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学院
校史
19世纪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伦大本部大楼绘图。
亨利·唐克斯笔下的“伦大四大始创人”壁画(位于斐拉克曼画廊的拱顶)。
存放于学院本部大楼的杰里米·边沁遗体。
伦敦大学学院于1826年2月11日,由诗人托马斯·坎比尔及律师 亨利·布卢姆厄姆 ( 英语 : Henry Brougham, t Baron Brougham and Vaux ) 两位苏格兰人创办。1825年,坎比尔到访了现在德国的波恩大学。与时下的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不同,波恩大学的宗教自由获得了坎比尔的赞赏。回国后,他致函深受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影响的布卢姆厄姆,表示有意于伦敦建立一所这类型的学府。该信件亦在同年2月刊登于《泰晤士报》,成为最早有关创立伦大学院的公开草议。在伦敦犹太人社团的领袖——以撒·里昂的撮合下,两人着手规划兴建项目。学校最终于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面世,成为当地唯一不论学生性别、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其理事会委员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 ,教育家 托马斯·阿诺德德 ( 英语 : Thomas Arnold ) 因而称其为“戈尔街的无神学府”。 学校最初采用了苏格兰大学(尤其是爱丁堡)的模式办学。开创多元学科、重整讲堂机制、取消宗教考核、管治民主化等均为其最刻意模仿的制度。 1827年, 伦纳德·霍纳 ( 英语 : Leonard Horner ) (现在赫瑞瓦特大学的创办者)获委任为校长,惟在4年后因管理层的内部反对而离职。
1826前,早已成立的学校理事会曾在国家议会上提议颁宪,以确立伦大作为独立高等学府的地位。可这惹来了不少反对声音。除了国内英格兰教廷、牛桥两校及医学界的反对外,奥地利外交官克莱门斯·梅特涅亦要求他的驻英大使转述他对此计划“可能有损英格兰发展”的看法。 直到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政府才成功为该校争取到皇家,赋予其颁授学位的权力。不过,由于当时已有了伦敦国王学院,故两校合并为伦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原本的这所“伦敦大学” (London University)则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
不少人均以为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是伦大的其中一位创办者,其实不然。此误解源于伦大学院本部大楼(斐拉克曼画廊)拱顶上的一幅壁画。这幅由 亨利·唐克斯 ( 英语 : Henry Tonks ) 所绘制的壁画展示了尚在兴建的本部大楼和几位重要人物:图中负责设计大楼的建筑师 威廉·威尔金斯 ( 英语 : William Wilkins (architect) ) 正向边沁展示规划图,以获得他的赞同。可是此情景乃杜撰,因为当时的边沁应已年迈八十,亦没有证据显示他曾直接参与大学的兴建计划。不过,他对普及教育的思想确深深影响了两位创办者,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故他获誉为“伦大教父”。 边沁希望他能永远成为大学的一部分,故他的尸体一直被存放在本部大楼的一个木柜里,供公众参观。可不幸地,尸体的头部没有被保存好以致腐烂,故校方换上了一个由蜡制的仿造头。
伦大学院本部大楼的兴建历经波折方能完工。工程在大学成立后一年便开始,建筑地点是捐助者花费三万英镑买下、占地八亩的卡马森广场。负责此项目的建筑师威廉·威尔金斯(国家艺术馆的设计者)把大楼的中心设计成八角状,加上拱顶。原先的计划是大楼以“U”字形向外伸展,并围绕着广场,可后来因经费不足而被逼中止。这座建筑物也曾于二战中受毁。最终到了1985年,大楼才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主持下举行了启用仪式。
伦大学院亦在19世纪开创了不少先河。其为第一所提供地理、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化学和土木工程学教育的英格兰高校。1893年,英格兰第一个学生会亦在伦大学院成立。
20世纪
伦大学院本部大楼今夕之对比(1956年与现状)。
步入20世纪,伦大学院急速成长。虽然学院在二战中被炸毁,但多数院系于1939年期间就搬离了伦敦。20世纪中至下半叶,学校与多所医疗科学研究中心合并 ,并分别与 皇家自由医院 ( 英语 : Royal Free Hospital ) 及 伦大学院附属医院 ( 英语 : 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 ) 合办了医学院及伦大学院国家医疗服务信托基金会 ,使其成为了英国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基地 。除此,犹太文化研究院、斯拉夫与东欧文化研究院、人类学研究院及大盾太空科学实验室亦相继于伦大学院成立或重整。 1973年,学院成为了第一个ARPANET(现代互联网之先驱)的全球链接点,并在同年发出了世上第一封电子邮件。
1906年,格雷戈里·福斯特成为了学校第一位教务长,执务23年。
1907年,伦敦大学在皇家的规定下重组,数所学院亦获并入此高校系统。惟包括伦大学院在内的所有成员学院毕业生均只获赋予“伦敦大学”的学位证书。1976年,新的将法定独立权归还各学院,除了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伦大学院的英文名称中,位于“ College ”一字后的逗号亦被去掉。
21世纪
2002年,有关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帝国学院合并的草议。 此提议因事前没有进行足够的咨询而惹来广泛的批评。伦大学院的教务长德里克·罗伯茨因而被逼取消这个计划。
2005年,伦大学院获赋予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包括证书在内的官方文件均印有伦大学院( UCL )的标志,而不再以伦敦大学的名义颁发。
除此,校方亦继续扩大自己的跨校合作网络。其中,伦大学院与 耶鲁医学院 ( 英语 : Yale School of Medicine ) (连同 耶鲁-纽黑文医院 ( 英语 : Yale-New Haven Hospital ) )更是签订了两校史上最具规模的合作项目。 其后,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从医学延伸至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 2003年开创的 伦敦纳米技术中心 ( 英语 : London Centre of Nanotechnology ) 是伦大学院与帝国学院的合资公司。 帝国学院的翻译学系亦自2013年10月起,转移至伦大学院欧洲语言、社会与文化次学院。 同年12月,爱思唯尔出版社与伦大学院合作开办了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伦大学院、牛桥、爱丁堡、华威为 艾伦图灵研究院 ( 英语 : Alan Turing Institute ) 的五所始创大学成员。此研究院旨在促进英国图书馆对进阶数学、计算机科学、大型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以改善处理馆内大量的数据与资源的方法。
校园地点
本部大楼的威尔金斯楼与四方庭院。
伦大学院附属医院正门。
主校区
伦敦大学学院的本部校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接近 戈尔街 ( 英语 : Gower Street, London ) 。这里包括了学校大部分的院系设置、主图书馆、伦大学院剧院及 伦大学院附属医院 ( 英语 : 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 ) 。著名校园建筑主要有本部大楼,多部电影曾在此取景。大楼中央部分称之为“威尔金斯楼”或“八角大楼”,是主图书馆、弗拉克斯曼艺术廊、八角圆顶及回廊的所在地,亦是大楼最古老的部分。至于以“ U ”字形包围着方庭院的延伸部分则在1985年( 威廉·威尔金斯 ( 英语 : William Wilkins (architect) ) 逝世后)才落成。故准确来讲,“威尔金斯楼”专指本部大楼的中央部分而非整座建筑物。方庭院面向戈尔街,内有草地、过道、大量的长凳及两个已弃用的天文观测台。
其他
其他伦大学院机构遍布伦敦市中心的其他角落。伦大学院的眼科医学研究院、骨科及骨骼肌学院、温得依研究院、气象物理学系分别位于克拉肯威尔、史丹莫尔、费兹罗维亚及霍姆伯里。 皇家自由医院 ( 英语 : Royal Free Hospital ) 、惠廷顿医院两所教学医院则分别在汉普斯特得及伊斯灵顿。
伦大学院的能源学院及考古与博物馆学院分别坐落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及卡塔尔多哈。前者由学院、南澳州政府及桑托斯汽油公司共同合办,是该国最具规模的英国教育机构。
行政架构
管治制度
伦敦大学学院虽隶属伦敦大邦,但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一所行政独立的大学无异。
学院的中央行政机关为理事会( Council ),负责监管学校的政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理事会共有20位委员:11位是校外成员,7位是学院的学术职员(包括教务长),余下2位则为学生。大会主席的任期为五年。他们一年会开6次会议。 其中,教务长( Provost )获赋予执行与学术、财政及人力资源分配有关的工作。理事会一般会先咨询学术委员会的意见,然后委任教务长,并有向其问责的权力。另一方面,教务长拥有委任副教务长( Vice-provost )的权力。副教务长共设6席,分别负责在教育、研究、医疗、国际合作、企业管理、协调方面协助教务长执行事务。他们都是教务长高级监管团队( Provost"s Senior Management Team )的成员。
学院的各个院长( Dean )及财政督导( Director of Finance and Business Affairs )同样由理事会及教务长高级监管团队委任。院长的主要职责是向教务长及其团队提交关于自己学院的发展策略、人力资源分配、课程与考核编制、学生事务等的报告。 学校共设11所学术学院、逾百个学系及研究中心,涵盖不同学术范畴。校方还将除教育研究院之外的学院按照学术性质分成了3组,以便进行跨学院合作项目。
财政状况
截至2014年7月31日,伦大学院共有十亿零一千九百六十万英镑的净收入,总支出为十亿零八百二十万。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研究经费,金额达三亿七千四百五十万。
2015/16年度, 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 ( 英语 :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 拨款一亿七千一百三十七万支持伦大学院的研究与教学,金额为英格兰高校之最。
学校识别
伦大学院盾徽。
行政上,伦敦大学学院采用标志而非纹章或印章作为官方文件上的学校识别,与绝大多数的院校不同。 伦大学院的盾徽并不是 合法纹章 ( 英语 : Grant of Arms ) ,故不再被校方所使用,但现仍能在的一些非正规文件、学会与校队产品上见到其踪影。 伦大学院的传统代表色为中度紫与蔚蓝。
跨校联盟
伦敦大学学院隶属伦敦大邦、英联邦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协会、G5超级精英大学、欧洲研究型大盟、罗素大学集团、英国大盟,并是英国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 除此,伦大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帝国学院,以及 英国医学研究协会 ( 英语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United Kingdom) ) 、 英国癌症研究慈善会 ( 英语 : Cancer Research UK ) 、惠康基金会成立了耗资六亿的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 ( 英语 :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 。 它与帝国学院亦开创了 伦敦纳米技术中心 ( 英语 : London Centre of Nanotechnology ) ,且为 艾伦图灵研究院 ( 英语 : Alan Turing Institute ) 的始创高校成员之一 。
国外学术合作包括了与耶鲁大学间的联盟。伦大学院与 耶鲁医学院 ( 英语 : Yale School of Medicine ) (连同 耶鲁-纽黑文医院 ( 英语 : Yale – New Haven Hospital ) )开创了两校至今最大规模的跨校合作项目,以生物医学为主要研究范畴。除此,它们的合作关系亦延伸至人文与社会科学圈,以及不限学术领域的博士生交换计划。
学术泛论
弗拉克斯曼艺术廊。
招生事宜
多数有意报读伦敦大学学院本科课程的申请者(包括国际生),都需透过UCAS(英国高等学府报名系统)于网上递交资料。系统在每年的9月开始接受登记。多数学系于次年1月15日截至报名;医学与法律学课程有特别安排:前者的申请期限会提早至10月20日,学生亦需于9月初参加 生物医学入学考试 ( 英语 : Biomedical Admission Test ) ;后者的截至日期与普通学系无异,但申请者需在1月底前参加 英国国家法律学入学考试 ( 英语 : National Admission Test for Law ) 。
伦大学院为英国国内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 其英国高级程度考试( A-Level )录取成绩为AAB至A*A*A(三科)不等,另需通过一门补充程度( AS-Level )的科目考试;国际预科考试(IB)最低分数线则为34。可是,成绩并非筛选的唯一指标:面试、课外活动参与率、推荐信等均为考虑因素。 有意报读研究生课程的学生,则需在学院自己的网上申请系统注册登记。非以英文作母语的学生,需提供英文能力证明。伦大学院接受不同的英文能力考核成绩(例如:雅思)。
教研
伦大学院合作伙伴联盟标志。
伦敦大学学院目前提供逾200类学位,学额各有所异。 多数本科课程修毕时间为3年;内外全科医学士(医学课程)为6年;包含外国法律的法律学位则为4年。学校每学年共分三个学期,为时9个月。
伦大学院校内研究活动频繁。校方定立了“四大挑战”作最高研究目标:国际医疗、可持续都市发展、文化互动、人类繁荣发展。 校方曾在2013年有三亿三千四百七十万英镑的研究收入,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亦于2010/11年度获得了全国第四大研究经费资助,总收入为第三。 由其创立的伦大学院合作伙伴联盟更为国内第一批及世界其中一个最具规模的医疗科学学术中心,每年营业额约有二十亿英镑。 此校同时也是 英格兰国民医疗服务系统 ( 英语 :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England) ) 建立的11所生物医学研究基地之一 ,并与爱思唯尔出版社建立了伦大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 。
图书与博物馆
伦敦大学学院共设17间图书馆,由名为“探索( Explore )”的中央系统连接,馆藏量合计二百万册。 最大的主馆位于学院的本部大楼内。所有伦大学院的师生亦可自由进出伦敦大学的中央图书馆——议会大楼图书馆。
伦大学院以收藏历史及文化稀有品(尤其是手抄本、善本及档案)闻名。学院共有九大博物馆及收藏区,馆藏种类繁多。它们为:艺术博物馆、格兰特动物与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地质学收藏区、考古学研究院收藏区、人种学收藏区、戈尔顿收藏区(专门收藏弗朗西斯·戈尔顿的个人收藏品)、科学收藏区(内藏一切由伦大学院自制的科学品)。前五者开放给观众自由参观,其余的则需预约。
排名声誉
伦敦大学学院在多个国内、外综合排名里,均位居世界前二十,全国十强之列。根据路透社所做的调查,伦大学院论文在全球的引用率于1999至2009年期间为欧洲高校之首,世界第十三。 《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学就业排名》(2014年)显示,伦大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位列全球十四、全英第三 ;《》2011年的调查则指,伦大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金额为全球十二,亦是全英第三 。
校园生活
2014/15年度的伦大学院学生总数为30,551人,为伦敦高校之最。当中的本科生人数为16,491名,研究生则为14,060名(全英最多)。 伦大学院以“伦敦的国际性大学”自居:校内约有40%的学生为国际生,当中以亚洲人所占的百分比最多,有44.72%。
伦大学院有21所学生宿舍,分两类。提供膳食服务的宿舍( Halls of Residences )共有3间:阿斯特学院、艾弗埃文斯舍堂、拉姆齐舍堂;需自理的舍堂( Student Houses )则有18间:安·斯蒂芬森与尼尔·夏普舍堂、阿瑟·塔特索尔舍堂、伯纳德·约翰逊舍堂、坎比尔舍堂、弗朗西斯加德纳舍堂、戈德斯米德舍堂、霍克里奇舍堂、伊恩·贝克舍堂、詹姆斯·莱特希尔舍堂、约翰·道奇森舍堂、约翰·托维尔舍堂、兰顿舍堂、马克斯雷恩舍堂、新舍堂、潘克德舍堂、谢弗舍堂、自由舍堂、圣潘克拉斯路舍堂。所有宿舍房间租住期为40周(包括圣诞及复活节假期日)。 由于地方有限,只有本科新生及国际研究新生有住宿保证,其他学生则需自己寻找住房。学生亦有资格申请入住9所伦敦大学跨学院宿舍:坎特伯雷舍堂、学院舍堂、联邦舍堂、干诺舍堂、古德诺舍堂、休斯·帕里舍堂、国际舍堂、莉莲·潘森舍堂、纳特福舍堂。 其中,尼尔·夏普、伯纳德·约翰逊、霍克里奇及莉莲·潘森舍堂有少量住房供已婚或带有小孩的学生入住。 以上所有宿舍单位均为禁烟区。
伦大学院学生会( UCL Union )诞生于1893年,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学生会。 其职责是向校方反映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校内服务,以及支持不同学会的运作。 伦大学院学生会共有69个体育学会,参与 英国高等院校体育竞赛 ( 英语 : British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port ) 。 学校的本部大楼内有健身中心及多个运动设施。其与伦敦国王学院的体育竞争历史悠久。
著名人物
圣雄甘地
伦敦大学学院产生了多位知名政治要员及组织领袖、32名诺贝尔奖得主(以生理学或医学奖居多)、3位菲尔兹获奖者、数位著名文艺人。
政界著名伦大学院人包括:圣雄甘地(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乔莫·肯尼亚塔(肯尼亚国父)、托马斯·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 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 ( 英语 : Seewoosagur Ramgoolam ) (毛里求斯首任总统)、伊藤博文与小泉纯一郎(日本首相)。
知名数理学者包括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获奖者 :弗朗西斯·克里克(去氧核糖核酸发现者及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 、阿奇博尔德·希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生理学或医学)、亨利·哈利特·戴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奥托·勒维(生理学或医学奖)、柯奈尔·海门斯(生理学或医学奖)、彼得·梅达沃(生理学或医学奖)、安德鲁·赫胥黎(生理学或医学奖)、伯纳德·卡茨(生理学或医学奖)、乌尔夫·冯·奥伊勒(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斯·W·布拉克(生理学或医学奖)、伯特·萨克曼(生理学或医学奖)、保罗·纳斯(生理学或医学奖)、马丁·埃文斯(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斯·罗思曼(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奥基夫(生理学或医学奖)、迈-布里特·莫泽(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德华·莫泽(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斯·W·布拉克(生理学或医学奖)、威廉·拉姆齐(贵气体发现者及化学奖得主)、弗雷德里克·索迪(化学奖)、奥托·哈恩(化学奖)、罗伯特·鲁宾逊(化学奖)、文森特·迪维尼奥(化学奖)、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化学奖)、乔治·波特(化学奖)、彼得·希格斯(希格斯机制的提倡者及物理学奖得主) 、高锟(“光纤之父”及物理学奖得主) 、威廉·亨利·布拉格(物理学奖)、欧文·理查德森(物理学奖)、蒂莫西·戈尔斯(菲尔兹奖)、艾伦·贝克(菲尔兹奖)、克劳斯·罗特(菲尔兹奖)。除此,亚历克山大·格拉汉姆·比尔(首个电话专利持有者) 、 科林·查普曼 ( 英语 : Colin Chapman ) (莲花汽车创办者) 、 阿奇·科克伦 ( 英语 : Archie Cochrane ) (证据医学的先驱)、 克里斯汀·史密夫 ( 英语 : Kirstine Smith ) (统计实验优化设计构思者) 亦出身于伦大学院。
文商界名人有: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名作家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詹姆斯·赫克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雷蒙德·布里格斯 ( 英语 : Raymond Briggs ) (著名作家) 、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著名作家) 、 玛丽·斯特普 ( 英语 : Marie Stopes ) (著名作家) 、 约翰·奥古斯塔斯 ( 英语 : Augustus John ) (绘画、雕刻家) 、 迪格比·琼斯 ( 英语 : Digby Jones, Baron Jones of Birmingham ) (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 、里奇·格威斯(喜剧演员) 、酷玩乐团所有成员(音乐人)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 。
体育界则有: 大卫·戈尔 ( 英语 : David Gower ) (前英国板球队队长) 、 帕特里克·海德 ( 英语 : Patrick Head ) (威廉一级方程式队伍创办者之一) 、 奥古鲁·格克莉丝汀 ( 英语 : Christine Ohuruogu ) (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得主) 。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