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琅邪颜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7
转发:0
评论:0
历史渊源根据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记载,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又名曹姓。唐林宝《元和姓纂》则记载为于颛顼之后陆终(即祝融之子),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诉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曹姓后裔曹挟在周武王时期被封为邾国国君,传到第七代君主邾武公曹夷甫,字颜,公羊传中称为颜公。邾武公之子曹友,别封为小邾子(又名郳国,故都遗址在山东滕州市),遂以颜为氏。后代多在鲁国担任卿大夫。孔子门人中的颜氏弟子出名的有八人:颜路、颜回、颜仆(颜回仆人)、颜哙、颜何、颜幸(颜辛)、颜相(史记作颜祖)、颜高。战国时代,有颜率、颜躅;秦代有颜芝、颜贞父子;汉代有颜异(济南人)、颜驷(颜肆,江都人)、颜安乐、颜良(袁绍大将)。曹魏时期有颜裴、颜盛,颜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

历史渊源

根据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记载,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又名曹姓。唐林宝《元和姓纂》则记载为于颛顼之后陆终(即祝融之子),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诉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

曹姓后裔曹挟在周武王时期被封为邾国国君,传到第七代君主邾武公曹夷甫,字颜,公羊传中称为颜公。邾武公之子曹友,别封为小邾子(又名郳国,故都遗址在山东滕州市),遂以颜为氏。后代多在鲁国担任卿大夫。

孔子门人中的颜氏弟子出名的有八人:颜路、颜回、颜仆(颜回仆人)、颜哙、颜何、颜幸(颜辛)、颜相(史记作颜祖)、颜高。

战国时代,有颜率、颜躅;秦代有颜芝、颜贞父子;汉代有颜异(济南人)、颜驷(颜肆,江都人)、颜安乐、颜良(袁绍大将)。

曹魏时期有颜裴、颜盛,颜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从鲁国(山东曲阜)迁居于琅邪临沂孝悌里(山东临沂)。颜盛生广陵太守、给事中、葛绎贞子颜钦,颜钦生汝阴太守、护军、袭葛绎子颜默,颜默生晋侍中、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含,在西晋末年随晋元帝过江,侨居建康城(南京),家族七代都葬在南京幕府山西面。

琅邪颜氏世系图

参考

《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

《勤礼碑》

《史记》

《南史》

《南史》

《旧唐书》

《元和姓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琅邪颜氏世系图
颜元孙系颜惟贞系参见中国士族世系图列表参考资料《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孝友传》《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三》《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三十五》《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南史·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文学》《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七·文苑》《旧唐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忠义下》《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midd...
· 琅邪郡
历史沿革秦朝始皇帝置,治所在琅邪县(今山东省青岛市琅邪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县(今诸城市),置有铁官、盐官。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新朝时曰填夷。属徐州刺史部。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有铁官。下辖五十一县、侯国。新朝天凤四年(17年)郡人吕母、樊崇、逄安等相继起义于此。东汉建初五年(80年)改置琅邪国,治开阳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北),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沂山及诸城、黄岛以南,沂水、临沂、兰陵以东,临沭、莒南以北,东至海。东晋后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故县)。南朝齐设置南琅邪郡,在今江苏省。隋朝开皇中废,大业初复改沂州为琅邪郡,治所在临沂县(即今临沂市)。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沂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琅邪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行政区划汉朝参考资料《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参见琅邪王
· 支姓郡琅邪郡
[琅邪郡]又作[琊郡]。秦置,治琅邪(今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e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又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
· 堂号郡望-琅邪郡
琅邪郡始建于秦朝,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汉因之,移治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境),辖51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属江苏)及青岛等地。东汉改为琅邪国,移治开阳(今临沂北)。唐朝乾元初废。琅邪刘氏有两支,一支出自西汉皇族,是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胜的后裔。刘肥之子刘章,封城阳王。刘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于此,后为琅邪大族。晋有刘超,是西汉齐王刘肥的后裔。刘超的父亲刘和,为琅邪国上军将军。刘超初任琅邪国记室掾,随晋元帝渡江后封零陵伯,官至左卫将军,为苏峻所害。另一支琅邪刘氏出自东汉皇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琅邪王刘京后裔。汉桓帝时有琅邪人刘猛,官至宗正。东汉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莒(今山东莒县城阳镇)。建初五年(80)琅琊国移都开阳(今临沂市区),领13县。建安二十一年(216)...
· 琅邪王氏文化志序与概述
序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背依群山,东濒大海,南邻江淮,西联中原。优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十万年前,此处便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创造了以凤为图腾的东夷文化,在中华大一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于东方设琅邪郡以治之。至汉代,具有大沂蒙特色的琅邪文化便已形成。建初五年(公元80年),琅邪国移都开阳(即今临沂城)。此后,“琅邪”遂成为临沂之代称。由东夷文化发展而来的琅邪文化,孕育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而这些历史名人又分别属于某一特定的世族,其中,琅邪王氏、诸葛氏、颜氏、符氏和东海(郯)徐氏、兰陵萧氏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这些望族(亦称世族)分别聚族而居,诗礼传家,教后有方,代出名人,客观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望族文化。历史证明,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望族文化曾在政治军事、思想流派、启蒙教育、家庭伦理、文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