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
金朝
金天德三年(1151年)升格潞县,设置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属于中都路,为运粮要地。贞祐二年(1215年)被蒙古军队攻占。主官原为刺史,兴定二年(1218年)五月升刺史为防御使。有户口35,099户。辖境相当今北京市通州区及河北省三河市地。下辖二县:
潞县,州治所,倚郭县。
三河县。
元朝
元太祖十年(1215年)攻占燕地,置燕京路,实质管领通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属大都路。下辖二县:
潞县,州治所,倚郭县。
三河县。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于通州浚修通惠河(自大都向东至通州城南),设丰备仓、通济仓、太仓以供应京师。
明朝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通州隶属之,撤并潞县入州;三年(1370年)四月北平府改名燕王府,永乐元年改名顺天府,通州仍属之。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州城西南修筑新城。下辖四县:
三河县。
武清县,元朝属漷州,洪武十二年(1379年)改隶属通州。
漷县,元朝属漷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降为县,来属于通州。
宝坻县,元朝属大都路,洪武十年(1377年)二月来属于通州。
通州西有通惠河,西南有浑河,即桑干,二河流至通州东侧张家湾会合为白河。设有张家湾巡检司、西南有弘仁桥巡检司。
清朝
清初沿明制置通州,属顺天府、东路厅,但不辖县;位于顺天府东四十里。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漷县裁并入通州。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城垣。辖地今为北京市通州区。俗称北通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置为通县。
通州主官为知州,职务冲、繁、疲、难。通永道、仓场侍郎、管河州判驻于此。有白河、榆河、漒漒河自顺义县流入通州境;榆河与通惠河、白河汇合为北运河,凉水河汇入北运河。凤河自东安县入通州。通州城北门外有石坝,管河州判掌管,建有十五京仓;东侧土坝,州同掌管,建有通州西仓、中仓。
下辖:
三镇,马头店、永乐店、马驹桥。
二驿站,潞河驿、和合驿。
清末有铁路经过。
参考文献
《金史》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中都路
《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大都路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京师·顺天府
《清史稿》卷五十四·志二十九·地理一·直隶·顺天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