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接触力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1
转发:0
评论:0
历史球被压在弹性材料的过程中,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经典接触力学主要跟海因里希·赫兹。1882年赫兹解决了两个曲面弹性体的接触问题(也叫赫兹接触应力)。这种相关的典型的解决方法为现代接触力学奠定了基础。直到近100年后,约翰逊,肯德尔和罗伯茨才找到一种近似的方法解决粘着接触问题。20世纪中期接触力学领域的进步要归功于Bowden和Tabor。Bowden和Tabor首次强调了接触中物体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性。通过对表面粗糙度的研究发现,互相摩擦体间的真实接触面积要小于表面接触面积。这种解释也彻底改变了摩擦学的研究方向。Bowden和Tabor的著作产生了几种粗糙表面的接触力学理论。在此领域中说到先驱著作,就必须提及1957年Archard的贡献。Archard认为,即使是粗糙的弹性表面间,其接触面积与法向力接近比例关系。Greenwood与Williamson、Bush和Persson分别于196...

历史

接触力学

球被压在弹性材料的过程中,接触面积逐渐增大。

经典接触力学主要跟海因里希·赫兹 。1882年赫兹解决了两个曲面弹性体的接触问题(也叫赫兹接触应力)。这种相关的典型的解决方法为现代接触力学奠定了基础。

直到近100年后,约翰逊,肯德尔和罗伯茨才找到一种近似的方法解决粘着接触问题 。

20世纪中期接触力学领域的进步要归功于Bowden和Tabor。Bowden和Tabor首次强调了接触中物体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性。通过对表面粗糙度的研究发现,互相摩擦体间的真实接触面积要小于表面接触面积。这种解释也彻底改变了摩擦学的研究方向。Bowden和Tabor的著作产生了几种粗糙表面的接触力学理论。

在此领域中说到先驱著作,就必须提及1957年Archard的贡献 。Archard认为,即使是粗糙的弹性表面间,其接触面积与法向力接近比例关系。Greenwood与Williamson 、Bush 和Persson 分别于1966年、1975年和2002年在此方向上提出了更重要的认识。这些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粗糙材料的接触面积通常与法向作用力成正比,而单个微观接触参数(如压力,微观接触尺寸)却很少取决于载荷。

无粘着弹性接触的经典问题

对于有简单几何外形的弹性体接触,其接触理论主要是计算接触面积和压入深度。常用的接触求解如下。

球体和弹性半空间体的接触

接触力学

球体和弹性半空间的接触

一个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的球体在一个弹性半空间上压出的凹痕深度为 d {\displaystyle d} ,若产生的接触区域的半径为 a = R d {\displaystyle a={\sqrt {Rd}}} ,则作用力 F {\displaystyle F} 为 F = 4 3 E ∗ ∗ --> R 1 / 2 d 3 / 2 {\displaystyle F={\frac {4}{3}}E^{*}R^{1/2}d^{3/2}} ,

式中

1 E ∗ ∗ --> = 1 − − --> ν ν --> 1 2 E 1 + 1 − − --> ν ν --> 2 2 E 2 {\displaystyle {\frac {1}{E^{*}}}={\frac {1-\nu _{1}^{2}}{E_{1}}}+{\frac {1-\nu _{2}^{2}}{E_{2}}}} .

E 1 {\displaystyle E_{1}} , E 2 {\displaystyle E_{2}} 分别为是接触体的弹性模量, ν ν --> 1 {\displaystyle \nu _{1}} , ν ν --> 2 {\displaystyle \nu _{2}} 是泊松比。

两个球体的接触

接触力学

两个球体的接触

若给定两个球体的半径为 R 1 {\displaystyle R_{1}} 和 R 2 {\displaystyle R_{2}} , 定义 R {\displaystyle R} 为

1 R = 1 R 1 + 1 R 2 {\displaystyle {\frac {1}{R}}={\frac {1}{R_{1}}}+{\frac {1}{R_{2}}}} ,

则接触区域的压力分布为

p = p 0 ( 1 − − --> r 2 a 2 ) 1 / 2 {\displaystyle p=p_{0}\left(1-{\frac {r^{2}}{a^{2}}}\right)^{1/2}} , 式中

p 0 = 2 π π --> E ∗ ∗ --> ( d R ) 1 / 2 {\displaystyle p_{0}={\frac {2}{\pi }}E^{*}\left({\frac {d}{R}}\right)^{1/2}} .

对于 ν ν --> = 0.33 {\displaystyle \nu =0.33} ,最大剪应力发生在表面下 z ≈ ≈ --> 0.49 a {\displaystyle z\approx 0.49a} 位置。

两个等半径圆柱体的交叉接触

接触力学

两个相同半径的交叉圆柱体的接触

该接触等同于一个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的球体和一个平面的接触(见上)。

刚性圆柱体和弹性半空间体的接触

接触力学

刚性圆柱体和弹性半空间的接触

一个刚性圆柱体压在一个弹性半空间上,产生的压力分布可写为

p = p 0 ( 1 − − --> r 2 a 2 ) − − --> 1 / 2 {\displaystyle p=p_{0}\left(1-{\frac {r^{2}}{a^{2}}}\right)^{-1/2}} , 式中

p 0 = 1 π π --> E ∗ ∗ --> d a {\displaystyle p_{0}={\frac {1}{\pi }}E^{*}{\frac {d}{a}}} .

凹痕的深度和法向力的关系可表述为

F = 2 a E ∗ ∗ --> d {\displaystyle F=2aE^{*}d{\frac {}{}}} .

刚性圆锥体和弹性半空间体的接触

接触力学

刚性圆锥体和弹性半空间的接触

一个刚性圆锥体和一个弹性半空间作用时,压痕的深度和接触半径的关系为

d = π π --> 2 a tan ⁡ ⁡ --> θ θ --> {\displaystyle d={\frac {\pi }{2}}a\tan \theta } ,

式中 θ θ --> {\displaystyle \theta } 为圆锥侧面和平面的夹角,则压力分布为

p ( r ) = − − --> E d π π --> a ( 1 − − --> ν ν --> 2 ) l n ( a r + ( a r ) 2 − − --> 1 ) {\displaystyle p(r)=-{\frac {Ed}{\pi a\left(1-\nu ^{2}\right)}}ln\left({\frac {a}{r}}+{\sqrt {\left({\frac {a}{r}}\right)^{2}-1}}\right)} .

在圆锥顶尖应力有个对数奇点。总作用力为

F N = 2 π π --> E d 2 tan ⁡ ⁡ --> θ θ --> {\displaystyle F_{N}={\frac {2}{\pi }}E{\frac {d^{2}}{\tan \theta }}} .

两个中心轴平行的圆柱体间的接触

接触力学

两个中心轴平行的圆柱体间的接触

两个中心轴平行的圆柱体接触时,作用力与压痕深度成线性比例关系:

F = π π --> 4 E ∗ ∗ --> L d {\displaystyle F={\frac {\pi }{4}}E^{*}Ld} .

次关系式曲率半径完全没有关系。接触半径可用通常的关系式来描述:

a = R d {\displaystyle a={\sqrt {Rd}}} ,

与两个球体的接触一样,式中

1 R = 1 R 1 + 1 R 2 {\displaystyle {\frac {1}{R}}={\frac {1}{R_{1}}}+{\frac {1}{R_{2}}}} ,

最大压力为

p 0 = ( E ∗ ∗ --> F π π --> L R ) 1 / 2 {\displaystyle p_{0}=\left({\frac {E^{*}F}{\pi LR}}\right)^{1/2}} .

降维法

接触力学

球体和弹性半空间体的接触以及其一维替代模型

很多接触问题都可以采用降维法来简单地解决。 降维法中,三维接触问题可以用一个物体和一个线弹性或线粘弹性基体的接触来替代(见图)。如果根据降维法的法则来修改该物体的形状并定义该弹性或粘弹性基体,则一维系统与原来的三维系统的性质完全一样 。

无粘着赫兹理论

经典接触理论主要是无粘着接触,也就是在接触面内没有张力,接触双方分开时没有粘着力。目前分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已经被用于解决这类问题。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存在复杂的力和单元的传递,因此该接触问题变得很复杂。另外,接触应力和应变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为了简化问题,通常参考系的定义使得处于其中的物体是静态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相对运动)。物体在接触界面通过表面牵引力(或表面应力)相互影响。The 考虑两个物体接触,接触表面在( x {\displaystyle x} , y {\displaystyle y} )-平面的方程为 S {\displaystyle S} , z {\displaystyle z} -轴垂直于表面。其中一个物体在 S {\displaystyle S} 内将经历一个法向压力分布 p z = p ( x , y ) = q z ( x , y ) {\displaystyle p_{z}=p(x,y)=q_{z}(x,y)} 和平面上表面牵引力分布 q x = q x ( x , y ) {\displaystyle q_{x}=q_{x}(x,y)} 和 q y = q y ( x , y ) {\displaystyle q_{y}=q_{y}(x,y)} 。根据牛顿力平衡,得到下面这几个力必须平衡,并与另外一个物体受的力相反:

这些力产生的力矩也要相互抵消,从而保证其运动稳定性:

赫兹理论中的假设

应变很小并在弹性范围内;

接触物体可以看作是弹性半空间体,也就是说,接触面远小于物体半径;

表面是连续的,不确定的 ;

表面无摩擦。

不满足这些条件的接触问题更加复杂,通常称之为 非赫兹 接触。

解析解的求解方法

接触力学

两个球体的接触。

无粘着接触的理论解可以按照接触面的几何形状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定性接触,变形发生前两个物体有多点接触。另一种是非确定性接触,两个接触物体的形状完全不同,以至于在零载荷下,它们只有一个点或一条线接触。在非确定性接触中,接触面积跟物体的尺寸相比,要小很多,而且该接触面的应力非常大。 对于线弹性材料接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叠加,将不同接触点的解直接相加。比如半空间体的加载问题,通常将Flamant解作为起始点,然后产生不同形状的接触面。两个物体间的力平衡和力矩平衡作为附加约束再来求解。

粗糙表面间的接触

当两个粗糙表面相互挤压时,真实的接触面积 A {\displaystyle A} 远小于表观接触面积 A 0 {\displaystyle A_{0}} 。在一个“任意粗糙”的表面和一个弹性半球体接触时,真实的接触面积与法向作用力 F {\displaystyle F} 的关系为

A = κ κ --> E ∗ ∗ --> h ′ F {\displaystyle A={\frac {\kappa }{E^{*}h"}}F} ,

式中 h ′ {\displaystyle h"} 等于表面斜度的均方根(也叫均方值),且 κ κ --> ≈ ≈ --> 2 {\displaystyle \kappa \approx 2} 。真实接触面积的平均压力为

σ σ --> = F A ≈ ≈ --> 1 2 E ∗ ∗ --> h ′ {\displaystyle \sigma ={\frac {F}{A}}\approx {\frac {1}{2}}E^{*}h"}

该压力可适当估算为有效弹性模量与表面斜度 h ′ {\displaystyle h"} 均方值的乘积的一半。

若给定压力远大于材料的硬度 σ σ --> 0 {\displaystyle \sigma _{0}} 时,下式

Ψ Ψ --> = E ∗ ∗ --> h ′ σ σ --> 0 > 2 {\displaystyle \Psi ={\frac {E^{*}h"}{\sigma _{0}}}>2}

描述了完全塑性状态下的微观粗糙度。当 Ψ Ψ --> 2 3 {\displaystyle \Psi 时,表面为弹性接触。参数 Ψ Ψ --> {\displaystyle \Psi } 由Greenwoord和Williamson引入作为塑性指数. 无论系统表现为塑性还是弹性,均与法向作用力为无关。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力学
发展历史人们在日常劳动中使用杠杆、打水器具等等,逐渐认识物体受力,及平衡的情况。古希腊时代阿基米德曾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自文艺复兴之后,科学革命兴起,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牛顿的运动定律皆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力学从此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此后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得力学逐渐脱离物理学而成为独立学科。到20世纪初,在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中,实际应用跟数学理论的互相结合,使力学蓬勃起来,创立了许多新理论,同时也解决了工程技术中大量关键性问题。经典力学及量子力学力学主要可分为经典力学及量子力学。若以发现的时间来看,经典力学较早被发现,启源于牛顿的运动定律,量子力学则是20世纪初才由许多科学家所创立。经典力学主要研究低速或静止的宏观物体。开普勒、伽利略,尤其是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 土力学
基本性质三相组成自然界的土是由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而形成的。因此,母岩成分、风化性质、搬运过程和堆积的环境是影响土的组成的主要因素,而土的组成又是决定地基土工程性质的基础。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三部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土的三相组成,随着三相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例不同,土的性质也就不同。固相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是构成土的骨架最基本的物质,称为土粒。对土粒应从其矿物成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来描述。矿物成分土中的矿物成分可以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原生矿物是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次生矿物按其与水的作用可分为易溶的、难溶的和不溶的,次生矿物的水溶性对土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粒度成分粒组划分依据土的主要粒度成分大小,土可分为巨石、漂石、圆砾...
· 动力学
力力是一种造成物体加速的影响,也可以感官体验为一种推挤或拖拉,这会造成物体改变方向、改变速度、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形变。力会迫使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与力之间的关系,被誉为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这定律是英国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所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的总称,其现代版本通常这样表述: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存在某些参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等于此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顿在发表于1687年7月5日的钜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首先整理出这三条定律。应用这些定律,牛顿可以分析各种各样动力运动。例如,在此书籍第三卷,牛顿应用这些定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分支...
· 分析力学
参阅经典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
· 风力学
早在一千七百年以前,中国古代人民已能利用风在直方向上产生的压力和推力来帮助人力的不足,当时最普遍的应用就是船上的帆,它和近代的帆船一样,都是利用风力来使船前进。中国古代对于风力还有雨种很好应用方式,它是利用风力使一个轴发回转运动而产生动。其中最好的是立帆式风轮,它可以不受风向改变影响,总是单向回转。图左及图右是中国大活口一带的立帆式风轮的略图,在设计上十分巧妙。它的构造可以说是直接由船帆变化得来的。把同样大的八个船帆编装在一个直立的杆上,外边一部分较窄,里边一部分较宽,各个帆的正中上端由一条绳e栓上,这条绳经过滑车p,下行,系在下边的横杆上。各帆的里边用几条绳子粒紧。绳长度,以当帆面与风向垂直,结果能得到最大的风力。当帆转向逆风的一边时,帆就自动地和风向平行,结果受到风的阻力最小。最巧妙的地方就是不管风由哪一个方向吹来,风轮总是向同一个方向旋转。这实在令人十分佩服的设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