴黎药学院实验室主任,不久后获得巴黎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制备...
· 亨利·克莱
早年童年1777年4月12日,亨利·克莱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汉诺威县的一个富裕农场主家庭,在他家的九个孩子中排第七。克莱的父亲约翰·克莱是一个浸礼会教徒,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克莱的母亲随后嫁给了亨利·沃特金斯,之后随沃特金斯搬到了里士满。教育克莱虽然只受到很少的教育,但早慧且阅读兴趣广泛,继父沃特金斯十分喜爱他,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为他谋得了弗吉尼亚州衡平院法庭公务员的职务,他开始表现出对法律的强烈兴趣,并结识了法官乔治·威思。乔治·威思是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曾任威廉与玛丽学院法律系主任,托马斯·杰斐逊和乔治·马歇尔都曾是他的学生。克莱成了乔治·韦思的秘书,帮他抄写日常文件。四年之后,韦思把克莱推荐给了弗吉尼亚州司法部长罗伯特·布鲁克,在韦思和布鲁克的指导下,克莱在20岁时就获得了律师资格。律师生涯1797年11月亨利·克莱前往弗吉尼亚州的莱克星顿开办律师事务所,这样也可以离已经移居伍德福德县的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