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星表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9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星表全世界已知最早的星表Babylonianstarcatalogues(英语:Babylonianstarcatalogues)出于巴比伦。中国东周战国时代,包括天文学家石申编写的《石申天文》和甘德编写的《天文星占》。两者均于公元前4世纪编攥完成。原本认为这是最早的星表,但后来巴比伦发现的星表打破了这一纪录。在希腊,最经典的则是托勒密的星表,这是完成于西元二世纪的天文学大成中的一部分,其中列出了1,022颗在亚历山大港可以看见的恒星。在西方与阿拉伯的世界被当作标准长达一千年之久。拜耳和弗兰斯蒂德的星表在历史上有两套恒星的命名法至今还被使用者,第一套是约翰·拜耳在测天图(Uranometria)中命名亮星所使用的,以希腊字母加上所在星座名称的所有格依亮度顺序为亮星命名,例如:半人马座α、天鹅座γ。详细的请参考拜耳命名法。第二套是约翰·弗兰斯蒂德在HistoriacoelestisB...

历史上的星表

全世界已知最早的星表Babylonian star catalogues(英语:Babylonian star catalogues)出于巴比伦。

中国东周战国时代,包括天文学家石申编写的《石申天文》和甘德编写的《天文星占》。两者均于公元前4世纪编攥完成。原本认为这是最早的星表,但后来巴比伦发现的星表打破了这一纪录。

在希腊,最经典的则是托勒密的星表,这是完成于西元二世纪的天文学大成中的一部分,其中列出了1,022颗在亚历山大港可以看见的恒星。在西方与阿拉伯的世界被当作标准长达一千年之久。

拜耳和弗兰斯蒂德的星表

在历史上有两套恒星的命名法至今还被使用者,第一套是约翰·拜耳在测天图(Uranometria)中命名亮星所使用的,以希腊字母加上所在星座名称的所有格依亮度顺序为亮星命名,例如:半人马座α、天鹅座γ。详细的请参考拜耳命名法。 第二套是约翰·弗兰斯蒂德在Historia coelestis Britannica中使用的弗氏命名法。他保有星座的名称,但是改用数字来取代希腊字母。例如:天鹅座61、大熊座47。参考弗氏命名法有更详细的说明。

全天星表

拜耳和弗兰斯蒂德只命名了几千颗的恒星,而在理论上,全天星表应该收录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但是天空中的恒星多到令人难以想像,在望远镜的观测下恒星数量已达数十亿颗;所以,这是件不可能达成的目标。退而求其次,各种不同的全天星表就设定一个星等的亮度限制,作为是否该收录的依据。

亨利·德雷伯星表(HD/HDE)

亨利·德雷伯星表是哈佛大学天文台在1918年至1924年期间出版的一份星表,收录了最暗达到9等的225,300颗恒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录恒星光谱的大型星表。该星表由爱德华·皮克林发起,由安妮·坎农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编纂完成的。由于美国天文学家亨利·德雷伯的遗孀资助了这个计划,因此命名为亨利·德雷伯星表。 HD序号在没有拜耳字母或弗氏星数的恒星中被普遍的采用,在原始的HD星表中序号从1~225,300是依1900.0分点的赤经,从225,301~359,083是在1949年出版的亨利·德雷伯扩充星表中增加的,仍然使用HD表示。

史密松星表(SAO)

史密松天体物理台的星表是从早先编辑的天体位置表中汇整而成的,但只收录到光度9.0等且自行运动已经精确测量过的恒星。他与HD星表有大量的重叠性,但没有自行资料的就了。原本的恒星位置使用历元1950.0来标示,但最后一版已经改用历元2000.0。SAO星表较大的变动是增加了一些HD星表没有的资料:恒星的自行,因为这是很有用的资料;与HD星表和巡天星表序号的交互参照,在最后的一版中仍然被保留着。 在这份星表中的恒星都冠上字母SAO,再跟随着序号,总数为258,997颗。恒星以赤纬分区,每10度为一区共分为18区,在每一区中的恒星,依照赤经位置来排序。

波恩星表(BD/CD/CPD)

波恩星表(Bonner Durchmusterung)是在照相术发明前最完整的一份星表。这份星表在1852至1859年间由阿吉兰德(Friedrich Wilhelm Argelander)、克吕格(Adalbert Krueger)、和Schoenfeld(Eduard Schoenfeld)印制,以1850.0分点纪录了32万颗恒星。 因为是由波恩天文台编辑的,所以起初只有北天和少数南天的恒星(南纬2度),稍后在1886年增编的Südliche Durchmusterung (SD)收录了南纬1~23度的恒星12万颗。1892年,再度增修的版本为科多瓦星表(Cordoba Durchmusterung),是由John M. Thome在阿根廷的科多瓦编辑的,涵盖南纬22度以南的天区,总共收录了58万颗恒星。最后一版则是在南非好望角完成的摄影星表,于1896年完成,由南纬18度至南极,总共有45万颗恒星。

在德雷伯星表中找不到的恒星,天文学家会优先使用BD星表的编号来标示恒星,不全是因为恒星的数量多,而是因为BD星表提供了光谱的资料。但很不幸的是,在参照到不同版本重叠的区域时,有些使用者没有指明是哪一个版本的序号,因此经常会造成混淆。

这份星表从初版起共有四种编目的版本,排序都是依赤纬来编排的,以BD或CP为前导字母区分出北天和南天,后续的则是赤纬的标示,北天由+00至+89,南天由-00至-89,然后是在这个纬度内的恒星编号。编号是任意排列的,在每一个纬度内都有数千颗或上万颗的恒星。例如:BD+50°1725或CD-45°13677.

照相天图星表(AC)

《照相天图星表》(Astrographic Catalogue)是国际合作的照相天图计划的一部分,测量亮度在11.0等以上恒星的位置和给予标记。已完成的总数超过4,600万颗,其中有些已经暗达13等。这个计划开始于19世纪末期,在1891至1950年间,由少数几个机构在没有经费补助下进行观测,将整个天球以赤纬区分为约20个责任区,由每个天文台担负责任区的摄影与位置测量。这些天文台都使用相同的标准设备,所以每一张干版拍摄的都是相同的尺度:60秒角/厘米(mm),并由美国海军天文台负责维护与编辑目录的工作。最新的版本是2000.2版。

美国海军天文台星表

美国海军天文台星表是美国海军天文台出版的一份星表,其中USNO-B1.0星表总计五十多年来由施密特摄星仪拍摄的7,435张干版,30亿笔(3,643,201,733)不同观测者的纪录,包含了10亿多(1,042,618,261)颗星的位置、星等、自行等数据,极限星等为21等,采用2000.0历元,位置精确到0.2角秒,在五个波段上的光度精确至0.3等,并能分辨出85%以上非恒星天体,容量超过80GB。USNO-A2.0星表则包含了5亿多颗星的资料。其子集USNO-SA2.0星表包含了约5千万颗星,以供要求不高时使用。

特殊的星表

一些与众不同的星表不会列出全天的恒星,而是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只列出某一些特殊的类型。像是变星星表或是近星星表。

艾肯双星表(ADS)

艾肯双星表出版于1932年,收录了由北极至南纬30度的星空内的双星,总计17,180颗。

耶鲁亮星表(BS, BSC, HR)

耶鲁亮星表是耶鲁大学编辑的亮星星表,第一版在1930年出版,在与哈佛以光度计测量的星表比对之后,收录了视星等在6.5等以上的亮星。在1983年重编时将星等扩充至7.1等。星表中详细记录了每颗恒星的座标、自行、光度资料、光谱、和其他有用的资料。

最后一版是在1982年发行的第四版,从第五版起改为电子版,直接放在网络上。5th edition

近星星表(GJ, Gliese, Gl)

由格利泽编辑的近星星表收录了距离地球在20秒差距内的天体。(参考恒星距离列表)。后续的版本将距离增加至25秒差距。在1969年印行的第二版中,序号由1.0-965.0(G1序号,Gl数)则代表第二版中新增的恒星。

显而易见的,整数代表在第一版中已经收录的恒星,小数点后面是用来插入新发现的恒星,而不会破坏原有的排列顺序。这份星表的缩写代号为CNS2,但似乎在编目学中未被采用。 从9001-9850是1970扩充时加入的序号。

1000-1924和2001-2159(GJ numbers)在1979年加入的序号。

数值在1000-1294的表示是邻近的恒星,由2001-2159是扩充后加入的邻近恒星。在文字的表达上,数值会以GJ做前导字母,在扩充的版本上使用G1做前导字且会涵盖至旧有的版本。例如Gliese 436能用G1 436或GJ 436表示。

数值在3001-4388的恒星出现在

虽然这个版本标示了是初阶的,他仍然是目前(2006年3月)在使用的版本。在编目学上的编码是CNS3,总共有3,803颗恒星,其中大部分都继续使用GJ的编号,但其中1,388颗(包括太阳)都没有编号。这些没有编号的星使用3001-4388的序号,并以字母NN做前导,意思就是没有名字(No Name)。不过当大家在引用这些恒星的资料时仍然会使用GJ做前导字母,例如GJ 3021,虽然这不是官方认可的编号。

视差星表(GCTP)

视差星表(General Catalogue of Trigonometric Parallaxes)的第一版是在1952年印制的,稍后修订的版本称为新视差星表,现在已发行到第四版,总数将近9,000颗的恒星。与近星星表不同的是,他没有设定距离的限制,只是尝试收录所有已经知道被测量过的视差值。它采用1900.0分点,记录位置、长期变动、自行、加均过的绝对地平视差和标准差、地平视差观测的次数、不同数值的评等和折衷、视星等,还有交互参照的其他星表。辅助的资讯包括UBV测光值、摩根·肯纳光谱类型、是否变星或双星,如果有轨道也会列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讯息,无论是否可信,都尽所知的列入。作者为:

William F. van Altena,李纯良(英语:John Truen-liang Lee)和Ellen Dorrit Hoffleit

由耶鲁大学天文台印制1995年出版。

依巴谷星表

依巴谷星表是根据欧洲空间局发射的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在1989至1993年间搜集的资料编辑而成,于1997年6月出版,收录了118,218颗恒星。该星表给出了恒星的高精度视差数据。

自行星表

寻找近距离恒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出自行量高的恒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星表存在了,我们列出的有:

罗丝和沃尔夫合著的新自行星表(New Proper Motion Stars)。Ross and Wolf catalogues pioneered the domain:

Ross, Frank Elmore, New Proper Motion Stars, eleven successive lists,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 36 to 48, 1925-1939

Wolf, Max, "Katalog von 1053 stärker bewegten Fixsternen", Veröff. d. Badischen Sternwarte zu Heidelberg(Königstuhl), Bd. 7, No. 10, 1919; and numerous lists in Astron. Nachr. 209 to 236, 1919-1929

Willem Jacob Luyten later produced a series of catalogues:

L - Luyten, Proper motion stars and White dwarfs

LFT - Luyten Five-Tenths catalogue

LHS - Luyten Half-Second Catalogue

LTT - Luyten Two-Tenths catalogue

NLTT - New Luyten Two-Tenths catalogue

LPM - Luyten Proper-Motion catalogue

Later, Henry Lee Giclas took over, again with a series of catalogues:

Giclas, H. L., et al., Lowell Proper Motion Survey, Lowell Observatory Bulletins, 1971-1979([6])

参见

Newton, Robert R.(1977). The Crime of Claudius Ptolem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Rawlins, Dennis(1982).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ncient star catalog. Pub. Astron. Soc. Pacific94, 359.

相关网站

NASA天文数据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彗星列表
参见周期彗星列表非周期彗星列表
· 小行星列表
编号及命名在被发现后,小行星通常会获得一个临时编号(如“1989AC”),接着获得一个序号(如“小行星4179”),最后有可能获得一个名称(如“Toutatis”)。第一颗没有名称的小行星为小行星3708。在较近期的发现中,小行星要在获得精确轨道数据之后才会被赋予序号。轨道数据未确定前,小行星只会有临时编号。前期人们发现小行星的时候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则,以致一些小行星获得序号后“失踪”了。所有当初“失踪”的小行星都被寻回,而最后一颗为小行星719Albert。小行星要在获得序号之后才可获得名称。通常,发现者有10年时间选择名称,而多数小行星则并没有名称。特别到了二十世纪末,由于进行了如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LINEAR)等大规模的自动化小行星发现计划,小行星的发现速度激增,因此很可能多数小行星永远不会有名称。由于以上的原因,序数并不直接反映小行星的发现时序。一些“失踪”的小行星所获得的序号
· 矮行星候选者列表
IAU命名程序在2008年,修改了这类天体命名的程序,对可能成为矮行星的候选者给予不同于其他小行星的待遇。天体都有其绝对星等(H),至少不能低于+1(这意味着直径要大于838千米(521英里),除非它的反照率是100%),并且要经由两个命名委员会审视与监督,一个是关于小行星,另一个是行星的命名。一旦命名,这个天体会被公开宣称是颗矮行星。妊神星和鸟神星是目前仅有通过此一程序认定的矮行星,而且也还没有其他天体走完此一程序获得认定。其他的小天体只要通过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但国际天文合会并未说明他们会如何接受,以及成为矮行星时会如何处理。类冥矮行星候选者下列的表中是一些可以作为类冥矮行星候选者的外海王星天体,它们的直径至少都在400公里以上。直径超过800公里直径500至800公里直径400到500公里相关条目海王星外天体列表
· 水浒108将-人星对照表
水浒108将三十六天罡星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天勇星大刀关胜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天猛星霹雳火秦明天威星双鞭呼延灼天英星小李广花荣天贵星小旋风柴进天富星扑天雕李应天满星美髯公朱仝天孤星花和尚鲁智天伤星行者武松天立星双枪将董平天捷星没羽箭张清天暗星青面兽杨志天佑星金枪手徐宁天空星急先锋索超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天异星赤发鬼刘唐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天究星没遮拦穆弘天退星插翅虎雷横天寿星混江龙李俊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天竟星船火儿张横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天牢星病关索杨雄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天暴星两头蛇解珍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天巧星浪子燕青七十二地煞星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地煞星镇三山黄信地勇星病尉迟孙立地杰星丑郡马宣赞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地威星百胜将韩滔地英星天目将彭地奇星圣水将单廷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地正星...
· 值得关注的小行星列表
最大小行星(包括海王星外):已列入和即将列入矮行星本条目其它章节聚焦于海王星轨道内侧的天体,即以小行星带为核心,向内至水星轨道(如近地小行星),向外至海王星轨道(如半人马小行星)。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远至木星轨道)由于小行星都具有不同的形状、反照率和角直径,因此根据观测得出的数据来测定小行星的准确大小十分困难。例如纯C-型小行星比大部分其他小行星都要暗。如某小行星只有1条或2条轴心被发现,而其未发现的第2或3条轴心是明显地小于主轴的话,它的几何平均直径很可能是错误失实的。基于历史原因,谷神星仍然列于下表中。谷神星被发现时被归为行星,后来降为小行星,2006年又被归纳进新创造的矮行星类别。体积越小的小行星数目就越多。只有少数大型小行星位于内小行星带(定义为在2.50天文单位处的3:1柯克伍德空隙以内)。其中能被归纳于上表的只有灶神星、命神星和虹神星。最亮的小行星(从地球角度观看)事实上只有灶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