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卢象升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49
转发:0
评论:0
人物生平早年仕途顺利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祖父曾任知县。虽是文人,但皮肤白晢,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卢象升出生。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的卢象升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不到两年升任员外郎,又用了三年时间升迁为大名知府。象升能与士共甘苦,善于驭下,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入京勤王皇帝留意,镇压流寇前功尽弃崇祯二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此时在河北大名担任知府的卢象升自己募集了一万多人进京勤王,在此之前,卢象升除了殿试中成绩优异、人长得又特帅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此次这支不请自来的大名府勤王民军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顺利

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祖父曾任知县。虽是文人,但皮肤白晢,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卢象升出生。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的卢象升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 ,授户部主事,不到两年升任员外郎,又用了三年时间升迁为大名知府。象升能与士共甘苦,善于驭下,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入京勤王皇帝留意,流寇前功尽弃

崇祯二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此时在河北大名担任知府的卢象升自己募集了一万多人进京勤王,在此之前,卢象升除了殿试中成绩优异、人长得又特帅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此次这支不请自来的大名府勤王民军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再此之后的一年间卢象升几次升迁,第二年,卢象升任右参政,整顿了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颇强的天雄军,然后在河北、山西一带打得各部流寇蜂拥逃难。

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由山西入河北之民变。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 ,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

1635年5月,卢象升巡抚湖广,正式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同年8月崇祯任命卢象升全权节制东南事务,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等处军务,与总督西北地区军务的洪承畴遥相呼应。深受皇恩而感激涕零的卢象升不竭余力的尽剿他辖区中的各路流寇,包括第一代"闯王"高迎祥、闯塌天、张献忠在内的一大批老资格的流寇也被他打得一败再败。

同年在滁州城外一举斩杀流寇大头目摇天动。卢象升带兵从来没有明朝官员固有的那种官老爷作风,一直与士兵同吃同住,在追击流寇的行动中军中断粮,卢象升并没有选择开小灶,而是同将士们一起忍饥挨饿。

1636年,就在卢象升、洪承畴等人经过不懈努力几乎就要全歼流寇时,清军再次叩关,心急火燎的崇祯皇帝命令各路明军立刻进京勤王,两年的辛苦最后前功尽弃。明军撤退以后,各地的流寇重新死灰复燃。

清军入侵奋力抵抗,起复之时队友掣肘

崇祯十一年,卢象升因父亲去世正在家中守孝。清军以前所未有的攻势大举入侵,奉旨夺情起复的卢象升身穿麻衣草鞋便匆忙进京,进京之后,卢象升向皇帝分析清军以后的动向以及今后的应对之策,但卢象升一意主战集中兵力与清军决战,而当时朝中说话分量很重的杨嗣昌却主张与清军私下议和,二人发生激烈的争论最后不欢而散。

回到驻地的卢象升,命令各营挑选精壮士兵于10月15日夜晚分兵袭击清军。同时下达了那道十分悲壮的命令:"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此时的卢象升虽然在名义上可以提督天下兵马,但实际上他只有两万从各地临时拼凑起来的疲兵而已。为了限制卢象升的军事行动,杨嗣昌有让兵部侍郎陈新甲从卢象升的部队中抽出了15000人调往他处,并且没有为剩余部队配发充足的粮草。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巨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友军袖手坐观战斗,为国尽忠英勇就义

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诏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卢象升,携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以卢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由于卢象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宣、大、山西三总兵吃空饷吃得太狠,相比日后杨国柱、王朴参与的松锦之战,八总兵十三万,这次三总兵竟不到两万人。因数量不及来援关宁军,结果关宁军宦官监军高起潜不愿接受卢象升指挥。崇祯见此,改用内阁首辅刘宇亮节制天下援军。卢象升只能统领自己的宣、大、山西三总兵,关宁军则宦官监军高起潜指挥。因此卢象升虽一度名义上总督天下援兵,实际上不到两万。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作战。当时编修(从六品)杨廷麟上疏讥讽杨嗣昌,于是杨嗣昌表面晋升杨廷麟显示自己大度,实际任命他为兵部主事(正六品),编入卢象升处赞画行营,逼他在大冬天离开京城遭遇军旅之苦。同时,巡抚张其平不发饷。又传说云、晋有敌情,于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大同总兵王朴借机离开卢象升逃走,害得卢象升只剩下杨国柱和胡大威两总兵。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虎大威总兵护左翼,杨国柱总兵护右翼。结果两总兵全都无耻的丢下卢象升溃围逃跑,卢象升率亲兵力战而亡。 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殓。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

人物成就

创建天雄军

卢象升的军队,是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由于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不脱层皮没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如后期的曾国藩部队。然而卢象升的军队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有次军队缺粮,士兵三天没吃饭,卢象升同样三天没吃饭,甚至连水都不喝:“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因此总体战斗能力很强大,当时人称“天雄军”。

著作

著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人物评价

《明史》: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清朝散文家方苞: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

汪有典:呜呼!公以方叔、召如虎之才,矢岳飞、韩世忠之志,建剿战、扫荡之功于国势溃败不可收拾之日,而卒肘于嗣昌以死,此杨公之所为深痛也。盖公孝,则嗣昌不子;公忠,则嗣昌不臣。势不两立,又乃况于嗣昌得君之专乎!然承畴生而谓之死,赐祭哭临,备极恤典;公死而谓之生,阴诇验视,毒及无辜。当时之刑赏如此,寒战士之胆而灰豪杰之心,倒戈崩角,有由然矣!公初欲功成,筑湄影园以老,志不克,遂横尸疆场,人颇憾之。然公语夫人,固云 “以成败、利钝付之天,毁誉、是非听之人,顶踵、发肤归之君父”。死绥裹革,亦固其所,何必湄影哉!(《前明忠义别传》)

乾隆: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澟澟犹有生气。总督各路援兵兵部尚书卢象升,宜兴人,有勇略,先后治兵十余年,身经百数十战,亲冒矢石,未尝挫衄,为杨嗣昌辈所尼,屡起屡踬,崇祯十一年,大兵临蒿水桥,象升督师拒战,以孤军无援,炮尽矢竭,徒手格斗,身被四矢三刃而死,仆顾显殉。卢象升材优军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时,艰难就义,今谥忠肃。(《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清朝古文家、诗人鲁一同:在楚豫秦晋,如泻水平地,东西南北,惟其所之,虽以卢象升、孙传庭之忠勇,曹文诏父子之骁健,随扑随炽。无他,大帅有攻剿之兵,州县无堵御之力。(《与吴中翰论时势书》)

清末民国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至清军入塞,勤王诏下,张凤翼、梁廷栋辈,毫无经济,徒事畏缩,各镇又多观望,入援者惟一义士卢象升,及一奇女秦良玉。象升固忠,并世尚有之,独如良玉者实难多得,特笔加褒,为女界吐气,即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笔,固自不苟也。一蚁凭堤尚溃防,况令孤鼠握朝纲。忠良惨死群阴沍,国祚何由不速亡。或谓主抚者为熊文灿,不主和者为卢象升,皆非怀宗之咎,不知庙谟失算,众将纷呶,贷死之诏,自谁发乎?(《明史演义》)

当年明月:《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明朝那些事儿》)

人物特点

勤奋好学

卢象升年幼时非常勤奋好学,即便是做了官也是刻苦习武,不管是夜了还是白昼,一有空闲时间就操练习武。 

喜好名马

卢象升喜欢名马,又一被敌军追杀,路过沙河,河面宽数丈,而他骑得名马一跃而过,那匹马叫五明骥。

人物家庭

父亲

卢国霖(?-?),字公屿,江苏宜兴人。诸生。

叔父

卢国云(?-1645),字公祥,江苏宜兴人。战新桥死。

卢国焄(xūn)(?-1645),字仲业,江苏宜兴人。战新桥死。

卢国纮(?-1645),字君廓,江苏宜兴人。战新桥死。

弟弟

卢象晋(?-?),字锡侯,江苏宜兴人。诸生。明亡后为僧。

卢象观(?-1645),字幼哲,江苏宜兴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解元(乡试第一名),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中书舍人,帅乡兵抗清军,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阴历八月二十九日,在战败后投水,被部将救起后再投水死。

表弟

卢象同(?-1645),字同人,江苏宜兴人。诸生。与卢象观一起战死。

卢象坤(?-1645),江苏宜兴人。与卢象观一起战死。

后来清兵南下,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后世纪念:卢忠肃公祠

卢忠肃公祠即卢象升祠,位于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宜城街道长桥河南岸、东撒珠巷(简称东珠巷)东端,为清代所建祭祀卢象升的专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原称卢公祠,乾隆时谥卢象升为忠肃,故改为此称。同治三年(1864年)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20世纪50年代后被改为他用,1985年1月,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年久失修,2001年宜兴市政府拨款在原址拆除重建。

参见

卢忠肃公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卢象升练兵传
卢象升练兵传卢象升短期内就将宣大的军队训练成精锐之师,这尤为值得惊异。从明清屡次的争战来看,明军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单兵的战斗力,野战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气低落。明军采用的一直是守势,以武器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单兵战力的劣势。卢象升,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当时用文人领兵,统帅不参予士兵平时的训练,也不参予战时前线的指挥,这在冷兵器时代,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卢象升虽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载:“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这是他抚治郧阳时的事。当时郧阳附近有义军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计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d兵六百,许成名的m兵三千五百,邓^的川兵五千。除邓^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
· 明末名将卢象升是谁?卢象升的生平介绍
1600年,卢象升出生了。他的祖父是当地的知县,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他的父亲是个秀才,按照子承父业的套路,卢象升应该走的也是文官的路子,但是卢象升偏偏是个好武之人。这不是说他读书读得不好,他也是堂堂进士出身,只是后来才转了武职,开始领兵作战。幼时的卢象升除了读四书五经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在看兵书和练习骑射。即使后来当官之后,也依然保留这个习惯,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他一闲下来就会操练习武。对于战场上的将军来说,马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毕竟血光剑影中,都是身下的坐骑在陪伴他们。卢象升是个爱马之人,特别是他的那匹“五明骥”,还救过他的性命。有次他被敌军追赶至沙河,那河面宽数丈,眼看着就要被抓了,结果那马纵身一跃,竟跃过了河面,只见敌军一脸可惜样,差点就能抓到卢象升立大功了。卢象升刚入仕的时候是个文官,在户部行走。卢象升是个上进的臣子,所以屡屡升职,一直到大名知府。眼看着就要一路升上去...
· 卢象升《发集序》
卢象升《发集序》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邹鲁产守节之儒。若皋羽者可谓兼之矣。昔灵均被放,眷顾于君不能自己。而丑恶害正,实繁有徒。于是有绁马阆风,濯发侑盘之怀。阮籍之时,奸宄得志,诧傺愤闷,穷途乃号。观其咏怀之释,殆摅其蕴,而非徙为儿女,子无益之悲。皋羽于宋,未尝沾人之禄,仅客文山而止耳。乃怀灵均之思,动阮生之哭,是遵何说也。盖西台之歌,与楚招不谋而相符。其酸楚激烈,可以泣鬼神而凄人肺肝。饶歌古选、近体杂著之作,足以闸宋之英声。而澡雪胡元之尘垢,拂郁之气于是乎宣,忠义之怀于是乎在,直可追屈而配阮矣。一时同志之士,皆振衣千仞,濯足清流。自树瑰玮,九死不变。宋社既屋(履)之后,有合尊生子之谣。虽正史所备,揆之天道,要亦未为无稽。使皋羽有知,慷慨不平之怀,可以少慰于千古云。卢谌《理刘司空表》臣闻经国之体,在于崇明典刑。立政之务,在于固慎开塞。黄刑不明,由人情靡措。开塞乏慎重,则逆节滋萌。况方岳之臣,杀...
· 卢象升《过穆陵关》考
卢象升《过穆陵关》考《过穆陵关》诗“介马临戎壁垒新,连天烽火叹无民;挥戈欲洗山河色,仗策思援饥溺人。安奠苍生千古事,埽除逋寇八年尘;携归两袖清风去,坐看闲云不厌贫”,载于湖北省《麻城县志》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本第三九三页。据考证,该诗作者卢象升(1600~1639)为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字建斗,号九台,江苏宜兴人,少有大志,读书勤奋。当时明王朝朝败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22岁(1622年)中进士,担任户部主事。时阉宦魏忠贤把持朝政,大肆东林党人,朝中许多官吏都依附于阉党,而卢象升蔑然视之。他27岁(1627年)任大名知府时,许多地方为了谄媚魏忠贤,纷纷为其建造生祠。大名府也有官员倡议筹建,请卢象升参与,遭到拒绝。在大名府,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吏治为之一新。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犯境,京师(今北京)报警。卢象升起...
· 卢象升的天雄军有多厉害?卢象升为什么被叫“卢阎王”?
卢象升的天雄军有多厉害?卢象升为什么被叫“卢阎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1629年,后金统帅皇太极率数万八旗兵绕开袁崇焕重兵驻防的宁锦防线,借道蒙古草原从长城喜峰口处突入关内,兵锋直指大明国都北京,沿途的明军因为刚刚爆发过兵变,根本无力阻止八旗兵的前进,幸得驻防辽东的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及时救援,在广渠门外配合城楼的火炮和援军才将八旗兵击溃。很多人都知道袁崇焕的这次救援,也知道之后袁崇焕的悲剧,却少有人提及在袁崇焕与八旗兵死战时,还有一支部队正在赶来京师的途中,虽然没有赶上与八旗兵的战斗,却在之后对起义军和清军的战斗中大放异彩,这便明末三大军之一的“天雄军”。一、以身作则要了解天雄军,就必须先了解这支军队的创始人和统帅——卢象升。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卢象升出生在江南水乡常州,年轻时的他长相白净,学识渊博且谦逊有礼,活脱脱一个文人秀才的模样,但在文弱书生样子的外表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