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襦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5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中国五代南唐穿高腰襦裙配披帛的女子襦裙最初流行于白狄族所建立的中山国,后来成为几千年中汉族妇女最常见的衣着。汉代时期人们普遍以上衣下裙的深衣为尚,穿襦裙的妇女较少,但没有完全摒弃且在文献中亦有所记载,汉献帝时女子好为高腰襦裙。到了魏晋年间,襦裙重新被人们所重视且占据了当时服饰的主导地位。晋朝晚期有妇人流行内衣裲裆套在交领襦裙之上的记载。南北朝时出现衣在裙外、在衣上束上腰带的襦裙,下裙多为间色裙,并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唐代流行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常会配上披帛,晚唐至五代出现诃子裙,是在上襦外加诃子,外穿大袖罩衫或半臂,还有去了上襦只穿诃子配大袖罩衫的穿法,大袖裙襦也是当时女性礼服。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元代后期至明代汉族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但妇女劳动时也常会把上衣束在裙...

历史

中国

襦裙

 五代南唐穿高腰襦裙配披帛的女子

襦裙最初流行于白狄族所建立的中山国,后来成为几千年中汉族妇女最常见的衣着。

汉代时期人们普遍以上衣下裙的深衣为尚,穿襦裙的妇女较少,但没有完全摒弃且在文献中亦有所记载,汉献帝时女子好为高腰襦裙。

到了魏晋年间,襦裙重新被人们所重视且占据了当时服饰的主导地位。晋朝晚期有妇人流行内衣裲裆套在交领襦裙之上的记载。南北朝时出现衣在裙外、在衣上束上腰带的襦裙,下裙多为间色裙,并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唐代流行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常会配上披帛,晚唐至五代出现诃子裙,是在上襦外加诃子,外穿大袖罩衫或半臂,还有去了上襦只穿诃子配大袖罩衫的穿法,大袖裙襦也是当时女性礼服。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元代后期至明代汉族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但妇女劳动时也常会把上衣束在裙内或在衣外系上围裙。襦裙的历史从战国时代一直沿续到清代且一直流行至民国初期,前后历经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仍保持着原始形态。

在清代的易服令下,清初汉族女性依然穿着明代的服饰,最迟至雍正年间部分清代汉女服饰也受到满族服饰影响,由交领变成厂字领式的大襟、琵琶襟等,大襟延续汉族传统的“右衽”开襟形式。有人因此认为清代汉女袄裙领型是因强制易服而来,并非正常的演变、衔接、传承,认为这并非“汉服”;然而有学者指出清代袄裙维持汉族女性两节穿衣的传统,可视为明装或明朝样式的服饰。

汉族妇女袄裙的领缘、袖口以及开衩处,镶绲刺绣配布或花边,称为“绲边”,符合传统正式服装的必备形式。嘉庆年间,汉族女子的衣饰镶滚者渐多,至咸丰、同治年间,京师汉族妇女服饰镶滚之风更趋时尚,不惜费时费力费材地在衫、袄上加镶多道,晚清时镶绲复杂化,出现多种织带花边,以至有镶十余道者。

襦裙

汉代交领中腰襦裙

襦裙

甘肃出土的前秦襦裙

襦裙

穿大交领高腰襦裙(内有圆领中衣)的北齐女子

襦裙

唐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仕女襦裙,部分为低胸装

襦裙

五代《韩熙载夜宴图》穿高腰襦裙的女子

襦裙

晚唐至五代贵族妇女大袖裙襦衫配诃子、披帛

襦裙

穿襦裙并在襦外加上诃子裙、半臂的五代女子

襦裙

穿对襟襦裙的宋代妇女

襦裙

穿主腰、袄裙的明代妇女

襦裙

穿袄裙、半臂的明代老妇及穿袄裙的侍女

襦裙

日本画家笔下乾隆年间的清代妇女

日本

襦裙

  复原的日本奈良时代交领襦裙

现代日本把裙视为袴的一种,在古坟时代已出现上襦在外的襦裙,飞鸟时代出现类似中国南北朝式样、衣在裙外的襦裙,至奈良时代又从中国唐朝传入高腰襦裙及齐胸襦裙,一直至室町时代,高腰襦裙都在各阶层女性中流行。平安时代由于部分服饰转为多层式,原来的裙子已不够宽围着腰部,演变成只围后方。室町时代后期襦裙开始在平民和武家绝迹,但公家女装依然以襦裙为主,至今襦裙制和服虽然不见于平民服装,但日本皇室女性礼服依然是襦裙制,最高等礼服十二单也属于襦裙制,而巫女的服装也是白襦红裙,称为“白衣绯袴”。襦裙也是现代的女性的弓道服装。现代日本卒业着的穿着效果虽然类似襦裙,但上身所穿的其实是长至小腿的长着而不是襦。

襦裙

飞鸟时代穿襦裙的宫女

襦裙

奈良时代穿齐胸襦裙的贵族妇女

襦裙

复原的奈良时代交领襦裙配半臂、披帛、蔽膝

襦裙

复原的奈良时代交领襦裙配披帛

襦裙

复原的奈良时代齐胸襦裙配披帛

襦裙

穿着襦裙制女房服饰的清少纳言

襦裙

复原的平安时代末期白拍子盘领襦裙

襦裙

镰仓时代穿襦裙的庶民女子

襦裙

穿襦裙的镰仓时代妇女

襦裙

穿交领襦裙的镰仓时代妇女

襦裙

穿交领襦裙的镰仓时代妇女

襦裙

穿襦裙表演书道舞的日本少女

朝鲜半岛

襦裙

 高丽王朝后期至朝鲜王朝初期穿襦裙配褙子、披帛的贵妇(摹本)

在朝鲜三国时代的韩服已出现襦裙,高句丽有上襦在外的襦裙,与中国南北朝和日本飞鸟时代的襦裙形制、配色相似。新罗、百济也从唐朝引入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至统一新罗后期至高丽王朝前期则流行中腰襦裙,高丽后期受到元代汉服影响,出现衣在裙外的袄裙,但到朝鲜王朝初期至中期仍有衣在裙内的襦裙,而袄裙则模仿明代袄裙样式制作,至朝鲜王朝后期袄裙上衣变短,裙腰变高,一直流传至今。

襦裙

高句丽壁画上穿襦裙的女性,款式与日本飞鸟时代宫女服饰相似

襦裙

穿着齐胸襦裙的新罗女俑

襦裙

穿交领襦裙的高丽平民女性

襦裙

穿对襟及交领襦裙的高丽平民女性

襦裙

高丽时代贵族妇女与侍女襦裙配披帛

襦裙

高丽后期的袄裙

襦裙

朝鲜王朝中期穿襦裙的妇女

越南

襦裙

  穿交领襦裙配四身袄的越南女性

襦裙也是越南女性传统服装的常见款式,后黎朝女性会穿着襦裙,并再加上褙子,至阮朝时褙子演变成一种称为四身袄的外套,礼服襦裙则在外穿上披风,又有些女性去掉上襦,以肚兜配搭下裙再穿上四身袄。阮朝时曾一度禁止穿裙,但后期又再流行,至今越南女性于传统节日和庆典中仍会穿着襦裙,尤其是北部地区。

襦裙

《世界人物图卷》中穿襦裙的越南女性(左)

襦裙

穿肚兜裙配四身袄的阮朝女性

襦裙

阮朝末年穿交领襦裙配四身袄的妇女

襦裙

穿肚兜裙配四身袄的女性

琉球

襦裙

  穿红型上衣配白裙的琉球女舞者

琉球国于第二尚氏王朝出现衣在裙外的袄裙,成为女装之一,至今一些琉球传统文化相关活动中仍见到这种款式的袄裙。琉球式常服袄裙的下裙多为白色,婚服则多穿黑裙或数层不同颜色的下裙。

襦裙

穿袄裙的琉球女性

襦裙

穿袄裙的琉球士族女性

襦裙

穿襦裙制婚服的琉球士族新娘

类型

襦裙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为交领襦裙、直领对襟襦裙、斜领对襟襦裙、圆领襦裙、褂裙等。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中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

参见

衣裳 (东亚服装):男子的上衣下裳形式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代襦裙之一
明代襦裙襦裙穿戴展示图。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饰,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
· 明代襦裙之二
明代襦裙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襦裙没有什么差别。襦裙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腰带上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此图为襦、裙(出土实物)。
· 明代襦裙之三
明代襦裙穿襦裙的乐女。(传世绘画《汉宫秋》局部)。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襦裙没有什么差别,襦裙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
· 隋唐帏帽及襦裙
隋唐帏帽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帏帽是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此图为戴帏帽、穿襦裙的妇女(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彩绘陶俑)。
· 隋代短襦长裙披帛
隋代女服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妇女的裙字有不少名目,在中上层妇女中,曾流行百鸟毛裙,由于这种裙子都用禽鸟羽毛制成,使大批珍禽瑞鸟遭受损害,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在广大妇女中间,则流行一种叫“石榴裙”的裙子,这种裙子用鲜艳夺目的红色染成,故名。唐人小说中的李娃几霍小玉等就常穿这种裙子。唐代裙子款式之新、颜色之多、质料之精、、图案精美,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非常美观。本图为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披帛女服穿戴展示图及穿小袖短襦、长裙的隋代妇女(隋代瓷俑实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