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米尔顿·奥博特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7
转发:0
评论:0
早年生活与第一次总统任期米尔顿·奥博特出生于乌干达北部阿帕克区的阿科科罗村(Akokorovillage),他的父亲是一个兰戈族地区酋长。1940年,奥博特在利拉开始接受教育,并曾入读马凯雷雷大学。大学时期,奥博特展现了他的演说天分,但后来因为参与罢课而被开除学籍(奥博特声称他自愿离开马凯雷雷大学)。他前往肯尼亚一家工程公司任职建筑工人前,曾在乌干达南部布干达工作。奥博特在肯尼亚参与了当地的独立运动。1956年他回到乌干达后,随即加入国家大会党,并在1957年获选为立法议会议员。1959年,国家大会党分裂成两派,其中一派由奥博特领导,与乌干达人民联盟合并成乌干达人民大会党。担任反对党总裁数年后,奥博特与布干达君主主义政党卡巴卡耶卡党(KabakaYekka)结成联盟,在1961年获选为总理。1962年4月25日,奥博特正式上任,当时的乌干达总督是沃尔特·库茨。翌年,奥博特罢免国家元首伊丽莎...

早年生活与第一次总统任期

米尔顿·奥博特出生于乌干达北部阿帕克区的阿科科罗村( Akokoro village ),他的父亲是一个兰戈族地区酋长。1940年,奥博特在利拉开始接受教育,并曾入读马凯雷雷大学。大学时期,奥博特展现了他的演说天分,但后来因为参与罢课而被开除学籍(奥博特声称他自愿离开马凯雷雷大学 )。他前往肯尼亚一家工程公司任职建筑工人前,曾在乌干达南部布干达工作。奥博特在肯尼亚参与了当地的独立运动。1956年他回到乌干达后,随即加入国家大会党,并在1957年获选为立法议会议员。 1959年,国家大会党分裂成两派,其中一派由奥博特领导,与乌干达人民联盟合并成乌干达人民大会党。

担任反对党总裁数年后,奥博特与布干达君主主义政党卡巴卡耶卡党( Kabaka Yekka )结成联盟,在1961年获选为总理。1962年4月25日,奥博特正式上任,当时的乌干达总督是沃尔特·库茨。翌年,奥博特罢免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成为总统,奥博特出任执行总理。

奥博特出任总理期间,曾与后来成为乌干达武装部队副指挥官的伊迪·阿明参与走私黄金的计划。当国会要求调查奥博特和阿明,奥博特临时废除宪法,剥夺五个部族王国,又逮捕了几个内阁成员。这时他在紧急状态下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这次事件使奥博特与批评其废除宪法的穆特萨总统的关系变得紧张。其后,奥博特,推翻穆特萨总统,在1966年3月2日自立为执行总统。奥博特名义上实行社会主义式统治,这使他在西方世界(尤其英国)不受欢迎,而他的统治地位也被军人动摇。1971年,奥博特被伊迪·阿明将军推翻,流亡坦桑尼亚。

第二次任期

阿明在1979年被坦桑尼亚军队和乌干达流亡者推翻后,乌干达在大选前被总统委员会领导的过渡政府统治。奥博特的人民大会党在1980年举行的选举中获胜。在第二次的总统任上,奥博特开始执行比第一次总统任上更残暴的高压统治。终于五年之后,反对党认为总统选举被操纵,以约韦里·穆塞韦尼的全国抵抗军为首的武装力量实行游击反抗。奥博特的全国解放军和叛军的战斗估计共造成100,000人死亡。

1985年7月27日,奥博特再次被他的军队将领巴西利奥·奥拉拉-奥凯洛和蒂托·奥凯洛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

死亡

奥博特第二次被推翻后,先后流亡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他曾被认为将会重返乌干达政坛,但他却在2005年8月宣布欲离任人民大会党总裁。 2005年9月,据报奥博特将于年底前返回乌干达。

2005年10月10日,奥博特因肾衰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医院病逝。 同月,为奥博特举行的国葬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进行,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也有出席。但一些人,包括卢韦罗三角大的生还者却对奥博特获得国葬感到不满。

奥博特死后,其妻米瑞娅·奥博特获选为新任人民大会党总裁。

延伸阅读

"The Rise and Fall of Grace Ibingira", by Andre de la Rue, published in the New African: the radical review, imprint Cape Town, December 1966/207.

"Obote--a political biography", by Kenneth Ingham, published by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1994.

"The Gold Allegations in Uganda", Mujaju, A.B., published by African Affairs, Volume 87 No. October, 1987.

"Myths and Realities -- A Letter to a London Friend", (dated 16th November, 1968) by A.M. Obote; published by African Publishers Ltd. Kampala, Uganda.

"British Intelligence and Covert Act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Europe since 1945", by Bloch, J. and Fitzgerald, P; published by Brandon, Dublin 1982.

"Party and Locality in Northern Uganda, 1945-1962", by Cherry Gertzel, published by Athelone Press, London, 1974.

"Notes on Concealment of Genocide in Uganda", by A. M. Obote, Lusaka, Zambia, published on UPC website.

"The Common Man"s Charter", Entebbe by A.M. Obote,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Printer, Entebbe, Uganda, 1969.

"Time to Declare", by David Owen, published by Viking Penguin, New York; M. Joseph, London; 1991.

"General Amin", by David Martin, published by Faber & Faber, London, 1974.

"The Desecration of My Kingdom", by Edward Mutesa, published by Constable, London, 1967.

"How the West Established Idi Amin and Kept Him There", by Hutton, Pat & Bloch, Jonathan. in Ray, E. & others, "The CIA in Africa: Dirty Work 2", New Jersey, Lyle Stuart Inc, 1979.

"Ghosts of Kampala", by George Ivan Smith; published by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1980.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Uganda: 1900-1986" by T.V. Sathyamurthy; published by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Brookfield, Vt., USA: Gower, 1986.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ganda: from Obote to Amin", by James H. Mittelman; published b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N.Y, 1975.

"Apolo Milton Obote and his times", by A.G.G. Gingyera-Pinycwa; published by NOK Publishers, New York, 1978.

"Thoughts of an African Leader", quotable quotes from the speeches of his Excellency, the President of Uganda, Dr Apolo Milton Obote (compiled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Uganda Argus), published by Longman (Uganda) Ltd. Kampala, 1970.

"Obote, second liberation", by Vijay Gupta, published by Vikas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 1983.

"From Obote to Obote", by Akena Adoko; published by Vikas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 1983.

"Gold Crisis in Uganda", by Akena Adoko; published by Vikas, New Delhi, 1985.

"The Making of a President, Uganda Style", by Edward R.F. Sheehan,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January 22 1967 pages 36–37.

"East Africa", volume 40 number 2 (1968) by William P. Lineburry; publisher: H.W. Wilson Company, New Yor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乔许·汉米尔顿
早期事迹汉密尔顿在被坦帕湾魔鬼鱼签下前,有雅典高校2次最佳运动员的头衔。高中时期的他除了守备外野,也尝试过投手的位置。这位左投的最高球速是96英里/小时。为此,坦帕湾教练就曾经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在以396万美元签约金与坦帕湾魔鬼鱼队签下合约后,就从小联盟开始起步。2001年,汉密尔顿卷入了1起车祸,并导致他在那年只上场了27次。2004年,汉密尔顿从在1A和2A联盟兜转了2年后,虽然已经参与春训了,但是他却因为在体检时2次不通过,被怀疑进食毒品而禁赛30天。2005年和2006年的汉密尔顿在沉寂了2年后,借由基督教信仰及妻子与岳父的帮助下,成功戒毒,再度复出。坦帕湾光芒1A的HudsonValleyRenegades队让汉密尔顿在2006年季尾加入球队,并打了15场比赛。大联盟生涯辛辛那提红人(2007年)乔许·汉密尔顿在随球队春训(SpringTraining)时,打击率是全队最佳的.4...
· 米尔顿·赫马森
生平赫马森14岁时即辍学,未再接受正规教育。因为他喜欢山林,尤其是威尔逊山(加利福尼亚州)(英语:MountWilson(California)),他因此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建设期间在当地参与运送建筑材料和物资上山。在1917年短暂任职于一个位于LaVerne的牧场后,他进入威尔逊山天文台担任门警。出于对天文的兴趣,赫马森毛遂自荐成为威尔逊天文台的夜间观测助理。赫马森的观测技术让他成为威尔逊山天文台最出名的人物之一,因此得到乔治·海尔的赏识,在1919年成为该天文台正式职员。因为赫马森并没有博士学位,甚至没有高中文凭,因此这是相当不寻常的决定。而赫马森很快就因为有了数个关键的天文观测发现,证明了海尔的决定是对的。赫马森因为他能进行相当精密的天文观测而闻名,并且可以拍摄暗淡的星系并取得光谱。赫马森的观测在物理宇宙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其中包含了帮助爱德文·哈伯制定哈伯定律。1950年瑞典隆...
· 米尔顿·艾瑞克森
个人生平催眠潜意识与恍惚状态隐喻技术混淆技术握手感应抵抗艾瑞克森治疗法冲击和考验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NLP)争议后继影响相关著作英文著作艾瑞克森是一位多产作家,并经常与共事者合着。他主要的合作人是他的主要合作者是欧内斯特.罗西,其著作包括:HypnoticRealitiesISBN0-8290-0112-3(WithErnestL.Rossi)Hypnotherapy-AnExploratoryCasebookISBN0-8290-0244-8(WithErnestL.Rossi)ExperiencingHypnosisISBN0-8290-0246-4(WithErnestL.Rossi)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MedicalandDentalHypnosisISBN0-87630-570-2(withSeymourHershmanandIrvi...
· 南米尔顿凯恩斯
参考文献^Election2010/Constituency/MiltonKeynesSouth.英国广播公司.2010年5月7日.
· 米尔顿凯恩斯足球俱乐部
俱乐部历史1990年代末期米尔顿凯恩斯一名音乐企业家皮特·温克尔曼(PeteWinkelman)察觉到主要火车站旁正建议进行大型商业发展,包括著名零售店ASDA及宜家,其中部分为兴建一个新体育场,温克尔曼认定机不可失,但米尔顿凯恩斯原有的球队米尔顿凯恩斯只在低级别的地区联赛比赛,很难说服投资者支持一队没有球迷的地区球队,故此计划从其他城市引入一支顶级职业足球队。自1998年起,温克尔曼不断接触一些有财务困难的球队,包括巴恩斯利、卢顿及女王公园巡游者等,但都不得要领。温布尔顿因没有主场球场(自1990年代初期即与水晶宫共用塞尔赫斯特公园球场)及观众数字偏低,一直寻求迁离原居地,与温克尔曼不谋而合,2002年5月28日足协批准温布尔顿迁移米尔顿凯恩斯。但15个月后当温布尔顿正进行搬迁时,球队因超越2,000万英镑的欠债而进行债务重组。2003/04年温布尔顿被迫将队中最好的球员出售减债,因此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