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吴性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4
转发:0
评论:0
生平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四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进士。授南阳府敎授,迁南京户部主事,累官尚宝司丞致仕,卒年六十五。有《读礼备忘》。。家族曾祖父吴观;祖父吴昊;父亲吴礼。母钱氏;继母陆氏。&nb

生平

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四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进士。授南阳府敎授,迁南京户部主事,累官尚宝司丞致仕,卒年六十五。有《读礼备忘》。。

家族

曾祖父吴观;祖父吴昊;父亲吴礼。母钱氏;继母陆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有性
生平1641年,他的家乡出现大型传染病,许多人因此过世,吴又可因而发奋学医。他反对使用伤寒学派的热性药物,主张以寒凉学派的治疗方法,以苦寒攻下的治则,攻逐邪气,用以治疗温疫。当时有许多人经他诊治都得以痊愈,因此声名远播。1642年,撰写成《温疫论》一书。著作1642年创作了医学著作《温疫论》,书中率先提出温疫非因风、寒、暑、湿所致,而是源自于一种“异气”(又称戾气、杂气)所致。认为温疫与伤寒不同,不是由皮肤侵入,而是由口鼻侵入,再潜伏于半表半里的募原之间,这个观点影响了叶天士的三焦辨证。在《温疫论》提出的达原饮,为其著名处方,主治瘟疫或疟疾。2003年,曾以达原饮来治疗非典。《温疫论》中提到的大黄,曾用于治疗禽流感。吴鞠通等医家虽受他的思想影响,但也批评他的方剂组成中多用大黄,有过于苦寒之弊。流行文化2013年的中国电影《大明劫》,以吴有性为主角。
· 孙吴毗陵屯田的性质
王仲荦先生《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五章第二节论孙吴屯田云:“较大规模的民屯在毗陵,有男女各数万口。”并引《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附子融传》注引《吴书》为据:“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王先生定毗陵屯田为民屯,当据《宋书·州郡志》所载“晋陵太守,吴时分吴郡无锡以西为毗。陵典农校尉。刀王先生认为孙吴屯田组织结构与曹魏相仿,故典农校尉所辖当属民屯。对此近年来争议频起。高敏同志《东吴屯田制略论》(1)(以下简称《略论》)论此云:“有人认为这是民屯,实则仍为军屯。因为‘诸郡出部伍’,显系军队……不能以其有‘男女各数万口’而认为是民屯,因为孙吴兵士的家属是随军行动的。”陈连庆同志《孙吴的屯田制》(2)亦引用了《吴书》这段史料,他并未明言毗陵会佃的性质,而是从侧面提出“典农是军屯系统,屯田是民屯系统”的见解...
· 孙吴毗陵屯田的性质
王仲荦先生《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五章第二节论孙吴屯田云:“较大规模的民屯在毗陵,有男女各数万口。”并引《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附子融传》注引《吴书》为据:“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王先生定毗陵屯田为民屯,当据《宋书·州郡志》所载“晋陵太守,吴时分吴郡无锡以西为毗。陵典农校尉。刀王先生认为孙吴屯田组织结构与曹魏相仿,故典农校尉所辖当属民屯。对此近年来争议频起。高敏同志《东吴屯田制略论》(1)(以下简称《略论》)论此云:“有人认为这是民屯,实则仍为军屯。因为‘诸郡出部伍’,显系军队……不能以其有‘男女各数万口’而认为是民屯,因为孙吴兵士的家属是随军行动的。”陈连庆同志《孙吴的屯田制》(2)亦引用了《吴书》这段史料,他并未明言毗陵会佃的性质,而是从侧面提出“典农是军屯系统,屯田是民屯系统”的见解。据此种见解,属典农校尉所辖之毗陵屯田,自...
· 中医学―明清名医―吴有性
吴有性(1561~1661?),字又可。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明代多次温疫流行,是推动吴氏研究温疫的客观动因。当时医学界“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以致投剂无效的现象,强有力地推动他思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决心探索温病。瘟疫流行,“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有因失治不及期而死者,有妄用峻补、攻补失序而死者。有医家见不到,急病用缓药、迁延而死者,“比比皆是”,使吴氏痛心疾首,于1642年写成《瘟疫论》。《瘟疫论》中所载传染病、包括伤寒、感冒、疟疾、痘疹(水痘、天花)、绞肠痧(霍乱)、疙瘩瘟(腺鼠疫)、虾蟆瘟(腮腺炎)、大头瘟、探头瘟、大麻风、鼠痿(颈淋巴结核)、流火丹毒、目赤肿痛(眼结膜炎、砂眼)、病瘅发黄(肝炎、黄疸)、斑疹、咽肿、疮疥疗肿等,内容广泛,是他亲历瘟疫流行,临床经验的总结。《瘟疫论》是中医发展中一次重大突破,为以后温病学派开辟了道路。他的创新...
· 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有性简介吴有性的人物贡献
吴有性是明末清初之时,著名的传染病学家,吴县东山人氏,字又可,生于公元1582年,去世于公元1652年。吴有性自幼学医,善于观察,且有探究精神。如此钻研的精神,让他的医术快速提高,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物档案姓名:吴有性别名:吴又可国家: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震泽吴县东山出生日期:公元1582年逝世日期:公元1652年职业:医家信仰:医学主要成就:认为温疫不同于一般的外感疾病创立了温疫学说代表作品:《温疫论》吴有性生活在明末清初之时,当时整个中国战乱频发,饥荒不断。本来老百姓生活就困难,许多百姓因此饿死,或者死于战乱。然而最让人心痛的是,一个灾难连一个灾难,让当地的百姓无法承受。战乱饥荒不说,各地还爆发了大大小小的瘟疫。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发生的瘟疫大流行多达三十多次。特别是公元1641年,也就是崇祯十四年,爆发的全国性大瘟疫灾害,更是吴有性亲眼所见。当时吴有性四十九岁,亲眼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