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
习俗
中国神话与道教中,灶神、太岁与民间诸神将会在农历腊月廿四日的子时到日落之前,上升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禀报一年行政之事务。
人们相信,除了过路游神以外,上天于家家户户设置了一位监督者—灶神(或称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阴历年底,十二月廿四日众神登天,只留将守护庙宇与神龛,尤其家中的灶神会向玉帝汇报人间家家户户的善恶,玉帝将据此决定下一年对这个家庭是赐福或降祸。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的节日。正月初四接神日傍晚接灶神以后,灶神再下凡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善恶。
有些家庭在灶台(现代或为瓦斯炉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一般大多供奉酒肉、糖饼(为使其说出之言语甜甜蜜蜜)、茶果等等。有些人甚至会准备牧草或生鲜蔬菜(如红萝卜、地瓜、黄瓜等)供奉灶君所乘之骏马。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君)醉酒”的记载。继承此俗,有些地区的人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或米糕等甜食用火融化,抹在在灶神画像的嘴上(华南则多用汤圆、年糕),使其“嘴甜”,以避免其于玉帝面前说自己一家老小的坏话 琉球人祭灶的祭品包括大蒜,用意是希望灶神吃了大蒜口臭,不敢在玉帝面前说话。
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面目黝黑,要把旧像揭下祭拜后与纸马(或纸鹤、纸轿子等交通工具)与纸钱一起焚化,新年后再拿一幅灶神画像或神位,贴上奉祀。上香祭拜后烧纸钱。
如无供奉画像者,则用红纸写上“ 司命灶君神位 ”、“ 敬奉司命灶君 ”等类字样,贴在炉灶上祭拜后与纸钱一起焚化。也有的人没有贴画像,直接在家中炉灶前设置香案,或是直接在神明厅或者厅堂神画祭拜。这个过程被称为 辞灶 。普遍传说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中国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说,或许为“严男女之防”的表现,如实在不得已,祭拜时必须戴着斗笠遮掩面貌 。
在中国北方,为了让灶君说好话,基本上会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烧纸钱时把供奉的灶君画像火化。到过年时再把灶君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君和他的太太灶君夫人)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年底,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有些人会趁机犯点小错:开开玩笑、聚众小赌,稍稍放纵。另外有些道教信徒相信,众神回天以后,旧历十二月廿五日开始,玉皇大帝会派遣代天巡狩之神或其他天神,到凡间考察善恶,称为“ 天神下降 ”,直到正月初四日的下午,众神回到人世间,天神方才回天。所以送神日之后还是必须坚守正道,不能趁机犯下任何小过。
时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子时到日落都有人祭祀,但俗称“送神早、接神晚”,人们希望神灵能在天庭多一点歇息,一般会在中午前祭祀完成。
北京有“官三、民四、王八婊子二十五”,即祭灶的时间,官吏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百姓在二十四日,青楼廿五日才送神。北京显贵人家一般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祭灶,并焚化灶君画像,说:“今年又到二十三,恭送灶君上青天,乘骏马快加鞭,灶君上升如青烟,敬供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多美言”。在福州与北京类似,有“官三民四曲蹄五”的说法,蜑民比一般人晚,在二十五日。
在南方的两湖、江浙、闽南等同样是汉族聚集地的地方,则往往于农历腊月(十二月)廿四日祭灶,显贵的世族也不会提早。
文学
相传罗隐有《送灶君》一首:“一炷清香一缕烟,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充分形容了失意文人祭灶的苦闷 。
异说
也有人认为,神明都居住在天庭或原乡,天庭的神灵无必要回天,居住原乡的神明,送神日自然会从原乡的祖庙回天。民宅奉祀的诸神神像中,包括灶君、太岁,原本就是众神的分灵(部将),他们长居民间,没有所谓送神的问题,这只是信众们年底对神明保佑,而感谢的一种作为。
注解
^菁老挝小建大灶煮汤圆
^【迎春报喜:典藏陪您过新年】系列:年前
^女不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 廿五日天神下降
^ 作者一说吕蒙正,版本亦甚多,字句大同小异。如:“一碗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天公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一束黄镪一缕烟,灶君乘马上青天。天公若问人间事,但见文章不值钱。”、“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欲知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一盏清茶一缕烟,恭迎司命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唯有文章不值钱。”等
参见
灶君
接神日
参考资料
《送君醉饱登天门─祭灶送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