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吕祖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7
转发:0
评论:0
生平吕祖谦出身官宦世家,八世从祖吕蒙正(圣功),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第一。祖谦自幼随父在福建任所,师从林之奇,至临安,师从汪应辰和胡宪。吕祖谦以祖致仕恩,补为将仕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改为迪功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中博学鸿词科,特授左从政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其母逝,归葬婺州。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其父去世,久居明招山守墓服丧。淳熙三年(1176年),因李焘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吕祖谦与朱熹、张栻过从甚密,时称“东南三贤”。曾与朱熹一同讲学于浙江浦江的月泉书院,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祖谦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创“吕学”(“婺学”),为金华学派的代表,开“浙东学派”先河。吕祖谦...

生平

吕祖谦出身官宦世家,八世从祖吕蒙正(圣功),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第一。

祖谦自幼随父在福建任所,师从林之奇,至临安,师从汪应辰和胡宪。吕祖谦以祖致仕恩,补为将仕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改为迪功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中博学鸿词科,特授左从政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其母逝,归葬婺州。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其父去世,久居明招山守墓服丧。淳熙三年(1176年),因李焘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吕祖谦与朱熹、张栻过从甚密,时称“东南三贤”。曾与朱熹一同讲学于浙江浦江的月泉书院,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祖谦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创“吕学”(“婺学”),为金华学派的代表,开“浙东学派”先河。

吕祖谦极力主张抗金,恢复失土。重视史学, 仿司马光《资治通鉴》撰《大事纪》12卷与《大事纪解题》12卷,还有《通释》3卷,内容较《通鉴》精简,史称“每条之下各注从某书修云云,以自附于述而不作之义”。可惜祖谦40岁左右健康转坏,患“萎痹”,自言“非药石所能料理”,43岁以后,右肢瘫痪,行动不便,未竟其书。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由吕祖谦邀请,朱熹与陆九渊等人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名之为“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双方“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陆九渊提出“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认为只要“明心见性”即可,致使“朱熹不慊”,不欢而散。陈亮尊奉吕祖谦为“道德一世师表”。淳熙四年奉宋孝宗之命编辑《宋文鉴》。

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第三任妻子芮氏去世。晚年喜阅读医书。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病故。。葬于浙东武义武阳镇明招寺南300米。岳父韩元吉在吕祖谦死后有诗:“青云涂路本青毡,圣学相期四十年。台阁久嗟君卧疾,山林今叹我华颠。伤心二女同新穴,拭目诸生续旧编。斗酒无因相沃酹,朔风西望涕潸然。”。

著作

《左传说》、《东莱左氏博议》 、《历代制度详说》、《宋文鉴》等书,及与朱熹合编《近思录》。

评价

清初四库馆臣评其成就“祖谦于史学最长”。

家庭

妹夫朱在,朱熹和刘清四之子。朱熹是1148年结婚,朱在是1169年出生的,所以吕祖谦之妹应该比吕祖谦小至少20年,可能是吕大器晚年得女,吕祖谦应该看不到妹妹出嫁。又,这妹妹应该不是曾氏所出,吕大器可能还有继室。

吕祖谦有三妻,南宋著名儒官韩元吉的二位女儿韩复、韩螺,淳熙四年十一月初二继娶国子祭酒芮烨之女芮氏。三妻皆早亡,二子一女夭亡。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元配韩复生长子岳孙,20天后夭折。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韩复病亡,葬于明招山。是年次子齐孙又于九月夭亡。另有一女吕华年,生于1159年,长大后嫁给潘景良,潘好古之幼子。。

乾道五年(1169年),再娶韩螺(原配韩复之妹),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韩螺生一女,五月,产后不久,母女皆病卒,葬于明招山。

淳熙四年(1177年),又娶芮氏为妻。第三任妻子芮氏生有一子吕延年,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芮氏又病亡。吕祖谦撰墓志铭:“某病废,夫人获视,劬瘁得羸疾以卒”。吕延年官至寺丞。延年娶潘氏,生似之、守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莱先生吕祖谦简介吕祖谦是怎么死的?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字伯恭,世人称其为“东莱先生”,为了和他伯祖区别开来,又有“小东莱先生”的称号。吕祖谦博学多识,创立“婺学”,开浙东学派之先生,成为当时理学发展的一个著名学派。而吕祖谦也因为本人在理学方面影响,而被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人物档案姓名:吕祖谦别名:吕伯恭、东莱先生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大宋籍贯:寿州出生地:婺州出生时间:1137年去世时间:1181年职业:官员、学者封爵:东莱郡侯主要成就:发展理学代表作品:《十七史详节》、《东莱博议》宋高宗绍兴七年,吕祖谦出生于婺州的一个官宦世家。吕家这个官宦世家,含金量是十分重的,从其九世祖开始,一直到他这一代都在朝为官。像这种一代一代,中间未曾有中断的在朝为官的家庭,不管是在宋朝以前,还是宋朝之后的历代朝中都不多见。九世祖吕梦奇为后唐户部侍郎,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遂家于寿州。七世祖吕蒙亨,官至...
· 浙江省-金华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南宋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授太学博士,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在于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文学上则力求融合道学与辞章。吕祖谦学问渊博,著作宏富,有《古周易》、《书说》、《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左氏博议》、《历代制度详说》等十余种,并与朱熹合撰有《近思录》。其中《东莱左氏博议》一书,收录他论《左传》的文章80多篇,深入浅出,论辩有力。陆游在给曾逢的信中曾加以赞扬。《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他编有《宋文鉴》150卷。又编有《古文关键》,选辑韩、柳、欧、苏、曾等人文章60余篇,在评注批点中,可以见出他对古文体格源流、命意结构、句法字法等的一些可取的见解。吕祖谦的诗文大多为不得已而作,诗多挽...
· 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五世孙、吕大器之子。初以荫补入官。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登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谥号“成”,后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蚱朊,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本名吕祖谦别称吕成公、东莱先生、小东莱先生字号字伯恭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婺州(今浙江金华)出生时间1...
· 河南-洛阳-新安吕谦恒
吕谦恒(1652~1728),字天益,号涧樵,新安仓头横山人,清雍正年间曾任光禄寺正卿。吕谦恒自幼勤奋好学,数十年苦读不辍,在他居室临窗的书案下足迹凹陷寸许,辅的地砖几乎磨穿。他虽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每次应考却屡试不中。据说,康熙四十五年,吕谦恒和儿子耀曾都参加了应试。一天中午,全家人都在用饭,忽有报子上门报喜,说是耀曾进士及第,耀曾媳妇非常高兴地向婆母禀告说:“你那儿子高中了。”婆母听后,看了眼又名落孙山的丈夫,一语双关地对儿媳说:“你喜,我也喜,我也不喜。”聪慧的儿媳知道婆母说这句话是让公爹听的,并不为意。正是因为这句激励的话,让本已无意功名的吕谦恒雄心勃发,他又苦读三年,终于在康熙四十八年(1790),已年近花甲的他才考中进士,被授为翰林编修,参与编纂《一统志》和《万姓通谱》。在翰林院诸多编修中,吕谦恒以其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而著称。因此,每逢典试,朝廷都少不了委任于他。康熙五十...
· 吕祖俭
注释^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六^《直窄书录解题》参考书目《宋元学案》卷五一《东莱学案》,《黄宗羲全集》第五册《重修浙江通志稿·丽泽源流传》《嘉靖浦江志略》卷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