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天坛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6
转发:0
评论:0
概述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的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布局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

概述

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 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的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布局

天坛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主体建筑

圜丘

天坛

  圜丘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著的回音

古代中国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72块、108块和180块,相加正好360块。

用古尺计算圜丘三层坛面的直径,最上一层直径是九丈,名曰“一九”;第二层直径十五丈,名曰“三五”;下面一层直径二十一丈,名曰“三七”,这样便把一、三、五、七、九五个“天数”全部使用了进去。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除了是九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遗迹),东南角有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

皇穹宇

天坛

  皇穹宇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内侧墙壁由磨砖对缝砌成,弧度规则,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祈年殿

天坛

  祈年殿内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位于祈谷坛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沉香木柱 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光绪年间重建后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天坛

  清末祈年殿

东西配殿建筑明朝时为前九后七,二排共16楹,后来乾隆皇帝以“参差不齐”为由拆除后殿,仅存前殿九间。

附属建筑

天坛的附属建筑主要有斋宫和神乐署;原本还有牺牲所等,现已被毁。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在祭祀前的沐浴之所。宫殿面向东,占地约4万平方米,外围有城壕环绕,内部房屋总共60多间。大殿面阔五间,殿内没有梁枋木柱,因此也被称作无梁殿。正殿的月台上有两座石亭,左为铜人亭(相传是仿唐代魏徵像铸造的)、右为时辰牌位亭。殿后有寝殿五间,东北隅有钟鼓楼一座,内悬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太和钟”一口。

神乐署在西天门外,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俗称天坛道院。内有三进院落,前殿面阔五间,用于排演,后殿面阔七间,供奉神祇。两旁的东西跨院内还有不少从属建筑。

建筑特色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天坛中的大片柏树林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性格,衬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们感到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树林,在祭祀时候增加人们的肃穆感。

参见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北京天坛神乐署

北京中轴线、九坛八庙

长安隋唐天坛圜丘遗址

台南天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坛圣母堂
历史教堂内部这座教堂原本被命名为SantaMariainCapitolo(但于十四世纪改名)。此外,根据一个中世纪的传说,这座教堂是建于罗马皇帝屋大维一座AraprimogenitiDei之上。这座教堂也有可能建于一座朱诺神殿之上。而在中世纪,被宣判有罪的罪犯们会于教堂的台阶前执行死刑。天坛圣母堂建于原本属于一座拜占庭修道院的位置上(它遵照着希腊仪式,象征着罗马总督的权力)。教堂于九世纪被教宗接管,属于本笃会,但后来教宗下令把教堂赐给方济各会。在方济各会的管理下,教堂被建为罗曼式及哥特式风格。教堂也于中世纪成为城市的宗教及公民生活的中心。天坛圣母堂于1571年为马卡提尼奥·卡罗那举行了庆祝会(庆祝他于勒班陀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此外,于1791年罗马共和国时期,天坛圣母堂也被转为马棚用途。内部天坛圣母堂拥有三个中殿(由罗马式列柱分开),它们都拥有不同的设计。教堂内有平图里乔于十五世纪创作关于...
· 天坛镇邢庄村
邢庄村位于浮山县城东17公里以外,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组成,有六张沟、北阳庄、邢马、邢庄、洞子沟、盖家坡、高庄、木耳凹所组成,全村共有849口人,男性有449人,女性400人,党员有32名,其中女党员4名,劳动力有423人,全村有耕地2532.8亩,退耕还林地1127亩。共有大牲畜350余头,其中牛310头、马10匹、骡子30头、羊750只。我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小麦1128亩,玉米1047亩,杂粮357.7亩,最主要的是以玉米为主,因靠山太近,我们村地理位置有限,是半山地区,十年九旱,全靠天吃饭,没有可利用资源,只能依靠唯一的土地维持生计。依托种植和养殖来增加农民收入。天坛镇天坛镇是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的交通、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村民委员会,现有人口33412人,其中农村人口4666户、19237人。有耕地41778亩,农村经济以发展农业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
· 谈天坛的美学价值
北京的天坛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帝王祭天的祭坛。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给人的感受像读一首哲理诗,也像欣赏一幅写意画。它的意境不仅停留在一般人的情趣上,而且体现在天地间,崇高、祥和、清朗。天坛的意境魅力,在于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的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北京大学杨辛教授认为:天坛不仅是我国古代帝王祭天的神坛,而且是体现中国古代对宇宙的思考、想象、情感、感受和艺术美的享受。对于天坛的意境美,杨教授归纳了三个字:高、圆、清。高是天上的一种特性。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天”字的解释是:“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坛的高在一种上升运动中显示出来。天坛通过扩建和改建,是连续性的完整体,逐渐上升。从天坛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祈年殿成为中轴线的高峰。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是全城最高的建...
· 谈天坛与古代祭天文化
天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祭天坛庙建筑群,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其建筑布局统一严整,形体庄重简洁,色彩典雅瑰丽,成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瑰宝。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北京老城区东南部,按照古代当时北京城的规模,祭天的郊坛设在国都门外南郊的东南略偏南方向,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属阳地为阴,祭天之坛当属阳性,以应“干天”之“丙火”方位之说,象征着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阳数天象而确定的。人类诞生以来,面对繁星璀璨、斗转星移、日月穿梭、风云雷雨、气象万千的宇宙,渴望揭开自然万物、宇宙天体之迷,上天则是人们信奉崇拜的最高神灵。在封建社会和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天坛建筑的设计思想,原是为迎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等封建意识。天坛建筑设计之精,构筑之巧,风格之奇,科技应用之妙之先进,在世界古建筑中独树一帜,久负盛誉,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到十八年(1406―142...
· 天坛里的“七星石”:真的是陨石吗
去过天坛的小伙伴们,肯定大部分人都只会去祈年殿、圜丘坛和回音壁,然后再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证明我去过天坛了。其实天坛除了这几个地方,还有挺多地儿值得大家去拍照发朋友圈,比如说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个——“七星石”!“七星石”,这名字简直太霸气了,它位于祈年殿的东南角,顾名思义,就是七块石头。那有人会问了,不就是几块大石头吗,有什么可稀奇的呢。跟着小编,我们来了解这几块“大有来头”的神奇石块。这“七星石”,明朝就有了,距今约有480多年,为什么要放置这么几块石头呢?天坛可是祭天的地方,“天”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放几块普通石头在这。查阅完相关资料后,小编惊奇的发现,关于这“七块石头”的来历,实在是太震撼!一、传说版据说这“七块石头”,是朱棣要建天坛时,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看见天上天门大开,然后从天门里就“砰砰砰”落下了七颗星星,即“北斗七星”,这几个星星就落在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