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陶渊明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3
转发:0
评论:0
人物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庐山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像人物生平早年生活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第四女。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虽然陶...

人物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庐山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像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第四女。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虽然陶渊明的幼年生活贫困,但他仍勤于学习,对于诸子百家群书都有所涉猎。

仕宦生涯

陶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及彭泽县令等职,后因与上层失和,毅然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 ,回家(从此时开始“五斗米”成为生活必需花费的薪资的代名词),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

隐居生活

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如著名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等。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其生前好友颜延年为其作诔文《陶征士诔》。

人物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文学成就

诗文作品

梁昭明太子萧统搜求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传、序。

五言诗:《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桃花源》并序(序被通称为《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责子》、《述酒》、《蜡日》、《杂诗》十二首、《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挽歌诗》三首等。

辞赋

陶渊明

 颐和园长廊彩绘:渊明爱菊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并序。

《五柳先生传》、《晋古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员文》、《自祭文》。

小说

成书于南朝的志怪小说《捜神后记》十卷旧题为陶潜撰。鲁迅认为“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盖伪托也”。

伪托

北齐阳休之编陶潜集十卷中收入《五孝传》、《四八目》。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指出《五孝传》、《四八目》是伪托。

艺术风格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文学影响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且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陶渊明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遗世独立的气节,朴实自然的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影响大而深远。个性分明,情感真挚,平淡质朴,不大用典,简洁含蓄,“质而实绮,臞而实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观写意,杂有儒、道各家思想。除了传统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诗歌“通篇浑厚,难以句摘”,不致力于锤炼,写来天真自然,是浪漫的自然主义之最高表现。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锺嵘《诗品》虽列之为中品,却推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世对陶诗评价甚高,唐宋以后对陶诗更推崇备至。认为其诗“其源出于应璩”。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文选》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录较多的作者。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又云:“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五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且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性诗人孟浩然非常崇拜陶潜,风格与其极为相似。

轶事典故

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

子嗣

陶渊明有五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曾于《责子诗》中感叹:“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另有女儿数名。

后世纪念

墓地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五柳广场

陶渊明

陶渊明雕像

位于重庆市酉阳桃花源二酉山五柳广场,设置有一雕塑,重200吨,净高9.9米,底座1.28米,总高度达11.18米,陶渊明雕像现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桃花源景区景点之一,雕像是采用江西省星子县的芝麻白花岗石为原材料,在当地加工而成,总耗材500吨,由江西省星子县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此进行安装。世界上最高的陶渊明雕像,比陶渊明故乡江西省星子县陶渊明雕像还高出1.28米,成为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的标志性景点。

纪念馆

陶渊明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的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祠。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侧配有厢房。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 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陶渊明简介资料陶渊明的资料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
·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365一427)是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曾任彭泽县令,但只作了八十多天,便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归隐,躬耕自资。以诗酒为乐,隐居二十余年。《陶渊明集》一书,共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一百四十二篇。其中诗以五言为主,主要作品有《读山海经》、《咏荆轲》、《归国田居》、《饮酒》、《杂诗》等,具有清新的风格和恬淡的意境。陶渊明首先将诗的题材扩展到农村日常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旷达的心境,开创了田园文学的新领域。其中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另外,所收十余篇辞赋散文亦颇具特色。《归去来辞》写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高洁的志趣,被欧阳修推为晋代最好的作品。《桃花源记》以丰富的想象力,构想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读后令人神往。
·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365一427)是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曾任彭泽县令,但只作了八十多天,便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归隐,躬耕自资。以诗酒为乐,隐居二十余年。《陶渊明集》一书,共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一百四十二篇。其中诗以五言为主,主要作品有《读山海经》、《咏荆轲》、《归国田居》、《饮酒》、《杂诗》等,具有清新的风格和恬淡的意境。陶渊明首先将诗的题材扩展到农村日常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旷达的心境,开创了田园文学的新领域。其中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另外,所收十余篇辞赋散文亦颇具特色。《归去来辞》写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高洁的志趣,被欧阳修推为晋代最好的作品。《桃花源记》以丰富的想象力,构想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读后令人神往。
· 《陶渊明集》
陶渊明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一个诗人的身分被载入文学史的。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1]陶渊明集简介《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陶渊明集版本北齐阳休之编《陶渊明集》十卷宋征士〈陶潜集〉九卷旧唐书经籍志录陶渊明集五卷本,目录已失。陶渊明集刻本宋绍熙三年曾集本;上海广智书店影印。宋淳佑元年汤汉注本四卷,清乾隆年间拜经楼从书吴骞刻本。明正德何孟春注本十卷毛晋汲古阁本《陶渊明集》十卷焦f本八卷清《四库全书》本八卷,根据昭明太子萧统本。清道光陶澍集注本十卷。梁启超评清道光陶澍集注本十卷:“博证诸家,考证最精”。编排:卷首:《陶征士诔...
· 陶渊明集
版本北齐阳休之编《陶渊明集》十卷宋征士〈陶潜集〉九卷旧唐书经籍志录陶渊明集五卷本,目录已失。刻本宋绍熙三年曾集本;上海广智书店影印。宋淳佑元年汤汉注本四卷,清乾隆年间拜经楼从书吴骞刻本。明正德何孟春注本十卷毛晋汲古阁本《陶渊明集》十卷焦竑本八卷清《四库全书》本八卷,根据昭明太子萧统本。清道光陶澍集注本十卷。梁启超评清道光陶澍集注本十卷:“博证诸家,考证最精”。今学者公认“五孝传”、“圣贤群辅录”是后人伪托。上海涵芬楼李公焕笺注本十卷参考文献梁启超《陶集考证》;《饮冰室专集之九十六》,《饮冰室合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