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结集
传教
这次结集的最重要成果是派遣了精通佛陀的法与律并默记于心的僧侣到九个不同的国家去传教。
在阿育王(公元前260年–前218年)时代佛教的传播
到斯里兰卡、迦湿弥罗和健驮逻的传教非常成功,导致了佛教在这些地区的长期存在和居主导地位。
阿育王摩崖法敕第十三篇:
斯里兰卡编年史《大史》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臾那大法护长老带领三万比丘从臾那的亚历山大而来,参与了杜多伽摩尼王兴建大窣堵坡,杜多伽摩尼王与《弥兰王问经》所记述的米南德一世同时在位。
其他部派
基于现代学者的整理,其他部派第三次结集还有:
说一切有部: 《大毘婆沙论》记载,在摩揭陀国华氏城鸡园寺,大天比丘提出对阿罗汉余习和证道机缘的五种说法(大天五事),导致了佛教根本分裂。《异部宗轮论》记载此事件发生在孔雀帝国阿育王时代。《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引真谛《部执论疏》)说:“王妃既有势力,即令取破船,载诸罗汉,送恒河中。罗汉神通飞空而去,往罽宾国。… …阿输柯王问众人云:诸阿罗汉今并何在?有人答云:在罽宾国。即遣往迎尽还供养。大天先既改转经教,杂合不复如本。诸阿罗汉还复聚集,重诵三藏。……至此时,三藏已三过诵出”。所以三百多年后迦腻色迦王时的结集依次就是第四次结集。
犊子部: 中国翻译的毘跋耶(清辨)的《异部精释》。所举部派分化的不同传说中第三说为正量部的传说:“世尊般涅槃后,一百三十七年,经难陀王而至摩诃钵土摩王时,于华氏城集诸圣众”。“僧伽诤论大起,长老龙及坚意等多闻者,宣扬根本五事。……由是分为二部”。“如是僧伽纷争,经六十三年,及犊子长老,集诸僧伽,息诸诤论,举行第三结集”。
据法显三藏《摩诃僧祇律私记》中记载:
大众部:“中天竺昔时。暂有恶王御世。诸沙门避之四奔。三藏比丘星离。恶王既死更有善王。还请诸沙门还国供养。时巴连弗邑有五百僧。欲断事而无律师。又无律文无所承案。即遣人到祇洹精舍。写得律本于今传赏。……佛泥洹后。大迦叶集律藏为大师宗……。大迦叶灭后。次阿难……。次末田地……。次舍那婆斯……。次优波崛多……。于是遂有五部名生。初昙摩崛多别为一部。次弥沙塞别为一部。次迦叶维复为一部。次萨婆多。……自上诸部义宗各异。……于是五部并立纷然竞起。各以自义为是。时阿育王言。我今何以测其是非。于是问僧佛法断事云何。皆言法应从多。王言若尔者。当行筹知何众多。于是行筹取本众筹者甚多。以众多故。故名摩诃僧祇。”
背景知识
摩揭陀王世系
佛教典籍对在频婆娑罗王到阿育王之间的摩揭陀国王的记载:
《阿育王传》:阿阇世王、优陀那拔陀罗王、文荼王、乌耳王(Kakavarna)、莎破罗王、兜罗贵之王、莎呵蔓荼罗王、波斯匿王、难陀王、频头莎罗王。《阿育王经》:频头娑罗王的父亲是旃那罗笈多王。
《善见律毘婆沙》:阿阇世王、郁陀耶跋陀罗王、阿[少/兔]楼陀王、闵蹰王、那迦逮婆迦王、脩脩佛那迦王、迦罗阿育王(Kalashoka)、迦罗阿育王十子、九难陀王、栴陀掘多王、宾头沙罗王。
五师传承
佛教典籍记载了阿育王所尊崇的优波毱多和目揵连子帝须的传承:
《阿育王传》:大迦叶、阿难、摩田提,商那和修、优波毱多。
《善见律毘婆沙》:优波离、驮写拘、须那拘、悉伽婆、目揵连子帝须。
据《阿育王传》商那和修与摩田提都是阿难的弟子,摩田提、商那和修、优波毱多和阿育王为佛灭百年之后的人物。《大唐西域记》引“迦湿弥罗国志”称末田底迦在佛灭后第五十年来迦湿弥罗建国传教。按《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奢搦迦与弟子邬波笈多等离世后举行了第二次结集,印顺法师《佛教史地考论》称商那和修就是第二次结集八大长老中的娑那参复多。据《善见律毘婆沙》当时年少的悉伽婆参与了第二次结集。
律分五部
据东汉安世高三藏(公元147年-170年于汉地译经传教)译《大比丘三千威仪》:
萨和多部者。博通敏智、导利法化。应着绛袈裟。
昙无德部者。奉执重戒、断当法律。应着皂袈裟。
迦叶维部者。精勤勇决、拯护众生。应着木兰袈裟。
弥沙塞部者。禅思入微、究畅玄幽。应着青袈裟。
摩诃僧部者。勤学众经、敷演义理。应着黄袈裟。
参见
结集
王舍城结集
拘尸那罗结集
窟外结集
第二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结集
第六次结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