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如来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名称梵文:Tathāgatagarbha由Tathāgata与garbha组成。如来(Tathāgata),字根源自如(tathatā)或真如,是佛性的同义字。garbha,其字根来自动词garh,或grabh,意为怀孕,生产。由此动词衍生出的名词garbha,意为子宫。它可以进一步被衍伸为子宫中的婴儿胞胎,因此,它也有包涵、隐覆、胎藏之意。最早出自《梨俱吠陀》〈生主歌〉,以人类从子宫出生的例子,想像世界也是由一个胚胎所开始,在胞胎中蕴藏了世界的一切。日本学者小川一乘比较《宝性论》的梵文本与汉译本,发现梵文:Tathāgatagarbha除了被译为如来藏外,也被译为佛性。类似名称在讲说如来藏的经典中,如来藏被等同于多个其他名词。如佛性、觉性、自性、法性、法身、涅槃、真如、实相、实际、圆觉、阿赖耶识、第八识、含藏识、真心、无尽藏、本法藏、第一义谛等等,都被视为是如来藏的异名。禅宗称为真如心,

名称

梵文:Tathāgatagarbha由Tathāgata与garbha组成。如来(Tathāgata),字根源自如(tathatā)或真如,是佛性的同义字。

garbha,其字根来自动词garh,或grabh,意为怀孕,生产。由此动词衍生出的名词garbha,意为。它可以进一步被衍伸为中的婴儿胞胎,因此,它也有包涵、隐覆、胎藏之意。最早出自《梨俱吠陀》〈生主歌〉,以人类从出生的例子,想像世界也是由一个胚胎所开始,在胞胎中蕴藏了世界的一切。

日本学者小川一乘比较《宝性论》的梵文本与汉译本,发现梵文:Tathāgatagarbha除了被译为如来藏外,也被译为佛性。

类似名称

在讲说如来藏的经典中,如来藏被等同于多个其他名词。如佛性、觉性、自性、法性、法身、涅槃、真如、实相、实际、圆觉、阿赖耶识、第八识、含藏识、真心、无尽藏、本法藏、第一义谛等等,都被视为是如来藏的异名。禅宗称为真如心,真心。

《大乘密严经》将如来藏等同于阿赖耶识。

如来藏只是统称,若就因地到果地修行过程的染净差别,而有不同立名:无垢识、(阿摩罗识)、异熟识、阿赖耶识。

相关典籍

《央掘魔罗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如来藏经》、《无想经》(《大云经》)、《大法鼓经》、《不增不减经》、《无上依经》;

《楞伽经》、《密严经》,《楞严经》;

《佛性论》、《宝性论》、《大乘起信论》等。

经藏依据

依据《大方等如来藏经》中佛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及《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中佛陀之开示,一切有情众生之身中都有如来藏,佛说:“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也就是每一个有情众生,无论大到如人类、大象、鲸鱼或小到如蚂蚁等,它们的身体中都有如来藏。

宝性论称如来藏在一般众生为有垢真如,佛的法身为无垢真如。

释义

如来藏的意义如下:

如为“如如不动”的意思,是说祂的体性如如不动,祂本身也如如不动。这是相对于前七识不断地随着外境的变化而不断地了别,如来藏却不会随着外境而转动。

来为“本来”的意思,就是从无始劫以来,祂原本就是这个样,现在如是,未来也不会改变。也就是经典中所说的“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如来藏识不生不灭”等。

藏为“含藏”、“能藏”、“宝藏”的意思,就是含藏着能出生一切法的宝藏之库,也就是经典中所说的“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

如来藏体性为不老不死、不生不灭,宇宙中有数量不可计数的有情众生存在,因而宇宙中就有数量不可计数的如来藏存在。

历史

在龙树之前所留传的声闻佛教经典,包括阿含经等,皆未使用如来藏这个名词。高崎直道与印顺等佛教研究者,皆认为《如来藏经》是现存最早的如来藏学派所弘扬的经典,因此《如来藏经》可能是最早提出如来藏名词的经典。

论藏定义

佛性、如来藏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世亲《佛性论·如来藏品》,对如来藏三性作如下阐释:

由是可知,如来藏为一切众生各个独有的本体,从而提出了众生可以成佛的依据。

唯识学中的如来藏

“众生皆有如来藏”的主张由大乘唯识学派弘扬之后,在大乘经论中如来藏有种种名,亦被称为是佛地的无垢识即善净第八识,如玄奘《成唯识论》卷三:

摄论宗认为如来藏是阿赖耶识的清净本质,名为阿摩罗识。

如来藏的体性

根据宋译《央掘魔罗经》卷第二以及其他许多经典中佛陀的开示,如来藏有如下的体性:

不生不灭性

独立性

非见闻觉知性

不变易性

储藏性

不垢不净性

熏种性

不增不减性

如来藏所显示的现象

如来藏根据前述的众多体性,在物质世界中可以显示出一些现象:

真实性

如如性

流传与争论

依据大乘经论所显示的如来藏体性及如来藏所显示的现象,如来藏学派主张:如来藏是三乘佛法的基石,因一切法皆由此出。并认为:如来藏是大乘佛教唯识学中最重要概念,是唯识增上慧学之主体,亦是一切佛法之主体,也是古时禅宗祖师证悟时所证之标的,三乘菩提的基本观念就是依如来藏而施设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来
经论中的解释《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成实论》一:“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大智度论》二十四:“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胜鬘宝窟》上末:“如来者体如而来,故名如来。又如诸佛来,故名如来。问:体如而来,故名如来。此是应身,何有来义?真如法身。云何有来?答:如本隐今显,亦得称来。”《大日经疏》一:“如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行宗记》上一之二:“真如平等,体离虚妄,故曰如实。乘履此法出现利生,故得此号。”《秘藏记本》:“如来谓成佛以后悲愿力故垂化也,乘如而来故曰如来。”《教行信证》四:“真如即是一如,然者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佛说十号经》卷1:“我昔因地为菩萨时,历修众行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今得菩提涅槃一切真实,以八圣道正见所证名为如来。”...
· 藏文化—唐卡—“大日如来”坛城唐卡
藏品来历:这件“大日如来”坛城唐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毛先生在地区和一个艺人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换的。藏品特征:这幅唐卡横78厘米,纵134厘米,主体画面横48厘米,纵72厘米,画面表现的是佛教理想世界——坛城,整体刻画非常细致,结构严谨,最小的佛教人物绘制都五官分明,清清楚楚。相关背景资料:绘画艺术主要包括岩画、壁画、唐卡和版画等四大主要艺术形式。唐卡是绘画中广为流行,也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绘画是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形式,尤其是在藏传佛教艺术中,绘画艺术备受青睐,享有“百艺之王”的美誉。唐卡的种类十分繁多,按材料和制作方式可以分成绣像唐卡、绘画唐卡和版印唐卡三大类。“绘画唐卡”是唐卡艺术形式中流行最广,也是最为常见的形式。“绘画唐卡”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草图、勾墨线、敷色、晕染、用色线再次勾线、晕染、上金、开眼等过程。线条和色彩的有机组合和奇妙变化是“绘画唐卡”的主要绘制技法。在“绘画唐卡...
· 千手如来
陈青云就任宜州知府堪堪三年了,一直以来还算勤勉清廉,可最近却有点心烦意乱起来,因为眼前赫然堆积着如山的银两。原来一个月前锅底洼的宜州城连日暴雨引发洪灾,一时间饿殍遍野满眼狼藉,于是朝廷火速拨下一百万两赈灾款来,如今这些白花花的银两就堆放在陈青云的眼前。陈青云就这么痴痴迷迷地守着银两整整三天三夜,心里如煮沸的海水一样一刻也不停地翻腾。曾记甫上任时也是一腔热血,可三年过去了,一起为官的同僚们哪个不是财大气粗挥金如土,只有自个儿受着内心的束缚始终不肯迈出那一步。这还罢了,三年过去了,连昔日平庸之极的同僚都升的升、爬的爬,而自个儿依旧在这弹丸之地做个小官,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拿不出银两来孝敬上司吗?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从这堆银山中抽出一些来,真可谓神不知鬼不觉……第三天夜里他的一双眼熬得跟兔子眼一样,终于以拳击掌,长叹道:“罢罢罢,做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谁让银子这么动人心呢?”一大早,陈青云正梳洗...
· 如来佛祖是谁?如来佛祖的由来
如来佛祖是谁:释迦牟尼佛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亦译作:能仁、能忍、能寂、能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其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三十等。释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净饭王太子公元前563-483年)是佛教的开启者。佛祖释迦牟尼的俗名。公元前563年,他出生于尼泊尔的兰毗尼,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古印度东北部,与尼泊尔交界地区)的国王。乔达摩·悉达多逝世于公元前486年,在世80年,与中国春秋时的老子是同时代人。该城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里克附近,拉布提河东北。国土面积约三百二十方里,为憍萨罗国之属国。其时北印度实行贵族共和制度,该处分成十个小城邦,由十城中选出最有势力之城主为领导者,净饭王即当时共和国之领袖。其母摩耶夫人为邻国...
· 普贤王如来
释义经典相关条目普贤菩萨普贤王佛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