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酱油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5
转发:0
评论:0
起源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发现,最早的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家使用的调味料,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后来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一带。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最早的酱油专利权是在19世纪,由两位分别叫做里德和佩林斯申请专利来出售。词源最早的酱油是由肉类腌制而成,肉剁成肉泥再酦酵生成的油,称为“醢”(音读hǎiㄏㄞˇ,即肉酱油的意思);另有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版本的酱油称为醓(音读tǎnㄊㄢˇ)。可见《诗经·大雅·行葺》之一句:“醓醢以荐。”而最早的植物酱油称之为“豆酱”或“豆酱清”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东汉(25年至220年)王充(27至97年?)的《论...

起源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发现,最早的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家使用的调味料,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后来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一带。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最早的酱油专利权是在19世纪,由两位分别叫做里德和佩林斯申请专利来出售。

词源

最早的酱油是由肉类腌制而成,肉剁成肉泥再酦酵生成的油,称为“醢”(音读 hǎi ㄏㄞˇ,即肉酱油的意思);另有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版本的酱油称为醓(音读 tǎn ㄊㄢˇ)。可见《诗经·大雅·行葺》之一句:“醓醢以荐。”

而最早的植物酱油称之为“豆酱”或“豆酱清”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东汉(25年至220年)王充(27至97年?)的《论衡》中“世讳作豆酱恶闻雷”,而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亦已有“豆酱清”的记载,黄兴宗认为《论衡》《齐民要术》内所指的“豆酱”,“豆酱清”,可能是指现代酱油的前身 。

“酱油”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著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 。此后,酱油一词还出现在1360年《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易牙遗意》,1591年《饮馔服食笺》,1680年《食宪鸿秘》,1698年《养小录》,1750年《醒园录》,1790年《随园食单》,清《调鼎集》卷三、卷七 。

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在1790年《随园食单》中酱油已经取得重要地位 。

日本文献中最早使用酱油一词的是1474年的《文明本节用集》,但酱油的生产法,可能在此之前已由中国传入日本 。

酱油的CNS规范

定义

以植物性蛋白为原料依酿造法、速酿法或混合法制得之调味液,得称之为酱油,包括加食盐、糖类、酒精、调味料、防腐剂等制成者。

方法

酿造法:以大豆、脱脂大豆、黑豆、小麦、米等谷类,经蒸煮或以其他方法处理并经培养麹菌制成之“酱油麹”,或在此加入蒸熟米或蒸熟米以麹菌糖化,并注入食盐水,或加生酱油、酱油醪使其发酵、熟成者。

速酿法:植物性蛋白质以酸分解或酵素水解处理所得之氨基酸液经添加酱油醪、生酱油等再发酵熟成者。

混合法:在前二种方法中添加酸分解法(及)酵素水解法所得者。

种类

依制程区分

纯酿造酱油

酱油

  一瓶酱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脱脂大豆(粉)、黑豆或用小麦或麸皮等为原料,采用微生物酦酵酿制而成的酱油。

用来酦酵的微生物一般为麹菌属的米曲霉和黑曲霉等,以米曲霉最常见。为调节产品酦酵过程及品质,常多个菌种混合使用。

微生物初步接种并繁殖的培养基称为“种麹”。酿造酱油的麹料为水、面粉或麸皮,混合蒸熟后,摊开冷却。先接种0.5-1%的曲霉,然后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3天左右。

正式酦酵使用大豆或豆饼、黑豆及麸皮配成的原料。前者的蛋白质可被分解成氨基酸产生鲜味;麸皮体积蓬松,便于曲霉繁殖。比较粘稠的酱油还加入含淀粉丰富的面粉或小麦。这一步和制造种麹类似:原料经过粉碎蒸煮,拌入种麹和食盐水,培养酦酵后成为成熟酱醪。最传统的工艺是露天酦酵,成熟时间可达半年之久;较近代之工艺则是在人工温暖环境中培养10-30天。

成熟酱醪经过压榨得到的液体经过滤、澄清、杀菌等工序,成为酱油。

干式发酵法:

湿式发酵法:

添加防腐剂、焦糖色素、人工甘味剂。

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纯酿造酱油,添加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中国GB18186-2000《酿造酱油》标准将在商品标签上注明是“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列为强制执行内容。

因着色力不同,酱油亦有生抽、老抽之别,前者着色力弱而后者强。生抽在酿造过程中加入更多水。

依产品区分

一般酱油:以大豆、脱脂大豆(粉)、小麦(粉)、米等谷类为原料,制得之酱油。

黑豆酱油:以黑豆,经蒸煮或以其他方法处理并经培养麹菌制成之“酱油麹”,依传统酿造法制成之酱油。黑豆酱油其未稀释原汁称“荫油”。

酱油膏:凡酱油本身或其中额外添加黏稠剂,使其黏度于25℃时达250cps以上者,包括荫油(膏)、壸底油(膏)等。

生酱油:指发酵熟成后之酱油醪,经压榨所得之液体。

淡色酱油:其色度(Abs 555nm)小于3.0(或标准色19以上)之酱油。

薄盐酱油:其盐度(NaCl)以氯离子计算低于12%,不得添加防腐剂之酱油。

虾子酱油:扬州特有的酱油种类。

头抽:黄豆经发酵后,第一次提炼出来的酱油。

生抽:颜色浅。

老抽:颜色深,是在生抽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经沉淀过滤即为老抽。

甜酱油

甜酱油是带有甜味的酱油,在很多地区都有出产,但材料各异。

广东甜酱油

云南甜酱油

印尼甜酱油

检验

蛋白质沉淀

使用等比例纯酒精与酱油混合后,会使得酱油内的蛋白质析出沉垫。但此法只能测出酱油内是否含纯酿造的成分,对于混合的配制酱油仍难以区分。

参见

打酱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借酱油》
一日下厨,才知道酱油已经用完,无奈只好向近邻借取些来用。这老哥和我可铁,平时请吃饭喝酒都是常事,也喜欢彼此用对联取乐。这次我强笑登门,一番寒暄客套是免不了的。问及老哥饭否,知其已果腹。窃喜,心想这下可省去请客陈规。我婉转地说:今天刚好买了一只鸡,不知道怎么做才更好吃,特来请教老哥。老哥说了:无非炸焗炒煨卤。我忙应声说:需要油盐酱醋茶?老哥想了一下,已是乐不可支,人人都说你入得厨房,居然会糊涂到这种地步。油炸、盐焗、酱炒、醋煨都对,但是没有酱油怎么卤?哈哈......是啊,我家没有酱油呢!我假装尴尬地说。这小子,想借酱油就直说吧,省得拐弯抹角。借你可以,但必须对上我几句,我不说,你懂得。哼哼......邻居假作冷笑说道。我心想,老哥你够恨啊,借点酱油而已嘛,需要大费周章吗?也难怪,平时都是彼此取乐,谁叫我现在有求于他呢?为了鸡,神马都是浮云,我豁出去了!老哥请出题。老哥指着墙上的挂钟说道:时...
· 辣酱油
历史辣酱油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相传大英帝国驻孟加拉总督山兹勋爵(LordMarcusSandys)在印度获得一种辣酱汁配方,回英国后把配方连同批量订单交给当地化学家李庄和派林(JohnWheeleyLea、WilliamPerrins)尝试配出酱汁。勋爵试样时不满成品口味,弃之。可是之后酱汁受重新取出检查,李庄和派林发现辣酱汁面渗出了一层发酵了的汁液,尝之感到可口,遂将其推向市场,受到欢迎。不过最新考证指出,正史中并无“山兹勋爵”,亦无山兹之名的孟加拉总督;1830年代只有伍斯特郡的山兹女男爵。研究者推论配方是山兹女男爵从格雷(Grey)家族获得的,而查尔士·格雷则是在印度首席大法官任内获得了此配方。此后山兹家族把配方出售给了李派林,但身为贵族,在广告上必须避讳女男爵的真实身份,而杜撰了广为流传的故事。配方李派林辣酱油主要原辅料包括大麦醋、白醋、糖蜜、糖、盐、凤尾鱼、罗望子提取物、洋葱...
· 中国推行酱油+铁治贫血
为解决中国各类人群中广泛存在的缺铁性贫血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于近期在全国启动“酱油加铁”计划。疾控中心在酱油中添加铁元素的营养干预项目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正式获得改善营养全球同盟组织的捐赠。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实介绍,这一计划针对1亿2900万目标人群,将涉及全国200多个酱油生产厂家,将有超过3亿人通过这种营养干预摆脱缺铁性贫血。改善营养全球同盟是一个全球性的、由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结成的联盟,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症。资金主要用途是根据目标国家人民的饮食习惯,在食品中添加铁、碘、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该组织此次面向中国的捐赠总数为600万美元(约1043万新元),其中300万美元用于在酱油中添加铁,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让中国西部地区的3亿6000万人食用加铁酱油;另外3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的食盐加碘的项目...
· 酱油醋都涨价了,古代做菜都放什么调味品?  
中国大地自古以来就生长着丰富的自然调味料资源,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甘、酸、辛、苦、咸五味,经过漫长历史里的探索与发现,古人创制了丰富多彩的调味料,为菜品的风味锦上添花。那你知道古人做菜都放什么调味品吗?跟着族谱网的小编走进调料的前世今生吧。图源网络中国古代的调味料大多是取自自然环境的天然调味料,或经过简单、传统的工序加工而成的,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传为商王武丁作的《商书》佚文《说命》三篇,下篇有“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注渭:“酒醴须麹糵以成,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先秦文献有云:“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记载了盐、梅、酒的制作之序以及在烹饪中的重要作用。一、盐图源网络盐的始用当甚早。《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甲骨文中有一字,后疑为“卤”字,又见《说文》谓卤“象盐形”;《玉篇》云:“卤,咸也。”此卤似乎是指自然界中的天然卤块儿,而...
· 战国著名将领来岛通总:来岛通总是哪号酱油男
日本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军事将领,比如武田信玄、木村重成、来岛通总等等,在这里我们主要来看看来岛通总这个人物,以下是来岛通总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来岛通总出生于1561年,小的时候名字叫牛松丸,他是河野家族部将村上通康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河野家族河野通直的女儿。来岛通总出生于濑户内海上的来岛村上水军,村上水军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战斗力十分强悍,后来来村水军因为驻扎在各个岛屿之上,所以就分裂成了能岛、因岛、来岛三个家族势力,虽然他们各自发展,但是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又是相互支援的,来岛通总的家族势力就是在来岛上的那只分裂出去的水军。永禄十年,村上通康去世,因为其他几个儿子都有一定的原因不能继承家族的基业,所以就由年仅七岁的来岛通总继承家督之位。当然他继位之后得到家族元老的支持,并没发生大的动荡。来岛通总成年之后勇武好战,和毛利家族一起对战大友家,而且还和同根同源的能岛村上家反目成仇了。来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