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字母
回鹘文字母表
字母来源
学界相信回鹘文是来自五世纪的粟特文。早在汗国时代(552年-299年),粟特文已经被介绍入人的世界。在蒙古国(外蒙古)杭爱省的 Chanuj 河流域布古特(Bugut)之地发现一块纪功碑。这块布古特碑一面为婆罗谜文、三面为粟特文。虽然此碑是纯粹的粟突文字语言,却是史上所见为时最早的人的碑铭。天山以北、取代西汗国的突骑施汗国(Turgish)发行了一种中原模式的方孔圆钱,其上有粟特文铭文,学界称为突骑施钱。不过,汗国年代主要使用文。到了回鹘汗国年代(744年-840年),回鹘人与粟特人之间的商业交流增多,其后又皈依摩尼教,粟特人的势力大增。如九姓回鹘可汗碑等多块可汗纪功碑皆有使用粟特文;不过,回鹘汗国仍然主要使用文。
由于受粟特文熏陶,回鹘人开始采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渐渐演变为回鹘文字。1950年代在蒙古国(外蒙古)乌布苏省图尔根苏木之地发现的一块乌兰浩木碑铭,是现时发现最早的回鹘文字录纪。到了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击溃,部分回鹘人退到西域的高昌一带建立新国家,史称高昌回鹘,或称为西州回鹘、畏兀儿;另一部分流入甘肃的甘州、瓜州和沙州,史称甘州回鹘。此后回鹘人大量使用回鹘文字。百多年来考古学界在甘肃敦煌及新疆吐鲁番一带出土了大量回鹘文字的佛经、契约文书等等。
回鹘文字母、粟特文字母、摩尼文字母对照表
回鹘文的影响
回鹘文取代了文的地位,被当时的诸民族视为人的文字。在和田、喀什一带出土了可汗王朝早期的契约文书,虽然日期采用了阿拉伯历法,但文字完全是回鹘文语。彻底化的可汗王朝后期,即使采用了阿拉伯字母拼写语,于公元1077年左右成书的《语大词典》中也介绍了回鹘文字母,称之为人的文字。
到成吉思汗兴起后,命令原乃蛮掌印官塔塔统阿以回鹘文字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洲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尤其是在东亚大陆,回鹘文时常伴随着回鹘佛教而出现。元朝蒙古人信奉佛教,回鹘佛教就在元朝境内多次以回鹘佛教经文而出现。
本来粟特文及其祖先的阿拉米文都是由右至左横写、行数从上至下。然而,回鹘文却转了逆时针90度,变成从上到下写直书、行数从左至右。其后的蒙古文、满洲文皆跟随回鹘文的书写方向。无法知道为何出现这种改变。但学者们推测这是受到直书的汉文影响。
回鹘文的消亡
由于擅长通商的回鹘人通晓诸国语言,被元朝及四大汗国任用为书记官员,回鹘文的使用在四大汗国仅次于官方语言蒙古文。到了帖木儿兴起,回鹘文也被升格为官方语言,大量化时代用阿拉伯字语写成的著作被改为用回鹘文书写。然而,随着帖木儿汗国衰落,回鹘文在中亚渐渐衰落。
吐鲁番、哈密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回鹘人继续使用回鹘文,继续信奉回鹘佛教。到16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吞并了明朝保护的哈密卫,吐鲁番及哈密的佛教被消灭,只残存河西走廊一带裕固族先民仍然信奉回鹘佛教、使用回鹘文。
现存最后见到的回鹘文记录是1910年沙俄学者马洛夫(S. E. Malov)在甘肃酒泉文殊沟发现的一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经)写本,共397页。此写本的跋文写着“大清康熙二十六年 ...”(Dai Ching Kang-si yigirmi altinc yil ...),即1687年。
注释
^狭义的回鹘文是指用“回鹘文字母”拼写的文字。但广义的回鹘文可以解作用西域各种各样字母拼写回鹘语的文字,参看回鹘文。甚至又相当多大陆学者将回鹘文定义为史上所有新疆境内语族的文字,这就包括了用阿拉拍字母拼写的可汗王朝语言、察合台文、文,见语。
参考文献
牛汝极:《文字古文献导论》,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A. von Gabain (冯加班), Altturkishche Grammatik.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ltz, 1974. 冯加班 著,耿世民 译:《古代语语法》,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杨富学:《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