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周敦颐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20
转发:0
评论:0
生平颐和园长廊绘画中的茂叔爱莲图画周敦颐生于一官僚地主家庭,年幼丧父,北宋天圣三年(1025),8岁时,母亲带他投靠衡阳舅父郑向(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在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周敦颐随其母到京师开封。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郑向见他聪颖好学,便栽培他念书,敦颐知识广泛,博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由于任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学士的舅舅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修水)的主簿,后调任到南安军担任司理参军。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大理寺丞程珦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敦颐为师受业。后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筑室庐山莲花峰下...

生平

周敦颐

  颐和园长廊绘画中的茂叔爱莲图画

周敦颐生于一官僚地主家庭,年幼丧父,北宋天圣三年(1025),8岁时,母亲带他投靠衡阳舅父郑向(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在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周敦颐随其母到京师开封。 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郑向见他聪颖好学,便栽培他念书,敦颐知识广泛,博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由于任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学士的舅舅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修水)的主簿,后调任到南安军担任司理参军。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大理寺丞程珦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敦颐为师受业。后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周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

熙宁六年六月初七(1073年7月24日星期日)病逝,死后神宗赐谥“元”,人称“元公”。弟子程颢、程颐继承和完善了他的思想。后来经过著名学者朱熹的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宋元学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宋史·道学传》:“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二程兄弟、张横渠、邵雍、司马光五人,再加上周敦颐,被朱熹称为“北宋六先生”。

著作

周敦颐

  周敦颐像,载于《晩笑堂竹庄画传》

周敦颐

  周敦颐塑像

1072年,在江西庐山莲花洞创办了濂溪书院,并自号“濂溪先生”。著名散文作品《爱莲说》作于此时,表明了敦颐对莲花的赞赏。是为千古名句。

周敦颐的主要著作是《通书》、《太极图说》。其著作《太极图说》,提出宇宙生成论体系,继承了《易传》和部分道家、道教、禅门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用图形以资推演,可达雅俗共享之效,融会三教于儒家。

敦颐首次将“无极”一词引入儒家理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朱熹盛推《太极图说》,陆象山则不认同《太极图说》中“无极”的概念。

而后世有论者如毛奇龄等谓此图实出于道教,清初黄宗炎在《太极图说辨》中便说:“图学从来,出于图南(陈希夷)。”不过希夷乃是假《易》理而论仙道。史载希夷曾将“无极图”传给种放,种放以传穆修,后穆修将“太极图”传敦颐。周敦颐与道教关系深远,亦精研禅理,故此图说亦有道教与释教的影子。

后人

绍兴籍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恩来、周代殷均为周敦颐后人。

籍贯东莞市的周永泰是第20世孙。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是周敦颐第9代后人的聚居地,现在已经到第31代。而同属广州市的黄埔区茅岗村则是周敦颐第5代后人周伯进于南宋年间的迁居地,现在已经到第27代。此外广东新会、开平、顺德、潮阳,浙江诸暨、金华等地都有周敦颐后人分布。 广西桂林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是周敦颐后人聚居地,历代在全国各地做官的多人,进士举人不计其数,至今该村仍留下来重教育人的历史痕迹,现江头村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林玖爱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计划将该村打造成为一个宣传周敦颐理学思想文化教育基地,修复古代建筑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又名周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先后任司理参军、县令、大理寺丞、太子中舍、国子监博士、永州通判、虞部朗中、西路刑狱、知南康军等。周敦颐是宋代理学鼻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风水学大师。他的主要成就有: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
· 周敦颐
童年记忆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周敦颐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周砺,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姐姐周季淳,还有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周敦贲,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极好。天圣二年(1024年),周敦颐8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现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天圣六年(1028年),还不到十八岁的姐姐周季淳因病早逝了。两个月后的一天,周敦颐八岁的弟弟周墩贲又因病夭折。月岩悟道天圣七年(1029年),十四岁的周敦颐请示父母,在仆人周兴的陪伴下,带着简单的生活行李,带着许多书本,揣着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奔向月岩,专心读书思考。千里投亲天圣八年(1030年),周敦颐十五岁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旅途奔波...
·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宋理学家。原名敦实,后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生,道州营道县(今道县)人。晚年居庐山莲花峰下,筑室讲学,取营道故里濂溪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父辅成,曾任贺州桂岭县令。敦颐15岁时丧父,依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抚育。24岁以荫受任为洪州分宁县主簿。仁宗庆历五年(1045)调南安军司理参军。转运史王逵受人指使,判杀一罪不当死之囚犯,敦颐据理力争,并拟弃官而去,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感动,免去该犯死刑。后敦颐为郴县令。程颢、程颐之父程垧,时任大理寺丞,在南安结识,敦颐遂收二子受学,在郴县7年。至和元年(1054),改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后两年,改太子中舍佥书,署合州判官事。嘉祜六年(1061),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路经庐山,喜其风景优胜,遂买田筑屋于山下,以为引退传道之地。英宗治平二年(1065),...
· 周敦颐
(1017—1073)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历任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熙宁初,知郴州。六年(1073),卒于知南康军任。自少信古好义,及长,喜谈名理,尤精《易》学。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思想,著《太极图说》,以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化生万生。著《通书》,发明太极之蕴,对以后理学发展影响很大。程颢、程颐曾从受学。其著作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 周敦颐故居
简要介绍:周敦颐,湖南道县营道楼田堡人,号濂溪先生。他著的《太极图说》、《通书》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写的《爱莲说》千百年来被世人传颂。据后人考证,周敦颐次子迁居浙江绍兴,有一种说法认为鲁迅、周恩来都是其后裔。在郴州桂阳,永州宁远县,江西等地都有其故居。周敦颐在衡阳生活的遗迹:一是紧伴石鼓书院即今司前街古称濂溪街(现衡阳市中山南路司前街口)是他外祖父左侍禁郑灿居住的祖宅;二是今蒸水桥北原郑家庄户房即北岸濂溪周氏祖屋,由长子周寿次子虞仲后裔继承,今居衡阳市衡南县车江铁市、衡阳县金兰寺、重庆、洪江等周姓即源于此支。三是衡阳市高新区柘里村爱莲堂,是周寿五子季仲次子兴继来此继承祖业。道县的故居:位于道县楼田村内的周敦颐故居始建于北宋初年,为典型湘南农村古式二层建筑。解说员介绍称,由于年代久远,原故居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了几段当年的石阶。现存建筑是当地2010年按照“仿古如古、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址上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