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徐爱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4
转发:0
评论:0
生平简介徐爱于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考中戊辰科三甲进士。为阳明妹婿。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正德十一年(1517年),回乡省亲,不料于次年5月17日在家乡去世,终年三十一岁。哲学王守仁提出“良知”之说,当时世人“多未信”。徐爱主要的哲学工作是阐释并进一步发展了良知之说,“疏通辨析,畅其指要”。王守仁曾评价:“徐生之温恭,蔡生之沉潜,硃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著作《传习录》参见王阳明学生列表参考《明史·徐爱传》《传习录》中王守仁和徐爱的对话记录《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一》中徐爱生平思想介绍

生平简介

徐爱于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考中戊辰科三甲进士。为阳明妹婿。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正德十一年(1517年),回乡省亲,不料于次年5月17日在家乡去世,终年三十一岁。

哲学

王守仁提出“良知”之说,当时世人“多未信”。徐爱主要的哲学工作是阐释并进一步发展了良知之说,“疏通辨析,畅其指要”。

王守仁曾评价:“徐生之温恭,蔡生之沉潜,硃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

著作

《传习录》

参见

王阳明学生列表

参考

《明史·徐爱传》

《传习录》中王守仁和徐爱的对话记录

《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一》中徐爱生平思想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爱和黄绾
?滁州距南京一百多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因此被明政府辟为马场。此地生态环境极好,几百年前欧阳修用《醉翁亭记》把自然景观变成了人文景观,而此刻,王阳明要将人文景观变成讲学圣地。一堆王门子弟跟着阳明在琅琊酿泉之间畅游,在精神花园之中漫步。夜间,环坐龙潭,饮酒赋诗,振衣起舞,放歌山谷,好不快哉!这晚,众人均已入睡,徐爱敲开了阳明的房门。他开门见山:“弟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前来讨教。先生讲只求之于本心便可达到至善境界,恐怕,还是不能穷尽天下之理。”王阳明:“早知你旧说缠绕,必会反复。心即理也,天下哪里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徐爱:“还是有许多理的,比如说对长辈的孝顺,对朋友的信义,对百姓的仁慈,等等,这一切您怎么可以假装看不到呢?”王阳明:“这种错误说法已经流行很久了,一两句话点不醒你。且按你说的往下说。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那么父亲去世后你当如何?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遮蔽即是天理,...
· 江苏省-徐州郝爱平
郝爱平,1956年11月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祖籍沛县,曾就学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家画院院长,人民艺术家——中国画刊总编。2004年被国家科技奖励办评为科学与艺术.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先后应邀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等处举办展览。其中作品《林间》、《中华魂》、《家园》、《童心系黄河》、《秋歌》、《沂蒙山区》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级展览并获奖。
· 浙江省-宁波-余姚徐爱
徐爱(1487年~1518年)明代哲学家、官员,字曰仁,号横山,浙江省余姚马堰人,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据说也是王守仁的妹夫(一说娶其妹王守让)。明朝正德三年(1508),进士及第。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正德十一年(1516),回家乡省亲,不料正德十三年(1518)农历5月17日就在家乡去世了,终年三十一岁。徐爱生前期望为阳明出《传习录》,后钱德洪完成其遗愿。徐爱为王阳明的爱徒,曾与阳明说起他的梦境:在山间遇一和尚,和尚预言他“与颜回同德,亦与颜回同寿。”后果三十而亡。阳明闻其死讯,大呼:“天丧我!天丧我!”他是一个典型的内圣型人才,可以说是阳明的颜回。哲学思想王守仁提出“良知”之说,当时世人“多未信”。徐爱主要的哲学工作是阐释并进一步发展了良知之说,“疏通辨析,畅其指要”。王守仁曾评价:“徐生之温恭,蔡生之沉潜,朱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
· 探秘常遇春为何爱徐达常遇春为何命运不同
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天谴与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常遇春画像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1369年,征讨平饶,。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古语言之,杀降不详。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情有独钟?一方面,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
· 徐有功:让武则天又爱又恨的臣子
徐有功,名是“弘敏”,字是“有功”,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臣子的名字不可以和皇帝的谥号重复,而偏偏徐有功的名字撞上了唐高宗的谥号,所以他一直叫自己徐有功,徐有功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长期担任着司法方面的职位,并且一直在和一些酷吏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难得的公正的法官。后世的皇帝以及一些史书对徐有功的评价都十分高。徐有功在蒲州的时候,当地百姓都喜欢称呼他“徐无杖”。这个称呼是这样来的,徐有功在蒲州判定案件的时候,都喜欢耐心的与人民交流,一直是采用温和的方式,不会轻易地动用刑罚,他在平常的工作的时候,还经常和百姓宣传古代的仁义道德,改善人民不好的行为习惯,许多罪犯都因为徐有功的劝说而感动。在他多次耐心的教育下,蒲州当地的民风渐渐变好,犯罪的案件减少了许多,他的名声也因此传播的很广,由于他不喜欢用杖刑,所以当地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徐无杖”。这段佳话很快就传到了京城,等到徐有功回京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