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让·西贝柳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9
转发:0
评论:0
人物简介让·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西贝柳斯9岁起学习钢琴,14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他曾希望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随韦格利乌斯(MartinWegelius)学习,1889年毕业;这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评;1889年赴柏林,随贝克尔(AlbertBecker)继续学习作曲,次年至维也纳,师从卡尔·戈德马克(CarlGoldmark)深造。1891年回到赫尔辛基,写下了合唱交响曲《库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致力于创作。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97年,芬兰政府肯定了他的成就,开始为他提供津贴,使他能够专心作曲;1900年,他的《芬兰颂》首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受到来自国...

人物简介

让·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西贝柳斯9岁起学习钢琴,14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他曾希望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

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随韦格利乌斯(Martin Wegelius)学习,1889年毕业;这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评;1889年赴柏林,随贝克尔(Albert Becker)继续学习作曲,次年至维也纳,师从卡尔·戈德马克(Carl Goldmark)深造。

1891年回到赫尔辛基,写下了合唱交响曲《库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致力于创作。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

1897年,芬兰政府肯定了他的成就,开始为他提供津贴,使他能够专心作曲;1900年,他的《芬兰颂》首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受到来自国外的许多邀请,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定居赫尔辛基近郊耶尔文佩的艾诺拉别墅(Villa Ainola);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9年起停止创作。

1957年9月20日逝世于耶尔文佩,享年92岁;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芬兰和世界的公认,被认为是19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物生平

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父亲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在他3岁(1868年)时便因长年照顾饥荒灾民而惹上伤寒而过世,后随母亲回娘家生活。因历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异,西贝柳斯自在瑞典语的环境下长大,反而是后来因想考进一所能直升中学的芬兰语学校,才开始学习芬兰语。

童年时期外婆为西贝柳斯提供了不少学习音乐的机会。西贝柳斯9岁开始学习钢琴,成绩虽并不突出,却喜即兴演奏。

15岁转入芬兰语学校后,西贝柳斯开始学习小提琴,亦参与了学校的乐团训练,也开始写了一些小品乐曲。他热切希望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但毕竟由于学习开始得过迟,他的愿望不能实现。

在夏天,西贝柳斯喜欢拿着他的小提琴成天成夜地消失在树林里 —— 在那些奇异的北欧夏夜的时候,太阳一直到后半夜才落下,而且天黑时绝不会比神秘的黄昏时的光线更暗。西贝柳斯愿意努力在小提琴上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美所感觉到东西:有着那些高大的“窃窃私语”的树的芬芳的树林、寂静的湖和欢快的小溪、以及银色小鸟的歌声。

尽管西贝柳斯在中学时已显示出很好的音乐才能,但还是遵从母亲和祖母的意愿,中学毕业后考入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也获特别安排,于赫尔辛基音乐学校(今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师随韦格流士(英语:Martin Wegelius)学习作曲;华斯耶夫(Mitrofan Wasiljeff)学习小提琴。西贝柳斯对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不久西贝柳斯终于放弃了法律,完全转向音乐专业,最后决定留在赫尔辛基音乐学校学习。

1889年,西贝柳斯以两部颇受好评的室内乐──A大调弦乐三重奏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 ,结束了在音乐学院的学习。随即获得一笔奖学金,去柏林深造(1889-1890),从贝克尔(Albert Becker)学习作曲理论。柏林的音乐生活使西贝柳斯的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受益不浅。在柏林,他有机会通过各种音乐会和歌剧扩大他的音乐体验,包括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唐璜》首演。他还听取了芬兰作曲家罗伯特·卡亚努斯执行柏林爱乐乐团的一项计划,其中包括他的交响诗“Aino”,这可能引发了西贝柳斯后来利用史诗“卡勒瓦拉”作为自己作品基础的兴趣。

1890年秋,西贝柳斯回到芬兰,短暂停留后,又去维也纳进修,受教于罗伯特·富克斯(Robert Fuchs)和卡尔·戈德马克(Hungarian-Jewish Karl Goldmark)。在维也纳期间,他对曾一度被视为“最伟大的作曲家”的安东·布鲁克纳的音乐特别感兴趣,尽管他还是继续对贝多芬和瓦格纳的既定作品表现出兴趣。他在维也纳度过了他的一年,经常与他的新朋友聚会和赌博。

大约在这个时候,西贝柳斯最终放弃了他作为小提琴手的珍惜愿望: “我的悲剧是我想成为一名着名的小提琴手,不惜任何代价。从15岁开始,我几乎从早到晚都拉小提琴。我讨厌钢笔和墨水 - 不幸的是我更喜欢优雅的小提琴弓。我对小提琴的热爱持续了很长时间,当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开始接受一位艺术大师的严格职业训练时,这是一次非常痛苦的觉醒。”除了他在维也纳和柏林(1889-1891)学习的漫长时期,他于1900年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与家人共度了一年。他在斯堪的纳维亚,英国,法国和德国积极创作,进行和社交,后来前往美国。

1891年回国后不久,受聘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今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任教,同时从事创作,作了第一首音乐诗《萨迦》(“传奇”),立即轰动。他的创作成就,逐渐受到国内的重视。从1897年起,西贝柳斯得到皇家议会给予的年金,使他得以减轻教学负担,用更多时间从事创作。

1888年秋天,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学习音乐,而音乐学院的朋友阿玛斯·耶尔内费尔特邀请他到家里。在那里,他遇到并立即爱上了瓦萨州长亚历山大·耶尔内费尔特将军和波罗的海贵族伊丽莎白·克洛特·冯·约根斯堡的17岁女儿艾诺。婚礼于1892年6月10日在Maxmo举行。他们在卡累利阿度过了他们的蜜月。它为西贝柳斯的诗歌En saga 和Karelia Suite 提供了灵感。他们的家Ainola于1903年在Järvenpää的图苏拉湖上完工。在艾诺拉,他们有六个女儿:Eva,Ruth,Kirsti(因伤寒而去世),Katarina,Margareta和Heidi。Eva与工业继承人Arvi Paloheimo结婚,后来成为Paloheimo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Ruth Snellman是一位着名女演员,Katarina Ilves与银行家结婚,Heidi Blomstedt是设计师,建筑师Aulis Blomstedt的妻子。 Margareta与Aulis Blomstedt的兄弟指挥Jussi Jalas结婚。1892年,Kullervo为西贝柳斯的管弦乐创作奠定了基础。作曲家Aksel Törnudd将其描述为“火山爆发”,而唱诗班的Juho Ranta则说:“这是芬兰音乐。”当年年底,Aksel Törnudd的祖母Katarina Borg去世。西贝柳斯参加了她的葬礼,最后一次在房子出售之前访问了他的海门林纳的家。 1893年2月16日,En saga 的第一个(扩展)版本在赫尔辛基展出,虽然它并不太受欢迎,批评者认为应该删除多余的部分。 3月份Kullervo的三场演出更为成功,一位评论家认为这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太缺乏活力。在西贝柳斯的第一个孩子伊娃诞生之后,4月,他的合唱作品Väinämöinen的乘船游览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得到了媒体的支持。

1893年11月13日,Karelia的完整版本在Viipuri的Seurahuone举行的学生协会盛会上首演,由艺术家Axel Gallén和雕塑家Emil Wikström合作设计舞台布景。虽然第一场表演很难在健谈的观众的背景噪音中欣赏,但11月18日的第二场表演更为成功。此外,在19日和23日,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展出了一套扩展的作品,指挥了爱乐协会的管弦乐队。渐渐的,西贝柳斯的音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赫尔辛基的音乐厅中。在1894-95季节,En saga,Karelia和Vårsång(1894年创作)等作品被列入首都至少16场音乐会,更不用说图尔库的音乐会了。作曲家奥斯卡·梅里坎托(Oskar Merikanto)在1895年4月17日的修订版中演出时,欢迎Vårsång(春歌)成为“西贝柳斯管弦乐作品中最公平的花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贝柳斯再次以卡勒瓦拉为基础制作了一部歌剧“Veneen luominen”(The Building of the Boat)。在某种程度上,他受到了瓦格纳的影响,但后来转向弗兰兹·李斯特的诗歌作为成分灵感的来源。为了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经费完成创作,从1892年开始,西贝柳斯在音乐学院和Kajanus的指挥学校接受了教学任务,但这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作曲。在1898年,他获得了大量的年度补助金,最初为期十年,后来终身延长,情况大为改善。他能够为阿道夫·保罗的戏剧“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完成音乐。它于1898年2月24日进行,其引人入胜的曲调吸引了公众。该剧中的四部流行作品得分在德国出版,在芬兰畅销。当Karelia Suite于1898年11月在赫尔辛基成功演出时,西贝柳斯评论道:“音乐听起来很棒,而且画面似乎也是正确的。我认为这是我第一次成功完成任务。”

西贝柳斯最初的作品主要是室内乐,但他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是在管弦乐方面,并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他的管弦乐作品,多取材于民族史诗或民间传说。根据由芬兰民间诗歌和神话编成的史诗《卡勒瓦拉》中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交响诗《库莱尔沃》(1892,乐队与声乐)、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 (1893~1896)、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1906)等。其中《库莱尔沃》是西贝柳斯第1部成名之作,全曲共分5个乐章,故事表现库莱尔沃和一个少女相爱,后来发现这个少女竟是他幼年时失散的同胞妹妹,结果导致悲剧的结局──妹妹投水自尽,库莱尔沃也拔剑自杀。《勒明基宁组曲》也是一部颇受人欢迎的传奇曲,它包括4个部分,即《勒明基宁和少女们》 、 《勒明基宁在图奥内拉》 、 《图内拉的天鹅》和《勒明基宁的归来》 。勒明基宁是传说中生活放荡类似唐璜式的人物。在这4部传奇中以《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突出。图奥内拉是芬兰神话中的冥府,它被一条黑水河环绕,河上游着一只天鹅。乐曲在加弱音器的弦乐的背景上,突出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有如天鹅悲凄的歌声,意境幽深。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音乐风格,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在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创作的;虽然没有直接的现实政治意义,但却鼓舞了芬兰民族意识的觉醒。

1899年,是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斗争史上更加尖锐的一年。1899年1月,当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企图限制芬兰大公国的权力时,西贝柳斯开始了他的第一交响曲,当时他的爱国情绪得到了加强。他创作了童声与男声合唱《雅典人之歌》。这首交响曲在1899年4月26日在赫尔辛基首演时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但该节目还首次为男孩和男人的合唱团首演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这首歌立刻让西贝柳斯成为民族英雄的地位。另一首爱国作品于11月4日以8个画面的形式进行,描绘了芬兰历史上被称为新闻庆典音乐的剧集。它是为了支持Päivälehti报纸的工作人员而写的,该报在编辑批评俄罗斯统治后被暂停了一段时间。西贝柳斯在这一年内完成了几部富于爱国热情并给芬兰人民以鼓舞的作品。如 童声与男声合唱《雅典人之歌》、乐队组曲《历史场景》和著名的第音诗《芬兰颂》等。

这些作品中,《芬兰颂》是一部具有广泛国际声誉,为世界各国交响乐队经常演奏的名作。该曲初为一部配乐中的终曲,曾在巴黎博览会上以《祖国》为名演出过。后因沙俄禁演,不得不改名为《即兴曲》。1917年芬兰独立后才以《芬兰颂》命名。该曲以严峻深沉的引子开始,引出抒情悲叹的主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趋向高昂,充满战斗的激情;最后以充满信心的辉煌壮丽的尾声结束。这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把芬兰人民的民族苦难、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的时代精神熔于一炉,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至20世纪初,他终于辞去教学工作,除专心创作外,也应邀去过美国、英国等国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

1900年2月,西贝柳斯和他的妻子对他们最小的女儿的死感到非常难过。然而,在春天,西贝柳斯与卡亚努斯及其管弦乐队一起进行了国际巡演,在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汉堡,柏林和巴黎等13个城市展示了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他的第一交响曲的修订版)。评论家们非常有利,他们在Berliner Börsen-Courier,Berliner Fremdenblatt和Berliner Lokal Anzeiger的热情报道中为作曲家赢得了国际认可。

在1901年与家人一起去意大利拉帕洛旅行期间,西贝柳斯开始写他的《第二交响曲》,部分灵感来自莫扎特《唐·乔万尼》中唐璜的命运。它于1902年初完成,于3月8日在赫尔辛基首映,在芬兰引起了极大的影响。Merikanto认为它超出了“甚至是最大胆的期望”,而Evert Katila则认为它是“绝对的杰作”。西贝柳斯在汉科附近的Tvärminne度过了这个夏天,在那里他制作了歌曲Var detendröm(是它的梦想)以及En saga 的新版本。 1902年11月,当它在柏林被柏林爱乐乐团演出时,它确立了西贝柳斯在德国的声誉,不久之后西贝柳斯推出了他的第一交响曲。1903年,西贝柳斯大部分时间都在赫尔辛基度过了一段时间,他过度地沉迷于餐饮,在餐馆里大量买单。但是他继续写作,他的主要成就之一是Valse triste,这是他为他的姐夫ArvidJärnefelt的戏剧Kuolema(死亡)创作的六件偶然音乐之一。因为缺钱,他以低价出售了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不仅在芬兰而且在国际上迅速普及。在赫尔辛基长期逗留期间,西贝柳斯的妻子艾诺经常给他写信,恳求他回家,但无济于事。即使在他们的第四个女儿卡塔琳娜出生后,他仍继续在外工作。早在1904年,他就完成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在2月8日首次公开表演并不成功。

1903年11月,西贝柳斯开始在赫尔辛基以北约45公里(30英里)的图苏拉湖附近建造他的新家艾诺拉(Aino"s Place)。为了支付建筑费用,他于1904年初在赫尔辛基,图尔库和瓦萨以及夏季在塔林,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举办了音乐会。这个家庭最终能够在1904年9月24日搬入新家,与当地艺术界交朋友,包括画家Eero Järnefelt和Pekka Halonen以及小说家Juhani Aho。

1905年1月,西贝柳斯回到柏林,在那里指挥他的《第二交响曲》。虽然音乐会本身取得了成功,但收到了不同的评论,一些非常积极,而Allgemeine Zeitung和Berliner Tageblatt的评论则不那么热情。 11月,他第一次访问英国,他去了利物浦,在那里遇到了亨利伍德。 12月2日,他指挥了《第一交响曲》和《芬兰颂》,向妻子艾诺写信说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广受好评。1906年,在一年之后在巴黎短暂而平静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后,西贝柳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Ainola作曲,他的主要作品是《波约拉的女儿》,另一部作品是基于Kalevala。在今年晚些时候,他为Belshazzar"s Feast创作了附带音乐,并将其作为管弦乐套件进行改编。他在今年结束了一系列音乐会,最成功的是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首次公开表演《波约拉的女儿》。

从1907年开始,西贝柳斯再次沉迷于在赫尔辛基过度饮酒和用餐,他喝很多的香槟和吃很多的龙虾。他的生活方式对艾诺的健康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艾诺因为疲惫而被迫退休到疗养院。在她离开的时候,西贝柳斯决定放弃饮酒,集中精力创作《第三交响曲》。他于9月25日完成了在赫尔辛基演出的工作。尽管其更经典的方法让观众感到惊讶,但Flodin评论说它是“内部新的和革命性的”。不久之后,西贝柳斯遇到了在赫尔辛基的古斯塔夫·马勒。两人一致认为,每一部新的交响乐都让他们失去那些被自己的早期作品所吸引的人。

1907年,西贝柳斯因疑似喉癌而接受严重手术。早在1908年,西贝柳斯不得不在医院度过一段时间。他的吸烟和饮酒现在已经危及生命。1908年5月,西贝柳斯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他和妻子一起去柏林,从喉咙里取出肿瘤。手术后,他发誓一劳永逸地戒烟喝酒。这种影响激发了他在接下来几年创作的作品,包括《Luonnotar》和《第四交响曲》。

1909年,成功的喉咙手术使西贝柳斯和艾诺的家庭中重新焕发了快乐。在英国,他的作品也很受欢迎,因为他为热情的观众带来了En saga,Finlandia,Valse Triste和Spring Song。与Claude Debussy的会面进一步提供了支持。在经历了另一次平静的巴黎之旅之后,他去了柏林,在那里他得知他的喉咙手术完全成功后感到宽慰。西贝柳斯于1910年初开始制作他的《第四交响曲》,但他的资金减少也要求他写出一些较小的曲目和歌曲。 10月,他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在的奥斯陆)举行了音乐会,在那里首次演奏了Dryad和In Memoriam。他的Valse triste 和《第二交响曲》特别受欢迎。然后,他前往柏林继续他的《第四交响曲》作品,回到Järvenpää后写下结尾。

西贝柳斯于1911年初在瑞典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甚至他的《第三交响曲》也受到评论家的欢迎。他在4月份完成了《第四交响曲》,但正如他所料,凭借其内省的风格,在首次在赫尔辛基进行的评论不一致,并没有得到很热烈的回应。除了去巴黎旅行,享受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莎乐美表演之外,今年余下的时间相当平静。 1912年,他完成了他的短小管弦乐作品ScèneshistoriquesII。它于3月首次与《第四交响曲》一起演出。音乐会重复两次,热烈的观众和评论家,包括罗伯特·卡亚努斯。《第四交响曲》也在9月份在伯明翰受到好评。 1913年3月,它在纽约演出,但是大部分观众离开了大厅,10月份,在卡尔·马克举办的音乐会之后,波士顿美国人将其称为“悲伤的失败”。西贝柳斯1913年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诗歌“吟游诗人”,他于3月份在赫尔辛基向一位尊敬的观众进行了演唱。他继续为女高音和管弦乐队组成Luonnotar(自然之女)。 Kalevala的文字于1913年9月由英国格洛斯特音乐节的艾诺·阿克泰(Aino Ackté)首次在芬兰演出。1914年初,西贝柳斯在柏林度过了一个月,特别喜欢阿诺德·勋伯格。回到芬兰后,他开始The Oceanides 的创作工作,这是美国百万富翁Carl Stoeckel为诺福克音乐节委托的。在首次撰写D大调作品后,西贝柳斯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在诺福克展出了D版本,受到了好评,芬兰人和Valse triste也是如此。 Henry Krehbiel认为The Oceanides 是有史以来最美丽的海洋音乐作品之一,而“”评论说西贝柳斯的音乐是对音乐节最显着的贡献。同年在他访问美国的时候,西贝柳斯获得耶鲁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几乎同时获得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博士学位,在那里他由艾诺代理。

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西贝柳斯听说萨拉热窝的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虽然他远离战斗,但他的国外特许权使用费被中断了。为了维持生计,他被迫撰写了许多较小的作品,以便在芬兰出版。 1915年3月,他能够前往瑞典的哥德堡,在那里他的The Oceanides 非常受欢迎。在4月份制作他的《第五交响曲》时,他看到16只天鹅飞过,激励他写下结局。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他评论道。尽管他在夏季时创作交响乐的进展甚微,但他能够在12月8日50岁生日时完成。在他生日那天晚上,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进行了《第五交响曲》的首映式。尽管Kajanus给予了高度赞扬,但西贝柳斯自己对他的作品并不满意,很快就开始修改它。大约在这个时候,西贝柳斯的债务越来越深。

一年后,即1916年12月8日,西贝柳斯在图尔库展示了他的《第五交响曲》的修订版,结合了前两个版本并简化了结局。一周后在赫尔辛基演出时,Katila对这些修改非常喜欢,但Wasenius对这些变化感到不满,导致西贝柳斯再次重写。从1917年开始,西贝柳斯再次开始饮酒,这引发与妻子艾诺的争吵。他们的关系因俄国革命开始时的兴奋而得到改善。到年底,西贝柳斯组成了他的Jäger March。在1917年12月芬兰议会接受参议院宣布独立于俄罗斯后,这件作品特别受欢迎。1918年1月19日首次演出的Jäger March在赫尔辛基的好评中度过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直到芬兰内战于27日开始。一月。西贝柳斯自然而然地支持白人,但作为一名托尔斯托扬人,艾诺和西贝柳斯也同样对红军表示同情。 2月,西贝柳斯在Ainola的房子被当地的红卫兵搜查了两次,寻找武器。在战争的头几个星期,他的一些熟人在暴力事件中丧生,他的兄弟,精神病学家克里斯蒂安·西贝柳斯(Christian Sibelius)被捕,因为他拒绝为在前线受到炮弹冲击的红色士兵预留病床。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的朋友现在担心他的安全。作曲家Robert Kajanus与红卫兵总司令Eero Haapalainen进行了谈判,后者保证西贝柳斯从Ainola到首都的安全旅程。 2月20日,一群红卫兵战士护送全家到赫尔辛基。最后,4月12日至13日,德军占领了这座城市,红色时期结束了。一周后,赫尔辛基爱乐乐团为德国指挥官Rüdigervonder Goltz举行了一场致敬音乐会,西贝柳斯通过指挥Jäger March完成了这次活动。

在1919年初,西贝柳斯热情地决定改变他的形象,去除他稀疏的头发。 6月,他与艾诺一起,自1915年以来首次访问哥本哈根,成功地展示了他的《第二交响曲》。 11月,他进行了他的《第五交响曲》的最终版本的演出,接受了观众的多次欢呼。1920年,西贝柳斯将诗人艾诺·莱诺(Eino Leino)为Suomen Laulu合唱团的文本创作了地球的赞美诗,伴随着喝酒,他精心策划了他的Valse lyrique。在1920年12月的生日那天,西贝柳斯收到了63,000马克的捐款,这笔款项是Wäinö Sola从芬兰企业筹集的大笔款项。虽然他用了一些钱来减轻他的债务,但他也花了一周时间在赫尔辛基庆祝生日。西贝柳斯在1921年初享受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英国之旅。他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几场音乐会,包括第四和第五交响曲,The Oceanides,广受欢迎的《芬兰颂》和Valse triste 。紧接着,他在挪威演出了《第二交响曲》和Valse triste 。四月回到芬兰后,他在北欧音乐日献上了Lemminkäinen 的回归和《第五交响曲》。

早在1922年,在遭受头痛之后,西贝柳斯决定购买眼镜,尽管他从来没有戴上它拍摄照片。七月,他对他兄弟克里斯蒂安的去世感到悲伤。 8月,他加入了芬兰共济会,并为他们创作了仪式音乐。 1923年2月,他首演了他的《第六交响曲》。 Evert Katila高度赞扬它为“纯田园诗”。在结束这一年之前,他还在斯德哥尔摩和罗马举办了音乐会,第一次获得了好评,第二次是混合评论。然后,他前往哥德堡,在那里享受了一个欣喜若狂的招待会,尽管他到了音乐厅,过度放纵开始吃掉食物和饮料。西贝柳斯在1924年初设法完成了他的《第七交响曲》。三月,在幻想曲音乐的名称下,它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公开演出,并取得了成功。 9月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一系列音乐会上,人们对此表示赞赏。西贝柳斯荣获骑士指挥官的Dannebrog勋章十字架。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因为他最近一连串的活动使他的心脏和神经紧张,这使他他越来越依赖酒精。 1925年5月,他的丹麦出版商威廉·汉森和皇家丹麦剧院邀请他为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制作附带音乐。他在1926年3月首映前完成了这项工作。尽管西贝柳斯本人不在,但这个作品在哥本哈根很受欢迎。

西贝柳斯在创作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他的7部交响曲;这7部交响曲均为非标题性作品,代表了他在创作道路进程中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的变化;第一交响曲(1899)是按古典传统方式写成,具有史诗般的气氛;其中既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也有抒情的自然景色;全曲结束在胜利的音调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二交响曲》 (1902),标志着一种新风格的开始。全曲从忧郁神秘的气氛和烦躁不安的激情,达到宏伟庄严的凯旋结局,具有从苦难经过斗争走向光明的哲理性;《第三交响曲》(1907)只有3个乐章,是一部明朗、抒情的交响曲,充满了光明和欢乐。 《第四交响曲》 (1911)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第五交响曲(1915)是一部欢快、嘹亮而庄严的作品。作者写此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尽管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西贝柳斯在这部交响曲中却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第六交响曲》 (1923),表现出很强的克制。 《第七交响曲》 (1924)只有1个乐章,它以较为亲切温柔的音乐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欢乐——西贝柳斯的交响乐创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内在的力量和严谨的构思而独具一格。

1926年西贝柳斯的作品出现了急剧而持久的下降:在他的《第七交响曲》之后,他在余生中只制作了一些主要作品。可以说,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是The Tempest 的偶然音乐和音调诗《塔皮奥拉》。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西贝柳斯甚至避免公开谈论他的音乐。有大量证据表明西贝柳斯创作了第八部交响乐。他承诺在1931年和1932年将这部交响曲首演给Serge Koussevitzky,1933年在Basil Cameron的伦敦表演甚至向公众宣传。交响乐在纸面上存在的唯一具体证据是1933年的第一项运动的公平副本以及2011年首次发布和播放的短片段。西贝柳斯一直非常自我批评;他对他的好朋友说:“如果我不能写出比我的第七个更好的交响乐,那么它将是我的最后一个。”由于没有手稿存活,消息人士认为西贝柳斯很可能在1945年摧毁了大部分创作痕迹,在这一年里,他当然把大量的论文交送给火焰。他的妻子艾诺回忆说, 在20世纪40年代,艾诺拉有一个伟大的汽车大战。我的丈夫在洗衣篮里收集了一些手稿,并在餐厅的明火上烧了它们。卡累利阿套房的部分区域被摧毁 - 我后来看到了被拆除的页面遗骸 - 以及许多其他东西。我没有力气出现并离开房间。因此,我不知道他在火上扔了什么。但在此之后,我的丈夫变得更加平静,心情逐渐变淡。1939年1月1日,西贝柳斯参加了一个国际电台广播,其中包括他执行他的Andante Festivo。表演保留在转录光盘上,后来在CD上发行。这可能是西贝柳斯解释自己音乐的唯一幸存的例子。

西贝柳斯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1926年写的交响诗《塔皮奥拉》;在1929年以后,他的旺盛的创作活动令人不解地中断了,从这时到他去世的近30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再创作什么重要作品;对此,西贝柳斯在其晚年曾作过这样的解释:“专制和战争使我厌恶,只要想起和压迫、和捕人,就使我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20多年中未能创作的主要原因。”

从1903年起,西贝柳斯多年后一直住在农村。从1939年起,他和艾诺再次在赫尔辛基有一个家,但他们在1941年搬回了艾诺拉。战争结束后,他只回到赫尔辛基几次,他的孙子孙女和孙子孙女也在Ainola度过假期。西贝柳斯避免公开发表有关其他作曲家的陈述,但Erik W. Tawaststjerna和西贝柳斯的秘书Santeri Levas记录了他的私人谈话,他钦佩理查德·施特劳斯并赞赏巴托克·贝拉和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是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作曲家。在20世纪50年代,他推广了年轻的芬兰作曲家埃诺约哈尼·劳塔瓦拉。在1955年他的90岁生日,广受欢迎,尤金·奥曼迪下的费城管弦乐团和托马斯·比彻姆爵士领导下的皇家爱乐乐团都演奏了他的音乐。Tawaststjerna讲述了与西贝柳斯死亡有关的轶事:他从习惯性的早晨散步回来。令他兴奋的是,他告诉他的妻子艾诺,他看到一群起重机正在逼近。 “他们来了,我年轻的鸟儿,”他喊道。突然,其中一只鸟从地层上脱落,在艾诺拉上空盘旋一次。然后它重新加入了鸟群继续它的旅程。 两天后,即1957年9月20日,91岁的西贝柳斯因为脑溢血死于艾诺拉。在他去世时,由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执导的《第五交响曲》正在赫尔辛基演出。他被埋葬在Ainola的花园里。另一位着名的芬兰作曲家海诺卡斯基在同一天去世。在西贝柳斯去世后,他的妻子艾诺继续在那里住了12年,直到她于1969年6月8日去世,跟他的丈夫埋在了一起。

西贝柳斯是继爱德华·格里格之后,北欧乐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受到芬兰人民的极大崇敬,从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每年举行一次“西贝柳斯音乐节”,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都前来参加演出活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以西贝柳斯命名。

西贝柳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选择居住在乡村,靠政府的年金过着舒适的创作生活。46岁(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术。61岁(1926年)后,基本停止了创作活动,其原因成为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人物评价

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阿诺德·巴克斯,格兰维尔·班托克,约翰·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阿诺德·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

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

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类似管钢琴,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

作品赏析

芬兰颂

芬兰最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人西贝柳斯。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1]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后来,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 后来,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第一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E小调,OP.39,作于1898—1899年,1899年4月26日在赫尔辛基首演。此曲未显示西贝柳斯的个性,更多受柴科夫斯基影响。却不失为是一首很有味道的作品。共4个乐章:

1.不太快的行板,导人部,独奏单簧管奏哀怨又带有冥想的旋律,成为重要动机,由单簧管微弱的表现引人快板主部。先在第二小提琴节奏上,第一小提琴奏G大调第一主题,中提琴。大提琴以模仿作答,双簧管。低音号、圆号将其扩大,长笛、小提琴、小号推向高潮。然后在弦乐与竖琴升C小调和弦上,长笛、圆号奏安详的动机过渡后,双簧管奏升F小调第二主题,木管以对位缠绕。这种优美被低音所奏短小的动机破坏,最后以弦乐拔奏尖锐的3个B音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幻想性地发展各动机,单簧管先以B大调奏导人部动机,以G小调、E小调转调发展;2把小提琴以升G小调奏第二主题,各乐器接替形成充满不安的低音弦乐的半音阶性动态后,第一主题后半部旋律以G人调出现。进人再现部后,第一主题以G大调,第二题以E小调再现。管乐以断奏奏E小调叠句后,进人结尾部,以E小调和弦结束。

2.不太慢的行板转广板,降E大调。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先在圆号和单簧管和弦支持下,奏抒情的民歌主题,速度减慢后,以卡农进行G小调旋律,形成高潮。主题旋律大提琴回想后,4把圆号以降A大调奏新旋律,木管应答后,圆号用慢板再现主题,小提琴、大提琴以降E小调奏悲歌。转为降C大调,在乐队狂热发展中,以主题动机推成高潮,减速后,以降E大调再现主题而结尾

3.谐滤曲,快板、C大调,三段体。在中提琴、大提琴拨奏上,小提琴奏主题,木管以快速音群对比作答,轻快的C大调旋律有第二主题功能。长号与木管对话后,由广板而进人E大调中段,中段有巧妙的和弦处理,圆号与长笛对话,回归C大调谐谑曲,第二主题以C大调重现,在粗野的狂热中快速结束。

4.终乐章,幻想曲似的,行板转极快的快板。导人部行板先奏情意绵绵的E小调旋律,此旋律来自导人部动机,但把它改变成灰暗的悲剧性。2支长笛奏优雅的旋律,低音弦的叹息加定音鼓引出快板主部。木管奏E小调主题,弦乐奏另一主题,两个主题以木管表达为中心发展,形成高潮后转行板。在C音上持续,小提琴奏充满表情的C大调旋律,充满憧憬。铜管接替后,向抒情高潮发展,快板主题作赋格发展,乐队咆哮后,回复行板,形成B大调颂歌,最后以E小调和弦结束。

第二交响曲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完成于1902年,虽然有受到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也是D大调,而且配器几乎相同)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影响,但西贝柳斯在音乐语言上,却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尤其偏好踏步一般的旋律架构和音阶和声,赋予音乐一种明显的庄严感。就情感层面而言,《第二交响曲》和其他交响曲截然不同,乐曲中洋溢着变化多端的芬兰民族精神,能快速地在乐观和悲观两极之间转化。

第一乐章的田园心境很快地变得混乱。旋律有些只是零星的音符,而不是成熟圆满的主题,似乎是杂乱地攀升,又散乱地消失。在漫无章法的背后,是微妙连贯的承续,乐章的所有内容若不是来自两个在开头以弦乐与木管奏出的重复音符主题,就是来自木管和铜管的沉思。而在回到一开始那种轻柔温和前,有一段波澜壮阔的高潮。在行板乐章,西贝柳斯在两个相竞争的不同调性主题之间,制造强烈的冲突。第一个主题以挽歌般的d小调(表情标示为“悲哀地”),以八度音的巴松管配合忽隐忽现的低音大提琴拨奏,而木管和铜管则制造攀升的高潮;第二主题是弦乐二部演奏的虚无飘渺的升F大调,传递出一种柔和、怯懦的精神,充满痛苦与救赎的希望。西贝柳斯的手稿原就标明了死亡和基督这两个主题,但乐章到结尾时仍充斥着混乱,而且缺乏慰藉,似乎意味着胜利者仍是“死亡”。

谐谑曲乐章表现出机关枪一般的弦乐装饰音,因而产生显著的活力。虽然三重奏中木管充满田园风味的主题大多以重复的单一音符为主,但却代表极强烈的对比。依循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先例,直接经由华丽装饰音的桥梁,导入终乐章;该乐章传承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在单调的节奏上配以恢宏的旋律,使D大调从沉重的d小调中脱颖而出。西贝柳斯再次像贝多芬那样,重现转调的乐句。因此,大调的胜利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之后他以赞美诗般的旋律来总结全曲。这是西贝柳斯最后一次的仿古之作,在后来的作品里,他将专注于追求形式上的简洁,以及使这首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别具特色的自我表现方式。 

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OP.47,作于1903年,修改于1905年。1903年版1904年2月8日由诺瓦切克(Novacek)主奏首演,1905年版该年10月19日由哈里尔(Karl Halir)主奏首演。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第一、二小提琴先分成四个声部,奏1)小调主和弦,主奏小提琴奏哀伤的第一主题,单簧管模仿主题开头后,主奏小提琴再将主题动机加以发展。呈示华丽动态、18世纪风格短小华彩后,单簧管以扩大五度下降动机结束第一主题部。在定音鼓持续D音上,先由大提琴、低音管为第二主题铺垫,低音管才呈示完整的第二主题,单簧管模仿,主奏小提琴予以对位。主奏小提琴奏降E大调上行琶音后转为降D大调,复弦奏第二主题,单簧管、低音管、中提琴对位。进入很快的快板,在木管与低音弦乐和弦上,小提琴齐奏降B小调第三主题,变为长笛柔和旋律后,由单簧管承接。主奏小提琴再出现转为确实的中板,G小调,华丽地展开华彩。然后再现前面三个主题,变为中庸的快板,低音管先以G小调奏第一主题,主奏小提琴承接。第二主题先由单簧管再现转为D大调,主奏小提琴承接发展终止于单簧管、低音管、中提琴予以对位。转为活泼的极快板,中提琴先以D小调再现第三主题,主奏小提琴装饰后,以第一主题动机而成尾奏,以八度音程奏华彩的开头快速音群,以强力主和弦结束。

第二乐章:很慢的慢板,降B大凋,浪漫曲表情,自由的三段体。单簧管奏导入动机,双簧管承接,主奏小提琴奏主要主题,弦乐予以装饰。第一段以降B大调结束后,中段弦乐奏导入部动机,长笛、小号变形模仿,再产生新的旋律,构成三重交错。第三段重现发展第一段。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回旋曲式。在定音鼓与低音弦乐节奏上,主奏小提琴呈示回旋主题,高八度反复后,主奏小提琴把顽固音型发展成快速音群,经降B大调、G小调,在D大调属七和弦结束回旋主题。第一、二小提琴、大提琴齐奏G小调第一插句,圆号持续D音与弦乐震音将这个上题分化,主奏小提琴以三连音型向前发展,单簧管以强音奏回旋主题动机,引出回旋主题再现。单簧管以D小调再引出第二插句,主奏小提琴以泛音对应,合奏再现回旋主题,主奏小提琴华丽地发展,第二插句缠绕后发展至高潮变为D大调。主奏小提琴以复弦奏跳跃的旋律,小提琴群与中提琴以齐奏反复第一主题节奏动机,圆号与低音弦乐反复节奏尖锐的D音后,华丽地结束。

著名作品

《芬兰颂》—西贝柳斯的代表作;

7首交响曲,其中第2号交响曲 (西贝柳斯)(英语:Symphony No. 2 (Sibelius))为最常演奏;

《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英语:Violin Concerto (Sibelius))》,唯一的协奏曲,但亦是一首非常热门的音乐会曲目;

《卡累利亚组曲(英语:Karelia Suite)》;

《蓝敏凯宁组曲(英语:Lemminkäinen Suite)》,当中的《图翁内拉的天鹅》以英国管作为独奏乐器而经常被单独演奏;

《忧郁圆舞曲(英语:Valse triste (Sibelius))》,选自剧乐《库欧雷马》,与《图翁内拉的天鹅》一样,常被单独演奏;

《波赫约拉的女儿》;

《塔皮奥拉(英语:Tapiola (Sibelius))》,西贝柳斯封笔的最后主要作品。

让·西贝柳斯

查看详细关系图让·西贝柳斯关系图谱

音乐

西贝柳斯的创作重心是管弦乐作品。他善于使用管乐器营造出阴郁,幽森的气息,令人联想到芬兰的自然风景,同时也善于表达雄壮,恢弘的音乐效果。虽然许多人将他归类在民族乐派下,在音乐语言上,基本上呈浪漫主义风格,但后期部分作品的和声有所突破。西贝柳斯是一位较为保守的作曲家,其优秀作品虽然数量较多,水准也很高,但大部分其他作品,特别是非管弦乐作品则多数属于沙龙音乐性质,意义不大。

轶事

一款著名的作曲软件“Sibelius(英语:Sibelius (software))”以西贝柳斯的姓氏命名。

参见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西贝柳斯纪念碑

西贝柳斯音乐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让·西贝柳斯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芬兰颂芬兰最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人西贝柳斯。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
· 让·西贝柳斯是怎么样一个人?他对世界音乐有什么影响
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 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历史马丁·韦格柳斯(芬兰语:MartinWegelius)1882年在个人倡议下建立了这所学校,当时名为赫尔辛基音乐学校(芬兰语:HelsinginMusiikkiopisto)。当时是参照中欧音乐学院的模式,其教育方式是传统的师徒关系。学校在1924年改名为赫尔辛基音乐学院(芬兰语:Helsinginkonservatorio),在1939年改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芬兰语:Sibelius-Akatemia)。1885-1889年西贝柳斯曾在该院学习,1890年代曾在该院执教。1980年学院转为国立高校。1983年设立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库奥皮奥分校,1991年设立塞伊奈约基分校。1998年成为一所大学。2013年学院和其它两所艺术类大学合并成立赫尔辛基艺术大学,从此学院称为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系和专业学院设有两个系,数个专业。古典音乐系音乐教育、爵士乐和民间音乐系
· 让·西贝柳斯: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年(乙丑年)12月8日-1957(丁酉年)年9月20日),又译西贝流士,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让·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Hämeenlinna),西贝柳斯9岁起学习钢琴,14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他曾希望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
· 让母让兄让子的“三让”皇帝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四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睿宗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后来他被封的亲王爵位还有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初名旭轮,后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时改名为旦。后来,他的名字在“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几次改名,凡是改名为轮时,就是他背运的时候;在改名旦时,就是时来运转的时候。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