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3
转发:0
评论:0
释义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孝养、孝承等。孝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尊重父母的指令,基本上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行事。但若父母行为有所偏差时,就应规劝,不可盲从父母的命令,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止于孝敬父母而已,孝敬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常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弟子规》有自孔子...

释义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孝养、孝承等。孝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尊重父母的指令,基本上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行事。但若父母行为有所偏差时,就应规劝,不可盲从父母的命令,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止于孝敬父母而已,孝敬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常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弟子规》有自孔子《论语·学而第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发入则孝一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老子在《道德经》提到:“六亲不和有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敬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和顺,比如对媳妇对公婆,对长辈亲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孝

李锡金孝子坊

根据《孟子》原文,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为妻,可是后面又说“君子以为犹告也”,显然是对其“不告”行为的肯定,因此“为无后也”必然是作为这一行为的原因而存在的,“无后”作为原因,只能理解成一种苦衷,即“没有后代(前文所述最严重的不孝罪过)”。将整句连起来,则解释为:不孝的罪过有三种,而没有后代是其中最严重的,不要看舜帝当年娶妻没有禀告父母,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后代(意译:要负担起繁衍后代的责任),是无奈之下的便宜行事,因此在有德行的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和恭敬地禀告父母是一样的,(不足以拿来指责他)。 现代有人提出一种说法,“为无后也”的“为”作“是”解,“无后”作“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解,有的也能自圆其说。但也有人认为该解与“君子以为犹告也”联系不够紧密,是断章取义的解读。

孝道与政治利用

“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假托孔子之言,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常宣称“以孝治天下”;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孝”被封建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孝经》开篇即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阐明了通过“事君”而达到“立身”的孝道,才是宣扬孝道的真正目的。《大学》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统治者利用孝道来教化百姓,就是修其身的过程。向广大民众宣扬孝行,就是希望以此影响人们,以齐其家。而这两项措施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但不少是泯灭人性,不尽情理的愚孝,且含有大量迷信色彩和佛教因果论的思想。汉朝以后开始强调“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梁元帝有《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梁元帝也写过《孝德传》。唐代贺知章也依此例撰写过《孝德传》,他提到过沈景筠一代孝子,“事亲至孝,其母畏雷,每潮雨至,则焚香拜祝,真诚格天,迅雷不作。”后来他的母亲去世后,每雷发,则奔墓前号哭云:“景筠在此”。

现代社会对孝道的看法

随着大家庭解体,现代社会尤其在东北亚地区的人对孝道有不同看法。

参考文献

劳悦强:〈《孝经》中似有还无的女性——兼论唐以前的孝女罕见的现象〉。

参见

儒家思想

二十四孝

义:戏剧(如家庭伦理剧)的元素,例如孝义两难存、人生交叉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如何尽孝?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什么是孝?“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家庭序列中变换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和“养”这两方面任务,这既是孝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根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⒈“奉先思孝”、善事父母,民以敬老为德。爱敬父母是孝最基本的内容。孝之爱敬,从何而来?《礼记·祭义》有云:“立爱自亲始”,这种“爱人”之情来源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亲情;是一种出自自然人性,发自子女内心的对父母的亲近、敬重。“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⒈“奉先思孝”、善事父母,民以敬老为德。爱敬父母是孝最基本的内容。孝之爱敬,从何而来?《礼记·祭义》有云:“立爱自亲始”,这种“爱人”之情来源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亲情;是一种出自自然人性,发自子女内心的对父母的亲近、敬重。“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
· 孝传天下世孝祠
旧制徽州府辖六县是一个以移民宗族为基础的村落社会,每个村落宗族都有自己一部光彩夺目的发展史,然歙县棠樾鲍氏除各宗族共有的共性外,由于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又有许多有别于其他宗族的特殊亮点。祠堂在徽州不足为奇,即便在棠樾有女祠,也只是唯一幸存的女祠,有女祠的村庄不只是棠樾一处。唯棠樾除了有男祠、女祠之外,还有一座真正除此之外,别无他处的独特祠堂――世孝祠。世孝祠建于1801年,是鲍氏家族用以专门供奉孝子牌位、教育后代修身的祠堂。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全国比比皆是,单独为孝子修建的祠堂在国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鲍氏重视孝道和以孝治家的观念。世孝祠的檐廊上嵌“世孝事实”碑六方,碑用隶书书写,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手笔。宋代以后,鲍氏家族中凡以孝行著名的族人均能被奉入世孝祠中。世孝祠两面的墙壁上也嵌有历代鲍氏孝子名讳、孝行事迹及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世孝祠记》碑。宋末元初年间,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处士鲍宗岩被...
· 孝发
孝发,宋时靖州知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