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
地理
河南古称 河套 ,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状,故称“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 河套—土默川平原 。
历史
春秋之前,河套地区的居民,主要属于北狄的匈奴人。
战国前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在前215年至前214年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三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二世二年(前209年)移民都返回中原,匈奴又占领河套。
银川火车站以河套形象设计
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汉朝大量将汉人移民至此地,居民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此外,在此地居住的匈奴人,成为半独立属国,附属于汉朝,成为汉朝的佣兵。
东汉初,河套的汉人移民被内迁至常山关(河北倒马关)以东。汉光武帝在位时代,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迁往外地的移民又返回河套居住。之后北方八郡与其移民因羌患两次内迁,河套逐渐被羌与南匈奴占据。魏晋时拓跋氏在河套建代国。五胡乱华时代,河套地区是华北和塞北多个胡人游牧部落联盟的部族政权争夺的重地,至439年,北魏统一中原。
北朝和隋唐时的很长时间内这里一度被重新农垦,比如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隋末时移民被内迁至宁州、庆(甘肃庆阳),占领河套,直到618年依附的张长逊以武都、宕渠、五原等郡归附唐朝,才重新被中原王朝占领。唐朝统一战争后,梁师都政权被灭,陕西、宁夏的部分河套被唐并入。中唐晚唐时河套属丰、胜州境内的三受降城、天德军、振武军辖区。840年,回鹘亡国后先后要求割让其地,遭唐所拒。后梁末帝时天德节度使宋瑶、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先后被俘,古丰、胜州为辽国占有。五代末党项崛起建立西夏,从北宋境内夺取了陕西、宁夏的部分河套,其后为西夏与金国分别占有。
在元朝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明代河套是鞑靼、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动范围。清代将蒙古南部分为设官治理的内属蒙古。清朝末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开始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
经济
俗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合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今天,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