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
历史沿革
泗阳历史悠久,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县史,南北文化在这里融合,西汉时期曾两度封王,是两千多年前西汉泗水国都邑,史称“泗水国”,前后历时134年。境内五代王陵星罗棋布,2002年,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对泗水王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
秦朝
泗阳历史悠久,变制纷繁,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从西周建厹犹国开始,至今已三千余年。秦统一中国,施行郡县制,在今泗阳境内设置凌县,此为泗阳建城史发端。
汉朝
西汉时,凌县改为厹犹。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于县等地设置泗水国,国都设在凌城(今众兴镇境内凌城村)。作为泗水河畔重要的诸侯国,泗水王国历123年五代六王,留下辉煌灿烂的西汉文化。
南北朝
汉后战乱频仍,泗阳建置名称多变,三国时期称魏阳,晋置宿豫,南北朝时,宿豫县属齐北徐州,治在今泗阳东南境,泗水西侧,淮水北面。
唐宋
唐朝改宿迁,金时期置淮滨县,105年后改称泗阳县。
元朝
元朝(1277年)改称桃源县,沿用637年,直至明清,有“夭桃千顷、翠柳万行”之美景。
明清
明属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属淮安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江苏省,为淮安府桃源县。
民国
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名相重,复改称泗阳县。
当代
自民国1914年起,一直沿用泗阳名称,1996年,隶属于淮阴的泗阳、沭阳、泗洪划归新设的地级宿迁市。经过多次区划调整,现今全县设11个镇(众兴镇、李口镇、新袁镇、裴圩镇、高渡镇、卢集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爱园镇、王集镇)、5个乡(三庄乡、里仁乡、南刘集乡、庄圩乡、八集乡)、3个街道(城厢街道、史集街道、来安街道)、2个场(农场、原种场)。
地理
位置
泗阳县地处江苏北部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南濒洪泽湖,西界宿迁市,北界沭阳县。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62%。陆地面积中有可耕地70603公顷。
水系
黄河故道(古泗水)和京杭大运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泗阳全境,南面则濒临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分水岭”,大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大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属沂、沭水系。全县境内大小河道有30多条,总长近700公里。
地形
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积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相对高度大多介于12米-17米之间。境内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左右。土壤质量较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气候
境内气候温和,属北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行政区划
1996年前,属淮阴市(今淮安市)。
1996年7月,划属新设立的宿迁市。
1999年底,辖7个镇、21个乡,4个场圃。共有607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
2000年2月,撤销临河乡、城厢乡、李口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临河镇、城厢镇、李口镇。
2000年5月,桃源乡、史集乡撤销并入众兴镇,葛集乡撤销并入来安乡,魏圩乡撤销并入王集镇,黄圩乡撤销并入裴圩镇,屠园乡前行、冯桥、解放、沙圩、西俞、二庄、周石七个村归洋河镇管辖,林柴场并入中扬镇,果树实验场并入爱园镇。
2000年7月,撤销中场乡、穿城乡、高渡乡、郑楼乡、张家圩乡、卢集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中扬镇、穿城镇、高渡镇、郑楼镇、张家圩镇、卢集镇。
2000年底,辖15个镇、7个乡。
2004年3月,泗阳被迫将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西南五镇划给宿迁市。
2004年底,辖12个镇、6个乡、2个场。
2005年8月,撤销城厢镇、来安乡,将其划归众兴镇,泗阳县设11个镇、5个乡、2个场、260个村(居)委会。
2012年1月,撤销来安、城厢、史集三个社区,设立来安街道办、城厢街道办、史集街道办。
至2014年,泗阳县辖11个镇、5个乡、3个街道、2个场。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新袁镇、临河镇、裴圩镇、爱园镇、李口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史集街道、城厢街道、来安街道;农场、棉花原种场。县政府驻地为众兴镇。
经济及社会发展
概述
2013年,全县年末总户数27.27万户,户籍人口105.1831万人,其中:男性55.011万人,女性50.1721万人,城市化率达50.4%。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06亿元;财政总收入60.7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5亿元,税收占比达84.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4.7:52.6:32.7;省定全面小康25项指标,核心指标全面达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4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680元。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8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3.26亿元,全县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13亿元,全县工业用电量为12.6亿千瓦时,全县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2.5亿元。
商业区
人民路商圈
雨润广场、锦都银座、哥伦布广场、振兴商贸城、财富广场
淮海路商圈
大润发
上海路商圈
金三角、机电城、黄金广场
城南商圈
红星美凯龙
交通
公路
泗阳境内开通并规划建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省道,公路交通比较便捷且路况较好。
淮徐高速
泗宿高速 近期规划建设
245省道
325省道
303省道
330省道 近期规划建设
267省道 近期规划建设
347省道 近期规划建设
水运
泗阳境内主要水路为京杭大运河、洪泽湖,京杭大运河泗阳港拥有8个20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300万吨。港口距离中心城区约5公里,距离拥有客货运的泗阳火车站约7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约3公里,洪泽湖卢集渔港可停泊200艘以上渔船进港作业、避风。水运是泗阳最为传统的运输方式,在煤炭、石材等大宗物资运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铁路
宿宿淮铁路、徐宿淮盐城际铁路、新长铁路经过泗阳境内,宿宿淮铁路为普铁,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徐宿淮盐城际铁路为客运专线,运行动车组,二者在泗阳城区设有泗阳站,该站建成于2014年。新长铁路在泗阳庄圩乡设有庄圩站,只办理货运,该站建成于1995年。
航空
泗阳境内没有自有机场,主要利用周边城市机场,包括淮安涟水机场,距离约50公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距离约10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直达。
公共交通
公交车
至2014年,泗阳有公交线路40余条,另有旅游公交线路“游1”路,为双层旅游大巴,线路函盖泗阳城区大部分景点;
出租车
至2014年,泗阳运营的出租车约400辆,车型以索纳塔为主,到2015年将增加至500辆;
公共自行车
泗阳是苏北第一个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县级城市,为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方式,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2012年一期60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1300辆,设立了1个管理服务中心和1个车辆调度维修中心,2013年二期新增30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500辆,使用范围覆盖了整个泗阳城区。
特产
洋河大曲酒、新袁羊肉、穿城大饼、泗阳膘鸡、朝牌、三庄金针菜、卢集大米、洪泽湖青虾、螃蟹和龙虾、云渡桃雕。
名人
古代
卢廷兰:明朝桃源县人(今泗阳县),字芳谷,纺织机的改革者。江南机坊多设像祭祀,奉为“卢祖”
刘世勋:宋朝桃源县崔镇人(今泗阳县临河镇),号真君,南宋太尉,抗金名将。乾隆皇帝沿运河南巡时,听到刘世勋的事迹,御笔亲书:“大宋敕封通天彻地刘真君之墓。”经镌刻成碑,立于墓前。
林大木:明朝桃源县穿城镇南崇河乡人(今泗阳县穿城镇),号松山,大书法家。常游历山川,师法自然;金陵燕子矶上"振衣千仞"四个大字,即大木的遗笔。又苏州虎丘山上的"虎丘"二字,及天林关"飞来峰"三字,皆大木手迹。晚清翰林院待诏、特授桃源县教谕崔丹桂品评说:"观大木公书苏州天林关"飞来峰"三字,飘飘然有仙骨。"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见到林大木所写的几处墨迹,亦啧啧称赞为"笔下龙蛇"。
房震亨:清朝桃源县临河乡房家湖人(今泗阳县临河镇),字长卿,岁贡生。对诗文则颇有造诣。著有《苏翁诗文集》行世,又名《苏翁存稿》。《苏翁存稿》为木刻印刷,全稿分诗词和杂文上下两卷,计有诗词317首(阕),杂文17篇。
尹耕云:清朝桃源县人(今泗阳县),字杏农,清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再迁郎中。著有《大学绪言》二卷、《周易辑说》四卷、《豫军纪略》十二卷、奏疏二卷、杂著(传、论、书、策、墓表、行状等)二卷、诗二卷。
薛怀:清朝桃源县人(今泗阳县),字季思、小凤,号竹居老人,工书、画,花卉小品。他是将宜兴茶器入画的第一人,推动了宜兴茶器向高雅艺术转变。
近代
张相文:(1866~1933),泗阳县城厢镇南园人,字蔚西,号沌谷,中国近代地理学第一人,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教育家。在上海南洋公学、北京大学等长期任教,是提出“秦岭-淮河”分界线的第一人。1901年出版中国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1908年出版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1909年在天津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并当选为会长。次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学杂志》。还著有《泗阳县志》、《佛学地理学》、《南园丛稿》和《地质学教科书》等,推动中国地理学发展达二三十年之久,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