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7
转发:0
评论:0
历史由来释迦文佛(世尊)涅槃之后,弟子为能维持佛所传的教理,由弟子摩诃迦叶主导,选拔五百位弟子代表,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召开佛典的编集大会,称为“第一结集”或“五百结集”。经契经,内容是释迦佛所传的教义,由侍奉世尊25年的阿难诵出,经大会认可确立。《阿含经》即为经藏,《阿含经》有四大部,即《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又称四阿含,是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之研究资料,尤以《杂阿含经》的更重要,代表了释尊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公元148年,安息国僧安世高译出一些阿含别生经。现传阿含经有两种译本,就是南传巴利文三藏的五部,与汉译的四阿含。现存汉译《杂阿含经》缺佚两卷。汉传佛教的经藏有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等。律即毘奈耶,内容是僧团生活的规则,佛陀入灭后,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结集,由持戒的优波离背诵戒律,一日诵一律,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经大会认可确立。汉传佛教以《四分律》、...

历史由来

释迦文佛(世尊)涅槃之后,弟子为能维持佛所传的教理,由弟子摩诃迦叶主导,选拔五百位弟子代表,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召开佛典的编集大会,称为“第一结集”或“五百结集”。

契经,内容是释迦佛所传的教义,由侍奉世尊 25 年的阿难诵出,经大会认可确立。《阿含经》即为经藏,《阿含经》有四大部,即《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又称四阿含,是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之研究资料,尤以《杂阿含经》的更重要,代表了释尊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公元148年,安息国僧安世高译出一些阿含别生经。现传阿含经有两种译本,就是南传巴利文三藏的五部,与汉译的四阿含。现存汉译《杂阿含经》缺佚两卷。

汉传佛教的经藏有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等。

即毘奈耶,内容是僧团生活的规则,佛陀入灭后,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结集,由持戒的优波离背诵戒律,一日诵一律,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经大会认可确立。汉传佛教以《四分律》、《五分律》与《僧祇律》三者为主流,而其中又以《四分律》最为人所接受。《四分律》与《五分律》共百条,故又称为百众学。

后来用以解释佛经的著作称为论。南传佛教称论藏中包含了四种有关于生命终极的究竟法,即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涅槃法。论藏成立于西元元年前后(距今约2000年前),此时佛教已由“初期佛教”进入“部派佛教”。部派的分裂,造成异说纷起,部派成立各自的论典。例如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一共有七部,称为“上座部七论”:《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和《发趣论》。北传佛教说一切有部的论藏基本组成包含“一身六足”:《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论》、《界身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发智论》。

五藏

除三藏之外,佛教又有五藏的分法。

《三论玄义》记载,法藏部的经典,在三藏之外,又有菩萨藏及咒藏,合为五藏

大乘佛教晚期也发展出类似的分法,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在三藏之外,又加上般若藏、陀罗尼藏,合称五藏。

参考资料 

林朝成,郭朝顺着,《佛学槪论》,三民书局,30页,2000年,95714310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利三藏
藏外文献南传佛教文献的主体为“佛语”-三藏。藏外文献是指巴利三藏结集后各种巴利语佛教典籍。主要是注释、历史、概要、诗歌等著作。其中包括《导论》、《藏论》、《弥兰陀王问经》、《岛史》、《大史》、《小史》、《清净道论》、《入阿毗达摩论》、《未来史》等。三藏的注释书称为义注(Atthakatha);注释的注释,称为复注(Tika);复注的注释,称为复复注(Anutika)。成书年代在释迦佛入灭后三个月的一个雨安居时,由阿阇世王主持第一次结集,此次结集由阿难尊者诵出经藏及优婆离尊者诵出律藏。在经过印度本土的第二及第三结集后,约佛灭二百年时,阿育王派其子摩哂陀尊者及僧团带了三藏入斯里兰卡。约公元前一世纪末,因为锡兰僧团中的长老有鉴于国内曾发生战乱,担心早期流传下来的教典散失,由以坤德帝沙长老为首的大寺派(又称为摩诃毗诃罗住部)的五百名长老,于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的阿卢迦寺举行南传佛教历史上的第四次
· 出三藏记集
历史沿革僧祐于天监年间,借为定林寺、建初寺造立经藏写一切经的因缘,在道安《总理众经目录》的基础上,旁考诸目,“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僧祐于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六圆寂。僧祐编纂此书的用意在对佛经翻译进行“沿波讨源”,所以他将全书分作四个部分: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这些如僧祐的自序所说:“缘记撰,则原始之本克昭;名录诠,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出三藏记集》不仅在经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在目录学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刘勰长期在定林寺整理经藏,有人怀疑《出三藏记集》一书,出刘勰之手,或者“当是刘勰得意之笔,为僧祐之序润色或捉刀之际,自然流出。”。饶宗颐在〈《文心雕龙》与佛教〉说:“《出三藏记集》,凡分十五卷,题僧祐名,可能出勰之手。其中不少论文,可视为刘氏所作,或至少可代表他的...
· 三藏法师,关于“三藏”的意义,以及三藏法师第一人。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鸠摩罗什”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 慕容三藏
生平慕容三藏自幼聪敏,多武略,颇有父风。十七岁时为北齐孝昭帝高演的挽郎,寻征辟为太尉府参军,武平初(570年),袭爵燕郡公。以军功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大将军,仍食北豫州荥阳县。577年,北周攻入邺都,齐后主高纬出逃,委任慕容三藏留守邺宫。齐王公已下都已投降,而三藏仍然抵抗周军,北齐灭亡后,才归顺北周。北周武帝对他恩礼甚厚,授仪同大将军,迁任晋州刺史。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授慕容三藏吴州刺史。四年(584年),加封野王县开国公,七年(587年)除为〇州刺史,迁任凉州道黜置大使。九年(589年),作为襄阳公韦洸副手,征讨岭南。在广州战场上,韦洸中流矢卒,隋文帝下诏由慕容三藏总统军事,检校广州道行军事,代理广州都督。岭南平定后,开皇十一年(591年)转大将军,后迁廓州刺史,招抚境内,吏民安业,十五年(595年)任洮旭芳宕扶珉叠等七州诸军事、叠州总管。仁寿元年(601年),改封河...
· 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
唐僧为什么又叫三藏唐僧为什么又叫三藏,“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箧,含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之意。佛教借以用来概括全部佛经,近乎“全书”。正因为这样,“藏”成了佛教经典的总称。唐僧为什么又叫三藏,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唐僧为什么又叫三藏,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