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康熙字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6
转发:0
评论:0
历史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下诏始修《康熙字典》,由张玉书任总阅官、陈廷敬辅助,另有史夔、吴世焘、万经、刘岩、周起渭、蒋廷锡、汪漋、励廷仪、张逸少、赵熊诏、涂天相、王云锦、贾国维、刘灏、梅之珩、陈璋、陈邦彦、王景曾、凌绍雯等二十八人任纂修官。康熙五十年张玉书病逝、贾国维因“行止不端”被革职,刘岩亦因《南山集》案被“革职佥妻,流三千里”,陈廷敬于五十一年四月逝世,五十二年凌绍雯、史夔先后辞世,五十三年周起渭去世。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颁行,历时六年。《康熙字典》共载47,035字目,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3卷,以214个部首分类,一一列出《广韵》、《集韵》、《韵会》、《唐韵》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反切”、“直音”两种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多引《尚书》、《孟子》、《庄子》、《荀子》、《世纪》、《左传》等经、史、子、集之书为证。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

历史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下诏始修《康熙字典》,由张玉书任总阅官、陈廷敬辅助,另有史夔、吴世焘、万经、刘岩、周起渭、蒋廷锡、汪漋、励廷仪、张逸少、赵熊诏、涂天相、王云锦、贾国维、刘灏、梅之珩、陈璋、陈邦彦、王景曾、凌绍雯等二十八人任纂修官。康熙五十年张玉书病逝、贾国维因“行止不端”被革职,刘岩亦因《南山集》案被“革职佥妻,流三千里”,陈廷敬于五十一年四月逝世,五十二年凌绍雯、史夔先后辞世,五十三年周起渭去世。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颁行,历时六年。《康熙字典》共载47,035字目,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3卷,以214个部首分类,一一列出《广韵》、《集韵》、《韵会》、《唐韵》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反切”、“直音”两种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多引《尚书》、《孟子》、《庄子》、《荀子》、《世纪》、《左传》等经、史、子、集之书为证。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

《康熙字典》字义下列有该字的不同音切和意义,除僻字僻义外都引录书证。清代法律规定,凡读书人策应科举考试,书写字形必须以《康熙字典》为正误标准,因此,该书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成书之后,流行极广,至今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语文工具书。

版本

《康熙字典》有清代的木刻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几种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曾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以供参考。

乾隆年间,王锡侯著《字贯》一书,第一次指出了《康熙字典》在引证、释义等方面的缺点,然因对皇帝私名未做避讳缺笔处理,照大逆律处斩,其著作也被付之一炬。至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奉皇帝之命,著《字典考证》校正了部分《康熙字典》引书方面的错误,当中引用书籍字勾讹误共2588条。日本明治初期学者渡部温著有《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查出错误达11,700多条。

康熙字典

道光七年(1827年)重刊版

康熙字典

20世纪初广益书局版

康熙字典

2005年香港中华书局版

康熙字典

2007年北京中华书局版

价值及影响

中国古代第一部收字最多、规模最大、价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汉语字典,实属中国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辞书编纂史具重大意义。

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字典”命名者。

收字宏富,收字量超过以前任何字书。

音切、字义和例证搜罗较丰富,注有出处。

注意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和词义的辨析。

对以前的字书既有承继,亦有发展。

参考这本字典能协助资讯科技界去编制中日韩越统一表意文字及统一码字体,有助现代出版业及电脑字型发展。

衍生字形与类汉字的发展

汉字总码(Unihan汉字国际码):共收汉字与类汉字74617字(2012),较《康熙字典》原有的47035字几乎多了一倍。包括中日韩越等各种形式的汉字与类汉字,其中类汉字包括越南字喃、日本和制汉字(与假名相对的真名Mana)、朝鲜汉字特殊字形。除此之外《康熙字典》中收录的部首偏旁也被单独编码。

目录

御制序

凡例

等韵

总目

检字

正文

子集

上:一丨丶丿乙亅二亠

中:人

下:儿入八冂冖冫几凵刀力勹匕匚匸十卜卩厂厶又

丑集

上:口囗

中:土士夂

下:夊夕大女

寅集:

上:子宀寸小尢尸屮

中:山巛工己巾

下:干幺广廴廾弋弓彐彡彳

卯集:

上:心

中:戈户手

下:支攴文斗斤方无

辰集:

上:日曰月

中:木

下:欠止歹殳毋比毛氏气

巳集:

上:水

中:火爪父爻爿片牙

下:牛犬

午集:

上:玄玉瓜瓦甘生用田疋

中:疒癶白皮皿目矛矢

下:石示禸禾穴立

未集:

上:竹米

中:糸缶网羊羽老而耒耳聿

下:肉臣自至臼舌舛舟艮色

申集:

上:艸

中:虍虫

下:血行衣襾

酉集:

上:見角言

中:谷豆豕豸貝赤走足身

下:車辛辰辵邑酉采里

戌集:

上:金長門

中:阜隸隹雨青非面革韋韭音

下:頁風飛食首香

亥集:

上:馬骨高髟鬥鬯鬲鬼

中:魚鳥

下:鹵鹿麥麻黃黍黑黹黽鼎鼓鼠鼻齊齒龍龜龠

补遗

备考

后记

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读康熙字典心得
佘人示^――读康熙字典心得今天邵陵佘氏子孙口传心记说:自己的先祖是五六千年前的人皇氏,四五千年前的先祖做示(音oqi)官,为黄帝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礼,观天垂象,见吉凶,示神事,以示为氏。三四千年前太康失国,当局不让先祖做示官了,先祖便率族进驻北方,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一带发展。于是先祖找族众商议我们今后以甚么为氏:欲以人为氏,而恐背其君。欲以示为氏,而恐忘其亲。结果合“人示”为佘氏。两三千年前西周当国时先祖南进代州雁门发展。唐初先祖朝奉公宦游湖南邵陵创业,于今约一千四百余年。不独有偶,遵义佘氏子孙,口传心记自己的先祖姓氏来源,从人皇氏至得佘氏与邵陵佘氏如同一辙,他们的先祖从雁门出来,先后宦游新郑、南昌。明末清初,先玉公宦游遵义,隐居于遵义白马,于今约四百余年。今有网友说古有岂姓无佘姓。岂音qiˇ上声,我连想到佘姓先祖曾姓示。示音歧qi′阳平声或o′阳平声。示又音视shiF去声。我读《...
· “康熙字典”与陈廷敬
皇城相府是一处明清两代修建起来的城堡式建筑群,它始建于570年前的明代宣德年间,到清代康熙盛世时形成了今日的格局。皇城相府是一处官僚巨宅,巨宅中走出来的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数清代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陈廷敬。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陈廷敬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篡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文化典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
· 康熙皇帝的书法作品简介康熙与《康熙字典》
康熙爷不仅仅有治国之才,康熙书法也是为后人称道。康熙的一生有很多书法作品,他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反应其政治思想的。康熙从小就喜欢书法,只是一直没有系统的练习过,直到他二十多岁,江山稳定了之后,他才开始认真的练习书法。一开始,康熙帝在宫里开设了,专门给皇帝学习的“百家讲坛”,皇帝听的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故事,然后他就问别人,自己要不要也学习学习书法什么呢,人家就跟康熙说,君王不需要学这个书法,写个差不多就行了,君王要并不需要这种“儒雅”气。后来三藩之乱平叛之后,康熙帝意识到,还是要儒雅一点好,于是就让翰林院的人经常作诗作文的呈上去给他看看,方便他自己研究学习。后来由于他底下的大臣们都是糙汉子,他问他们关于文学方面的问题,这些人回答不上来,康熙就特地去找了两个比较有文化的,陪在自己左右。康熙书法和诗文经常向这两位请教,后来干脆安排这两人住在宫里,以供他随时咨询。他的这些行动也表明了他越来越尊重儒家学...
· 如何评价《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陈廷敬的为政举措!
陈廷敬是清朝官员,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康熙帝的老师。他生于公元1639年,去世于公元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原名陈敬,因为进士及第时,榜上有两个“陈敬”,所以顺治帝为他改名陈廷敬。清顺治十五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为官清正廉洁,曾经多次上书批判当时贪污行贿成风的官场风气,并向康熙帝建议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杜绝贪污,得到康熙帝的采纳。在抨击贪污之前,他本人就一直坚守廉洁。不管官做到多大,都严格约束家人,严纪律人。陈廷敬刚刚当上吏部尚书,就对家人下了死命令。以后但凡有贪污行贿,想要走后门之人前来求见,通通都要将他拦在门外,决不允许这样的人进门。到礼部尚书任上时,就对部下点明,若有部署请求委托之事,都需要断绝,这个规矩从我这儿开始。扬州八怪的金农赞曰:“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陈廷敬为官之时...
· 一代名相陈廷敬:主编《康熙字典》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
?久没看电视剧了,今日打开突然发现,有一部《一代名相陈廷敬》正在热播中,这真让人很是欣慰,认真地看了几集后感觉还好,虽然说它是正剧有些勉强,但毕竟没有如《一代廉吏于成龙》那样,让陈廷敬也来点武功比划几下,其中的台词乱象也真还不多,怎么也算是让国人大致了解了陈廷敬其人吧。其实,说他是名相,稍稍有些不是那么太准确,明清两季,自胡惟庸之后,就再无丞相了。清朝根本就从没设置过宰相一职,这个称呼只是民间或戏说之言,如那”宰相刘罗锅”及李鸿章的“宰相合肥天下瘦”一般,但在当时私下,还是有这一尊称,比如索额图被称为索相,但毕竟是不能当作官方之称谓的,至于陈廷敬在私下是否被人称为“陈相”,就不知道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不会的,因为,从陈廷敬一生来看,虽然他是康熙之重臣,但似乎从来也没有达到康熙朝权相之地位,无论是康熙前期的辅政四大臣,还是中期的索额图和明珠,抑或是晚期的张廷玉等,陈廷敬最多只能算康熙所倚重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