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12
转发:0
评论:0
建置沿革秦代秦始于前224年置,然而郡的初名,姚鼐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攻陈,陈守、令皆不在”,曰“则知有陈郡矣”,认为“陈”为郡名。之后多数之学人如王国维、谭其骧都沿袭此说,并谓秦设有陈郡。然而秦汉朝人叙事,本有以郡治之县名替代郡名的习惯,如南阳郡守称宛守,会稽郡守称吴守,东海郡守称郯守。传世秦封泥有“淮阳发弩”,云梦秦墓四号墓出土的木牍家书云“(黑夫)直佐淮阳,功反城久,〔死〕伤未可知也。”黄盛璋就对此家书作过详细考证,认为“是秦始皇时,己有淮阳之名,不是始于汉高帝”。后晓荣考证认为初名“楚郡”,后称淮阳郡,传统上认为是陈郡,实千古之误”。领县可证者有:陈县、阳安、汝阳、汝阴、南顿、长平、新蔡、慎县、柘县、平舆、阳夏、新郪、新阳、阳城、榆县、朗陵、陉山、西平、上蔡、成阳、安阳、召陵、固陵、寝县、项县、安陵等廿七县。西汉以后汉初,属韩信之楚国,后除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

建置沿革

秦代

秦始于前224年置,然而郡的初名,姚鼐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攻陈,陈守、令皆不在”,曰“则知有陈郡矣”,认为“陈”为郡名 。之后多数之学人如王国维、谭其骧都沿袭此说,并谓秦设有陈郡。然而秦汉朝人叙事,本有以郡治之县名替代郡名的习惯,如南阳郡守称宛守,会稽郡守称吴守,东海郡守称郯守。传世秦封泥有“淮阳发弩”,云梦秦墓四号墓出土的木牍家书云“(黑夫)直佐淮阳,功反城久,〔死〕伤未可知也。”黄盛璋就对此家书作过详细考证,认为“是秦始皇时,己有淮阳之名,不是始于汉高帝” 。后晓荣考证认为初名“楚郡”,后称淮阳郡,传统上认为是陈郡,实千古之误” 。领县可证者有:陈县、阳安、汝阳、汝阴、南顿、长平、新蔡、慎县、柘县、平舆、阳夏、新郪、新阳、阳城、榆县、朗陵、陉山、西平、上蔡、成阳、安阳、召陵、固陵、寝县、项县、安陵等廿七县 。

西汉以后

汉初,属韩信之楚国,后除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 ,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因在淮河之北,故名,为汉初同姓九国之一。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阳、太康、扶沟、柘城、鹿邑等县地。惠帝、吕后、文帝时屡除为郡。景帝三年(前154年)淮阳国除为淮阳郡。宣帝元康三年复置淮阳国。治陈县(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属 兖州刺史部 。成帝元延末年(约前8年)领九县:陈县、苦县(今鹿邑县一带)、阳夏县(今太康县一带)、宁平县(今郸城县一带)、扶沟县、固始县、圉县(今杞县圉镇)、新平县、柘县(今柘城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阳、太康、鹿邑、西华、柘城一带。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35544户,981423人,王莽改淮阳为新平。

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置淮阳国,封更始帝刘玄为淮阳王,未几国除 。建武十五年(39年)复置淮阳国 。章帝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陈国有112653户,1547572人,领县有陈、阳夏、宁平、苦、柘、新平、扶乐、武平、长平9县 。献帝建安二年(197年)废陈国为陈郡 。

三国魏置陈郡,领县有陈、柘、武平、长平、项5县 。西晋时陈郡并入梁国,北魏时陈郡设治项县(今河南沈丘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中置淮阳郡,治宛丘县(今淮阳县一带)。唐置陈州。

历代国王

淮阳王

陈王

相、太守

县侯

士族

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

陈郡殷氏

注释及征引文献

参考书目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钱仪吉,2006,《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后晓荣,2009,《秦代政区地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郡望之陈 郡
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东晋著名门族谢氏郡望。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历经两汉,屡有变更。曹魏时期,其管辖区域已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五六个县的范围之内,其中太康,魏晋时期称阳夏,是陈郡何氏的发祥地。自汉代至魏晋时期,陈郡何氏家族见于文献记载者仅有4代11人。其代表人物有何夔、何曾。历史沿革秦始置陈郡。汉初,属韩信之楚国,后除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惠帝、吕后、文帝时屡除为郡。景帝三年(前154年)淮阳国除为淮阳郡。宣帝元康三年复置淮阳国。治陈县(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属兖州刺史部。成帝元延末年(约前8年)领九县:陈县、苦县(今鹿邑县一带)、阳夏县(今太康县一带)、宁平县(今郸城县一带)、...
· 殷氏郡望陈郡
秦置,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太康、柘城县以南,扶沟、确山县以东,安徽省太和、颍上县以西,及河南、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领陈、颍川两郡,此后,吕后、文帝两度以郡置淮阳国。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淮阳国除为陈郡,又析郡南部置汝南郡,辖境减缩。景帝二年(前155年)以郡置淮阳国,次年国除为陈郡,元康三年(前63年)复改置淮阳国。东汉章和元年(87年)国除为郡,次年改为陈国。建安二年(197年)国除为郡,治陈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周口市和淮阳、鹿邑、柘城、太康、西华等县地。属豫州。三国魏复为陈国,以曹植为陈王。后植子志徙封济北王,又改为陈郡。南朝宋移治项县(今河南沈丘县)。魏、晋、南朝宋属豫州,东魏属北扬州,北齐属信州,北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废。
· 郡望之陈留郡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 郡望之陈留郡
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并与洛阳、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试想:如果没有先置的陈留郡和唐代把郡治浚仪移至今开封市区,是否有七代之繁华呢?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B,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后世辖地减少。汉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陈留郡为济阳国,封皇子康为济阳王。建昭五年...
· 袁氏郡望陈郡
袁氏郡望陈郡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东晋著名门族谢氏郡望。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此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历史沿革编辑秦始置陈郡。汉初,属韩信之楚国,后除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惠帝、吕后、文帝时屡陈郡历史地图除为郡。景帝三年(前154年)淮阳国除为淮阳郡。宣帝元康三年复置淮阳国。治陈县(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属兖州刺史部。成帝元延末年(约前8年)领九县:陈县、苦县(今鹿邑县一带)、阳夏县(今太康县一带)、宁平县(今郸城县一带)、扶沟县、固始县、圉县(今杞县圉镇)、新平县、柘县(今柘城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阳、太康、鹿邑、西华、柘城一带。平帝元始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