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伦巴第同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8
转发:0
评论:0
历史位于蓬蒂达宣誓的地点的纪念石碑同盟的前身是维罗纳同盟,该同盟成立于1164年,由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和威尼斯共和国结成,起因是“红胡子”腓特烈皇帝在1158年的隆卡格利亚帝国议会(英语:DietofRoncaglia)上宣告了帝国对意大利的直接统治权,并将当地的波德斯塔(英语:Podestà)地方官员替换为自己选派的官员。同盟得到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里亚即以他命名)的支持,他亦乐于见到腓特烈在意大利的势力衰退。1167年11月1日在蓬蒂达成立的伦巴底同盟的成员除了原有的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威尼斯外,还包括克雷马、克雷莫纳、曼图亚、皮亚琴察、贝尔加莫、布雷西亚、米兰、热那亚、博洛尼亚、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特雷维索、韦尔切利、洛迪、帕尔马等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帝国贵族。尽管并未提出明确的分离主义主张,但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意大利城市公然地挑战皇帝的权力。腓特烈随后与诸城市交战,尤...

历史

伦巴第同盟

位于蓬蒂达宣誓的地点的纪念石碑

同盟的前身是维罗纳同盟,该同盟成立于1164年,由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和威尼斯共和国结成,起因是“红胡子”腓特烈皇帝在1158年的隆卡格利亚帝国议会(英语:Diet of Roncaglia)上宣告了帝国对意大利的直接统治权,并将当地的波德斯塔(英语:Podestà)地方官员替换为自己选派的官员。同盟得到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里亚即以他命名)的支持,他亦乐于见到腓特烈在意大利的势力衰退。1167年11月1日在蓬蒂达成立的伦巴底同盟的成员除了原有的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威尼斯外,还包括克雷马、克雷莫纳、曼图亚、皮亚琴察、贝尔加莫、布雷西亚、米兰、热那亚、博洛尼亚、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特雷维索、韦尔切利、洛迪、帕尔马等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帝国贵族。

尽管并未提出明确的分离主义主张,但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意大利城市公然地挑战皇帝的权力。腓特烈随后与诸城市交战,尤其是米兰,他们在1162年就遭受过帝国军队的占领和破坏。但这一次,腓特烈没有成功将城市联盟拆散。在1176年5月29日的莱尼亚诺战役中,皇帝的军队最终被击败。1177年签署的《威尼斯和约(英语:Treaty of Venice)》规定了从1178年8月到1183年的六年休战期,而双方在后来续订的《康斯坦茨和约(英语:Peace of Constance)》中达成妥协,意大利城市依然向神圣罗马帝国效忠,但在自己的领土上享有司法权和内政权。在诸城市中,受到皇帝偏袒的米兰获得了特殊地位,但这引发了米兰和其他城市(主要是克雷莫纳)的冲突。

伦巴底同盟后来曾经多次重组,而当1197年腓特烈的儿子、皇帝亨利六世去世时,同盟重新崛起,而亨利未成年的儿子、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的腓特烈二世此时还要面对韦尔夫家族的皇位竞争者奥托四世。在1218年成为唯一的国王、并在1220年加冕为皇帝后,腓特烈于1226年试图召集意大利的亲王(英语:Princes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们,准备参与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腓特烈二世试图在意大利获得更大权力的努力被诸城市成功阻止,伦巴底同盟因此被腓特烈宣布为帝国的敌人。皇帝采取的行动包括占领维琴察以及1237年在科尔泰诺瓦战役(英语:Battle of Cortenuova)中的胜利,这场胜利也为腓特烈赢得了能征善战的军事家的名声。但是腓特烈错误地估计了己方的力量,拒绝了来自米兰的所有议和的提议,坚持要求同盟必须无条件投降,因此葬送了和平解决的机会。米兰和其他五个城市经受住了腓特烈的攻击,使得他在1238年10月不得不结束了对布雷西亚的围攻。

伦巴底同盟再次获得了教廷的支持,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在1239年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并一直以实际行动与皇帝的势力对抗。在1248年的帕尔马之围(英语:Battle of Parma)中,帝国军的营地被同盟军突袭占领,在接下来的决战中帝国军一败涂地。腓特烈二世失去了大量财富与领土,也同时失去了继续与意大利的叛乱势力以及教皇对抗下去的希望。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后,伦巴底同盟随之解散。在此后的时期,帝国对意大利政治的影响力比之前要小了许多。

相关条目

旧瑞士邦联

卢萨蒂亚同盟(英语:Lusatian League)

十城市同盟(英语:Décapole)

汉萨同盟

阿尔贝托·达·朱萨诺(英语:Alberto da Giussano)

莱尼亚诺战役

死亡联队(英语:Company of Death)

参考

Gianluca Raccagni, The Lombard League (1164–122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Lombard Leagu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8.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6 Apr 2008.

G. Fasoli,"La Lega Lombarda --Antecedenti,formazione, struttura," Problema des 12.Jahrhunderts,

Vortraege und Forchungegen, 12, 1965–67, pp. 143–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伦巴第语
目前状况身份伦巴第语被认为是少数民族语言,根据民族语之参考目录和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之红皮书关于濒危语言,伦巴第语在结构上与意大利不相同。然而,意大利共和国不承认伦巴第语是一种少数语言群体。罗曼语分支从语文族谱的角度来看,伦巴第和意大利在某些方面上不算有密切相关.罗曼什语,弗留利语,法语,兰克-普罗旺斯语及奥克语在许多方面上与伦巴第语比较接近之关系。变化东伦巴第语和西伦巴第语被认为是两种语言,西伦巴第语在瑞士的提契诺州及格劳宾登州行政地区比较普遍,但西伦巴第语.伦巴第语最古老的文学传统可追溯至第十三世纪在米兰。写作上自古而来,伦巴第语社群已数百年使用了拉丁语与托斯卡纳语。一家餐厅使用伦巴第语牌子,在瑞士之波斯基亚佛行政区.虽然伦巴第语没有一个普遍能认可的标准拼写法,但有某些少数赞同之良好的写作公约(例如“[ʧ]”与“[k]”应写作为“-c”与“-ch”之分别)也有某些替代传统(比如“[ø...
· 伦巴第大区
历史伦巴第的名称是起源于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约公元570年兴起的伦巴第人。据说伦巴第人的语言伦巴第语是一种近似盎格鲁-撒克逊语的日耳曼语,但究竟他们是否有应用这种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仍然是未知之数。法兰克人、巴伐利亚人及伦巴第人的贵族在多个世纪都有一个密切的关系。整个意大利北部应用“伦巴第”这名称直至15世纪。政治伦巴第是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间偏右力量党和北方联盟的大本营。主要城市米兰人口1256211布雷西亚人口187567蒙扎人口120204贝尔加莫人口113143瓦雷泽人口80,511塞斯托-圣乔凡尼人口78850科莫78,680布斯托-阿西齐奥人口75,916申尼泽路-包萨莫人口72,050帕维亚人口71,214克雷莫纳人口70,887域基华奴人口57,450利拿奴人口53,797洛迪人口209,874交通机场伦巴第有四个主要机场:米兰-马宾沙国际机场(MXP)米兰-利那特国...
· 老同盟
历史巴黎条约1292年,约翰·巴里奥继承苏格兰王位,称约翰一世。但是他懦弱无能,苏格兰主权受到野心勃勃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严重威胁,约翰几乎承认自己是爱德华的属臣,招致苏格兰国内的强烈不满。苏格兰贵族随即指派了一个十二人的议事会,基本架空了约翰的权力,同时向外寻求盟友,以求维护国家的独立。1295年10月23日,正在与爱德华一世交战的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与苏格兰的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达成同盟意向,并商定让约翰一世的长子爱德华·巴里奥迎娶腓力四世的侄女。腓力四世表示会帮助苏格兰,但是条约也使得苏格兰形同向英格兰宣战。此后英格兰正式出兵进攻苏格兰,引发第一次独立战争。约翰一世很快被迫退位并离开了苏格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1302年,腓力四世在军事失利后却与英格兰议和,彻底断绝了帮助苏格兰复国的可能。在整个苏格兰独立战争期间,腓力四世只是一个旁观者,最多曾经写信鼓励反抗运动的领袖罗伯特·布鲁...
· 英普同盟
成立自从1731年开始,英国与普鲁士的主要竞争对手奥地利缔结了英奥同盟(Anglo-AustrianAlliance),而普鲁士则与英国的敌人法国结盟。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奥地利失去了富裕的西里西亚省,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试图得到英国人的支持以武力重夺这一地区。当英国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后,女皇对英国不再抱有幻想,转而于1756年与法国结成同盟。在突然失去了欧陆上的一个主要盟友后,英国人急于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建立一个类似的同盟,期望这一同盟能够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以阻止大规模战争在欧洲爆发。与普鲁士结盟在英国得到了包括威廉·皮特在内的一批政治领袖的支持。履行尽管英国试图避免战争,腓特烈还是在1756年8月迅速入侵萨克森和波希米亚,对奥地利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攻击。然而不久以后他就遭到了来自法国、奥地利、瑞典以及俄国的猛攻,被迫撤退。到1757年时,如果没有来自英国的大量援助,普鲁...
· 德奥同盟
结盟原因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首相俾斯麦希望显示国家看似爱好和平、令欧洲维持现状的形象,以确保德国能和平崛起。然而1878年俄土战争结束,俄罗斯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并借着圣斯特凡诺条约企图在巴尔干建立大保加利亚,以期扩张,虽然奥匈与俄罗斯是三帝同盟的成员,但因为此事件而产生嫌隙。德国也是成员国并因此想修补奥俄关系,俾斯麦召开柏林会议,邀请欧洲列强解决巴尔干问题。会后达成的柏林条约,令俄罗斯失去大部分在圣斯特凡诺条约的所得,并让奥匈帝国管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虽然俾斯麦在这次会议中扮演诚实的掮客之角色,但德俄关系仍然变差,基于俄国认为被德国出卖:俄国在俄土战争中损失甚巨,最后却得不偿失,还要眼巴巴看着竞争者奥匈坐收渔人之利,因此第1次三帝同盟瓦解,德国于是跟奥匈帝国秘密结盟并视俄国为假想敌。发展而另一方面俾斯麦仍然希望与俄国交好,1883年德奥俄三国再度结盟(第二次三帝同盟),但同盟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