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撒拉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3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中国撒拉族古称Salor(或Salur),这个部落名起源于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被土库曼人视为自己民族的祖先)的亲孙子撒拉尔(Salur),意思是到处挥动着大刀和长矛的人,有“无处不在、战无不胜的征服者”(—《灵魂之书(Ruhnama)》)的含义。撒拉尔部落是唐朝时期游牧于新疆伊犁一带的乌护,后来西迁至中亚马雷、玉龙杰赤咸海地区。在塞尔柱帝国和后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撒拉尔人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来撒拉尔人西迁,一部分人定居在东部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留在木鹿及撒拉克的一部分人在较后的历史中被泛称为土库曼人,其中一部分在元朝时,由首领嘎勒莽(Qaramañ),阿赫莽(Axmañ)带领,取道撒马尔罕,吐鲁番、肃州到积石州、嘉裕关定居下来,成为今日青海的撒拉族。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仍然有撒鲁尔部落,第一批撒拉人是作为西域亲军前来屯田的。其他人陆续前来。洪武三年,他们首领神宝入附邓愈。被...

历史

中国撒拉族古称Salor(或Salur),这个部落名起源于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被土库曼人视为自己民族的祖先)的亲孙子撒拉尔(Salur),意思是到处挥动着大刀和长矛的人,有“无处不在、战无不胜的征服者”(—《灵魂之书(Ruhnama)》)的含义。撒拉尔部落是唐朝时期游牧于新疆伊犁一带的乌护,后来西迁至中亚马雷、玉龙杰赤咸海地区。在塞尔柱帝国和后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撒拉尔人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来撒拉尔人西迁,一部分人定居在东部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留在木鹿及撒拉克的一部分人在较后的历史中被泛称为土库曼人,其中一部分在元朝时,由首领嘎勒莽(Qaramañ),阿赫莽(Axmañ)带领,取道撒马尔罕,吐鲁番、肃州到积石州、嘉裕关定居下来,成为今日青海的撒拉族。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仍然有撒鲁尔部落,第一批撒拉人是作为西域亲军前来屯田的。其他人陆续前来。洪武三年,他们首领神宝入附邓愈。被赐姓韩,这姓是头人的姓。

撒拉族人口分布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撒拉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语言

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支,与土耳其语、土库曼语、克里米亚鞑靼语十分接近。

撒拉族有自己的文字,公元1世纪左右,据传是撒拉族的原始祖先的匈奴人已经有自己的文字古代匈奴文。大约5世纪,撒拉族的祖先人开始使用文,文是对古代匈奴文的传承和改进。撒拉族的祖先信仰教以后,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版的撒拉文,撒拉族人称图尔克撒拉文。据最近的资料显示撒拉族的祖先至少在200年前使用这种图尔克撒拉文,这种文字至今也被部分宗教人士和民间文化人使用。现在撒拉族人主要使用中国撒拉尔青年联盟推行的TB31版拉丁文。

文化

撒拉族的根本派系是虎夫耶(老教派)。只不过后来被回族给影响了一部分。最早撒拉族多信苏菲派教。阿帕克和卓曾1670年代在青海传教,为虎夫耶(老教派)。1760年代,回族人马明心在当时甘肃传播哲合忍耶(新教派)。1762年老教头人马国宝在讲经中与马明心发生了争辩,遂诬告马明心传播邪教,使其被逐出循化。乾隆四十六年起,两派互斗。因清廷剿一抚一,激起以苏四十三为首的撒拉族强烈愤慨,遂起反抗朝廷 。苏四十三攻陷河州(今甘肃临夏以北),杀前来的兰州知府杨士玑和河州副将新柱。后得知马明心在兰州被拘,前往兰州而终不敌。其后马明心被杀,反抗更为强烈。

他们与裕固族是少数有汉姓的人。

主要节日

撒拉人信奉教,而且十分虔诚。主要节日有雅尼衮节(撒拉语,意为新的一天,也称诺鲁孜节、青苗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服饰

撒拉族的传统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中亚、和游牧文化的特点。男子多穿交领长衫、大裆裤,腰扎布带或丝巾,并佩戴约15厘米长的小刀,头戴羊皮卷檐帽,脚穿短筒靴,妇女头披纱巾,身穿连衣裙。妇女喜欢佩带长串耳环、戒指、手揭、串珠等首饰。

参考文献

来源

书籍网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撒拉族
青海高原世居撒拉族的服饰 多姿多彩、别具一格。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人口8.7万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撒拉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词汇,青壮年
· 撒拉族习俗撒拉族的婚礼简介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返家。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仪式开始,先由女方的长辈在庭院里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再进上房,由已婚的至亲陪伴,面对阿訇坐在炕上的木凳上。岳丈问新郎:“我女儿已许配给你了?”新郎点头允认,然后阿訇起诵“尼卡亥”(证婚赞词),把盘中的红枣、核桃分撒给室内外的观众,婚姻算正式准认。娶亲时,由新郎及其男亲备上骡马,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到了女家,新郎及男亲都不进家门,而是坐在门外的场院里,由女家先用油香等茶食招待,饭后请到叔伯家住宿。次日,女家设宴招待,宴席仍在门外场院进行。席前先由阿訇诵”尼卡海“,即合婚经。诵经时,新郎跪在门外野地,新娘跪在家中炕上,阿訇站在院中高声诵经。诵毕,将一盘红枣、核桃、糖果等撒给门外众人。席毕新郎及男亲先回。阿娜出嫁这天,至亲好友,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幼纷...
· 撒拉族是怎样来的?撒拉族历史简介
相传七百多年以前,在中亚撒马尔罕地区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和莽,在部落中威望很高,因长期受到当地统治者的,于是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一本《古兰经》和故乡的水土一路向东,寻找新的乐土。他们沿途越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今循化境内。这时,天色已黑,又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雕像。于是,他们试了试当地的水土,发现这里的水土与故乡的完全一样,就在此地定居下来。历经艰辛的骆驼安详地静卧在泉水中,与他们日夜相伴。后来,人们便将这眼清泉命名为“骆驼泉”。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史称“撒拉族”、“撒喇”、“撒拉回”。原本与中亚的土库曼族,土耳其,鞑靼族和阿塞拜疆族是同一民族,元代迁入青海的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蒙、回、汉、藏等民族长期相处,相互融合,发展而成撒拉族。有语言,有文字。不过由...
· 撒拉族习俗撒拉族节日习俗简介
撒拉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在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炸油香、煮麦仁饭,其间凡参与炸油香、煮麦仁饭的妇女必须要“乎斯里”(即沐浴过),未经沐浴或经期妇女,不允许参与这项工作,也不允许到油锅附近去。孩子出满月,主人要拿出核桃、大枣和把薄面片切成正方形或菱形小块油炸成一种名为“古古”的食品,散发给来祝贺的客人。亲友之间往来,一般要相互馈赠·锅馍、酥盘(一种类似大馒头的蒸馍)、比利买海等。尤其看望妇女坐月子,都要带上比利买海,请产妇滋补身体。在新娘上路之前,女方的家长要用做好的比利买海和上好的茶水招待迎送新娘的客人。有些地方吃比利买海的方法与族吃抓饭的方法一样,用三个手指捏拢抓食。一般在为亡人祈祷时煮麦仁饭。即先将小麦去皮,然后同羊(或牛)及...
· 撒拉族习俗撒拉族有何生育习俗
撒拉族在过去没有节育习惯,因此许多家庭都是多子女。由于农村传统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重视生男孩,但也不歧视生女孩,认为这一切都是所决定的。婴儿出生后,主人家就向亲友和邻居们报喜,并请阿訇举行宗教仪式给婴儿取名。与过去相比,现在撒拉人的名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史料记载,早期撒拉人名字是在本名之前加父名而成的,如阿干汗·尕勒莽、尕勒莽·奥买尔、奥买尔·顺宝、顺宝·萨都喇等。后来,婴儿出生时,根据父亲或爷爷的年龄来取名,如父亲25岁得子,就取名二十五,若是28岁得子,就取名二十八,30岁得子,就取名三十(十音发喜音),或者根据爷爷的年龄取名,以这种方式取名的在目前老人中还不少,如称自十的(四十),称四十六的,四十九的等等。也有的以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取名的,如婴儿生下来时重三斤,就称三斤,重五斤,就称五斤。有的以婴儿出生的日期来命名,如星期五出生的男孩称主麻,女孩称居玛姑等,若婴儿出生之日为节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