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会战
背景
前奏:由波士顿到纽约
1776年3月17日,英军从海路撤出波士顿,波士顿之围以大陆军胜利告终。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担心威廉·何奥可能会攻打纽约州重镇纽约市,即时派出5队步兵军团到纽约市防守,同时保持警戒。
不过,何奥既没有公布舰队去向,也没有即时离开。3月20日晚,何奥派出工兵,将波士顿港口的威廉堡炸毁,一度造成恐慌;而英国舰队则在21日早上现身,到波士顿南面的布伦特里下锚停泊。华盛顿开始担心何奥只是佯装撤退,可能会派兵绕道围攻洛斯贝利,故将波士顿交给副将弥敦内尔·格连管理,自己则到剑桥筹备军务。接着一个星期,何奥的舰队继续停泊,动向仍然不明,连舰上的难民也甚为不解。要到3月27日,英国舰队才向大海扬帆而去,并且前往哈利法克斯,等待更多援军。
纽约市早在波士顿战役期间,已被双方视为必争之地。何奥上任后,先后在1775年10月及11月两次向殖民地大臣达特茅斯伯爵写信,指出纽约市对将来英国的战争补给非常重要,自己将会派英国的援军攻占纽约市。
另外,纽约亦是战略要地。由于纽约市正好位于哈德逊河的出海口,而哈德逊河的上游就是尚普兰湖。只要盖伊·卡尔顿带领英属魁北克省的军队南下纽约,便可将新英格兰地区与南方叛乱省份切开,然后一举消灭马萨诸塞的叛乱。由于这项战略需要英国陆军与皇家英国海军紧密合作,国会刻意任命何奥的兄长何奥勋爵,前来指挥北美的海军舰队。
至于大陆军方面,防守纽约市不但可破坏英国的战略打算,还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纽约市为纽约一省之重镇,但效忠派的实力却与革命派不相伯伯。倘若纽约市失陷,则会对纽约全省的革命势力构成沉重打击,严重削弱革命的势力。华盛顿明白革命不能失去纽约的支持,故此大陆议会虽未有指令防守纽约,华盛顿仍力主增兵该地。
美军布防:1776年1月至6月
1776年1月,华盛顿先派查理斯·李少将,到纽约组织康涅狄格民兵,并且建造防线。 当李在2月检示形势时,已指出纽约三面环水,拥有制海权的英军可轻易攻占整座城市。3月波士顿战役结束后,华盛顿陆续把军队调到纽约,但建造防线的军力仍然不足。当华盛顿在4月13日抵达纽约时,他察觉到大陆军只有少于10,000人可以作战,而且要防守一座易攻难守的城市。
1776年4月至6月期间,纽约的防备仍有缺陷。首先,大陆议会在3月及4月先后将约翰·沙利文及纽约10支集团军调到魁北克省,并下令再次攻打魁北克市,令到纽约防线进一步受削。这批军队在6月三河市之战遭到英军伏击落败,进而丧失蒙特利尔,更被逐回尚普兰湖,只能据守提康德罗加堡。第二,纽约市的效忠派势力强大,使大陆军在招募民兵时经常受阻,就连纽约省自治议会也表示无能为力。当时效忠派拥有纽约市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而且盘踞于曼哈顿岛对岸的长岛与斯塔滕岛。第三,民兵纪律不佳,违抗命令与内部的地域摩擦时有发生,令到部署经常出现困难。
李在2月仍然制订了布防方案,在曼哈顿岛东南对岸、长岛的布鲁克林高地兴建要塞。由于该处高地可俯视曼哈顿岛,英军必须先攻打布鲁克林,才可安全攻占纽约市。李打算迫使英军强行攻坚,从而付出更沉重的人命代价,重演邦克山战役的情况。由于李在3月被议会调到南卡罗来纳州,建造要塞改由斯特灵勋爵威廉·亚历山大统筹,第一座要塞也因此命名为斯特灵堡。
接着数月,华盛顿派好友亨利·诺克斯及格连两人建造更多要塞,包括普特南堡、格连堡、博斯堡。这三座堡垒在布鲁克林高地由东向西连成一线,总共装设了36门火炮,看守着登山道路。这条道路沿布鲁克林高地向东南延伸,穿过湿地,通往贝福德镇;该镇南方横贯东西,犹如布鲁克林的天然屏障。顽抗堡建于上纽约湾旁的岬角,阻止英军派军舰进入东河,绕到布鲁克林后方攻击。此外,大陆军也在总督岛及曼哈顿的旧乔治堡装设火炮,以备攻击英国军舰。
6月格连与诺克斯两人下令建造华盛顿堡、宪法堡(后来更名为李堡)。诺克斯同时说服华盛顿,将数百名没有火枪的民兵交给自己训练,再编为炮兵。
乔治·华盛顿画像。波士顿战役结束后,华盛顿出于政治考虑,派大陆军驻防纽约,却陷入严峻困境。
弥敦内尔·格连画像。格连在1775年仍是二等民兵,但凭著优异的军事才能,在1776年8月被拔擢为少将。不过格连在战役前夕患上急病,未有参战。
斯特灵勋爵威廉·亚历山大画像。第五代斯特灵伯爵死后绝嗣,亚历山大曾经争取为伯爵的后继人,但被英国上议院否决。不过,亚历山大仍然自称为斯特灵勋爵,而其他美国将军也如此尊称其人。
英军动员
英国在邦克山战役后,决定扩军支援。到1775年12月,英国只招募了17,550名正规军,被迫寻求外国佣兵协助。9月英国向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商讨,聘请20,000名俄罗斯士兵,但被婉拒。英国转向德意志王侯求助。1776年1月,英国与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及黑森-卡塞尔两个公国签订协议,一共购买18,000名雇佣兵。这批士兵在美洲往往被简称为黑森佣兵。
1776年2月,英国殖民地部的平叛方案出炉。殖民地部向何奥提供12,000名黑森士兵、3,500名苏格兰高地士兵、及1,000名英国精锐卫兵。另外5,000名不伦瑞克士兵,由约翰·伯戈因带领增援魁北克市。在职务划分上,新任殖民地大臣乔治·热尔曼勋爵将前线的战略指挥权力下放,交由何奥兄弟自行决定,自己则主力负责筹办补给。与此同时,理查德·何奥又被任命为和平特使,可以向殖民地的叛党作有条件的特赦。这项方案源于诺斯勋爵在1775年的和解办法,但诺斯内阁的其他成员却对此抱有疑问,认为不能奏效。
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画像。何奥在撤离波士顿后,选择在1776年夏季攻打纽约市。然而何奥在纽约及新泽西战役期间,经常被批抨过于小心谨慎,使到美军多次成功逃脱。
亨利·克林顿画像。身为何奥的副手,克林顿经常与何奥意见相左。不过在长岛战役中,克林顿制订了包抄美军的方案,并且获得何奥同意。
詹姆士·格兰特画像。格兰特在长岛会战中,带领英军由西路进攻,并且与斯特灵勋爵的马里兰士兵激战。
会战前夕
英军攻占斯塔滕岛
1776年6月29日,何奥的舰队抵达下纽约湾,一度引起革命党的恐慌。不久英军便在效忠派的据点斯塔滕岛登陆,建立前沿基地。
1776年5月初,英国的援军开始抵达北美。6月9日,何奥兄弟乘坐舰队离开哈利法克斯,启程前往纽约。6月28日,华盛顿得悉英国舰队即将抵达,下令军队加紧警备。6月29日早上,英国45艘军舰在下纽约湾整齐停泊,其声威一度在纽约引起恐慌。较先抵达的何奥将军,起初打算直接在长岛登陆,但看到布鲁克林一带的高地已经布防,转而在7月2日占领斯塔滕岛,继续等待援军。
大陆军的士气虽然稍为受挫,但当美国独立宣言发布的消息在7月6日传抵纽约,革命派的情绪便为之一振。7月9日傍晚,美军在公园聆听讲者宣读美国独立宣言时,一批革命派的暴民乘势起哄,将乔治三世的骑马铜像扯拦,然后将其熔解,制造子弹。
7月12日,何奥将军派出两艘军舰进入哈德逊河,尝试切断美军的补给线,并与曼哈顿一带的炮台交火。英军没有人命损失,而美军则有一门火炮因操作不善而爆炸,造成6人死亡。
不过,何奥将军虽然有军事优势,却没有即时进攻。他继续等待兄长何奥、亨利·克林顿及查尔斯·康沃利斯的援军,但克林顿与康沃利斯却刚刚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沙利民岛战役惨败,损失不少时间。
7月13日至20日期间,何奥将军尝试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发布有限度的特赦令,并且两次派人向华盛顿送信,要求进行和谈。不过,这些信件的上款俱写为“致华盛顿 先生”,而没有称之为“将军”或者“总司令”。华盛顿与诸将商讨后,认为这些上款有失美国身份,悉数予以回退。7月16日,何奥将军派人传达口讯,希望华盛顿可以与其副官面谈,并且获得华盛顿同意。
7月20日中午,英国军官柏德逊上尉抵达百老汇,与华盛顿会谈。柏德逊再次送上何奥的书信,但信件的上款仍然是“致乔治·华盛顿先生,等等,等等。”(George Washington, Esq., etc., etc.),结果华盛顿拒绝接信。接着柏德逊提到何奥将军有权力代表国会进行特赦,但华盛顿却断然回复:
“清白之人,无须特赦。吾人只是捍卫吾等无可争议之权利。 Those who have committed no fault want no pardon. We are only defending what we deem our indisputable rights.”
会议最终不欢而散。但华盛顿的回复,及后在美国广为传颂。
英军登陆长岛与双方最后部署
1776年7月9日,革命派的暴民在聆听美国独立宣言的宣读后,将乔治三世的骑马铜像扯拦。
8月1日,克林顿与康沃利斯的3,000名士兵抵达纽约,而英军在8月12日又有额外11,000名士兵及雇佣兵增援,使英军士兵增至32,000人。英军人数甚多,华盛顿难以估计英军动向。格连及从军秘书约瑟·李德都认为英军将会攻打长岛,但华盛顿恐怕英军的真正目标是曼哈顿岛,决定将约23,000人的军队分开,主力防守曼哈顿岛,只留下4,500人防守布鲁克林及高旺高地。
8月22日早上,克林顿与康沃利斯带领先锋4,000人,在长岛南部登陆。戍守的少量美军销毁牲畜房屋后,撤回北面高地。正午时分,英军已有15,000人登陆,并且获得数百名效忠派居民迎接。康沃利斯派先锋部队向前部署,并且占领了富莱布什村。
接着数日,英国与美国各自作出最后部署。在美国方面,华盛顿虽在即日已经得悉英军登陆长岛,但以为英军只有8,000至9,000人。因此更相信英军的真正目标是曼谷顿岛,所以只派出额外1,500人到长岛,令该处守军在当日增至6,000人。
另外,华盛顿也两次在阵前易帅。首先,格连少将患上急病,只能委派约翰·沙利文少将暂时代替。沙利民在加拿大战役落败后,刚刚调到纽约战场,但他对附近的地形全无认识。 8月24日,华盛顿改为任命以色列·普特南指挥布鲁克林高地要塞。
最后,华盛顿匆忙派人守备高旺高地。他指派斯特灵勋爵带领500人,守备最西面的高旺努斯山道;沙利文带领1,000人,防守中央的富莱布什山道;塞缪尔·迈尔斯上尉带800人,守备贝福德山道;3,000名新兵在后方山岭待命;最后普特南的6,000人留守布鲁克林山地要塞。东面的牙买加山道虽狭窄易守,却废弃多时。华盛顿等人都忽视了该条山道,美军只派出5名骑马哨兵防守该地。
至于英军方面,克林顿在登陆当日,已从效忠派居民得悉有牙买加山道一事。当日克林顿与威廉·厄斯金爵士到前线巡视后,即时撰写了进攻方案。克林顿建议何奥派主力部队通过牙买加山道,由东面包抄高旺高地的美国驻军;其他英国部队则在高旺高地正面攻击,拖延时间,等待包抄时机。
克林顿的方案经厄斯金传达何奥。8月26日何奥批准方案,并下令克林顿准备在当晚出征。何奥派克林顿的轻步兵为前锋,而康沃利斯、何奥及珀西伯爵则紧随其后,整支包抄部队人数达10,000人。最后,利奥波德·菲力·冯·海斯特带5,000名黑森-卡塞尔雇佣兵,由正面攻打富莱布什山道;詹姆士·格兰特另外带5,000名英国及德意志士兵,攻打西面的高旺努斯山道。海斯特及格兰将等待何奥的信号,才全力进攻。何奥刻意把进攻方案加以保密,只有最高级将军方能得悉。
会战爆发
东路包抄:英军夜行牙买加山道
长岛会战的军队动向图。
8月26日晚上,英国的包抄部队开始在漆黑中缓缓行军,完全依靠3名效忠派农夫在前方带路。8月27日凌晨2时,先锋部队抵达牙买加山道入口,并且强行征召了一座旅馆的父子充当向导。约莫10分钟后,英军遭遇了美军的5名哨兵,但美军却误以为是友方军队,而径自前来会合,结果被英军俘虏。
由于牙买加山道狭窄,后方的英军经常要停下为火炮及物资车队开路,花费不少时间体力。到日出时分,克林顿的轻步兵抵达贝福德镇外围,并在长草地伏下休息,等待何奥的部队追上。驻守贝福德山道的迈尔斯,曾经派军攻打何奥的后卫,但很快就被击溃,迈尔斯也遭到俘虏。残余美军后来辗转逃回布鲁克林。
上午9时,克林顿下令两门重型火炮开火,发出两响信号炮声,然后下令包抄部队推进。华盛顿在上午9时也得悉英军的目标是在长岛,由曼哈顿派出更多援军,并在布鲁克林山地上观战。
西面佯攻:战斗山之战
格兰特本应在日出后攻打高旺努斯山道,但他在半夜临时决定发动佯攻。当何奥等人仍在翻越牙买加山道时,格兰特在27日半夜派出300名步兵,打算滋扰美军阵地。这批步兵在高旺努斯山道前遭遇少量美军守兵,并且在短时间内将之击溃。
普特南在半夜3时得悉格兰特发动进攻,慌忙赶到高旺努斯山道,命令斯特灵勋爵带兵迎击。斯特灵勋爵的1,600人向前移动不久,便看到英军步兵列阵而来,双方以火炮及火枪互相攻击,并在战斗山一地激战连场。由于美军到日出后仍能抵挡英国攻势,且误以为英军已经派出全部军队,一度相信胜利已经在望。
正面攻击:富莱布什山道之战
另一方面,海斯特在日出前已开始炮击沙利文的防线,但一直没有推进。由于西面的战斗山正在激战,沙利文调走部分守兵前往支援,令到中央的防御更加薄弱。上午9时,沙利文猛然听到左翼的贝福德传来炮声,然后看到海斯特的黑森佣兵即时向前推进,才发现自己已经遭到包围。
虽然美军拥有地形优势,使到正面及包抄的英军俱有多人死伤,但毕竟寡不敌众。海斯特的黑森士兵装上长刺刀后,向美军驻守的山丘冲锋,使没有刺刀的美军死伤惨重。无法逃走的士兵几乎全数向黑森士兵投降,而逃走的士兵则遭到克林顿的英军从侧翼射击。沙利文下令美军突围撤退,并亲自到前线监督,成功协助数百人逃出英军包围网。不过沙利文自己却因此被英军俘虏。当时已经为上午10时。
西面攻击:科特柳大宅之战与“马里兰州四百死士”
斯特灵勋爵带领“马里兰州四百死士”拖延英军。绘于1858年。
当沙利文的军队溃退之时,西面的斯特灵勋爵却毫不知情。美军仍然守住格兰特的攻势,而且格兰特的阵列更稍为退后。事实上格兰特正等待海路而来的2,00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增援,以及海斯特的黑森士兵从右面包抄。
上午11时,格兰特发动猛攻,并获得东面的黑森士兵援助,美军即时陷入危机。当斯特灵勋爵下令部队撤离高旺纳斯山地时,英军已经鱼贯涌上山路,而康沃利斯的包抄军队也堵塞了退路,只有布鲁克林与高旺纳斯之间一条狭窄湿地可以通行。
眼见情势危机,斯特灵勋爵下令全军穿过湿地撤退,自己则与超过260名马里兰州士兵殿后。为拖延英军,斯特灵勋爵把步兵配置于科特柳大宅(今日布鲁克林区老石屋),然后六次向迫近的英军正面进攻,为身陷泥沼的美军争取时间。结果马里兰士兵几乎灭队而亡,共有256人在大宅前战死,只有10人在次日早上潜回布鲁克林。率先冲锋的斯特灵勋爵虽然生还,但又不想向英军投降,最后冲破包围的英军火网,向黑森士兵投降,其时为下午2时。这批马里兰士兵后来被尊称为“马里兰州四百死士”,并世代受到纪念。
英军停止追击与美军撤回曼哈顿
1776年8月28日晚,美军带同伤兵、物资与武器,由布鲁克林撤回曼哈顿。英军在当晚风向改变后,并没有派军舰到东河封阻退路,使美军得以全部安全离开。
8月27日下午,布鲁克林高地外的美军已经溃退,但何奥却下令停止追击,令士气大振的英军极度失望,以至何奥要多次重复指令。下午双方继续隔空开炮,但没有接战。何奥的决定后来备受非议,批评者多指英军乘胜追击可以扩大战果。然而何奥一直以邦克山战役为戒,故此只下令士兵准备围城,包围狭窄的布鲁克林高地。克林顿后来向国会作证时,虽然同意美军可能会在追击落败,但也指出英军没有攻陷布鲁克林的必胜把握,而他自己也会下令停止追击。8月28日,纽约市受风暴吹袭,刮起强烈东北风及暴雨,使何奥中将的军舰屡次无法进入东河,封阻美军的水上退路。
至于美军方面,华盛顿在8月28日早上仍未察觉到危险,下令曼哈顿增派更多军队到布鲁克林。幸好抵埗不久的汤马士·密夫林准将请缨到前线侦察,并收到英军将在晚上围攻布鲁克林的不实情报,随即劝告华盛顿撤退。
8月28日下午,华盛顿赶忙准备撤退。他先向身在布朗克斯的威廉·海夫少将送信,要他尽快征用所有可用船只,并在当晚驶到布鲁克林。下午4时,华盛顿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撤退程序。会上密夫林再次请缨,由自己的宾夕法尼亚州步兵留守布鲁克林,尽力拖延英军的“夜袭”。为免影响士气,华盛顿下令士兵收拾全部物资,预备“夜袭”英军。
晚上9时,美军的撤退行动开始,美军虽然一直以秩序散乱见称,而且人数有近9,000人,但在撤退时却井然有序。所有士兵都遵从华盛顿的指令,全程保持安静。至于密夫林则在布鲁克林山地点起营火,迷惑英军。晚上11时,东北风戛然而止,但英军并没有在半夜派军舰北上,错失大好时机。
8月29日,美军再次受到幸运眷顾。首先,美军因船舰不足,撤退进度非常缓慢。然而破晓前夕,纽约市竟然升起浓雾,到日出之后仍然未有消散,为美军提供了必须的掩护。第二,密夫林虽然收到错误指令,一度将全军撤离布鲁克林,但英军竟然没有察觉。结果密夫林遇到华盛顿后,还有时间赶回布鲁克林高地防守。上午7时,最后一批美军亦安全撤走。
后续影响
8月29日早上8时,浓雾逐渐散去,布鲁克林山地空无一人,正在围城的英军完全始料不及。格兰特、珀西伯爵、何奥及克林顿等人,更对美军巧妙的撤退大为赞赏。
整体而言,英国的将军对胜果仍然满意,认为叛党经此大败,很快便会瓦解。克林顿虽然对何奥没有追击非常不满,但他自己也向家人写书,估计战争在年底前便会结束。其他军官则批评何奥没有在28日晚派军舰进入东河戒备,使美军可以连同物资全数逃走。
至于美军方面,正如何奥等人所料,大陆军士气严重受挫。纵然华盛顿在指挥撤退上表现出色,但在战术部署上却连番失误,受到不少军官质疑,部分士兵更乘机离去。最后,美军虽然成功撤回曼哈顿岛,但却陷入战略被动。何奥可以轻易发挥水上优势,由曼哈顿岛后方包抄,届时美军将无路可逃。这使华盛顿最终要放弃防守纽约,并承受其对美国革命的坏影响。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