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向日葵》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1
转发:0
评论:0
《向日葵》(法语:LesTournesols;荷兰语:Zonnebloemen;英语:Sunflowers),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如果用梵高所创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为主题的油彩画”来定义的话,那么广泛认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来[1]。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绘有15朵向日葵,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或12幅),这其中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该...

《向日葵》(法语:Les Tournesols;荷兰语:Zonnebloemen;英语:Sunflowers),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如果用梵高所创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为主题的油彩画”来定义的话,那么广泛认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来[1]。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绘有15朵向日葵,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或12幅),这其中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该系列作品也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16朵形态各异的向日葵,或绚烂或枯委,或隐或现,以淡黄色为背景,以深黄色为向日葵的主色调,另有几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点缀花蕊,颜色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画面总体上给人一种明亮而又强烈的生命力,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广阔。凡高许多以向日葵作为主题的作品一直在冲击着我的思想,一个如此热爱向日葵的画家为何却为如此轻视生命,自己选择走向生命的尽头。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亦是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为何却成了凡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他自己则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来热爱生命与选择灭亡并不矛盾。凡高身为一个画家,成就了艺术却蔑视了生命。《向日葵》在国际上的拍卖价越来越来高,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商业上的巨大价值,无论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但是商业上的巨大利益, 与凡高生前卖画所比,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历来是为人称颂的名画之一。如今,这幅《向日葵》又获得一项殊荣引来蜜蜂驻足花蕊。据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让一群从来没见过真花的蜜蜂“欣赏”四幅色彩绚烂的名画复制品,看看蜜蜂反应如何。结果发现,凡高的油画《向日葵》特别受蜜蜂青睐。蜜蜂多次停落在“向日葵”上,想品尝其中的“花蜜”。四幅名画复制品中,有两幅“花朵类”油画凡高的《向日葵》、保罗站在梵高的画前,不论喜欢或是不喜欢他的人都被一种精神所打动,那就是: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绘画作品的完美。  梵高最爱画向日葵,他曾经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金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闪闪发光。”  梵高的向日葵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他艺术和热情的高度集中。他的向日葵,用的是浓重的金黄色和有力的笔墨,表现出了花朵飞舞的神态,也表现出了秋天成熟的向日葵里,奏花子沉实饱满的感觉。而淡蓝的背景上衬托黄花,加强了作品欢快明亮的调子。’  梵高的向日葵都像是一团团炽热的火球在燃烧。他把自己那种不被人接受的热情转移到了他的画上。  热情无比的梵高一生没有一个朋友,他多愁善感,关心穷苦的人又无力帮助他们。他向往像太阳一样无私地普照苍生,但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无法理解。他便用一腔热情去画向日葵,烈日炎炎,他不顾酷暑,辛勤作画,画着画着,他已融入了自己的画里!于是,我们看见梵高似火一样的热情表现向日葵,表现生活。

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文章既介绍了这幅画本身的艺术特色,也对梵高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描述,让我们对这位名画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向日葵》这幅世界名画中,小作者不仅感受到了梵高那似火的热情,更领略到了他对完美艺术的执著追求。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凡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凡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文森特·梵高
姓名“梵高”(VanGogh)的发音,在英语与荷兰语中皆有所变化。英语中,发音为/ˌvænˈɡɒx/,或/ˌvænˈɡɒf/(英国),或/ˌvænˈɡoʊ/中不发音的gh(美国)。因此可能就是以英美音而译作(文森特·梵高)标准荷兰语中,荷兰方言的荷兰语读音:[ˈvɪntsɛntfaŋˈxɔx](英语:Help:IPAforDutch)。但以荷兰语其音为(文森特·梵高和)。然而,尽管双亲来自荷兰,梵高于布拉邦长大,并以布拉邦方言进行书写;因此梵高很可能以布拉邦口音说他的名字:[vɑɲˈʝɔç](英语:Help:IPAforDutch)。在梵高创作了许多作品的法国,[[IPA|[vɑ̃ɡɔɡ]]]。法语发音为(文森特·梵高格)生平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与西奥多鲁斯·梵高之长子(有一名早夭的兄长),...
· 荷兰梵高国家森林公园
概述该公园曾是荷兰最大的私有保护区,是西北欧最大的低地自然保护区。被称为荷兰的绿色瑰宝。占地面积约5500公顷,包括石楠地(heathland),沙丘(sanddune)以及疏林(woodland)。除了拥有荷兰境内最大的森林保护区外,公园内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因成为世界第二大梵高作品收藏馆而闻名世界。该公园是一座融合自然、艺术与建筑的结晶。历史公园现在作为一处文化遗产,是由安东库勒慕勒和海伦库勒慕勒(AntonandHeleneKröller-Müller)夫妇于二十世纪早期所建立。安东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热衷于狩猎。因此,从1909年,以分阶段的形式购买了梵高国家森林公园(DeHogeVeluwe)狩猎场。而海伦是一位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安东和海伦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以寻求两者的共同利益,于是她开始兴建艺术收藏博物馆。在1909年至1923年间,公园已初具雏形。公园以栅栏...
· 文森特·延森
参考资料
· 文森特·卡索
生平童年和教育文森特·卡索的父亲是法国著名演员让·皮埃尔·卡塞,他的母亲是一名记者,他出生于巴黎的蒙马特市区。1980年他的父母离婚,文森特·卡索很早就显示出他的反叛性格,多个寄宿学校因此将他开除。17岁时他进入一座马戏团学校。他的父母劝他不要去当演员,因此他一开始没有向这方面发展。最后他去美国著名的纽约演员学校学习。20岁时他回到法国,著名的话剧导演让-路易·巴伦特收纳了他。他参加了多部巴伦特导演的戏。演员生涯开始1988年文森特·卡索在一部法国电视连续剧《好英国人》(Labelleanglaise)中登场,一年后他开始电影生涯,他在一些电影中出演配角,在这些工作中他认识了导演和演员马修·卡索维茨。两人开始合作。与马修·卡索维茨的合作两人的密切合作在1995年的电影《恨》(LaHaine)中获得硕果。在这部完全黑白的电影中卡索维茨描述了巴黎市郊地区三个年轻人24小时的故事。文森特·卡索出
· 文森特·卡塞瑟
参考资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