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臭氧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66
转发:0
评论:0
发现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1840年法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将它确定为臭氧。物理性质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或碳氟化合物而显蓝色。在-112℃凝结成深蓝色的液体,这是有危险性的,因为气态和液态的臭氧容易发生爆炸。温度低于-193℃,臭氧会形成紫黑色固体。大多数人都可以嗅到有点类似氯刺鼻的气味。暴露在0.1-1ppm的臭氧会产生头痛,眼睛灼热,刺激呼吸道。即使空气中有低浓度的臭氧,亦会破坏有机材料,如橡胶、塑料,及动物的肺部组织。臭氧是抗磁性的,这意味着它的电子都是成对的。性状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结构,含有一个3中心4电子离域π键,三个氧原子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顶角为116.79度,密度约为氧气的1.5倍,其沸点和凝固点均高于氧。臭氧液态呈蓝色,固态呈紫色。它与氧气不同,带明显令人恶心的气味,但低浓度的臭氧闻起来就像下过

发现

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1840年法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将它确定为臭氧。

物理性质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或碳氟化合物而显蓝色。在-112℃凝结成深蓝色的液体,这是有危险性的,因为气态和液态的臭氧容易发生爆炸。温度低于-193℃,臭氧会形成紫黑色固体。

大多数人都可以嗅到有点类似氯刺鼻的气味。暴露在0.1-1 ppm的臭氧会产生头痛,眼睛,刺激呼吸道。即使空气中有低浓度的臭氧,亦会破坏有机材料,如橡胶、塑料,及动物的肺部组织。

臭氧是抗磁性的,这意味着它的电子都是成对的。

性状

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结构,含有一个3中心4电子离域π键,三个氧原子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顶角为116.79度,密度约为氧气的1.5倍,其沸点和凝固点均高于氧。臭氧液态呈蓝色,固态呈紫色。它与氧气不同,带明显令人恶心的气味,但低浓度的臭氧闻起来就像下过雨后出门闻到的“新鲜空气”的那种气味,十分怡人。臭氧反应活性强,极易分解,很不稳定,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氧气,其性质比氧活泼,比重为一般空气之1.7倍。臭氧会因光、热、水分、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他的触媒而加速分解为氧。

臭氧

  低温下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臭氧,呈淡蓝色

它不溶于液态氧等。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常温下可将银氧化成氧化银,将硫化铅氧化成硫酸铅。臭氧可使许多有机色素褪色,对橡胶和纤维破坏性很大,很容易氧化有机不饱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极为稳定,其半衰期为2000年。

臭氧可利用碘化钾来检验。

结构

臭氧分子的共振式:

臭氧分子呈弯曲形对称结构。中心原子采取sp²杂化(混成),两个杂化轨道与其他两个氧原子形成两根σ键,另一杂化轨道容纳孤对电子,除此之外,互相平行的2p z 轨道重叠形成三中心四电子的大π键。

臭氧分子可以结合一个电子形成臭氧根离子(O 3 ),所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型臭氧化合物。臭氧分子也可以形成臭氧链-O-O-O-,构成共价型臭氧化物,如O 3 F 2 。

影响

因臭氧反应活性远远比氧(O 2 )强,是强氧化剂,对植物、动物及很多结构材料如塑胶、橡胶有害。它还会伤害肺组织,严重会导致肺出血而死亡,因此当空气中臭氧含量过高时,一般建议老人和幼儿不宜于户外作剧烈运动,以免吸入过量臭氧。低层空气中臭氧有时称为“有害的”臭氧,主要源于汽机车排气中二氧化氮产生的光化学烟雾。

由于工业和汽车废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农林地区,在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蚀和损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对农作物或森林有害。

与“有害的”臭氧相反,“有益的”臭氧存在于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上部,覆盖着地球表面,阻隔大部分破坏生物组织的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稀薄的臭氧会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因此在大雷雨后,空气总是特别清新。

用途与制备

工业上,用干燥的空气或氧气,采用5-25kv的交流电压进行无声放电制取,用空气做氧源时会衍生出大量氮氧化合气体。目前最先进的臭氧制备方法为高能量紫外线光解空气而对应生成纯净的臭氧。另外,在低温下电解稀硫酸,或将液体氧气加热都可制得臭氧。大自然很容易产生臭氧,在打雷闪电时会产生几十万伏的高压电,电离空气及有机物形成臭氧。臭氧能于短时间内将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消灭,并能中和、分解毒气,去除恶臭。臭氧作为一种常温下的气态强氧化剂,能迅速弥漫到整个灭菌空间,灭菌不留死角,杀菌更彻底。因此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及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在一些游泳池以臭氧取代氯做为消毒用途。

三聚体的三过氧化三丙酮分解也可以产生臭氧,但反应较为剧烈,不宜使用:

臭氧的灭菌原理: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臭氧能对细菌的细胞体直接氧化,即破坏其DNA而达到抑制的效果,对病毒的RNA亦有破坏作用;对各种毒素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降低其毒性。

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

直接与细菌、病毒作用,破坏它们的细胞器和DNA、RNA,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

透过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内,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菌发生通透性畸变而溶解死亡。

臭氧对人体的影响

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

当大气中臭氧浓度为0.1mg/m 时,可引起鼻和喉头粘膜的刺激;臭氧浓度在0.1-0.2mg/m 时,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浓度在2mg/m 以上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

此外,臭氧还能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臭氧超过一定浓度,除对人体有一定毒害外,对某些植物生长也有一定危害。臭氧还可以使橡胶制品变脆和产生裂纹。臭氧对人体也有致畸性,母亲孕期接触臭氧可导致新生儿睑裂狭小发生率增多。

参见

臭氧层

臭氧化反应

参考文献

^ 刘新锦等.无机元素化学 氧族元素.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01 ISBN 978-7-03-026399-5

^ 《常见有毒化学品应急救援手册》,中山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与臭氧共存
在都市炎热的夏季,我们的双眼和咽部常感不适,这是因为我们吸入的气体实际上已不再是纯净的空气,而是包含氮气、氧气与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排出的各种废气所形成的混合型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分子在阳光照射下正进行着复杂的反应。在大气的组成中,臭氧起着举足轻重的双重作用。而在都市烟雾中,臭氧则主要起着负面作用,它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呼吸道,并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球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都要超过数十亿美元。但在3万至7.5万英尺高空的同温层,臭氧却对地球生灵起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臭氧具有复杂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对臭氧笼统地用“好”和“坏”来形容。臭氧在工业领域的用途极其广泛,是最常用的消毒剂,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就是用它来清除其中对人体有害的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用它来清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此外,臭氧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总之,臭氧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物质,它的重要性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相提并论...
· 臭氧层
形成大气层的臭氧的形成主要是因氧气分子吸收紫外线获得高能,进而分解成两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再和没有光分解的O2合并。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O2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中,臭氧与氧气的循环。地球各地臭氧层密度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两极变薄。北半球的臭氧层厚度每年减少4%。现在大约4.6%的地球表面没有臭氧层,这些地方成为臭氧层空洞,大多在两极之上。氟里昂破坏观点有些学者认为,臭氧层在氯原子,氟原子和溴原子附近会被毁坏。这些元素含在很稳定的氟氯烃(CF2Cl2,如氟里昂,和一种很常用的汽油添加剂)中。这些气体分子升到同温层,在紫外线照射之后,分解成各种单元素气体,破坏臭氧。这些气体比空气重,最终会降落到地球表面,和有机物质反应之后被吸收。但是在同温层已经破坏了很多臭氧。氯气破坏性最大,可以破坏它十万倍的臭氧。1973年...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产生与被消耗的过程臭氧循环臭氧层中有三种氧的同素异形体参与循环:氧原子(O)、氧气分子(O2)和臭氧(O3),氧气分子在吸收波长小于240纳米的紫外线后,被光解成两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会和氧气分子重新组合成臭氧分子。臭氧分子会吸收波长为310-200纳米的紫外线,又会分解为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最终氧原子和臭氧分子结合形成两个氧气分子。O+O3→2O2每月全球臭氧层平均厚度值(1DU=标准温度和气压下10微米厚度)地球大气分层示意图平流层中臭氧的总量则取决于上述光化学的过程。臭氧会被一些游离基催化形成氧气而消失,主要的游离基有氢氧基(OH·)、一氧化氮游离基(NO·)、氯原子(Cl·)和溴原子(Br·)。这些游离基有自然生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其中氢氧基和一氧化氮主要是自然产生的,而氯原子和溴原子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是一些人造物质,如氟氯烃和氟里昂,因为比较稳定,释放到大...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自从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以后,科学家们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臭氧层的破坏和臭氧空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的。ODS主要包括下列物质:CFCs(氯氟烃)、哈龙(Halon,全溴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ODS的用途: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废气:主要是汽车尾气、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工业废气等。在上述所有物质中,破坏力最强的(或者称之为“罪魁祸首”)是CFCs和哈龙。而在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CFCs。CFCs是氟里昂的一部分。是上世纪30年代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和生产的一种氯氟烃类的制冷剂,并且冠以商标名称为“氟里昂”。而现今,人们习惯于把制冷剂统称为“氟里昂”。有资料显示:从20世纪的30年代初到90年代的五六十年中,人类...
· 科学家称臭氧层巨洞正在弥合
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发现确切证据显示臭氧层正在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况。一个美国科学家小组发现,臭氧层受到破坏的速度正在出现显著下降。然而,科学家们也表示,臭氧层巨洞的完全弥合也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南极臭氧层巨洞面积惊人这些研究结果是科学家们对过去20年来通过卫星和地面仪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保护层,保护地球表面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因为紫外线辐射不仅会伤害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也是导致人类皮肤癌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表示,1987年签署的首个全球环境保护条约《蒙特利尔议定书》是造成臭氧层逐渐弥合的原因之一。有关消除破坏臭氧层化学物质的国际协议《蒙特利尔议定书》对减少臭氧的主要气体的生产和使用加以严格限制,譬如冰箱中使用的三氟三氯乙烷(即CFC)等化学物质。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华盛顿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上表示,很多环境保护问题牵涉范围大,单个国家往往很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