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初制乐的祖孝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4
转发:0
评论:0
据《旧唐书·祖孝孙传》,祖孝孙是幽州范阳(今北京一带)人,博学,通晓律、历、算数,在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问(公元581一604年),已任协津郎之职,同原来在南朝陈做乐官的蔡子元、于普明修订雅乐,又向毛爽学习源于东汉京房的律学,从六十律算到三百六十律,以便旋宫转调(六十律、三百六十律只是理论上的推算,人耳是难于辨别的,本文也不再多作介绍)。祖孝孙雕像《祖孝孙传》说:“唐武德七年,始命孝孙及秘书监窦琎修定雅乐……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还说:“事具《乐志》”。《旧唐书·音乐志》(以下简称“旧志”)却是这样说的:“武德九年,始命孝孙修定雅乐,至贞观二年六月奏之。”《新唐书·礼乐志》(以下简称“新志”)的说法是:“武德九年,始诏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琎等定乐。……乐既成,奏之。”司马光参斟新、旧唐书的说法,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里,先在武德九年说:“春,正月,己亥,诏太常少卿祖孝孙等...

据《旧唐书·祖孝孙传》,祖孝孙是幽州范阳(今北京一带)人,博学,通晓律、历、算数,在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问(公元581一604年),已任协津郎之职,同原来在南朝陈做乐官的蔡子元、于普明修订雅乐,又向毛爽学习源于东汉京房的律学,从六十律算到三百六十律,以便旋宫转调(六十律、三百六十律只是理论上的推算,人耳是难于辨别的,本文也不再多作介绍)。

唐初制乐的祖孝孙

祖孝孙雕像

《祖孝孙传》说:“唐武德七年,始命孝孙及秘书监窦琎修定雅乐……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还说:“事具《乐志》”。《旧唐书·音乐志》(以下简称“旧志”)却是这样说的:“武德九年,始命孝孙修定雅乐,至贞观二年六月奏之。”

《新唐书·礼乐志》(以下简称“新志”)的说法是:“武德九年,始诏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琎等定乐。……乐既成,奏之。”

司马光参斟新、旧唐书的说法,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里,先在武德九年说:“春,正月,己亥,诏太常少卿祖孝孙等更定雅乐。”(《唐纪七》)

后在贞观二年说:“六月,乙酉,孝孙等奏新乐。(《唐纪八》)

根据以上材料看来,高祖李渊叫祖孝孙制定雅乐当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春,而其完成则在两年多以后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史料现的矛盾,是首先须要加以辨正的。

上文提到的蔡子元、于普明、毛爽、窦琎等人,史书上都只是提到一下,没有具体的事迹。所以既不能做专门的介绍,在本文中也只能略过不谈。

上引《旧唐书》的传和志里还都说到,祖孝孙认为南北朝的雅乐,“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所以他制作的“大唐雅乐’,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的结果。本来嘛,音乐总是有地方色彩、民族风格的。南朝地处吴楚,不能不具有吴楚的地方色彩;北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当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祖孝孙的看法,一方面反映了他以北方的中原地区为基准的传统观念,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音乐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有充分的认识。他的“斟酌南北”,意思是对南方音乐的地方色新口北方音乐的民族风格并不是完全采取排斥的态度,而是通过斟酌,有所吸收的。

唐初制乐的祖孝孙

唐朝时流行雅乐

《旧志》说祖孝孙所制的“大唐雅乐”一共是十二套,所谓“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这“十二和”,具体是:《豫和》、《顺和》、《永和》、《肃和》、《太和》、《舒和》、《休和》、《政和》、《承和》、《昭和》、《雍和》、《寿和》。但是“十二和”的音乐究竟如何,现在是不得而知了,它和“三十一曲,八十四调”的关系,也无法弄清楚,但是这些历史陈迹,还是值得注意,应该知道的。

《旧志》还说:“初,隋但用黄钟一宫,惟扣七钟,余五钟虚悬而不扣。及孝孙建旋宫之法,皆遍扣钟,无复虚悬者矣。”这是说,十二个一架的编钟,在隋时由于只用一个宫调,有五个钟是虚悬不扣(敲)的,由于祖孝孙创建了旋宫转调的方法,乐器既能物尽其用,音乐也就丰富了。

唐初制乐的祖孝孙

旋宫转调

《资治通鉴考异》引《魏文贞公故事》,说太宗李世民讲:“人皆以祖孝孙为知音,令教声曲,多不谐韵。此其未至精妙,为不存意乎?”可以想象,皇帝叫他去教宫人们唱歌,他是不敢不存意(不当一回事)的,只是他精妙的是乐器、音律,而不是声乐、歌唱,“多不谐韵”也就难免了。人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祖孝孙也并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唐间乐律学家祖孝孙
祖孝孙(ZuXiaosun),中国隋唐间乐律学家。河北范阳祖氏家族律历算数学的传人之一。隋初开皇(581~600)年间任协律郎,参定雅乐,曾奉命向陈山阳太守毛爽学习“京房律法”,亦曾建言用“三百六十律”,未被采纳。入唐后,历任著作郎、吏部郎、太常少卿等职。祖孝孙(ZuXiaosun),中国隋唐间乐律学家。河北范阳祖氏家族律历算数学的传人之一。隋初开皇(581~600)年间任协律郎,参定雅乐,曾奉命向陈山阳太守毛爽学习“京房律法”,亦曾建言用“三百六十律”,未被采纳。入唐后,历任著作郎、吏部郎、太常少卿等职。武德九年(626)唐高祖“诏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等定乐”,至贞观二年(628)乐成。按隋代宫廷中钟乐的十二律,“其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经祖氏家学的律学理论与张文收的“耳决之明”相结合,才在实践中真正解决了调律和十二律旋宫的问题,自此成为唐以后历代乐律志中的千古美谈。贞观十四年(...
· 祖孝孙与旋宫乐
唐武德年间,朝廷草创,高祖忙于削平割据武装,完成统一大业,故因袭隋代之制,未有雅乐制作。至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于贞观年间完成制礼作乐。其重要标志有三:贞观二年定《大唐雅乐》,贞观六年分制乐章,贞观七年颁行《贞观礼》,贞观十四年定庙乐。这样初唐雅乐建设才告以段落。唐武德中,祖孝孙任太常少卿。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正月十日,诏秘书监窦琎、太常少卿祖孝孙等议定雅乐。同时参与定乐的还有张文收、吕才和明音律人王长通、白明达等。祖孝孙雕像贞观二年六月十日,祖孝孙斟酌南北之音,奏上《大唐雅乐》。《旧唐书》卷七九《祖孝孙传》云:“孝孙以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以十二月各顺其律,旋相为宫,制《十二乐》,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调。”至此,亡绝已久的旋宫乐,“一朝复古,自孝孙始也”。宫廷雅乐文化贞观六年,诏令制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郊...
· 唐初有名将领郭孝恪是怎么死的
郭孝恪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649年,唐朝初年有名的将领。郭孝恪简介记载他是许州阳翟人,许州阳翟是现在河南禹州,所以郭孝恪是河南人。隋朝末期,天下大乱,因为隋炀帝的昏庸使得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郭孝恪就是其中一员,当时他率领自己的手下归附瓦岗寨,和徐世勣共同守卫黎阳,后来因为瓦岗寨归降与唐,所以郭孝恪也一起归降。投降后的郭孝恪被唐朝封为宋州刺史,阳翟郡公,并且跟随李世民一起为李唐打天下。郭孝恪雕塑郭孝恪简介提到,在跟随李世民征讨洛阳的时候,郭孝恪向李世民提出“固守虎牢,军林汜水,随机应变”的建议,得到李世民的采纳,使得李唐赢得虎牢之战的胜利,郭孝恪则被升迁至上柱国。在此之后,郭孝恪还做过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在李唐取得天下后,入朝为官,任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郭孝恪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安西都护和西州刺史,贞观十八年,则被任命为西州道行军总管,随后在战争中擒获了归降于的焉耆王。四年后郭孝恪出任昆...
· 乐安孙氏束姓的祖庭束馆镇
大名城东南27公里处,冀鲁豫三省临界区,有一个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古镇,它就是束馆镇,是束馆镇党委、政府驻地。追本溯源,束馆镇在春秋为安乐镇,后更名安贤镇,清前期又更名束馆镇。束馆镇是大名县境内存世最久远的古镇,距今已经2500多年了;是大名县,也是河北省第一个用学校机构命名的古镇。一束馆镇,原名安贤镇。因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束皙辞官归里后,在安贤镇设学馆教书,后人尊崇,俗称安贤镇为束馆镇,“束馆”即束皙学馆之意。束馆镇与本名安贤镇并称于世,清朝初期,废安贤镇称谓,束馆镇成为官方称谓,也称束馆集。安贤镇之前,春秋时期,这里是齐国乐安,何时命名,不得其详。秦汉郡县制以来,束馆镇始终是元城县下辖的大镇,《宋史》《金史》等正史有明确记载。明清时期为元城县束馆里,1914年元城县废,始改属大名县,为大名县东区管辖。1928年至1940年,束馆镇为大名县第十区区公所。1958年8月,为束馆人民公社驻地...
· 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的主要成就长孙无忌的作品有哪些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的主要成就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