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十七菩提分法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2
转发:0
评论:0
名称来源菩提,意译为觉,是觉悟的意思。分,有条件、要素的意思。法,是由释迦牟尼所发现、教导的修行法。字面上来说,菩提分法,意指成就觉悟的修行方法。分(巴利语:pakkhiyā),字根来自于巴利语:pakkha或梵文:paksa,意指鸟类的双翼。由此字根引申,巴利语:pakkhiya,或梵文:paksya、paksika,原义为亲族的资助,有帮助、助益的意思。因此觉音在《清净道论》中,用巴利语:upakara来取代pakkha,解释它的意义为助成觉悟。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将其译为“三十七助菩提分法”。在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以及南传《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中,已提到菩提分法这个名词,但只有提到七菩提分法,也就是七觉支。虽然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和八道支都已经被提到,但并未被称为菩提分法,也未提出这些法可以被并称为三十七菩提...

名称来源

菩提,意译为觉,是觉悟的意思。分,有条件、要素的意思。法,是由释迦牟尼所发现、教导的修行法。字面上来说,菩提分法,意指成就觉悟的修行方法。

分(巴利语:pakkhiyā),字根来自于巴利语:pakkha或梵文:paksa,意指鸟类的双翼。由此字根引申,巴利语:pakkhiya,或梵文:paksya、paksika,原义为亲族的资助,有帮助、助益的意思。因此觉音在《清净道论》中,用巴利语:upakara来取代pakkha,解释它的意义为助成觉悟。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将其译为“三十七助菩提分法”。

在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以及南传《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中,已提到菩提分法这个名词,但只有提到七菩提分法,也就是七觉支。虽然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和八道支都已经被提到,但并未被称为菩提分法,也未提出这些法可以被并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直到《增一阿含》以及《增一阿含》、《中阿含》的别出单经,才开始提到三十七菩提分或其同义词。

早期的各部派论典中,也未提到三十七菩提分,但已经开始对菩提分法进行汇整,如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道品》记载了佛陀说过种种道,并将菩提分法按增支法归结为:一种一支道,一种二支道,二种三支道,九种四支道,六种五支道,六种六支道,三种七支道,三种八支道,三种九支道,三种十支道,一种十一支道,涵盖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三种四支道,两种五支道,一种七支道和一种八支道。直到北传的《大毘婆沙论》及南传《弥兰王问经》、《清净道论》之后,才开始使用三十七菩提分这个名词。

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对此进行了解释,有说是相关契经年代久远而隐没了,还记载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此外再加上四圣种。

内容解说

菩提分法是佛陀自觉证道之法和最后付嘱之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分为七种:

四念住:

身念住,观身不净;

受念住,观受是苦;

心念住,观心无常;

法念住,观法无我。

主要对治执身为净、执受为乐、执心为常、执法为我的“四颠倒见”。

四正勤:

未生令不生;

已生恒令灭;

未生善法令出生;

已生善法令增长。

精进的重点在于行善去恶。

四神足:意为产生精进的基础。

欲神足,欲得见道;

勤神足,精勤习禅;

心神足,心神专一;

观神足,正确观想。

五根:修习佛法的根本所在。

信根,深信三宝;

勤根,修行不懈,指“四正勤”;

念根,忆念正法,指“四念处”;

定根,修习禅定;

慧根,开发智慧。

五力:由五根产生的五种力量。

信力,坚信真理;

勤力,修四正勤的力量;

念力,破邪、念正的力量;

定力,置心一处的能力;

慧力,产生智慧的能力。

七觉支:修习止观的注意事项和感受。

忆念觉支,忆念集中而念念分明;

择法觉支,选择正确、适宜的修法;

精进觉支,任何阶段都不能懈怠;

喜悦觉支,修禅定得到的喜悦;

轻安觉支,得到的轻松安适感觉;

禅定觉支,摄心不散深入禅定;

等舍觉支,舍一切念,不即不离。

八正道:

正见解;

正思惟;

正语言;

正行为(正业);

正职业(正命);

正精进;

正意念;

正禅定。

相关条目

道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变分法
历史变分法可能是从约翰·伯努利(1696)提出最速曲线(brachistochronecurve)问题开始出现的。它立即引起了雅各布·伯努利和洛必达(Marquisdel"Hôpital)的注意。但欧拉首先详尽的阐述了这个问题。他的贡献始于1733年,他的《变分原理》(ElementaCalculiVariationum)寄予了这门科学这个名字。欧拉对这个理论的贡献非常大。Legendre(1786)确定了一种方法,但在对极大和极小的区别不完全令人满意。牛顿和莱布尼茨也是在早期关注这一学科,对于这两者的区别VincenzoBrunacci(1810)、高斯(1829)、泊松(1831)、MikhailOstrogradsky(1834)、和雅可比(1837)都曾做出过贡献。Sarrus(1842)的由Cauchy(1844)浓缩和修改的是一...
· 有限差分法
由泰勒展开式的推导首先假设要近似函数的各级导数都有良好的性质,依照泰勒定理,可以形成以下的泰勒展开式:其中n!表示是n的阶乘,Rn(x)为余数,表示泰勒多项式和原函数之间的差。可以推导函数f一阶导数的近似值:设定x0=a,可得:除以h可得:求解f"(a):假设R1(x){\displaystyleR_{1}(x)}相当小,因此可以将"f"的一阶导数近似为:准确度及误差近似解的误差定义为近似解及解析解之间的差值。有限差分法的两个误差来源分别是舍入误差及截尾误差(英语:truncationerror)(或称为离散化误差),前者是因为电脑计算小数时四舍五入造成的误差,后者则是计算机内数字位数限制造成的误差。有限差分法是以在格点上函数的值为准在运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一问题(或是说找到问题的近似解)时,第一步需要将问题的定义域离散化。一般会将问题的定义域用均匀的网格分割(可参考右图)。因此有限差分法会制...
· 心身二分法
参见二元论
· 菩提偈
菩提偈修行,哲理,唐代,惠能,古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注释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
· 翡翠菩提
在南亚某国王宫,供着一片美丽的翡翠菩提叶。它晶莹剔透,翠绿欲滴,没有丝毫杂质;最为奇特的是,在这片菩提叶中,可见到清晰的脉络,丝丝缕缕渗透叶心,与真叶毫无二致。阴天时,若把它挂在御花园的树上,任凭你火眼金睛,也找不到翡翠的踪影。不过别急,只要太阳光一闪,你就立刻能发现它,它倾泻出的莹莹碧光,把树阴全部染绿。翡翠菩提有一段故事:一户贫苦山民,靠种菠萝为生。父亲对儿子莫罕说,祖上赶过马帮,到北方贩卖杂货。一次返程的时候,因为马背两边的分量不均,老祖爷就随手捡了一块石头,压在驮篓的一边。回来后,有人识货,说那石头是一块翡翠,卖了个好价钱,祖爷才娶了祖奶,有了咱这一支人。莫罕说:“我要到北方去寻翡翠。”老父说:“多少人都去找过翡翠,空手而归算好的,数不清的人死在路上。”莫罕说:“找不到翡翠,我不回来见您。”莫罕攀过无数大山,趟过无数红水河,终于找到了一座山。山主说:“山洞里可能藏有翡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