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安石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2
转发:0
评论:0
生平王安石父亲为都官员外郎王益。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写文章时动笔如飞,看到的人皆佩服其精妙。19岁前的王安石随父四处游历,接触社会现实,深深了解民间疾苦。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第四名,签书淮南判官,去鄞县当知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嘉祐二年(1057年),任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嘉祐三年十月下旬,被召回京师。嘉祐三年(1058年),朝廷委派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在就任之后,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宋神宗久慕其名。熙宁变法时,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为三不足之说。天变不足畏,即人间不关天,带唯物主义色彩。祖宗不足法,强调社会在变革发展。人言不足恤,不必在意保守派。王安石能得到神宗的顾眷,其实内因不外乎其曾外任二十余载,所至咸...

生平

王安石父亲为都官员外郎王益。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写文章时动笔如飞,看到的人皆佩服其精妙。19岁前的王安石随父四处游历,接触社会现实,深深了解民间疾苦。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第四名,签书淮南判官,去鄞县当知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嘉祐二年(1057年),任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嘉祐三年十月下旬,被召回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朝廷委派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在就任之后,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宋神宗久慕其名。熙宁变法时,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为三不足之说。天变不足畏,即人间不关天,带唯物主义色彩。祖宗不足法,强调社会在变革发展。人言不足恤,不必在意保守派。王安石能得到神宗的顾眷,其实内因不外乎其曾外任二十余载,所至咸以干练闻。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在中央设立改革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法;改革科举制度,不再注重诗词歌赋;改革官制,加强尚书省实权,裁冗官;改军制,进行火器开发,推行保甲制度,注重练兵。熙宁三年(1070年)升任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派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用兵西夏,发动“熙河战役”,收复了河湟(青海省东北部)失土,对西夏战争转守为攻。

变法一开始就遭到官僚和地主的强烈抵制,在政府机构改革推行难度大,又急于求成,地方官员带抵触地执行,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旧党首领司马光去信,希望王安石不要一意孤行,停止变法。王安石在回信中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元末人仓促修《宋史》,遂谓:“于是吕公著、韩维,王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慈圣、宣仁两太后也在宋神宗前哭说:“王安石乱天下。”而他也用人不善,阵脚不稳。终在1074年、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

宋神宗死后,原反对派首领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从此新旧党争不断。变法失败后,司马光的行动对他打击很大,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元祐元年,王安石在江宁府的半山园去世,宋哲宗赵煦追赠王安石为太傅,并命中书舍人苏轼撰写《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有遭逢贬谪的人。

名人轶事

王安石

  王安石所作七言绝句《元日》。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王安石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署名苏洵但普遍认为是伪作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轼和王安石有不少过节,王安石喜好“语不惊人死不休”,苏轼于其生时每逢佳时必定作文讥讽,奉司马光之命写的祭文倒全是溢美之辞,颇有水之皮相非骨相。刘贡父要王安石掘一八百里大坑把梁山泊颠过来。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如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不像苏东坡只会卖不存在的苏小妹给秦观。

王安石认为吃饭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吃。某次他的妻子煮了一道菜给他吃,他马上就吃完了,妻吴氏(妻妹以王安石夫妇的主张嫁给苦吟诗人王令)以为他喜欢这道菜所以天天煮,王安石也天天吃从无怨言,某天王妻忍不住询问王安石天天吃同一道菜不腻吗,王安石竟回答“我只想赶快吃完饭去办正事,从没注意吃了什么下肚。”有些人竟然认为王安石既无生活情趣也不注重仪表又喜出狂言,是彻头彻尾的怪人,对他而言普天之下除了读书跟办公之外没有重要的事情。

年表

查证南宋李焘(唐吴王恪之后、仁寿人)《续资治通鉴长编》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评价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

北宋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

同朝的张方平在《文安先生墓表》记:“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欧阳修亦已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先生。先生曰:‘吾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

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朱熹多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

南宋至晚清

王安石本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其人亦被旧党标上“变乱祖宗法度,”,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

南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罢去王安石配享神宗太庙的资格。南宋理宗时期盖棺论定王安石为“万世罪人”。编于南宗的话本小说《坳相公》称“我宋元气皆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宋朝之后官方定论。

明太祖朱元璋对王安石变法深恶痛绝:“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清康熙也认定王安石为亡国之臣、千古罪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称王安石“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充分肯定了其私德,把变法失败归于用人不当、属于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锜、章衮,入清后有颜元、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杨慎对王安石的偏狭评价为“古今第一小人”。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之说是“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如蔡上翔以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南渡以后,元佑诸贤之子孙,及苏程之门人故吏,发愤于之祸,以攻蔡京为未足,乃以败乱之由,推原于荆公,皆妄说也。其实徽钦之祸,由于蔡京。蔡京之用,由于温公。而龟山之用,又由于蔡京,波澜相推,全与荆公无涉。”

他们给王安石以高度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们大都是南人,对王安石的褒扬,其中有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的传统;其二,颜元、龚自珍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与他们和王安石有着相近的思想理路分不开。

晚清到现代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他们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精神。例如梁启超专门写了《王安石传》称其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以后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在民国时期有所推广。

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认为当时北宋经济发展水平高,“企图作现代性的改革”,然而因为文化和政治的原因,最终没有能完成转变。 

参考书目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宋朝

《宋史·王安石》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杨仲良宋朝

《临川集》王安石宋朝

《王荆公》梁启超清末民初上海广智书局1908年1909年

《王安石》邓广铭三联书店1953年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台北联经1996年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王安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安石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的缺陷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成效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结果熙宁六年(1073年)大旱,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告诉皇上说旱灾是王...
· 王安石小传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他的父亲王益,最初字损之,后来改字舜良。母亲吴氏是王益的第二任夫人,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生王安石。幼年的时候,王安石跟随着在韶州(宋朝的韶州,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广东省韶关市)做官的父亲,十六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宋朝的首都汴京(今开封)听候新的任命。十九岁时,他父亲死在江宁府(地处今天的南京市)通判官的任上。二十一岁,王安石中进士,被朝廷派往扬州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也就是在扬州地方长官身边做一名幕僚,这是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按照过去的制度,王安石作为进士第四名,在做了一任判官后可以向朝廷献上文章,要求考试得到馆职。馆职在京城工作,最有机会接近上层,是飞黄腾达的捷径,许多人求之不得,但王安石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要求到地方上工作。二十七岁时,王安石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他在鄞县知县任上工作四年,任期满了以后,回到京城等待分配。第二年,...
· 王安石变法_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变法历时16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
· 王安石名言名句
王安石名言名句王安石名言名句1.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2.种种春风吹不长,星星明月照还稀。3.忠者不饰行以侥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4.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5.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6.人生乐在相知心。7.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8.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9.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10.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11.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12.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13.苍苍柏与松,浩浩山风吹。14.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15.才之用,国之栋梁也。16.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17.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18.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19.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20.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 王安石和他的变法王安石的老婆是谁?
人们认识王安石,大多数都源于中学语文课本,对于此人大家第一印象都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大文豪,诸如三苏、欧阳修等人,而王安石能在此处占有一席之地,确有其过人之处。不过除了文学家这一标签,凡是学过历史,或者是说对于历史极为感兴趣的人,就一定不能忽略王安石身上的另一个标签,那就是改革家。王安石以及他发动的王安石变法,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是在宋神宗继位之后的熙宁年间,由王安石发动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到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历时十六年,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轰轰烈烈的开始,最后却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当时的北宋周围,强敌环饲,北宋就像是一块肥肉,被放在虎狼的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