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匠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3
转发:0
评论:0
发现南非古生物学家约翰·鲁宾逊(JohnT.Robinson)于1949年在南非斯瓦特克朗(Swartkrans)发现了一新的人科动物的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开普远人(Telanthropuscapensis),但目前已证实该化石属于匠人。1975年在肯尼亚鲁道夫湖(LakeRudolf,现已改名为图尔卡纳湖LakeTurkana),柯林·葛洛福斯(ColinGroves)和弗罗茨瓦夫·马扎克(VratislavMazak)发现了一具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匠人。此化石代号为KNMER992,也是匠人的模式标本。最完整的匠人骨骼是于1984年在肯雅的图尔卡纳湖发现的,这也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完整的已灭绝人科物种化石。古人类学家理查·李基(RichardLeakey)、卡莫亚·基穆(KamoyaKimeu)及阿兰·沃克(AlanWalker)发掘出这个160万年前的标本,编号为KNM-WT1500...

发现

南非古生物学家约翰·鲁宾逊(John T. Robinson)于1949年在南非斯瓦特克朗(Swartkrans)发现了一新的人科动物的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开普远人(Telanthropus capensis),但目前已证实该化石属于匠人。1975年在肯尼亚鲁道夫湖(Lake Rudolf,现已改名为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柯林·葛洛福斯(Colin Groves)和弗罗茨瓦夫·马扎克(Vratislav Mazak)发现了一具下颌骨,并将其命名为匠人。此化石代号为KNM ER 992,也是匠人的模式标本。最完整的匠人骨骼是于1984年在肯雅的图尔卡纳湖发现的,这也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完整的已灭绝人科物种化石。古人类学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卡莫亚·基穆(Kamoya Kimeu)及阿兰·沃克(Alan Walker)发掘出这个160万年前的标本,编号为KNM-WT 15000,并为它起了个昵称“图尔卡纳少年”(Turkana Boy)。

分类

在古生物学界,对于直立人与匠人的关系仍旧存有许多争论。有些人相信匠人是直立人在非洲的直接祖先,认为匠人从非洲迁移到亚洲,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物种。 也有很多人想要舍弃匠人这一名称,因为北京人(直立人)化石和“图尔卡纳少年”化石几乎没有分别。但另外也有很多人认为匠人确实是一个有效的分类单元。当然有时,匠人也会被归为直立人的亚种。

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恩斯特·麦尔的生物学物种定义来测试上述假说,即检验匠人和直立人的头盖骨标本在形态学上的区别的程度,再将其与地理分布类似或有进化亲缘关系的其他现存灵长类物种的群体进行比较。这样,如果直立人与匠人的区别比起一个物种(譬如说猕猴)间的区别更大,则可以说明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但很多人坚持这种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这是因为如何选取现存物种来比较非常关键,但合适样本的选取却又相当困难。举例来说,由粒线体夏娃假说证实,所有现代人类的形态学差异相当地小, 因而现代人类就不适合被选做对照物种。

匠人与直立人的分别在于他较薄的头颅骨骨头,且没有明显的沟。而与海德堡人的分别在于更薄的骨头、更突出的面部以及更低的前额。衍生的特征包括有减少了的两性异形 、较细小及正颌的面部、较细小的齿弓及较大的脑容量(早期标本约有700-900立方厘米,而晚期标本有900-1100立方厘米)。 估计匠人站立时高1.9米。遗骸在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雅及南非都有发现。

分歧

能人通常被认为是人属的祖先,也是匠人的直接祖先,但在这点上目前也有分歧。能人与匠人一同存在了20万到30万年,这或许意味着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匠人对于后期人族的遗传学影响也无法确定。现今的遗传学研究基本证实了单地起源说,这也许意味着匠人是所有后期人族物种的祖先。

起源与灭绝

匠人在190万到180万年前从能人的后裔中分离出来,这一支迁移出非洲后,直立人几乎立即又从匠人的后裔中分开。匠人的早期后裔可能包括在格鲁吉亚被发现的格鲁及亚人。匠人在非洲保持了50万年的稳定,之后化石记录显示他于140万年前消失,关于他的消失现在还未找到明显的原因。

使用工具

相比直立人,匠人使用更为多样的和先进的石器。匠人很可能最先制造出奥杜威文化的工具,改进之后,又发展出了阿舍利文化的双面斧。 由于直立人在阿舍利文化的技术创新之前20万年就从匠人中分离出来,因此他们没有机会使用阿舍利工具。

社会

匠人的两性异形比起人他的祖先南方古猿来说减少了大约20%, 但与现代人类相比还大不少。据此推测,男性匠人间为争夺配偶而产生的竞争也随之减少,这使男性的身型减小,也使其社会更趋现代。不仅在身体上,在社会组织方面匠人也比前辈更接近现代人,他们的社会也已经和处于狩猎社会的现代人类很相似了。还有研究表示匠人是最先学会利用火的人科,但这点尚有争议。

语言使用

匠人很可能是最早发出人类声音的人科,尽管程度非常有限。根据对“图尔卡纳少年”的研究,他的颈椎远比之后的人类更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推测,或许是身体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发生更复杂的声音。但在对30万年之前的格鲁及亚人进行研究后发现,他的颈椎与正常人类几乎没有区别。 一种可能是“图尔卡纳少年”的脊柱曾生过某种疾病从而导致了颈椎的变窄。 另外,也没有考古学证据表明匠人会进行象征性思维(如写作、艺术等)。但以进化得很好的大脑来猜测,他们有可能进行某种形式的语言或符号式交流。

著名化石

KNM ER 3733

图尔卡纳少年

KNM ER 992

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汲氏匠人:汲小宁
一个专注手工的人,身上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叫做执着。一团泥,一杯茶,几句话,一天就过去了。整洁的衣服,半框的黑边眼镜,严肃的表情,汲小宁的模样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多几分沉稳。不爱讲话,却有灵巧的双手,他爱做紫砂壶,沉默的泥巴在他手中宛如灵性的尤物,一点点变得生动,“婴宁一笑解千愁”(笑樱壶),“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降坡泥德钟壶),“任尔东西南北风”(景舟石瓢)......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80后的紫砂梦汲小宁从小热爱美术,他的梦中总有七彩斑斓的颜色,但家人们固有的、保守的思想是让他从政,一是出于家族的传承,二是公务员可以有一个铁饭碗。他始终在读书,考了电力学院,毕业签约到中水一局。由于业务优秀,汲小宁转入到热电厂,负责技术工作,电厂的工作是枯燥的,机械化的厂房到处充斥了坚硬的味道,虽然他有拔尖的技术,有稳定的收入,有难能可贵的上升空间,但终日温饱、一成不变的生活还是让他烦
· 《庄子》是如何论说匠人的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陈成吒在道家的话语系统里,匠人有着独特的地位。《庄子》涉及匠人十余位,如庖丁、伯乐、为圃者、轮扁、佝偻者、梓庆、东野稷、操舟人、吕梁善游者、工倕、捶钩者等;就时代而言,上溯尧舜之世,下及战国之时。在庄子看来,道生养万物,万物归辅道。道是人精神的根本来源,匠人精神亦然。天道自虚而万物成,“大匠取法焉”。就根本处而言,匠人精神就是问道、法道、弘道的修为。一是不离常道,实现“忘”的境界。匠人实存于有道的世界中,在追寻道的路径上行走。吕梁善游者说善游有道,其道在于生于陵而安于陵、长于水而安于水,也就是诗意地栖居,顺乎自然。至于具体的法门,可获悉于庄子对匠人之祖工倕的点评,简言之就是心斋坐忘、无我而无物。就“无我”而言,庖丁的语境下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没有自我的既定思虑与构想;捕蝉者之道的基本要义是忘己,粘蝉时人与竹竿不别,全然渗透在天地之中,与万物融为一体;梓庆削...
· 64岁泥塑匠人谈泥塑技艺
给泥塑施彩绘明朝后期至清朝年间的归化城,曾有“召城”之称,这是因为当时这里先后建立了不少召庙,民间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可见当时归化城召庙之多。那么,召庙和今天讲到的银家泥塑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凡是有召庙的地方,肯定有塑像,其中,泥塑最为普遍。今年64岁的银吉成老人就是一位老泥塑匠人。□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张艳祖上原是山西匠人银吉成老人的祖上原是山西匠人,他们是走西口来到当时的归化城。银吉成老人听他的爷爷说过家里的历史:“200年前,我家从山西过来,当时祖上手里就有一点做泥塑的手艺,但是不精,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些毡匠、毛毛匠。祖上老人当时来到归化城主要是帮助寺庙里的师傅们做泥塑,人家做,祖上老人就给大师傅担水、和泥、做架子等等,做些打下手的活,只要饿不死寺庙里什么活都做,慢慢地,做得多了,他们也就自己能单独做塑像了。”之后,银吉成老人的祖上自己开始到内蒙古各地揽活...
· 《庄子》是如何论说匠人的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陈成吒在道家的话语系统里,匠人有着独特的地位。《庄子》涉及匠人十余位,如庖丁、伯乐、为圃者、轮扁、佝偻者、梓庆、东野稷、操舟人、吕梁善游者、工倕、捶钩者等;就时代而言,上溯尧舜之世,下及战国之时。在庄子看来,道生养万物,万物归辅道。道是人精神的根本来源,匠人精神亦然。天道自虚而万物成,“大匠取法焉”。就根本处而言,匠人精神就是问道、法道、弘道的修为。一是不离常道,实现“忘”的境界。匠人实存于有道的世界中,在追寻道的路径上行走。吕梁善游者说善游有道,其道在于生于陵而安于陵、长于水而安于水,也就是诗意地栖居,顺乎自然。至于具体的法门,可获悉于庄子对匠人之祖工倕的点评,简言之就是心斋坐忘、无我而无物。就“无我”而言,庖丁的语境下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没有自我的既定思虑与构想;捕蝉者之道的基本要义是忘己,粘蝉时人与竹竿不别,全然渗透在天地之中,与万物融为一体;梓庆削...
· 烈火淬炼,涅槃而生,中国匠人的极致浪漫
在杭州河坊街221号,伫立着一座名为“江南铜屋”的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博物馆的“一砖一瓦”,从地板到房梁乃至小摆件,都是铜制的,透露出浓郁的明清建筑遗风。这样一座华美的铜雕天堂,是由中国当代融铜艺术之父朱炳仁,历经3年自费筹建的,只为让更多人感受铜艺术的魅力。这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恰恰是朱炳仁这位铜雕匠人的极致浪漫。-01-百年朱府,四代传承清同治年间,朱府义大铜铺在绍兴悄悄诞生。早在这一代,朱府铜艺就已名声大噪,世人称赞其“女儿妆,朱府工”,足以体现朱府铜艺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威严。▲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朱炳仁的父亲朱德源这一代,却因为战乱,不得不将铜艺暂时搁置,朱家也从绍兴搬到了杭州。在这充满诗意的城市,朱德源开了一家书画社。朱炳仁依旧记得,开业当天,父亲在刻有“朱德源书画社”的招牌下,悠悠端着酒杯啜着状元红的场景。“这是一件让杭州人陶醉的事情。”随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