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元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8
转发:0
评论:0
人物生平汉元帝刘奭(前75年-前33年7月8日),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四月戊申(前67年5月24日),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驾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庙号“高宗”(东汉时废除)。生平经历柔仁好儒汉元帝刘奭,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史书上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当...

人物生平

汉元帝刘奭(前75年-前33年7月8日),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四月戊申(前67年5月24日),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驾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庙号“高宗”(东汉时废除)。

生平经历

柔仁好儒

汉元帝刘奭,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

史书上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当他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仅仅因为“刺讥辞语”就被杀害,很不以为然。一天乘着陪父亲用餐时,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汉宣帝刘询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说完了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

继承帝位

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驾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第二年(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

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自废武功

宣帝临终前,已为元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元帝的信任与支持,让萧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张推行仁政的希望,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元帝对两位师傅特别信任,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与萧望之产生嫌隙,的阴影随即笼罩着朝廷。

史高与宦官里外呼应,反对萧望之的改革主张。萧望之忧虑外戚放纵、宦官擅权,于是向元帝建议: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元帝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调整,议论久而不决。萧望之提出此动议,却招致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

萧望之饮鸩自杀,元帝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害死自己的贤傅。但他却没有惩治逼死师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头责问弘恭、石显等人,使其“免冠谢”而已,事后对他们宠信如故。从萧望之死,能看出元帝政治上短视与低能,空怀匡正理想,而缺乏战略眼光与政治谋略。毫无疑问,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为,必须将儒臣作为主要依靠力量。元帝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

汉元帝

萧望之

威权旁落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都由他汇报决断。于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元帝虽为天子,权柄却握在石显手中,一切听任石显说了算。

元帝特别宠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颇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宠信佞臣,元帝却执迷不悟,依然听任石显专权;京房触怒石显,很快被逐出朝廷,随后又因“非谤政治”而被处死。

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他始终未能悟察。司马光评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说白了,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宦官石显的专权,实际上正是汉元帝纵容的结果。在帝制时代,大权旁落乃为君之大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必须善用最高权力施展抱负。

中年去世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至光武中兴,去其庙号。

为政举措

改革陵制

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年)十月,汉元帝下令西汉帝王诸陵依其地界分属三辅管理,此前诸陵总属太常管理。又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令不要重新建立县邑和迁徙国民。

汉匈和谐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最后形成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与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对立。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北匈奴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

平灭郅支

汉元帝刚即位的时候,匈奴郅支单于自以为与汉朝距离遥远,加之怨恨汉朝扶持他的仇敌呼韩邪单于,就有与汉绝交之意,并与康居王勾结起来,在都赖水(今恒逻斯河)畔兴建了一座郅支城(今江布尔),作为自己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郅支将势力向汉西域发展,直接威胁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昭三年(前36年),新一任西域太守甘延寿、陈汤对北匈奴发动攻击,获得大胜。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以后近40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丝绸之路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应当肯定。

汉元帝

陈汤

南匈奴降汉

北匈奴郅支被汉朝诛杀之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三次入长安朝觐汉天子,并表示愿归附汉朝娶汉女为阏氏。元帝遂将宫女王嫱配他为阏氏。

汉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意即边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

历史评价

汉宣帝刘询:乱我家者,太子也!

班固:壮大,柔仁好儒。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刘渊: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

司马光: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

洪迈:孝元之优柔不断,权移於阍寺,汉业遂衰。

王夫之:汉之亡。非元帝之咎也,帝弱而寡断,然而无所伤于天下,石显仅逞于异己,而恶不及于民,国之元气未斵焉。故曰:非元帝之咎也。

蔡东藩:若元帝之优柔寡断,徒受制于宦官外戚而已。虎父生犬子,吾于汉宣元亦云。

毛泽东: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汉元帝好儒学,掘斥名、法,抛弃了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但优柔寡断,是非不分。

轶事典故

多才多艺

刘奭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至于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等等,无不穷极其妙,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太过拘谨,优柔寡断,信用宦官弘恭、石显等,统治期间,自然灾害不断,社会危机日深,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昭宣二帝的中兴之业就此开始衰败。

不幸婚姻

汉元帝还是皇太子时,最宠爱的姬妾是司马良娣。不幸的是,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司马良娣一病而逝,临终前她悲伤地对刘奭说:“我的死并非寿数已尽,而是其她那些良娣、良人们嫉妒我,轮番诅咒的结果啊!”那一年刘奭才25岁,对这话深信不疑。司马良娣死后,刘奭伤痛欲绝,大病一场,病好以后也一直闷闷不乐,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个也不肯见面。时间一长,连汉宣帝也知道儿子仇视自己的姬妾,为了帮助儿子从痛苦中解脱,就命令王皇后挑选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欢心。

王皇后挑选了王政君等五人,乘太子来拜见宣帝时,叫人悄悄地问太子:“这几个宫女怎么样?”太子由于思念司马良娣,对她们一个也不感兴趣,然而既是皇后派人询问,只得勉强答道:“其中一个还可以吧。”当时王政君坐得离太子很近,又独独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镶着绛色边缘的掖衣,那人以为是指她,就禀告了王皇后。王皇后立即令人将王政君送进太中,当上了太子妃,不久生下儿子刘骜,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堂堂大汉王国的皇太子,能够如此钟情于一个“良娣”,令人顿生怜悯之情;而他最心爱的这个“良娣”却又不幸早逝,使“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刘奭几乎对所有美女都丧失了兴趣,也是一种不幸。

昭君出塞

归附汉朝的属国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入长安朝觐汉皇,并自请为婿,元帝以宫女王嫱配他为妻。王嫱,字昭君,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昭君虽然仪容雅丽,举止端庄,但因未受皇帝封诰,所以在后宫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受重视。如同当时绝大多数宫女一样,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但当历史提供机会时,她主动请行,自愿远嫁匈奴。在临行前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元帝见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天子又难言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昭君的事迹在正史记载中仅有几十个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记载却非常多,而且更富于传奇色彩。《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由于画工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误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离乡,远嫁异域。

家族成员

父母

父:汉宣帝刘询。

母:恭哀皇后许平君。

后妃

孝元皇后王政君,生汉成帝刘骜。

昭仪傅氏(傅昭仪、定陶太后),生平都公主、定陶恭王刘康。

昭仪冯媛(中山太后),生中山孝王刘兴。

婕妤卫氏(卫婕妤),生平阳公主。

司马良娣(元帝未登基时薨)。

子女

汉成帝刘骜,母王皇后。

定陶恭王刘康,母傅昭仪。

中山孝王刘兴,母冯昭仪。

平都公主,母傅昭仪。

平阳公主,母卫婕妤。

颍邑公主。

史籍记载

班固《汉书·卷九·元帝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八》

后世纪念

渭陵位于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是汉元帝刘奭的陵寝。

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40米,高27.5米。陵西北500米处有王皇后墓。陵东北500米处有28座陪葬墓,排列有序,东西4行,每行7座,俗称"二十八宿"。南边一组陪葬墓原先可能有7座,又叫"七妃冢"。现存陪葬墓18座,主要陪葬者有王凤、王莽妻和冯奉世等。1996年在陵北500米处出土了一批玉器文物,有玉马、玉狮、 玉熊、玉辟邪、玉鹰和玉俑头等。

1956年,渭陵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陵北375米,有孝元王皇后合葬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是西汉第11位皇帝。他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公元前67年5月(农历地节三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公元前48年1月(农历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5年,病死,谥号为孝元皇帝。公元4年,刘衎尊其庙号为“高宗”。后葬于渭陵。刘奭年表:公元前74年,汉元帝刘奭出生。公元前67年,被立为太子。公元前48年,汉宣帝逝世,太子刘奭即位。公元前46年,刘奭废除了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置海南珠崖郡。公元前42年,刘奭派兵镇压了陕西羌人的叛乱。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逝世。【在位年号】初元(5)公元前48—公元前44永光(5)公元前43—公元前39建昭(5)公元前38—公元前34竟宁(1)公元前33【由盛而...
· 汉元帝刘奭简介汉元帝是谁的儿子汉元帝的儿子
汉朝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汉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后经过东汉光武帝删减后整个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即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中宗宣帝刘询,并没有汉元帝)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柔仁好儒”的由来史家对元帝的定评是“柔仁好儒”。这个评语应是褒多于贬,至少是褒贬参半。现在看来,“柔”字用得恰切。元帝确实是一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人。至于“仁”字则要大打折扣。所谓“好儒”是真的,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
· 汉元帝妃冯媛
冯媛(?―公元前6年),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女,汉元帝刘]的宠妃,汉平帝刘b的祖母。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选入后宫。初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生子刘兴,封为婕妤。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在虎圈观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跑了出圈外,冯媛因挡熊救驾,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冯媛为信都太后,与子刘兴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D公元前25年),随子刘兴前往封国。阳朔二年(前23年),刘兴被改封中山王,冯媛称为中山太后。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遭傅太后使人诬陷,服毒自杀。人物生平封为婕妤冯媛,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人,是冯奉世的长女。[2]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冯媛被选入后宫。当时其父冯奉世担任执金吾,冯媛...
· 汉元帝刘奭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汉元帝墓在哪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前49)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在位16年,病死,终年42岁,谥号为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后经过东汉光武帝删减后整个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即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中宗宣帝刘询,并没有汉元帝)。汉元帝刘奭,生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两岁时,其父刘询即帝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但因为他曾经向宣帝进言“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而不被宣帝所喜爱。宣帝甚至预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但顾念他是发妻许平君的儿子而没有褫夺他的太子之位。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
· 汉元帝之后的皇帝是谁?汉元帝死后谁做皇帝
汉元帝之后的皇帝是谁?汉元帝死后谁做皇帝汉元帝之后的皇帝是汉成帝刘骜。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前49)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在位16年,病死,终年42岁,谥号为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后经过东汉光武帝删减后整个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即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中宗宣帝刘询,并没有汉元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竟宁元年(前33年),汉成帝继位。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终年44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