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梁武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0
转发:0
评论:0
简介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公元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

简介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公元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生平

才能

萧衍年轻时多才多艺,学识广博。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不在另三位开国皇帝之下。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他经常在当时的文化中心、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出入,与沈约等人合称“竟陵八友”,在这期间,发表了很多诗作。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

南齐末年,由于东昏侯暴虐无道,各地皆起兵造反,不过都被平息。平叛的诸将当中最为得力的是萧衍的兄长、时任雍州(今湖北省襄阳)刺史的萧懿。可是,后来连萧懿亦被东昏侯毒杀。之后,萧衍承继兄长接任雍州刺史。非常喜好乐府诗的萧衍一方面派人搜集当地的民歌,并恢复了自魏晋以来就已停止的民歌搜集工作。

另一方面,萧衍亦寻找机会举兵推翻东昏侯。中兴元年(501年),萧衍领兵攻郢城,围攻两百余日,城破,“积尸床下而寝其上,比屋皆满。”不久,萧衍发兵进攻首都建康,改立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称帝,是为齐和帝;而东昏侯就在政变中被将军王珍国所杀。之后萧衍受齐和帝禅让,于天监元年(502年)登基。

登基之后,萧衍对乐府诗的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仍有参与乐府诗的创作及编修。与此同时,昔日的好友沈约、范云等世族出身的名门后人亦在梁朝当上宰相。期间,政府推动各种改革,把南齐时的种种问题改正。

在梁武帝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这句话颇能反映当时的实际。

多次出家还俗

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中国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在这年开始,梁武帝开始笃信佛法,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

侯景之乱

梁武帝

  晚年的梁武帝

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侄子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意在离间侯景和梁朝。司农卿傅岐认为高澄议和是离间之计。而朱异等人则极力主张与东魏和好。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以萧正德为内应,轻易渡过了长江,并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竟无人讨叛。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萧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皆遭血洗,史称侯景之乱。

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忧愤成疾,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怒愤更疾。 据说梁武帝曾经在志公禅师临终时,向其询问自己寿命。志公说;“我的墓塔倒了,陛下的大限就到了。”志公涅槃后,寺方造了木制的灵塔,梁武帝担心志公的木造灵塔不坚固,就拆除,打算重建,拆了以后不久就发生这起事件。 五月,萧衍在粮食尚足的情况下(身旁有数百颗鸡蛋),因激愤不已,病卒于台城内,死前犹喊著军事战阵时的“荷,荷”(士兵先退后进的口号),表示他对侯景的反击志愿(并非只是叹恨)。死时86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

  梁武帝修陵前仅存的天禄

信佛

梁武帝的学问路线,是先习儒,再奉道,后入佛。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述三教诗》,《广弘明集》卷三十一)。二十岁以后,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为帝后,仍未舍道。《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经籍志·道经》,《隋书》卷三十五)。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以致于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舍事道法诏》,宣布舍道归佛。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这也许说明,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但总的来说,颁诏以后,他是以事佛为主的。有关《舍事道法诏》的真实性在学术界存疑,但无论其真伪,萧衍的奉佛则是事实。

萧衍对佛教的支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亲身修佛,二是从各方面扶持佛教的发展。

萧衍本人归佛后,逐渐过上了佛教徒的生活,他把佛教五戒中的不杀生引申为素食,颁布了《断酒肉文》,禁止僧众吃肉,自己也行素食,开启了汉传佛教素食的传统。到了晚年,他经常日食一餐,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者,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他又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的牺牲,这是有违儒家礼法的,但他坚持推行。他还正式受戒,据《续高僧传》卷六记载,他于天监十八年(519)“发宏誓心,受菩萨戒”(《慧约传》)。他最突出的奉佛行为之一是多次舍身出家,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钱财才把他赎出来。他的第四次舍身是在太清元年(547)三月,历时一个月,所花赎钱为“一亿万”,这为同泰寺带来了巨额资金。

萧衍本人是可以划入“义学”一类的,他对佛经很有研究,尤重《般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召开各种法会,开设过千僧会、无遮大会。中大通元年(529)开设的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他的佛教撰述,则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现仅存序)、《三慧经义记》(《三慧经》本是《摩诃般若经》中的《三慧品》,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因而单独列出)、《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均佚),另著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为亮法师制涅槃经疏序》、《断酒肉文》、《述三教诗》等,均存。

萧衍在义学上对中国佛学的贡献,突出之处是把中国传统的心性论、灵魂不灭论和佛教的涅槃佛性说结合起来了,他本人是属于涅槃学派的,主张“神明成佛”,所谓“神明”,是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神明”也就是佛性。他又提出三教同源论,认为儒、道二教同源于佛教,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教可以会通,同时,三教的社会作用也是相同的,都是教化人为善。

除了自身奉佛,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他对外国僧人的译经,非常支持,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又请宝唱等人写疏,他甚至“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僧伽婆罗传》,《续高僧传》卷一)。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只是因为侯景之乱,真谛的译事难申。萧衍和国内僧人的关系也很密切,宝亮、智藏、法云、僧旻等人,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他还广造寺院,所建寺院,有大爱敬寺、智度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十一座,各寺铸有佛像,大爱敬寺有金铜像,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同泰寺有十方银像。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南北朝时期来中国传佛法,与梁武帝萧衍会谈。但因理念不合,话不投机,离开南梁北去。

在萧衍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萧衍对于佛教,可以说是佞佛了,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饥病交加,死于寺中。

萧衍之后,简文帝和元帝也都奉佛。

学术成就

梁武帝不仅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学者。

在经学方面,他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

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命殷芸将无法入史的剩余材料(主要是异闻杂谈),编入小说。这些著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文学方面,梁武帝也非常喜欢诗赋创作,现存古诗、乐府诗等诗歌有80多首。萧衍和王融、谢朓、任昉、沈约、范云、萧琛、陆倕七人共称竟陵八友,在齐永明时代的文学界颇负盛名。

在宗教方面,今日汉传佛教的素食主义即以梁武帝为首。佛教的梁皇宝忏是他编制成的,他又著有《大般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净名经》、《三慧经》等诸经义记数百卷。 在道教学说中,他把儒家的“礼法”、道家的“无”和佛教“因果报应”揉合,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梁武帝对佛教流通的贡献,寺庙时以梁武帝与其长子 昭明太子 合祀为护法神 。

评价

萧衍登位天子,民望所归,敢革时政,颇得人心,初期国家兴旺繁盛,为一明君。后期太过信仰宗教,企图以佛治民,学者有此评价:一,太过慈悲,不力法治,导致官吏贪污搜刮,百官“缘饰奸谄,深害时政”,奸邪小人纷纷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官场风气败坏,民间疾苦,国力衰败,而民怨终于为眼光锐利的侯景所利用。二,外交失败,不能知人,“险躁之心,暮年愈甚”,导致侯景之乱,侯景之乱彻底打击了江南的经济基础、人口基础。

钱穆于《国史大纲》云:“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王夫之于《读通鉴论》亦云:“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家庭

萧顺之: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太祖文皇帝。

张尚柔: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献皇后。

兄弟

梁武帝

  萧憺墓石刻

大哥萧懿:和其弟萧融在齐永元年间被东昏侯萧宝卷所害。其弟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长沙宣武王。

二哥萧敷:齐高帝建武年间去世,其弟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永阳昭王。

四弟萧畅:齐高帝建武年间去世,其兄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衡阳宣王。

五弟萧融:在齐永元年间被东昏侯萧宝卷所害。其兄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桂阳简王。

六弟萧宏:临川靖惠王。

七弟萧伟:南平元襄王。

八弟萧秀:安成康王。

九弟萧恢:鄱阳忠烈王。

十一弟萧憺:始兴忠武王。

郗徽,生萧玉姚、萧玉婉、萧玉嬛

贵嫔丁令光,生萧统、萧纲、萧续

修容阮令嬴,生萧绎,原为萧宝卷宫女

淑媛吴景晖,生萧综,原为萧宝卷宫人

董淑仪,生萧绩

丁充华,生萧纶

葛修容,生萧纪

余氏,原为萧宝卷妃

长子萧统:皇太子→皇帝(追尊),字德施,谥昭明太子→昭明皇帝

第二子萧综:豫章郡王,字世谦

第三子萧纲:晋安郡王→皇太子→皇帝,字世赞,谥简文皇帝

第四子萧绩:南康郡王,字世谨,谥简王

第五子萧续:庐陵郡王,字世䜣,谥威王

第六子萧纶:邵陵郡王,字世调,谥携王/忠壮王

第七子萧绎:湘东郡王→皇帝,字世诚,谥孝元皇帝

第八子萧纪:武陵郡王→皇帝,字世询,谥贞献王

永兴公主,萧玉姚。

永世公主,萧玉婉。

永康公主,萧玉嬛。

安吉公主,萧玉娡。

富阳公主,萧氏,下嫁张缵,生有一女为西梁明帝萧岿的皇后,外孙女为炀愍皇后。

长城公主,萧玉姈,下嫁柳偃,生有一女柳敬言为陈宣帝的皇后,她是陈后主的外祖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梁武帝出家是真的么梁武帝的故事是什么
梁武帝出家是真的么梁武帝萧衍,史上关于梁武帝的一生概括和记录的最多的莫过于萧衍和佛教的关系,梁武帝更是在公元527年来到同泰寺出家,做了三天的和尚。相传梁武帝信佛,为了自己的信仰,不近女色,不食荤腥,这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中是仅此一个。梁武帝多次脱下皇袍换上僧袍出家,难道此举,真的是因为他对佛教的信仰?史上对梁武帝出家一事各有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萧衍是真的对佛教有敬畏之心,因为结合萧衍的生平,比如说节俭,一日只吃一顿饭;再比如说不近女色,近四十年不去后宫;比如说一件衣服会穿很久······通过这些不难看出萧衍的确是个容易信仰佛教的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萧衍之所以信仰佛教,完全是出自于政治目的。联系萧衍登上皇位的历程,可以看出萧衍深藏功与名,不动声色的布局,然后如同拉网一样,将自己看重的猎物收入网中。皇位是这样,在这里,民心也是这样。历代中国人都会选择一个精神参照物去膜拜,去追求,佛教就是很好的信...
· 简明正史——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父亲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族弟,以参预机密、辅佐朝政之功,受封临湘县侯,历居要职。萧衍虽生于官僚之家,却肯刻苦读书。年稍长,便已博学多通,好筹谋策略,有文武才干。不到二十岁,他就出仕做官。二十一岁时,升任朝中权要王俭的东阁祭酒。王俭对他十分器重,曾对身边人说:“这位萧郎,三十以内必做侍中,三十过后贵不可言!”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开设了一处延揽文士、著书立说的场所——西邸,萧衍与谢朓、沈约、王融、任昉等名士经常在那里讲论学问,号称“八友”。王融识鉴过人,特别敬重萧衍,私下里常对亲友说:“宰制天下,必在此人!”到建武元年(494),萧衍已当上了将军,驻守军事重镇寿春。不久,以助明帝夺位之功,受封建阳县男。建武元年冬,北魏大举攻齐。翌年初,明帝以萧衍为冠军将军,率师拒魏,并解义阳(今河南信阳)之围。众将惧怕魏军强大,北距义阳百余里即不敢前进。萧衍挺身...
· 梁武帝萧衍怎么死的?梁武帝竟被自己的梦给害死?
梁武帝萧衍怎么死的?梁武帝竟被自己的梦给害死?梁武帝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是梁朝的开国皇帝。在位初期,梁武帝纠正了之前宋、齐留下的种种弊端,还把各州的控制权收回朝廷,并且重用亲信。当时他还宽待宗室,恢复了各个门阀子弟的地位,使得南朝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不过梁武帝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沉迷佛教,导致侯景之乱爆发,最后死于建康台城,享年86岁。梁武帝真正的死因一直是个谜,但有人说这和他做的一个梦有关。这个梦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不是因为做了一个梦,南朝梁武帝萧衍也不会死在6月12日。在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超过40年的皇帝有十位,寿命超过80岁的有五位,梁武帝萧衍是其中之一。他在位48年,活了86岁,最后还是因为侯景虐待才非自然死亡,这在人类平均寿命不过五六十岁的年代,还真是挺罕见的。纵观历史而言,已经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了,仅次于清朝的乾隆。梁武帝萧衍是位创业之君,38岁便建立了梁朝,是南朝...
· 历史中的梁武帝萧衍是什么样的?梁武帝简介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人。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萧衍自幼就展现出聪慧与才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沈约是《宋书》、《齐纪》等书的作者,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萧衍文武兼备,不仅仅十分有文采,而且胆略见识很高,在南齐混乱的政局中,萧衍前期一直坐山观虎斗,自齐武帝去世后,南齐即进入多事之秋,太孙萧昭业即位不足数年即被皇族萧鸾处死,萧鸾不久即位为齐明帝,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东昏侯治国无术,却很残忍,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废除萧宝卷,另立齐和帝萧宝融,掌握实权,几年之后萧衍夺下帝位,代齐建梁。萧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着...
· 梁武帝萧衍是怎样一个皇帝?梁武帝生平简介
萧衍,梁武帝。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多黄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在位(502-549)期间,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被拘禁而卒。死后诸子争立,梁朝瓦解。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