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第三次结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9
转发:0
评论:0
传教这次结集的最重要成果是派遣了精通佛陀的法与律并默记于心的僧侣到九个不同的国家去传教。在阿育王(公元前260年–前218年)时代佛教的传播到斯里兰卡、迦湿弥罗和健驮逻的传教非常成功,导致了佛教在这些地区的长期存在和居主导地位。阿育王摩崖法敕第十三篇:斯里兰卡编年史《大史》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臾那大法护长老带领三万比丘从臾那的亚历山大而来,参与了杜多伽摩尼王兴建大窣堵坡,杜多伽摩尼王与《弥兰王问经》所记述的米南德一世同时在位。其他部派基于现代学者的整理,其他部派第三次结集还有: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记载,在摩揭陀国华氏城鸡园寺,大天比丘提出对阿罗汉余习和证道机缘的五种说法(大天五事),导致了佛教根本分裂。《异部宗轮论》记载此事件发生在孔雀帝国阿育王时代。《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引真谛《部执论疏》)说:“王妃既有势力,即令取破船,载诸罗汉,送恒河中。罗汉神通飞空而去,往罽宾国。……阿输...

传教

这次结集的最重要成果是派遣了精通佛陀的法与律并默记于心的僧侣到九个不同的国家去传教。

第三次结集

  在阿育王(公元前260年–前218年)时代佛教的传播

到斯里兰卡、迦湿弥罗和健驮逻的传教非常成功,导致了佛教在这些地区的长期存在和居主导地位。

阿育王摩崖法敕第十三篇:

斯里兰卡编年史《大史》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臾那大法护长老带领三万比丘从臾那的亚历山大而来,参与了杜多伽摩尼王兴建大窣堵坡,杜多伽摩尼王与《弥兰王问经》所记述的米南德一世同时在位。

其他部派

基于现代学者的整理,其他部派第三次结集还有:

说一切有部: 《大毘婆沙论》记载,在摩揭陀国华氏城鸡园寺,大天比丘提出对阿罗汉余习和证道机缘的五种说法(大天五事),导致了佛教根本分裂。《异部宗轮论》记载此事件发生在孔雀帝国阿育王时代。《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引真谛《部执论疏》)说:“王妃既有势力,即令取破船,载诸罗汉,送恒河中。罗汉神通飞空而去,往罽宾国。… …阿输柯王问众人云:诸阿罗汉今并何在?有人答云:在罽宾国。即遣往迎尽还供养。大天先既改转经教,杂合不复如本。诸阿罗汉还复聚集,重诵三藏。……至此时,三藏已三过诵出”。所以三百多年后迦腻色迦王时的结集依次就是第四次结集。

犊子部: 中国翻译的毘跋耶(清辨)的《异部精释》。所举部派分化的不同传说中第三说为正量部的传说:“世尊般涅槃后,一百三十七年,经难陀王而至摩诃钵土摩王时,于华氏城集诸圣众”。“僧伽诤论大起,长老龙及坚意等多闻者,宣扬根本五事。……由是分为二部”。“如是僧伽纷争,经六十三年,及犊子长老,集诸僧伽,息诸诤论,举行第三结集”。

据法显三藏《摩诃僧祇律私记》中记载:

大众部:“中天竺昔时。暂有恶王御世。诸沙门避之四奔。三藏比丘星离。恶王既死更有善王。还请诸沙门还国供养。时巴连弗邑有五百僧。欲断事而无律师。又无律文无所承案。即遣人到祇洹精舍。写得律本于今传赏。……佛泥洹后。大迦叶集律藏为大师宗……。大迦叶灭后。次阿难……。次末田地……。次舍那婆斯……。次优波崛多……。于是遂有五部名生。初昙摩崛多别为一部。次弥沙塞别为一部。次迦叶维复为一部。次萨婆多。……自上诸部义宗各异。……于是五部并立纷然竞起。各以自义为是。时阿育王言。我今何以测其是非。于是问僧佛法断事云何。皆言法应从多。王言若尔者。当行筹知何众多。于是行筹取本众筹者甚多。以众多故。故名摩诃僧祇。”

背景知识

摩揭陀王世系

佛教典籍对在频婆娑罗王到阿育王之间的摩揭陀国王的记载:

《阿育王传》:阿阇世王、优陀那拔陀罗王、文荼王、乌耳王(Kakavarna)、莎破罗王、兜罗贵之王、莎呵蔓荼罗王、波斯匿王、难陀王、频头莎罗王。《阿育王经》:频头娑罗王的父亲是旃那罗笈多王。

《善见律毘婆沙》:阿阇世王、郁陀耶跋陀罗王、阿[少/兔]楼陀王、闵蹰王、那迦逮婆迦王、脩脩佛那迦王、迦罗阿育王(Kalashoka)、迦罗阿育王十子、九难陀王、栴陀掘多王、宾头沙罗王。

五师传承

佛教典籍记载了阿育王所尊崇的优波毱多和目揵连子帝须的传承:

《阿育王传》:大迦叶、阿难、摩田提,商那和修、优波毱多。

《善见律毘婆沙》:优波离、驮写拘、须那拘、悉伽婆、目揵连子帝须。

据《阿育王传》商那和修与摩田提都是阿难的弟子,摩田提、商那和修、优波毱多和阿育王为佛灭百年之后的人物。《大唐西域记》引“迦湿弥罗国志”称末田底迦在佛灭后第五十年来迦湿弥罗建国传教。按《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奢搦迦与弟子邬波笈多等离世后举行了第二次结集,印顺法师《佛教史地考论》称商那和修就是第二次结集八大长老中的娑那参复多。据《善见律毘婆沙》当时年少的悉伽婆参与了第二次结集。

律分五部

据东汉安世高三藏(公元147年-170年于汉地译经传教)译《大比丘三千威仪》:

萨和多部者。博通敏智、导利法化。应着绛袈裟。

昙无德部者。奉执重戒、断当法律。应着皂袈裟。

迦叶维部者。精勤勇决、拯护众生。应着木兰袈裟。

弥沙塞部者。禅思入微、究畅玄幽。应着青袈裟。

摩诃僧部者。勤学众经、敷演义理。应着黄袈裟。

参见

结集

王舍城结集

拘尸那罗结集

窟外结集

第二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结集

第六次结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第三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ThirdBuddhistcouncil)又称华氏城结集,佛教史事。“结集”或“集结”是指僧伽集会合诵经典。据《大史》、《岛史》及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卷二载,佛灭235年前后由阿育王召集在华氏城举行。当时有大量外道为了供养混入佛教,比丘僧伽不同他们一起举行布萨会和自恣会,因此阿育王园寺(鸡园寺)七年没有举行布萨会,阿育王请回目犍连子帝须尊者平息诤论举行布萨会。在阿育王遣散所有外道之后,帝须尊者举行布萨会,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召集一千比丘参加,诵出“法藏”(即对《阿含经》重新会诵整理),诵历时九个月完成,使古佛经最后定型。目犍连子帝须自撰《论事》,把不同派别的论点加以整理,正反两方面各五百条,计一千条,现存一百十六条。此次结集对当时外道的各种异议“邪说”进行批判,史称“第三次结集”。结集后,派一批比丘到恒河流域以外地区及古印度境外弘布佛教,是为佛教走向世界之始。这次结集产生了《
· 王舍城结集
佛般涅槃赤铜鍱部《长部·大般涅槃经》和法藏部《长阿含经·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陀八十岁时,于毗舍离城坐雨安居,宣布将在三个月后般涅槃,后于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间般涅槃;大迦叶尊者于佛陀入灭七日在从波婆城(Pāvā)至此的路上闻知此事赶到主持了荼毘。诸律藏记载因有比丘言说在佛陀入灭之后就可无拘无束,大迦叶尊者发起了第一次结集。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在解说十二分教中譬喻所指时称律藏记载有《大涅槃譬喻》,《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在与其他部派《大般涅槃经》相当的《大涅槃譬喻》后连贯记述了五百结集。似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以佛陀在毘舍离城决定将入般涅槃为起始,未辑录此前佛在王舍城讲七不退法等事,结尾处提及了王舍城结集。结集内容现存律藏都有一个犍度(章节),记载了大迦叶尊者位列上座之一,他组织这次合诵的详细过程。优婆离尊者诵出波罗提木叉等,大迦叶尊者提问制戒因缘,优波离解答,由此合诵形成了律
· 王舍城结集
王舍城结集(梵文:प्रथमबौद्धसंगीति英语:FirstBuddhistcouncil)也称第一次结集、五百人结集等,佛教事件。相传佛灭后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其弟子大迦叶召集500比丘在王舍城七叶窟,结集如来所说经典,如此称王舍城结集或第一次结集。“结集‘’意为合诵或会诵。由佛教徒集会,对佛陀学说进行合诵或会诵,经过讨论、甄别、审核,最后用文字确定下来,成为经典。这种集会称为“集结”。第一次结集在佛灭第一年的雨季。召集人为佛的弟子大迦叶尊者。当时在王舍城的七叶窟有500比丘(罗汉),大迦叶尊者率这500比丘至王舍城坐雨安居。于阿阇世王在王舍城毘婆罗山侧七叶窟前兴建的讲堂,僧团举行了第一次结集活动。会诵活动前后历时7个月。阿难诵出了经(或称法藏、修多罗),优婆离诵出了律(戒律、毗尼藏)。此时的经,据说已有王部阿含的分类形式。为佛教经律的起源。佛教各部派经典都记载了此次结集活动,但
· 第二次结集
第二次结集(SecondBuddhistcouncil)也通称为毗舍离结集、毘舍离结集、第二次结集、七百结集,佛教史事。第二次结集的召集人为耶舍长老。时间在佛灭100年后。当时有700比丘会聚毘舍离城,再次统一经典。来自摩偷罗的耶舍等上座认为东方跋耆国的比丘有诸多违反十事的行为,如向施主索取财物,储存多余食物等。西方僧侣以上座比丘居多,在其强行通过“十非法事”决议之后,早期佛教遂开始分裂为上座(长老)及大众(多数)两部。有说反对此决议的人另行组织了万人结集,肯定十事的合法性。依据《异部宗轮论》,关于第二次结集导致的分派,缘于所谓“大天五事”引起的争论。所谓五事,即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意思是说,成了阿罗汉仍有不同的缺憾,并非完美得很,如仍有生理欲望,得他人帮助自己证知修行果位等。
· 第二次结集
律藏记载上座部记载上座部方面《巴利律藏》、《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记载由于毘舍离比丘有十事违反戒律:耶舍长老至毘舍离当众居士面指出求乞金钱非法,为平息由此引发的诤论,七百名比丘集会讨论十事是否符合律法。经过东西方比丘各推举四位长老单独于别处行筹表决为“十事非法”,上座部各律藏本身没有记述这次羯磨后合诵经典的情况。大众部记载大众部方面《摩诃僧祇律》没有记述第二次结集发生时间,记载第二次结集因求乞钱币财物一事之诤论而起。在第一次结集和第二次结集中结集律藏前都事先明确了结集原则并征得与会众人认同,要对诸比丘住处所作制限、国土法、某持戒比丘所行法和某长老比丘所行法这四者依四大教进行取舍,并且不得行本俗法,合称五净法:一制限净、二方法净、三戒行净、四长老净、五风俗净。当时七百比丘请优波离尊者的弟子陀娑婆罗尊者结集律藏,他在最后论定了“不得求乞金钱”:“乃至诸长老。是中须钵者求钵。须衣者求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