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国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3
转发:0
评论:0
历史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国学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含义与分类《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哲学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包括道学佛学百家学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中国佛学虽然大量吸取了儒、道文化,但非...

历史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 

国学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 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

含义与分类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哲学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包括道学佛学百家学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中国佛学虽然大量吸取了儒、道文化,但非中国本有,因而可否归入国学存在争议。按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顾实在《国学丛刊》发刊辞中,则分国学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佛典、诗文六类。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钱穆曾就“国学”一词发论曰:“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国学概论·弁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柳翼谋认为,凡源承华夏文化之中国学问,无论古今,皆为国学:“予对国学之界说,必非佛学及洋学,……须从古先圣贤,未受佛学洋学之薰染时讲清,而又包括后来之汉学、宋学,以及今世所讲政治、经济、财政、社会、教育等,始可言国学。”(《国学之界说》)柳翼谋并主张,“讲国学宜先讲史学”。

当代国学以中国固有学问、传统文化为核心,涉及领域甚广。

研究书目

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北京:三联书店,2003)。

罗志田:〈包容儒学、诸子与黄帝的国学:清季士人寻求民族认同象征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国学
中国虞之上庠,夏之东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汉后之太学,隋后之国子监,皆为国学。国学先秦上古之大学,一般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庶民子弟入读的学校则称为小学,如舜帝时之下庠、夏朝之西序、商朝之左学、周朝之虞庠。到了秦汉,封建制度瓦解,汉朝建立太学以后,平民子弟方可入读大学。参考太学国子监成均馆大学寮府学县学藩学乡学社学
· 韩国学
参见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韩国学》《韩国学期刊》
· “国学”古今对比
国学、大学与古代学术“国学”作为一种名言,古已存在。如《周礼·春官宗伯·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大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乐师掌国学之政”的“国学”,还是“国有学”的国学,均指天子及诸侯国所设立的学校。但也有学者认为国学是指“国立大学”。张百熙在《进呈学堂章程折》中指出“家有塾”相当于蒙学,“党有庠”相当于小学,“术有序”相当于中学,“国学即所谓大学也”。马一浮亦言:“照旧时用国学为名者,即是国立大学之称。”(《泰和会语》)张、马的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并不准确。西周教育制度,分国学与乡校两类。国学为天子及诸侯国国君所设立的学校,它又有辟雍、东序、成均、瞽宗、上序之分,辟雍居中、东序在东、成均居南、瞽宗在西、上庠位北,诸侯国所设之学曰泮宫。乡学分塾、庠、序、校。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有大、小之学。《五经通义》说:“...
· 国学生
国学生,宋朝词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 国学小知识
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的。“韦”是用于编连竹、木简的熟牛皮绳子,所以“韦编”在先秦两汉时期也是书籍的代称。“三”是约数,表示多次。我国魏晋以前的书,主要是以竹、木片为书写材料的,每一根竹、木片称为“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木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木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这样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根竹、木简,这些竹、木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编连起来才便于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木简编连起来的。所以《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汗青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就是史书的意思。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呢?这与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在纸张没有普及之前,人们用于书写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简,书写前,要先将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