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黄帝四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0
转发:0
评论:0
成书与篇章《黄帝四经》是4篇古佚书,约于战国中期在楚国成书,属押韵的诗体,作者继承老子和范蠡之学,属于道家,知道前473年吴、越之战。其书受另一篇古佚书〈三德〉影响甚深。4篇大概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前168年在长沙随葬,写在《老子》乙本之前,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第3号汉墓出土,没有总称,学者唐兰首先提出,这就是班固《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黄帝四经》,但也有学者不同意此名称,认为应该叫“黄帝书”。学术界约定俗成把这4篇文章称为“黄帝四经”:〈十六经〉:有15段,最长的一段650字,最短的175字,这15段不一定成于一手,内容比较松散。有学者认为这篇应只叫“经”,或“十大经”;〈经法〉:有9段,最长的一段约800字,最短的一段约300字,9段组成完整的一篇作品。《经法》成书晚于《十六经》,发展和整理了后者的内容;〈道原〉:450多字;〈称〉:1600余字,共有40或41个格言。本篇最后一部分是...

成书与篇章

《黄帝四经》是4篇古佚书,约于战国中期在楚国成书,属押韵的诗体,作者继承老子和范蠡之学,属于道家,知道前473年吴、越之战。其书受另一篇古佚书〈三德〉影响甚深。4篇大概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前168年在长沙随葬,写在《老子》乙本之前,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第3号汉墓出土,没有总称,学者唐兰首先提出,这就是班固《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黄帝四经》,但也有学者不同意此名称,认为应该叫“黄帝书”。学术界约定俗成把这4篇文章称为“黄帝四经”:

〈十六经〉:有15段,最长的一段650字,最短的175字,这15段不一定成于一手,内容比较松散。有学者认为这篇应只叫“经”,或“十大经”;

〈经法〉:有9段,最长的一段约800字,最短的一段约300字,9段组成完整的一篇作品。《经法》成书晚于《十六经》,发展和整理了后者的内容;

〈道原〉:450多字;

〈称〉:1600余字,共有40或41个格言。本篇最后一部分是一个表格,把天地、春秋、昼夜等事物分别归类为阴与阳。

内容与思想

《经法》以道家思想为主,也包含墨家、法家的观点;《十六经》大多记述黄帝的故事,包括黄帝大战蚩尤;《称》是成语集;《道原》和后来《淮南子》的〈原道〉篇主题相近,都是讲述“道”,受《道德经》影响较大。《黄帝四经》把刚柔与阴阳相配,却完全没有涉及五行。《黄帝四经》认为,理想统治者是参“天”、“地”、“人”三者的圣人。天是恒常不变的准则规范,是绝对、客观、不可违抗的,却不是有意志的人格神。书中采取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君王举措失当,会影响大自然,导致失收与虫害,如君王政策恰当,将受恩于天地,相反则会蒙灾。人类必须以天地的运行体系为模范,才能得到天的祐护,否则会受天所惩罚;男女之别是不能变更的礼数。统治者要依时而动,依据四时的循环往复,合理安排农时、征伐、刑罚等政治活动,还要懂得把握时机。书中并告诫人要自避其祸,不要自取其辱,要战胜对方,最好办法是让对方自己走向失败,在矛盾中不要极端,应适度而行。

版本与译本

《黄帝四经》出土时,合共有174行字,初版于1974年出版,当中有少量错误: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最佳版本于1980年出版,此版本较可靠,注释更丰富: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学者陈鼓应编写了另一个版本,此版本最为仔细,编者多据押韵韵部,补充缺字:

陈鼓应:《黄帝四经译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

翻译方面,《黄帝四经》有4个英语全译本:

叶山(Robin D.S. Yates). Five lost classics: Tao, Huanglao, and Yin-yang in Han China.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7. ISBN 0345365380 (英语). 

雷敦龢(Ryden, Edmund). The Yellow Emperor"s four canons: a literary study and edition of the text from Mawangdui. 台北: Ricci institute. 1997. ISBN 9575462920 (英语). 

张纯(Leo S. Chang)、冯禹(Yu Feng). The four political treatises of the Yellow Empero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ISBN 0824820088 (英语). 

Jody Gladding. The complete Tao te ching with the Four canons of the Yellow Emperor . Rochester: Inner Traditions. 2011. ISBN 9575462920 (英语). (据乐维【Jean Levi(法语:Jean Levi)】法译本转译。)

〈道原〉有一单行英译本:

冉云华(Jan Yun-hua). ""Tao Yuan" or "Tao: The Origi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1980, 7: 195–204 (英语). 

法语全译本有一个:

乐维(Jean Levi(法语:Jean Levi)). Le Lao-tseu suivi des Quatre Canons de l"empereur Jaune . Paris: Éditions Albin Michel. 2009. ISBN 2226183159 (法语). 

日语全译本有一个

《黄帝四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泽田多喜男译注. 东京: 知泉书馆. 2006. ISBN 4901654772 (日语). 

〈经法〉有一单行日译本:

高桥庸一郎.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释文解法〉. 《甲南国文》. 1980, 30: 101–199 (日语). 

Paola Carrozza则把〈经法〉译为意大利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帝内经
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历史名称由来《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
· 黄帝内经
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消书》日:伏炭、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淑书・艺文志》曰:根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田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冰弱龄慕道,夙好...
· 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九篇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风(疒水)肤胀,为五十。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来缓则烦,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疒水)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腹中常鸣,气上冲胸,...
· 《黄帝内经》写了哪些内容?《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名称由来《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所谓...
·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