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棠
生平道光十五年举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挑知县,初为淮安府桃源县令(今江苏泗阳县),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淮安府清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捻军攻占清河县治清江浦(今淮安市区),烧毁城市,淮扬道道台吴葆晋等被杀,南河总督庚长逃往淮安府城避难。惟吴棠仍招聚乡勇,抵抗捻军。此后数年中吴棠迅速升迁。同年升为徐海道员,次年以江宁布政使代理漕运总督,驻扎清江浦。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漕运总督。1864年和1865年曾下令调任江苏巡抚和两广总督,均以江淮未戢为由而留任漕运总督。直到1866年离开清江浦,调任闽浙总督,二年后再调任四川总督。川督任内兼署成都将军。光绪二年(1876年)卒,谥勤惠。吴棠的发迹是与慈禧太后的提携分不开的。据野史记载,慈禧入宫前,曾受到吴棠的意外资助,所以在日后显赫之后对其进行了报答。吴棠也从一个小小的清河县令做到了封疆大吏,但这一说法...
生平
道光十五年举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挑知县,初为淮安府桃源县令(今江苏泗阳县),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淮安府清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捻军攻占清河县治清江浦(今淮安市区),烧毁城市,淮扬道道台吴葆晋等被杀,南河总督庚长逃往淮安府城避难。惟吴棠仍招聚乡勇,抵抗捻军。此后数年中吴棠迅速升迁。同年升为徐海道员,次年以江宁布政使代理漕运总督,驻扎清江浦。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漕运总督。1864年和1865年曾下令调任江苏巡抚和两广总督,均以江淮未戢为由而留任漕运总督。直到1866年离开清江浦,调任闽浙总督,二年后再调任四川总督。川督任内兼署成都将军。光绪二年(1876年)卒,谥勤惠。
参考文献
^明光名人
^x
清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棠的故事,吴棠气钦差的故事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明光三界人。先祖于明代中叶由徽迁滁,始卜居于三界。世代以来耕读相守。吴棠自幼勤于学,艰苦自力,家境贫寒,常在月光下苦读。少年时考中秀才,后中道光15年(1835年)江南乡试中为举人。先后五次赴说会考,均名落孙山。道光24年(1844年)经“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为清河(今淮阴)知县,从此步入仕途。吴棠生性耿直,清正廉明,常说:“为官不能失任,为人不能失品,勤理政事,为民做主。”清河县被他治理得如“世外桃源”。在黑暗的官场上,吴棠不断遭到明枪暗箭。一次地方上一些贪官诬陷吴棠“吃漕吞赈”,列了罪名,联名到京。当时京城各部衙门里有一些官员官品虽高,但无实职,就靠地方上官官互告吃案子,遇上屁股有屎的主儿,一次可弄回个千儿八百两白银。有时还两头使劲,你不是要搬倒某位吗?需我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吗?你得出点血。你不是要保住官位吗?需我在皇上面前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你得出...
· 吴棠的故事
1111吴棠,字仲宣,号棣华,明光三界人。先祖于明代中叶由徽迁滁,始卜居于三界。世代以来耕读相守。吴棠自幼勤于学,艰苦自力,家境贫寒,常在月光下苦读。少年时考中秀才,后中道光15年(1835年)江南乡试中为举人。先后五次赴说会考,均名落孙山。道光24年(1844年)经"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为清河(今淮阴)知县,从此步入仕途。1111吴棠为贫苦人家出身,一生耿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但贪官污吏,豪绅富贾视之为仇敌,这就使吴棠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下面搜集整理的两则小故事是在明光一带民间流传较广泛的。(一)慈禧不忘吴棠送银之恩1111相传吴棠在任清河知县前,在安庆候职,当时懿贵妃的父亲惠徵是安徽省候补道员,在徽州候缺已九年之久,尚未能实授官职,生计艰难,吴棠十分同情惠徵,常送些钱物接济。棠调补清河知县空缺。一日吴棠正在县衙批阅公文,有衙来报:"河岸边停一奔丧船,吊丧人说...
· 安徽-滁州-明光吴棠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吴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举人大挑一等授淮安府桃源县(今江苏泗阳县)令。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常改装出行,访贫问苦,以礼化民,以文治县,亲治匪患和水患,为政三年境内大治。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淮安府清河县令,在任严禁胥吏苛派、严禁-、严禁贼盗。咸丰二年(1852年)邳州大水,岁荒盗炽,上调吴棠署邳州知州,施行“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的政策,亲率壮丁,按名裁,并亲勘灾情,兴修水利,赈灾济民,收养弃婴。在沭郯交界处,率勇击退山东捻众,地方暂靖,邳民称颂。咸丰三年(1853年)初,吴棠又回任清河县令,时值太平军、捻军风起云涌,反清杀官、声振华夏,清廷摇摇欲坠。吴棠带兵征战于徐淮之间。时太平军攻占扬州,遂有屠城之难,消息传来,淮人纷纷迁移。一时贵者叹于室、富者犹于门、贫而强者喜
· 江西谱师——棠阴吴耀彬
解放前的江西人,只知道宜黄县吴姓人多,外地人走到宜黄去只要说得出自己的字辈,就能有饭吃,这是最大的信息,那时候,没几个说得出本族来历是不是宣公一支的。近十数年里,互联网走得活,越来越多说是宣公后代的信息还在不停的增加,说不清是那位宗亲最早把有关宣公的信息发到网上的,但报道最详尽的是宜黄棠阴的吴耀彬。吴耀彬的名字在网上出现以后,有关宣公族谱的信息便热了起来。棠阴的开基祖竦公,是宣公的六世孙,单竦公的后裔在棠阴就建有吴氏祠堂几十座。耀彬把棠阴各祠在历史中分修合修的族谱信息发到网上以后,便着手介绍宣公发祥地南丰的信息。这里不要说别的,单棠阴的旧谱就够一个现在不识繁体的大学师生看他个几学年,由此可见耀彬在族谱方面着上去的精力。族谱学问精深,条理清晰,法度严谨,用字慎重。由于耀彬在族谱方面花的时间多,他细心,看得入,究得深,所以他在这方面己经很是得了法。现如今,有在族谱知识方面向他求教的,读谱也好,...
·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林召棠
林召棠(1786~1873),字爱封,又字蓉舟,号芾南,吴川县霞街村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状元,也是粤西地区历史上唯一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召棠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父雨屏曾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年十一随父到馆学习,攻读《庄子》及《王渔洋集》,酷爱四六文,喜学诗词。年十八,应童试,取得生员资格,学使姚文田赞之为“海滨秀才”。嘉庆十七年(1812年),学使程国仁(河南商城人)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肄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志犹未已。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道光元年(1821年),先后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以功名有馁意志,不欲逐角文坛,即回东安见父。适值此时,程国仁受职广东布政使,召棠前往拜会,深受程国仁的教诲与激励,从而继续奋力进取。道光三年(1823年)召棠第三次参加会试,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道光十一年(1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