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假设的海王星外行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1
转发:0
评论:0
命名法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改变过行星的数目(特别是谷神星或其它一些小行星曾经被当成行星),继木星或海王星之后成为“第九颗行星”,而第九颗行星和第十颗行星一般都被当成是假设中的在海王星外的行星。冥王星在1930年到2006年被视为一颗行星,在这段时间主要的假想行星不是第九颗行星,而是第十颗行星。历史1846年至1930年:搜寻第九颗行星X行星的假设,最早来自19世纪晚期的罗威尔。因为海王星的观测位置与理论预计的位置并不完全吻合,罗威尔认为在海王星之外还有第五颗类木行星,这是存在着第九颗行星最早的基础。当罗威尔假设X行星时,X的意思是未知的,并不是罗马数字的第十;冥王星(在2006年前被视为第九颗行星)被发现之后,X行星被用来解释外行星轨道被查觉的异常现象。航海家2号于1989年掠过海王星时对其质量进行了更精确测量,发现之前的海王星质量被高估了0.5%。使用新的海王星质量重新计算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间...

命名法

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改变过行星的数目(特别是谷神星或其它一些小行星曾经被当成行星),继木星或海王星之后成为“第九颗行星”,而第九颗行星和第十颗行星一般都被当成是假设中的在海王星外的行星。

冥王星在1930年到2006年被视为一颗行星,在这段时间主要的假想行星不是第九颗行星,而是第十颗行星。

历史

1846年至1930年:搜寻第九颗行星

X行星的假设,最早来自19世纪晚期的罗威尔。因为海王星的观测位置与理论预计的位置并不完全吻合,罗威尔认为在海王星之外还有第五颗类木行星,这是存在着第九颗行星最早的基础。当罗威尔假设X行星时,X的意思是 未知的 ,并不是罗马数字的 第十 ;冥王星(在2006年前被视为第九颗行星)被发现之后,X行星被用来解释外行星轨道被查觉的异常现象。航海家2号于1989年掠过海王星时对其质量进行了更精确测量,发现之前的海王星质量被高估了0.5%。使用新的海王星质量重新计算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间的摄动,完全解释了海王星的轨道 ,不再需要一颗额外的行星来解释,因此在1990年代假设的行星便消声匿迹了。

1930年至2006年:搜寻第十颗行星

冥王星 ,是在搜寻X行星的时期被发现的,从1930年被发现至2006年8月24日止,曾被视为第九颗行星,而之后被国际天文联会重分类为矮行星。

从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至2006年正式为行星下定义,天文学家和一般大众都不断推测 第十颗行星 的存在。第十颗行星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而且媒体也经常对新发现的海王星外天体(TNO)进行报导。

柯伊伯带的发现,使天文学家对第十颗行星的期望越来越高,很可能真的会有一颗天体被授予第十颗行星的头衔,而最有可能的是某一颗类似冥王星的天体。2003年发现的TNO136199(阋神星)是成为第十颗行星最有可能的候选者,但是2006年的国际天文联会年会定义了行星这个名称,将它归类为矮行星。

现况

2006的行星重定义将冥王星从行星的名单中剔除,阋神星也不可能以轨道优势的原则跻身为第十颗行星。如果没有其他定义上的变动,符合标准的任何对象将会 被分类为第九颗行星,而不是第十颗行星 。

基于现代的太阳系形成理论,一些天文学家相信大小如同火星的绕日天体仍有可能被发现。如果其中有合于2006年行星重定义的天体,它将会是第九颗行星。 目前,仍没有合于这样条件的天体被发现;截止到2011年2月之前,亦没有任何被假设存在的天体具有成为潜在行星的实力。2016年1月,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发现疑似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证据。研究者发现已知的柯伊伯带天体轨道分布表明这些天体极有可能受到一颗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推断在海王星外存在一颗未发现的大行星。

曾经发现的候选者

克莱德·汤博

自从克莱德·汤博在亚利桑那州罗威尔天文台(Arizona"s Lowell Observatory)发现冥王星后已经经过数十年。但是许多天文学家从来没有放弃去寻找太阳系中第十颗更远的行星;因为第八颗行星运行轨道的不规则,激发了科学家这种念头,他们猜想可能就是那神秘行星X(Planet X)的重力作用,才使得海王星的轨道不规则。但到现在为止,所有希望证实行星X的努力全部失败。

1972年,一个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宣称他可能终于找到那令人迷惑的行星X了。劳伦斯·利佛摩实验室(the Lawrence Livermore Laboratory)的约瑟夫·白莱地(Joseph L. Brady)写了一篇文章,登载在太平洋天文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上面,他描述了这第十颗行星距太阳的距离和它现在在天空中的位置。他这次“发现”并不是观察到一张照相底片,而是分析哈雷慧星在接近太阳时奇怪的行径推求得到的。

白莱地寻查了几乎在一千七百年以前的历史观察资料,发现了一个奇特的不规则现象:每次哈雷彗星最接近太阳的日子,总比预测的早或晚至四天。这种变化显示,可能有一个未知的力量,影响了这彗星的运动。这可不可能是比冥王星更远的行星的重力作用造成的呢?

四年之中,白莱地不断地将十颗行星太阳系的数学模型输入至计算机内,以寻找一个尚未发现的、而且会引起哈雷彗星轨道不规则性的行星的特性。渐渐地,计算机描绘出行星X的大概:它有土星(第二颗最大的行星)三倍的质量大,离太阳将近六十亿英里远(比冥王星轨道的1.5倍还要长),完成绕太阳一周的运动约需 464 年,它运行轨道的平面比一般行星运动的平面倾斜六十度,最奇怪的一点是:它绕太阳旋转的方向与所有其他的行星相反。

为了要说服怀疑论者,白莱地已经又开始做更多的计算工作去验证行星X对已知太阳系外围行星轨道可能产生的重力作用。然而,真正有效的办法必须是看得见的──一张行星X的照片。因为它距太阳很远,它只会反射少量的光;而且白莱地的计算显示,这行星现在正位于仙后座,而那里正杂乱散布着许多星星,我们很难找到行星X。

塞德娜(Sedna)和创神星(Quaoar)

在2000年代的早期,两颗被发现且够大的TNO,虽然没有在科学界引起足够成为行星的重视,但迅速的被媒体称为第"十颗行星"。创神星是在2002年被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的,虽然明显地比冥王星还小,但在发现时确实是当时第二大的TNO。

另一个天体塞德娜是在2004年发现的,当时它是太阳系内所知最遥远的天体。因为它的位置比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早期被行星散射而成的柯伊伯带-彗星的来源- 还要遥远,而被推测为欧特云的成员。塞德娜的大小被认为是介于冥王星和创神星之间。

阋神星

被称为阋神星的海王星外天体是在2005年初期从2003年的影像资料中发现的 。经由哈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他的大小被推断为2398公里,比冥王星大了4.81%,因而在2006年被认为是颗行星 。由于阋神星的距离过于遥远,这个大小不是直接测出的,而是根据它能吸收到的阳光所能提供的温度和反射能力估计的。不仅许多媒体都对外报导阋神星是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当时都支持这样的分类 。

阋神星的一位发现者注意到,如果冥王星被认为是一颗行星,那么这颗新发现且更大的也该是颗行星 。当时被发现在柯伊伯带上与冥王星有着相似轨道的TNO天体至少已经有700颗,不过阋神星有着高倾斜角(44°)的轨道。不同于冥王星的是,阋神星不是位在柯伊伯带上,或是传统上所认知的行星重心所在的轨道平面,因此它还是异于冥王星的。最后,阋神星被归类于新设立的矮行星,它的发现也是冥王星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的主要原因。

堤喀

路易斯那大学拉斐特分校的两位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泰塞( John Matese )与丹尼尔·惠特迈尔( Daniel Whitmire )在2011年2月公布,他们主张在太阳系奥尔特云内应有一颗气体巨行星,命名为 堤喀 ( Tyche ) ,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堤喀的绕日轨道据推测约为冥王星轨道的375倍,即15000天文单位。据估计,它的质量为木星的四倍,表面温度约为-73°C。 。但于2014年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观察后已排除这可能。

曾被建议的名称:冥府女王(Persephone)或地狱之后(Proserpina)

传统上,太阳系的主要天体都以希腊或罗马的神来命名,在76年前,当时所知太阳系最外层的行星-冥王星( Pluto ),相当于希腊的冥王黑帝斯( Hades ),就是这样子以罗马的神命名的。因此泊瑟芬(中文意义是冥府女王或冥后)是最常被建议给这一颗可能成为新行星的天体的名字。冥府女王(音译为泊瑟芬)泊瑟芬是黑帝斯的妻子,因此很适合做为第十颗行星的名字。

这个名字早在1899年(在1930年发现冥王星之前)就已经被第399颗小行星使用了;依据国际天文联会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为小行星命名的原则 -有一项政策是反对天体的名称太相似,将海王星外天体命名为冥府女王是不太可能的。

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提案是命名为冥后星( Proserpina )-冥王的妻子;但是这个名字也在1853年就被第26号小行星取用了,与冥府女王一样违反了提名的原则,虽然有些小行星的名字和外行星的卫星共享。

冥府女王的母亲 -狄蜜特( Demeter )和冥后的母亲 -希蕾丝( Ceres )也都已经分别命名第1108号小行星和谷神星(狄蜜特还曾经被非正式的做为木卫十( Lysithea )的名字)。参阅古希腊的埃勒夫西斯神话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希腊和罗马神话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令人好奇的是,在17世纪时,希蕾丝和泊瑟芬曾经一度被当成地球和月球的名字。

当前搜索新行星的重点

柯伊伯带和离散盘

可以说柯伊伯带和离散盘的搜索的确一度让人们发现了新的行星,即柯伊伯带的冥王星和离散盘的阋神星,但最终都归于矮行星。随着一系列海王星外大型天体的发现,它们的分布规律也逐步了解清楚:柯伊伯带和离散盘的星体相互间结构相似,距离相当(30~100天文单位),较大星体应有较高亮度和可探测的运动。因此,随着对海外星体的深入观察,新的较大星体或者很快被发现,或者数十年内就能证实较大天体已经探索穷尽。事实上,2002~2003年是发现海外大星体的高峰年,之后就逐年减少,可见较大星体的发现过程已接近尾声,连续数年对较大天体的零发现将确证这一海外区域的主体构成。

奥特云

奥特云是长周期彗星的源头,它是凝聚成太阳系的巨大星云的外围部分,这些稀薄的星云物质早已冻结成冰石块,被太阳引力束缚而仍停留在1光年范围内,在广阔空旷的黑暗中缓慢运行。这里没有巨大的引力牵引促使它们凝聚,但也没有巨大的引力潮汐防止它们凝聚,或许它们在无数次碰撞中最终形成了巨大星体和壮观的卫星系。由于它们太遥远,也就太神秘,因此充满想象的空间:从认为这里只有冰石块,到小行星,到大行星,再到巨行星,甚至到昏暗的褐矮星,各种猜测各种理论激发着新的想像和探索。

目前发现的较大的特殊星体塞德娜,其近日点远超其它所有已知海王星外天体,远日点很接近奥特云边界,很可能它是奥特云庞大家族的冰山一角。可见奥特云具备拥有大天体的诸多条件:巨大的总质量、漫长的演化、相当大的使者塞德娜。

如果新星体大小与冥王星相当,看来只能被定义成矮行星;如果它达到地球的级别,必将有可观的卫星家族,其内部构造和地质活动也将复杂而有序,甚至有可能聚集热能而拥有大气、湖泊,或许它在某些程度上类似于木卫四、土卫六或海卫一,更可能具备完全不同于已知的任何星体的景观,到那时被定义成新行星应该没有异议。

相关条目

第五行星,历史上曾猜想存在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行星。

曾经被认为是行星的天体列表

科幻中的太阳系外行星,小说中的海王星外天体。

太阳系的假设天体列表

奥特云

调查望远镜

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

泛星计划(Pan-STARRS)

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海王星
历史发现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首度观测并描绘出海王星,1613年1月27日又再次观测,但因为观测的位置在夜空中都靠近木星(在合的位置),这两次机会伽利略都误认海王星是一颗恒星。相信是恒星,而不相信自己的发现,是因为1612年12月第一次观测的,海王星在留转向逆行的位置,因为刚开始退行时的运动还十分微小,以至于伽利略的小望远镜查觉不出位置的改变。但在2009年7月,墨尔本大学的物理学家大卫·杰美生宣称,有新的证据表明伽利略至少知道他看见的星星相对于背景的恒星有微量的相对运动。1821年,亚历斯·布瓦(AlexisBouvard)出版了天王星的轨道表,随后的观测显示出与表中的位置有越来越大的偏差,使得布瓦假设有一个摄动体存在。在1843年约翰·柯西·亚当斯计算出会影响天王星运动的第八颗行星轨道,并将计算结果皇家天文学家乔治·比德尔·艾里,他问了亚当斯一些计算上的问题,亚当斯虽然草拟了答...
· 海王星环
发现旅行者2号拍得的2帧相片。威廉·拉塞尔于1846年首次提及了围绕海王星的环。天文学家在1968年通过恒星掩星首次观测到天王星环,但是遭到忽视。天王星环直到1977年时才被发现。天王星环发现后不久,维拉诺瓦大学哈罗德学者Reitsema团队开始寻找围绕海王星环。他们在1981年5月24日观测海王星的一次掩星,然而没有发现任何环带。海王星在1983年9月12日出现另一次掩星,但是地面观测结果无法确定。旅行者2号在1989年飞越海王星时确认海王星环存在。最亮的环(亚当斯环和勒威耶环)已经被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拍摄,但昏暗的环仍然远远低于能见度门槛。特征旅行者二号通过提高亮度拍到的海王星的昏暗的环亚当斯环的环弧(从左至右:博爱,平等,自由),还拍到了内侧的勒威耶环海王星拥有五个不同的环,从内向外依次是:伽勒环、勒威耶环、拉塞尔环、阿拉戈环和亚当斯环。勒威耶环和伽勒环之间也许还存在更暗弱的...
· 零假设
相关条目拒绝域显著性水平似然比检验学生t检验参考来源统计学原理:假设检验
· 太阳系外行星
观察历史早在十九世纪便有天文学家声称发现系外行星。1855年,在东印度公司马德拉斯天文台(英语:MadrasObservatory)工作的W.S.Jacob发现蛇夫座70双星系统轨道异常,怀疑当中有类似行星的物体;1890年代,芝加哥大学及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汤玛斯·杰佛逊·杰克逊·希(英语:ThomasJeffersonJacksonSee)声称轨道异常证明该系统当中有一个公转周期为36年的黑暗物体,但福雷斯特·雷·莫尔顿随即指出这样的系统极不稳定。在1950至1960年代,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彼德·范·德·坎普(英语:PetervandeKamp)声称发现了绕着巴纳德星公转的行星。后来的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这些早期观测都是错误的。太阳系与巨蟹座55行星系统的比较图。加拿大天文学家布鲁斯·坎贝尔等人在1988年的结果是首次获得随后观测确认的发现,他们利用视向速度法发现围绕少卫增八的行星;然而因为当年...
· 海王星外天体
海王星外天体摘要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剔出行星之列,而属类冥天体。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冥卫五:为冥王星的卫星。1992QB1小行星。1996TL66小行星:属黄道离散天体;偏离地球轨道平面的星体)。伐楼拿小行星:属QB1天体。伊克西翁小行星。塞德娜小行星,是位于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之间的小行星,可能为奥尔特云的天体。亡神星:属冥族小天体。创神星:属QB1天体。妊神星:属类冥矮行星(参见[1]及[2])。鸟神星:属类冥矮行星(参见[3])。阋神星:属黄道离散天体,其轨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黄道呈45度角。体积比冥王星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于2005年7月29日公布。属类冥天体。假想的太阳联星——太阳伴星可归入海王星外天体的定义之下,但此星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参见海王星外侧天体列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