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小乘佛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19
转发:0
评论:0
音义中文小乘一词译自梵语Hīnayāna,其中Hīna是小、低下意思;yāna意为乘、车子,引申为教法、或通往解脱之道;合起来是“小车子”即“低下教法”的意思。这个名词起源不可考,但是没有自称为小乘的佛教教团,而是大乘佛教对于其他佛教宗派的鄙视称呼。小乘的“乘”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读作chéng(音同“成”)。依古音亦读作shèng(音同“剩”)。在现代标准汉语中,“乘”是多音字,shèng多用在“史乘”“野乘”等词汇。历史佛灭度后,出现上座部和大众部的根本分裂,之后各地进一步形成20多个部派。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但小乘佛教部派仍继续流传。汉传随着佛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由印度向东方传入,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同期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大量由梵文译作中文的佛经,当中以安世高译出大量小乘佛经。汉传佛教的戒律主要传承自法藏部,以《四分律》为主流。小乘佛教部派中对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为说...

音义

中文小乘一词译自梵语 Hīnayāna,其中 Hīna 是小、低下意思;yāna 意为乘、车子,引申为教法、或通往解脱之道;合起来是“小车子”即“低下教法”的意思。这个名词起源不可考,但是没有自称为小乘的佛教教团,而是大乘佛教对于其他佛教宗派的鄙视称呼。

小乘的“乘”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读作chéng(音同“成”)。依古音亦读作shèng(音同“剩”)。在现代标准汉语中,“乘”是多音字,shèng多用在“史乘”“野乘”等词汇。

历史

佛灭度后,出现上座部和大众部的根本分裂,之后各地进一步形成20多个部派。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但小乘佛教部派仍继续流传。

汉传

随着佛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由印度向东方传入,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同期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大量由梵文译作中文的佛经,当中以安世高译出大量小乘佛经。汉传佛教的戒律主要传承自法藏部,以《四分律》为主流。小乘佛教部派中对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为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说一切有部的学说与戒律,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后小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盖过。

梁朝僧伽婆罗译有《解脱道论》,它的结构和内容与南传佛教里总结佛教理论与实践的论书《清净道论》相一致,引起了十九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的兴趣。唐朝玄奘译有论书《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此论是说一切有部理论全面、系统的总结,只在汉传佛教中保存。

汉传佛教宗派中,主要的小乘传承,有俱舍、成实二宗,这两个宗派在唐初之后就已经衰微,丧失影响力。

藏传

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格鲁派很重视俱舍论的研习,列为五部大论之一。藏传佛教中采用小乘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律,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这部著作同样属于格鲁派重视的五部大论。

判教理论

汉传佛教

随着判教理论的兴起,汉传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根据弟子的不同根性,因时因地,而给与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分法,主要有分成二乘,三乘,五乘等说法。

三乘说

接受释迦牟尼佛陀四圣谛教法的弟子,因为是从佛亲闻教法,称为声闻乘,修习四圣谛的离苦和解脱之妙法,以成就阿罗汉果为最高目标。没有亲自遇到佛的教导,但以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思维十二因缘而得到证果的,称为独觉乘或缘觉乘,成为辟支佛是他们的目标。这两类佛教徒,偏于重视自己的清净解脱和自我完善,但缺乏帮助他人解脱离苦而成就圣果之慈悲心,但求小果,故称为小乘。大乘佛教则提倡佛弟子应当以佛陀为榜样,以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为目标。发起帮助他人解脱和觉悟的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这类佛教徒被称为菩萨。菩萨道是成佛的真正道路,因此大乘又称为菩萨乘。

禅宗则分为三乘,小乘,大乘以及最上乘。

密宗则把佛教分为小乘、大乘、金刚乘。

藏传佛教

宁玛派把佛教分为九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共三乘,事续、行续、瑜伽续是外三乘,最高级是内密三乘。

大乘佛教观点

大乘佛教内部对于小乘的看法,有许多分歧。一部分人相信,小乘的教法只是暂时的,不了义的只能阶段性用以接引初机学佛的人,并不究竟。这派可以《维摩诘所说经》为代表,认为即使犯了五无间罪的众生,只要修行大乘佛法,也能得到解脱。但是修行小乘佛法,永远无法成佛。这一派认为小乘佛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但是另一部分人相信,小乘与大乘虽然修持方法不同,但同为通往解脱成佛的方法。此派以《妙法莲华经》为代表,它提出“三车喻”,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两者的意趣并没有差别。小乘佛教可以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应该予以轻视。藏传佛教信徒通常也避免使用小乘作称呼,改称为基乘。

上座部佛教观点

主要流传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等地的上座部佛教继承了上座部的分别说部大寺派传统,认为佛陀教法是“一乘道”,不接受“小乘”这个称号和分乘判教。

参见

佛教宗派

佛教历史

部派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傣族民间信仰习俗:小乘佛教、象与孔雀的家园
1.傣族的大象和孔雀崇拜傣族的先民百越族群在远古时代就与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亚热带从林中的象与生活在亚热带河谷平原的傣族人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傣族的土地是象的乐园,从林中有象群,村寨和寺庙中有象的塑像,壁画和布画中有象的图案,家里摆设中有象的工艺品·.....总之,大象崇拜渗透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名个领域。在傣族人的心目中,白神象是最值得崇拜的。它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平安宁的象征。白神象出现在哪里,哪里就灾消难除、风调雨顺、谷物丰收。不仅如此,白神象还是傣族人心目中和平安宁生活的守护神。傣族还有关于孔雀的崇拜。孔雀舞、孔雀毛、有孔雀图案的饰品以及关于孔雀的一切文化艺术作品呈现出西双版纳傣族群众的鲜明个性。西双版纳是孔雀的故乡,在傣族人的心目中,孔雀不仅象征美丽,而且象征美好、吉祥和神圣。无论是泼水节、夏收秋收,还是“赶墟”,傣族人都要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锣,打起象脚鼓,跳起优美的孔雀舞。从云南走向...
· 北传佛教
分类北传佛教其下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日本佛教南传佛教现今主要以上座部佛教为主。历史
·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的传流汉传佛教中国的学术界和佛教界一般沿袭旧说,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中原。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尔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国中原将佛教传入西藏。在赤松德赞时期,印度佛教僧侣寂护将印度佛教及随瑜伽行自续派传入西藏。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同时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内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藏传佛教经过朗达玛灭佛运动的破
· 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源于古印度部派佛教中的上座部。大乘佛教将其称为小乘佛教,这是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贬称,认为其只重自己的解脱,而不重利他(指利益大众的行为),故加以“小”字。后学术界引用之,但不含贬义。但小乘佛教却不予承认,自称为“上座部佛教”。现大、小乘间矛盾缓和,渐趋融合,因此为了增强佛界间的团结,人们主张废除“小乘”之称,而称之为“上座部佛教”。自前三世纪传入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逐渐流传进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及我国云南傣、崩龙、布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典主要以巴利文语系流传,故亦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如今分布在南亚地区的佛教,可大别为四类:(1)流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南方上座部佛教。(2)兴起于越南,而与儒道二教混融的混成佛教。(3)过去在柬埔寨曾盛极一时的吉蔑民族所信奉的佛教。(4)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
· 部派佛教
历史所有部派共同传说,各部派皆源自于释迦牟尼的初期僧团。在各种文献中,有最初分裂为两大部,即上座部与大众部;又有最初分成三众或四众,后来分裂为十八部、二十余部的种种说法。在上座部与大众部根本分裂之后,在其中因地域、教义看法等等不同因素,在其下又分裂出不同的僧团(又称为“枝叶分裂”)。在根本分裂之后的时期,也被称为部派佛教时期。部派分化的另一个标准,是以传承的律藏来分别,传统上有律分五部的说法。佛教文献中,有一些对各部派分化的历史记载,由于各部派都想强调自己是嫡传正脉,许多内容都可能是后世主观臆想。进行历史研究的资料来源绝大多数仍是佛教文献,这些文献的写作时间与所记述事件相隔都很久远,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不断更改,存在很多相互矛盾、自相矛盾之处,现代学术研究也难以建立客观、中立、纯粹的早期佛教历史。学者认为,部派分化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根本分裂后,僧团分成二部(上座部、大众部)。在阿育王在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