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
历史

撒马尔罕北部的粟特人壁画
粟特没有发展成统一的帝国,长期受强邻控制,先后臣属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康居、月氏、贵霜、嚈哒等。
公元前
前5世纪时,粟特人受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曾参与攻加希腊的战争,同时由畜牧趋向定居和务农。 前3至前2世纪时,粟特受希腊统治,各地区开始独立发展,在索格底亚那的绿州上,聚集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城邦,粟特人成为商人、教士、士兵,分布于远方。
1至6世纪

中国北齐时的粟特人浮雕
4世纪后半,匈人杀死粟特统治者,夺取土地。约在509年,嚈哒统治粟特,其后暴君阿布鲁伊统治布哈拉,粟特人向求助,军前来击败阿布鲁伊。560年代,和萨珊波斯击败嚈哒,瓜分其领土,粟特地区归于。任命粟特人为官员,协助治理汗国。两国关系有如同盟,而非宗主与属国,可汗并把女儿嫁与康国国王。 在西汗庭中,一般由粟特人掌管文书。
粟特并不强大,在3-8世纪时,却是中亚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是河中地区的领袖。 粟特诸国中,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康国最大,此外有布哈拉的安国、苏对沙那的东曹国、劫布呾那的曹国、瑟底痕的西曹国、弭秼贺的米国、屈霜儞迦的何国、羯霜那的史国、赭时的石国等等。不同时期,诸国或有分合,合称昭武九姓。粟特诸国中康国最强,常是其他各国的代表。
7世纪及以后
658年唐朝灭西汗国,在粟特地区设立羁縻州府,粟特各国的宗主权转归唐朝,名义上臣服,东则仍时常来掠夺甚至占领城市。 7世纪后半,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向粟特进兵,8世纪时占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712年签订撒马尔罕条约,确定阿拉伯人在粟特地区的霸权。 720年代,粟特人起义,遭受,大量迁离,739年阿拉伯人与粟特缔结条约,粟特人许多归国。 其后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捕捉安国国王,掳掠其国,751年,粟特诸国联合阿拉伯军队在怛罗斯战役大败唐军。 750年代开始,粟特人开始皈依回教,几十年后终于化,粟特统治者权力衰亡,到10世纪,粟特原有文化也被遗忘(被黑汗王朝化)。
语言文字
粟特语是伊朗语族东伊朗语的分支,文字用阿拉姆语的一种变体,通称粟特文。 粟特语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语言,在6世纪后半,也成为的官方语言。 粟特人根据不同的宗教,会使用不同的文字,佛教徒使用源自阿拉姆语字母的粟特文,基督徒用字母,摩尼教徒也有他们自己的文字,但后两者也会用粟特文。8世纪开始,新波斯语塔吉克语传入粟特,在9-11世纪取代原来的粟特语。
社会
粟特人的聚落是自治的,称为“纳夫”,由贵族、商人、自由农民及工匠组成,当中地位最高的是贵族“阿扎特”,拥有土地和村庄,是地方君主的家臣,其次是商人“华卡尔”,第三类是平民“卡里卡尔”,要交纳人头税,其下还有奴隶。 5-7世纪时,粟特城镇快速发展,部分发展成商人城市。城市有自己的官员和税收,领袖通常由名人选举产生,在城邦内并无绝对权力。
宗教
粟特人主要信奉祆教,其次是摩尼教和景教,佛教在早期一度流行,到7世纪消失。 粟特的祆教有浓厚地方色彩,保留了当地对祖先和日月的祭祀; 粟特人也崇拜家族及社区的保护神,粟特神像则往往取材自印度教神像。 8世纪时,入华汉化的粟特移民部分皈依佛教,把中文佛经翻译为粟特文。
经济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6世纪粟特钱币
粟特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依靠人工灌溉,并且掌握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贸易
粟特商人经商贸易的范围,从拜占庭到中国,并控制了中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南路。3世纪时,他们南下到贵霜境内的巴克特里亚和犍陀罗, 4世纪初,粟特开始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从5至8世纪,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的国际贸易。 6-7世纪时,粟特人也掌握了从拜占庭和波斯通往欧洲西北部的“毛皮之路”。 粟特人外出经商,往往结伙而行,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并有武装自卫,沿途建立聚落,商队首领称“萨宝”。 他们把西方的金银、香料、药材、奴婢、畜牲、器皿、首饰运到中国,又把中国的丝绸运到西方。 为了打通到拜占庭的丝绸贸易,粟特曾出使波斯请求通商。
钱币
粟特早期一直模仿前3至2世纪希腊人的钱币,铸造多种钱币。到5世纪,撒马尔罕钱币的质量极其低劣,弓箭手像已模糊,重量大减,到6世纪停铸。 粟特也使用萨珊波斯的银币,4世纪初起,波斯银币开始成为丝路上通行的交易媒介; 5世纪开始,粟特以银铜合金铸造仿波斯的银币,银币上有布哈拉王的尊号。7世纪时,粟特也铸造仿唐朝铜钱的方孔青铜钱币。
手工业
5世纪起,粟特陶器制作发达,到7世纪后半开始,陶器餐具设计大变,形状和装饰都模仿贵族的银器。6世纪后期起,粟特人织造丝绸,运往各处; 蚕丝产自当地,也从中国输入,丝绸图案主要依据拜占庭与波斯的传统。粟特没有一流的染料,丝绸褪色较严重,不及中国的光鲜。 粟特盔甲制作精良坚固,能保护士兵全身,工艺水平先进。
文化

8世纪粟特壁画上的神像
7-8世纪是粟特经济和文化的黄金时期。 服装方面,5世纪时粟特衣饰类似贵霜帝国,6世纪时则受嚈哒和萨珊波斯影响,7及8世纪则类似,贵族有黄金饰件的皮带。文学方面,粟特人翻译波斯史诗,有些寓言故事出自印度《五卷书》和希腊伊索寓言。 美术方面,6世纪开始,城中住宅绘有壁画,到8世纪早期,品治肯特有1/3房屋都有壁画。壁画绘画神像,描绘宴会、狩猎、动物和各种寓言故事,天花板则有雕像和浮雕,宫廷壁画亦有以粟特历史为主题。神像有印度风格,也有描绘中国人的画像。
建筑
粟特发展先进的城市文明,撒马尔罕是粟特最大的城市,4世纪时,粟特人没有足够人力防守撒马尔罕长达6公里的古城墙,建造第二城墙,城内面积66公顷,至于布哈拉面积是34公顷,品治肯特13.5公顷。 从6世纪开始,城市有完整的地坪,房屋由黄土和泥砖建成,屋顶用泥砖砌成拱形圆顶,再抺上黄土,并开始有二层楼,8世纪开始有三层楼。乡村贵族建有城堡,农民的房子则像19世纪塔吉克农民的房屋。
移民
范围

8世纪中国吐鲁番的供佛粟特人壁画
为了经商和逃避战争,粟特人大批移居外地,聚居地遍布中亚,南到阿拉霍西亚,东到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和中国北方。 前4世纪时,粟特人已开始移居到塔里木盆地,以后在塔里木盆地的南北道沿途的绿州,如于阗、楼兰、疏勒、龟兹、焉耆等地,以及在河西走廊都建有聚落, 在4世纪初开始,在中国西部城市,如敦煌和武威也建立聚落,以至移居长安和洛阳。 8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西部粟特聚落居民渐少,8世纪末吐蕃占领敦煌,河西走廊的粟特聚落最终消失。
粟特人亦移居和回纥汗国。 唐朝初年,在灵州一带安置来降的人,当中包括在内部的粟特游牧部落。唐朝在灵州以南新设六个羁縻州,安置他们。 到11世纪,粟特地区原有的文化和语言都被遗忘后,在塔里木盆地和七河地区仍有粟特人继承其文化传统。
组织
入华粟特商人一般富有,在中国西部建立自治聚落,居民自行武装,并累世掌握当地兵权,出任地方官职,左右地方政局。 在粟特聚落中,领袖叫萨宝(亦作萨保、萨簿),亦即其商队首领及宗教领袖。北朝和隋唐政府为了控制粟特聚落,把萨宝纳入中国的官僚体制,专门授予粟特人。唐朝把部分粟特聚落改为乡里,居民则入籍唐朝。
粟特聚落往往建有祆祠,由萨宝手下的祠正和祆祝管理。聚落保持祆教信仰,有助保持民族凝聚力,就像犹太人以犹太教维系。 来华后,粟特人以原籍国名为姓,有康氏、安氏、石氏、曹氏、罗氏、何氏、米氏、贺氏、史氏共九姓。 有学者认为,早期入华的粟特人主要是内部通婚,较少与汉人通婚,安史之乱后才增加与汉人通婚;也有学者认为,来华的粟特人主要是男性,一直到与汉族女子通婚。
政治势力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部分粟特移民在中国入仕,以从军居多,官至都督。粟特人精通多种语言,往往也充任使者,或出任翻译。
唐朝初年,粟特部落跟随归降,他们善于征战,唐朝让他们移居东北,利用粟特人对付契丹和奚两个外族,当中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都在与契丹和奚两族的战斗中坐大, 东迁河北的粟特人许多成为安禄山麾下的将士,在安史之乱中成为叛军的主力。史思明号称“昭武皇帝”,就是昭武九姓的皇帝之意。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排斥外族,更多粟特人迁居河北,加速当地的胡化,增强割据藩镇的力量,如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何进滔,都是粟特人, 直到晚唐,河北粟特人有增无减,并且加入沙陀部族,势力强大,其中石敬瑭成为后晋皇帝。
影响
粟特对波斯、印度、中国间的文化交流,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粟特人把祆教、摩尼教、景教传入中国,合称“三夷教”,在唐代,祆祠获得官方确认和资助,融入当地文化,参与年终驱傩等汉人习俗,并为人祈雨。 粟特艺术对、可萨人、马扎儿人等草原民族和唐代中国的金属制品,有强烈影响;粟特人能歌善舞,也影响中国音乐和舞蹈。
参考文献
书目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1)。
荣新江:《华戎交汇: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池田温 著,辛德勇 译:〈八世纪中叶敦煌的粟特人聚落〉,载氏著:《唐研究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页3-67。
J. Harmatta 编,徐文堪 等 译:《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B.A. Litvinsky 编,马小鹤 译:《中亚文明史》第三卷(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