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亲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亲王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唐朝还有一种特别的嗣王。故又名一字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某王(如秦王、晋王),其封地称国(秦国、晋国等),王玺称“某国之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南明时亦有外姓亲王。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通称王妃(如秦王妃)。亲王的嫡长子(无嫡子时则为长子)年十岁,封世子(如秦世子),以后承袭王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嘉靖以后...

中国的亲王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唐朝还有一种特别的嗣王。故又名一字王。

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某王(如秦王、晋王),其封地称国(秦国、晋国等),王玺称“某国之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南明时亦有外姓亲王。

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通称王妃(如秦王妃)。

亲王的嫡长子(无嫡子时则为长子)年十岁,封世子(如秦世子),以后承袭王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嘉靖以后(由于俸禄压力增加之故)更改为亲王之子必须按照继承王位之前的爵位向下承袭。

世子之嫡长子称世孙,其正妻分别称世子妃、世孙夫人。世子和郡王、世孙和镇国将军在子孙爵位的封号上没有区别。

亲王之女封郡主,其夫称仪宾。俸禄为每年800石。

洪武末年,定俸禄为每年10000石(又分为本色禄米、折色、折钞),但实际上后来因人而异,如永乐以后的历代辽王的俸禄只有2000石。嘉靖之后,俸禄多为9000石。

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šo i cin wang”。成年皇女,通常受封公主,但成年皇子则不一定受封王爵。

日本的亲王

日本于飞鸟时代起实行律令制,天皇之子及兄弟封“亲王”位阶(皇女及皇姊妹则封为内亲王),给予田地及俸禄,皇孙之第二代至四代(视乎场合)称为诸王。平安时代以降有亲王宣下的制度,天皇之子要经过亲王宣下才会封为亲王,某些时期只有天皇嫡子才获封亲王,庶子只能封为王。另外,一些天皇养子也会被封为亲王。

律令制中,亲王之品秩由“一品”至“四品”不等,品位因犯罪而被剥夺的亲王又称“无品亲王”。江户时代以前出家的亲王为“入道亲王”(にゅうどうしんのう)、出家后才获亲王宣下的皇族称为“法亲王”。

明治时代以降,日本天皇的直系子孙三代以内皇子、皇孙称“亲王”。参见日本皇室。

朝鲜的亲王

朝鲜王朝末年高宗称帝,国号改为大韩帝国后,才开始使用“亲王”位号作为皇子的封爵。

越南的亲王

更多资料:越南王爵列表

阮朝以前,越南王爵制度并不明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规定了宗室才能封亲王。

参见

皇子

郡王

世子

王 (日本)

公主

内亲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完亲王
生平其父高宗15岁时大婚,王妃是长其一岁的闵妃。但高宗对闵妃敬而远之,迷恋尚宫李顺娥,李尚宫于同治七年(1868年)首先生子李墡。闵妃先后怀孕三次,流产一次,夭折两次,因此高宗生父云岘君对闵妃的生育能力产生怀疑,主张立永宝堂李氏(李尚宫)之子完和君李墡为王世子。闵妃联合自己家族的闵升镐、闵谦镐及其他反云岘君势力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发动兵变,闵妃集团掌握实权,云岘君被迫离京,隐居庆尚道三溪洞。李坧出生后,闵妃要求立刻将刚出生的李坧封为世子。神贞王后不满闵妃掌权,主张立李墡为世子。高宗支持闵妃,闵妃花重金贿赂清朝,获得清朝支持。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初一,高宗册封不满周岁的李坧为王世子,李坧成为朝鲜王朝五百年来受封年龄最小的世子。光绪二年(1876年)正月,清朝派前盛京户部侍郎吉和、内阁学士乌拉喜崇阿为正副敕使前往朝鲜,正式册封李坧为王世子。李坧的“竞争对手”李墡,则在世子册封...
· 法亲王
起源与变迁平安时代中期,出家的亲王有入道亲王、法师亲王、禅师亲王等称呼,后来白河法皇第二皇子觉行出家为僧,后受亲王宣下,称为“觉行法亲王”,以后男皇族出家后受亲王宣下就以此称呼。由于后来受亲王宣下皇族十分少,故出家(入道)的亲王也更少了,而入道亲王此称呼则渐渐消失。结果,法亲王变成了称呼是僧人的亲王。还俗的法亲王或入道亲王只限于本人是皇族,其后裔将会是臣籍,不能世袭法亲王或入道亲王衔头。称法亲王的皇族守觉法亲王觉行法亲王尊觉法亲王觉惠法亲王公辨法亲王真寂法亲王性圆法亲王尊圆法亲王觉云法亲王慈道法亲王守澄法亲王澄觉法亲王尊朝法亲王觉法法亲王慈胤法亲王尧延法亲王最云法亲王觉深法亲王觉快法亲王静惠法亲王圣云法亲王尧恕法亲王尊性法亲王圆惠法亲王道法法亲王尊纯法亲王道觉法亲王承觉法亲王尧然法亲王承胤法亲王尊实法亲王静尊法亲王行圆法亲王尊助法亲王圣惠法亲王尧胤法亲王道光法亲王法仁法亲王净助法亲王尊惠法...
· 惇亲王
惇亲王1819年—1838年:惇恪亲王绵恺1821年进亲王,1827年降郡王,1828年复亲王,1838年降郡王,同年追复亲王,谥号恪1836年—1889年:惇勤亲王奕誴绵恺养子,初封郡王,1855年降贝勒,1856年复郡王,1860年进亲王,谥号勤1889年—1900年:已革郡王衔贝勒载濂奕誴一子,降爵为贝勒,1889年加郡王衔,1900年革爵1900年—1930年:恭恪贝勒载瀛奕誴四子,谥号恭恪1930年—?:贝子溥僩载瀛五子,降爵为贝子奕缵支系1820年—1821年:追封贝勒奕缵绵恺一子,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无嗣载濂支系1862年—1889年:奉恩辅国公载濂奕誴一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1864年进不入八分镇国公,1871年进奉恩辅国公,1889年袭贝勒载澜支系1889年—1900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澜奕誴三子,初封三等辅国将军,1884年进二等镇国将军,1889年进不入八分辅国公,1...
· 睿亲王
列表睿忠亲王多尔衮1612-1636-1650贝勒(追封睿亲王)多尔博1643-1657-1673镇国公(追封睿亲王)苏尔发?-1673-1708辅国公(追封睿亲王)塞勒?-1708-1729辅国恪勤公(追封睿亲王)功宜布?-1744-1746信郡王(追封睿亲王)如松?-1762-1770睿恭亲王淳颖?-1778-1800睿慎亲王宝恩1777-1801-1802睿勤亲王端恩1788-1802-1826睿僖亲王仁寿1810-1826-1864睿悫亲王德长1838-1865-1876睿敬亲王魁斌1864-1876-1915睿亲王中铨1892-1915-1939世系图参考文献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
· 肃亲王
肃亲王猛瓘支系肃亲王世系图参考文献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